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精選1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征文吧,通過征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寫征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1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幾千年形成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更是綿延著東方文化所特有的魅力,仿佛一架古色古香的古箏,宮商角徽羽,彈撥撫滑間流淌著一曲悠長又清麗的韻一律。
伴著那一排排青銅質地的編鐘,在遙遠的歷史盡頭,某一個時刻敲響,渾厚而雅致的左音右韻,由遠至近穿越滄桑的纖塵,在一脈脈古音的漣漪層層疊起中,我仿佛置身在戰(zhàn)火紛爭的楚地,夜空有飛鳥掠過的痕跡,細碎的月光隨著一顆閃亮的星辰隕落,風陳肆無忌憚地一浪浪襲來,眼前的畫面在沙漏的漸遠聲里一幕幕切換,一縷一揉一碎的清香拂過我滾一燙的臉頰,在這斷續(xù)的梔子花的暗香里,我終于望見了你。
在汩羅河搖動的水波里,早汩羅河吐蕾的睡蓮里,在汩羅河一槳一槳的漁歌聲里。
那是你嗎?
帶長狹陸齋,冠切云崔巍,被著明月佩著長劍,離開渾濁的朝堂,放逐在祖國的山水件,一人獨醒。
那是你嗎?
朝飲欄墜露,夕餐秋菊落黃,自顧高馳在黑白的世道,是非的人世間,只因為心之所善,而雖九死其猶未悔。
那是你嗎?
質問天地萬象只理,尋覓存之興廢之端,不屑賢兇善惡之報,不惜假借神奇鬼怪之說,用沙啞的喉嚨,追求一個人神共知的真理。
那是你嗎?
問天,黑了嗎?涉講,累了嗎?你寬大的衣衫可沾滿了荊棘,你高抬的雙腳可泥濘難提,你猶豫了嗎?你退縮了嗎?
不!
雖然你曾長太息以掩涕,但你是哀民生之多艱,雖然你曾嘆日月忽淹惜草木零落,但你操吳戈,被犀甲,帶長劍攜秦弓,雖然你也曾恐懼美人遲暮,吶喊無人旁聽,但你依然在車交錯中奮勇爭先,即使身首相離,也要讓魂魄為鬼雄。
這就是你,一個真實的你,一個執(zhí)著的你,一個憤怨的你,一個上下求索的你,一個堅貞不屈的你,正是這樣的你,是支離破碎的祖國,是饑寒交錯的百姓所必須的你!
屈大夫!
然而,你終于沒有機會在旗蔽日的戰(zhàn)場,在一槍一林矢雨的搏斗中完成你熱血最后的噴濺,當國被踐踏,當生靈被涂炭,無助的你無奈地選擇的縱身一躍。
是的!
就是這樣震撼世人,撼動朝綱的縱身一躍,就這樣被定格成所有中國人兩萬五百年前的最揪心的一次感動,而你也把自己定格成為了歷史長冊最孤獨的一帶風景。
兩千多年了,棕香飄遍了大江南北,兩千多年了,龍舟的蒿子也震徹了五湖四海,屈大夫,我想扶一扶你高峨的冠帶,在這偉大復興的號角聲里,屈大夫,我想解下你的長劍,凌空一指,讓劍峰刺透黑夜,光耀出一道眩目的閃電,屈大夫,讓你的真誠和執(zhí)著給龍舟上的鼓點增添力量吧。讓你的愛國和愛民給糯米上增添粘度吧。讓你的激憤和無奈門頭的苦艾增添靈光吧。同為我們曾同你而疼痛,更重要的是,我們同為你而滿腔豪氣。
是的,屈大夫,我們記住了你。
是的,屈大夫,我們記住了你,我們也記住了端午。
因為,你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高一峰里最惹眼的突起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2
端午節(jié)是一個神圣的節(jié)日。一說起端午節(jié),我的腦海中就浮現(xiàn)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屈原。屈原。∥蚁雽δ阏f一句:“豪杰怎會貪生怕死。”你就是一個典范。
先生,請離開那些憂郁,讓我在浪漫的《九歌》里接近你,讓我用一束蕩滌世俗的目光溫暖你曠世的孤獨之旅。
五月五,溫風如酒,鮮花似歌,無法訴說的懷念和敬仰,折疊夢你的吉日,楚國的詩魂。閲鵀槊,灑下滿腔熱血,你琴一般鏗然,一顆丹心,一生鑄就一股劍氣,那些瘋狂的理智和你勢不兩立。≌l讓你憔悴的心靈不堪蒙塵?舉世皆醒兮,你獨醉又何妨!
用一支民歌,一江清水就能喂養(yǎng)自己的羅淚江!將我獨立于岸,讓我站在陣陣莊嚴地鼓聲下聆聽喋血的歷史,昂然奮進的龍舟,臂膀似的木槳,肺腑里奔走的號子啊,千萬次繪就一副血淚交融的風景畫!
多少年,我們世世代代必須學習逆流而上,必須學會默默承受風風雨雨的洗禮,必須擺脫一種傷痕,一種疼痛的陰影,必須在心窩里珍藏一種人格的力量,一種至高無上的尊重!
先生,請離開那些憂郁之魚,讓我最先打開你心中的那扇明亮的窗戶,讓我在陽光下,在花蕊間所有的寧靜里與你傾心交談!
