對自己說謊──按照心理學術(shù)語來說就是“自我欺騙”──其實并不一定不好。而且,采用新實驗技術(shù)進行的大量研究也表明,幾乎所有人都對自己說過謊。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心理學教授德爾·保盧斯(Del Paulhus)表示,自欺并非僅僅是說謊或假裝那么簡單,而是有更深層次和更為復雜的含意。他說,我們不愿承認有關(guān)自己的某個危險的事實,是受到強大的心理因素的驅(qū)動。保盧斯制定的用于評估自欺傾向的標準已經(jīng)被廣泛采用。
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人類學教授羅伯特·特里弗斯(Robert Trivers)表示,相信自己比實際更有天分或者更聰明,能讓我們感染甚至說服他人。特里弗斯在2011年出版了《愚人愚道》(The Folly of Fools)一書,著重探討了這個問題。一名高管如果成功讓自己相信自己具有出色的公開演講能力,也許在演講時他不僅不再緊張,還會有出色發(fā)揮。特里弗斯說,“他越是裝出一副信心十足的樣子,人們就越容易相信他真的很棒。”
研究人員還沒有基于大樣本人群對自欺比率或者男性女性之間的不同進行比較,但小樣本的研究結(jié)果均表明這種現(xiàn)象非常普遍。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副教授邁克爾·諾頓(Michael I. Norton)稱,來自不同領(lǐng)域的科學家們都禁不住要研究這個問題,“這也是人類最令人費解的行為之一。”那么,人類在自欺過程中,大腦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研究人員也莫衷一是。社會心理學家稱,人們下意識地自我欺騙,是出于自尊或為了讓自己感覺好受些。進化心理學家則認為,大腦的不同部位可以同時處理相互矛盾的想法,因此自我欺騙也是愚人利己的一種傾向。<中山找工作>
有些人的自欺傾向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有些人則可能是在應對各種問題和挑戰(zhàn)的過程中后天形成的。
近年來,行為科學家們開始利用新的實驗手段,預測人們可能會在什么時間、出于什么原因進行自我欺騙。例如,研究人員可能先給被調(diào)查者創(chuàng)造夸大自身吸引力、技能或智能的機會,然后,他們通過影響或調(diào)整一些變量,如被調(diào)查者的情緒、獎勵許諾、欺騙機會等,以評測自欺傾向的高低變化。
今年早些時候,紐約州漢密爾頓市科爾蓋特大學(Colg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學教授凱利·基廷(Carrie Keating)領(lǐng)導了一項成果尚未公開發(fā)表的研究活動。根據(jù)研究人員的要求,一批年輕女性先在擺在其面前的一張牛皮紙上勾勒出自己的外形輪廓,然后,這批女性被分為兩組,第一組看一篇關(guān)于約會的故事(給她們營造浪漫氣氛),第二組則看些關(guān)于房屋建筑的內(nèi)容。
之后,這些參與實驗的女性在紙上重新勾勒自己的外形輪廓,結(jié)果,與第一次的勾勒相比,第一組的女性把自己畫得更苗條、腰身更細。基廷博士表示,這顯示出“遮擋自己身形中不理想部分”以使約會成功的努力。而第二組的女性前后兩次素描的差別并不大。
《兒童發(fā)育展望》(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雜志2010年刊登的一篇研究論文稱,早在三歲時,人類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被研究人員稱之為“正偏差”的傾向,即容易無視自身真實能力的高低而自視聰明,并容易夸大他人身上的積極特質(zhì)。研究還顯示,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中,有四分之一的人認為自己與他人相處的能力非常強,屬于最優(yōu)秀的那 1%。
基廷博士最近進行的另一項研究顯示,在學生團體中擔任一定領(lǐng)導角色的女生的自欺評分相對較高。她分析道,有領(lǐng)導欲的女性可能不得不“有意忽略掉一些消極的東西”,例如,“處在主導地位的女性會讓人覺得比較男性化”之類的事實。
特里弗斯博士表示,很多人都有辦法“自我蒙蔽”,相信自己比實際更成功或者更有吸引力。如果提供一組本人照片,其中有些是未經(jīng)任何處理的真實照片,有些則是經(jīng)過了至多50%的美化或丑化處理,讓人們從中選出與其本人最接近的一張時,大多數(shù)人都會選擇美化了20%的那張。
很多人選擇自我欺騙是不愿做出艱難的改變。曾在高中橄欖球隊擔任四分衛(wèi)的格雷格·杜瓦爾(Greg Duval)表示,多年來,他一邊跟自己說“我只要去跑個步”就能甩掉贅肉了,一邊體重還在不停增加。目前在達拉斯擔任銷售主管的他說,“我曾經(jīng)抱著‘大男子主義’的心理,認為‘男人不需要私人教練’。”這種想法讓他覺得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下,但也給了他拖延鍛煉的借口。前段時間,年近50的他決定“不再給自己找借口了”。自從去年冬季聘請私人教練馬洛里·曼蘇爾·杜布萊特(Mallory Mansour Dubuclet)以來,杜瓦爾已經(jīng)成功減掉了53磅。杜布萊特表示,“在保持健康和體形方面,很多人對自己應該控制的飲食量和實際完成的運動量掩耳盜鈴。”
要防止自我欺騙成為工作或人際交往中的絆腳石,絕對也需要一定的自律能力。在個人成就或公眾形象上太過自以為是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留著“沉疴舊疾”,老是跟自己說“以后會去解決”,也是很危險的信號。
諾頓博士表示,關(guān)鍵在于找到平衡點。雖然“一定的自律是不錯,但過度自律就不好了。”研究表明,拒絕消極思想、暢想未來的成功或是樂觀看待自身的才能,這樣的傾向往往會帶來好處,幫助當事人提高績效或變得更加令人信服。
對于有些人來說,自我欺騙成為一種習慣,失去了控制,會讓他們說出越來越多的謊言。諾頓博士參與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去年發(fā)表在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上。在此項研究中,一組大學生在獲準作弊的情況下進行了智力測驗,結(jié)果得分高于對照組。之后,這組大學生竟然預計自己在不得作弊的情況下進行第二次測驗時,得分也會更高。研究人員總結(jié)道,這些大學生“欺騙了自己,讓自己覺得是憑真本事在第一次測驗中取得了好成績”。
如果獎勵他們,認可他們的成績,會進一步加重他們自我欺騙的傾向:這些學生會認為自己在下次測驗中能取得更加好的成績。
諾頓博士指出,就像模擬戰(zhàn)的勝者會真以為自己驍勇善戰(zhàn)一樣,謊話說多了的人有時連自己也會忘記了真?zhèn)巍VZ頓博士說,“他們很容易就忘了是彼時彼刻的情勢促使他們說了謊。”
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