先生,彈指一揮間,路漫漫其修遠兮,你執(zhí)著的求索精神,愛國精神已生生不息。而你作為一面旗幟,永遠飄揚在我們靈魂的致高點!
先生,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人民最高,最重要!
先生請離開那些憂郁之魚!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3
傳說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xù)齊諧記》和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據(jù)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4
端午節(jié),是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
與詩人有關的而且是全民族的節(jié)日,恐怕也只有屈原了。如今我們對于屈原的理解或已離歷史上真正的屈原很遠,我們所能記錄的也只是他生平事跡中支離破碎的一角,但是他的精神卻被許多人懷念著。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屈原,屈原的意義也因為有這些理解,而越來越豐富,其影響也越來越深遠。傳說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原并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但屈原之所以如此深刻地影響歷史,也許正是因為他的失敗。這是理想對現(xiàn)實的失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面臨質疑和失敗的時候,當我們的獨特個性與大多數(shù)人發(fā)生沖突時,堅持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往往會選擇避免發(fā)生沖突。唯獨屈原,既要堅持個性,又要堅持以自己的個性去改變世界,以個性去融化冰冷的現(xiàn)實。他以古代的圣賢作為自己的'榜樣,但是卻感受到了無限的委屈和孤獨,他的作品大多數(shù)都是在訴說這種委屈和孤獨,甚至覺得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他。他為大多數(shù)人謀福利,但大多數(shù)人都不能理解他,甚至他的親人都罵他、不支持他,還要他屈服。在別人的眼中,他太固執(zhí)、太鉆牛角尖,不容易溝通,屈原就只能死在孤獨之中。而在他逝后,卻被人們懷念和追悼,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無所畏懼的勇氣和永不妥協(xié)的執(zhí)著。
端午節(jié)對屈原的紀念使我們永遠記住了這個悲劇而光輝的英雄,也鑄就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珍貴的文化傳統(tǒng)。鮑鵬山說:“是我們以血肉之軀支撐著真理與正義,而不是真理與正義在支持著我們的事業(yè)!”端午時節(jié)憶屈原,我要學習這種固執(zhí)和倔強,也要學習他作為詩人的溫暖和善良,讓他激勵著我,陪伴著我,一路前行。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5
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音波起伏,樂讕鏗鏘!
屈原的悲哀是大悲哀,是徹徹底底的悲哀,是慷慨悲歌之音。那連綴著英雄氣短的傲然之氣與天、地共鳴。遙想項公,佇立石畔,嘯風吟月,劍佩香囊。悠悠江風迎面拂來,吹亂了披肩散發(fā)。歷史,就像沉甸甸的重錘,給予他深深一擊,氣象蕭蕭,他不隱退,不吟詩,不屑一顧。他傲然賦詩"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孱孱流動的汨羅江,感化了逼人的寒氣,帶走了屈子那傲然的詩,永不停息的奔向遠方。
屈子就如同晚霞的余赭,如淡淡的虹,如黃昏里的暮靄。歷史存留下的時間與空間,并不慷慨地賜予他。爾后,倏忽,白影,一閃,他的壯舉——"縱身汨羅江"!
屈子雖去,其魂不朽!
屈子之魂,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民魂!
他喝盡了杯中酒,卻揮不盡憂民淚,對于黎民百姓,他只有選擇淹涕,是的只有淹涕。他的憂民魂,如北風的聲聲馬嘶,南風的嗷嗷虎嘯,東風的凄凄龍吟;他的憂民魂,更如那孱孱流動的汨羅江水,流東留,永不停息!。
屈子之魂,是"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的高潔魂!
他食花飲露,清眼洗耳,"恐俗之污兮",他新沐彈冠,新浴振衣,"恐塵之染兮",朝搴木蘭,夕攬宿莽,"恐年歲之不與",他的高潔之魂,如那連天而去的烈雁,絲毫不愿久駐于凡,他的高潔之魂,更如那綠綠的清蓮,出淤泥而不染。于是,肅然成詩:"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屈子之魂,是"亦于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愛國魂!
他重視人才,栽培芳草,卻造出了一片荒穢——勢力小人。他一心輔佐君王,君王卻聽信奸吝將他放逐。他實施美政,聯(lián)齊抗秦,革新政治,卻遭到親秦派的猛烈迫害。君王閉目塞聽將他放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么?孤帳,燭光殉爛,酒令人消魂。他卻吟出了"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的詩句!
陸游曾吟頌:"阮湘流不盡,屈原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郢破,國破,人亡,家亡!一幕幕的悲劇,是一曲曲的悲魂曲,竦竦的寒風,讓人不寒而栗,殘陽照著江面,幕藹籠罩著江身。孰知,寒風過去不是溫暖,殘陽之后不是滿日,幕藹之后不是黎明?
假使幸如陸郎所言,莫要說歷史的動輒巨變,莫要說屈子的悲歌錯雜迭出,縱然阮湘能流盡,終究是那句:"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的悲壯之魂!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6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賽龍舟、飲黃酒……中國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但直到現(xiàn)在,對于端午節(jié)的起源民間有著不同說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紀念屈原說。唐代詩人文秀有一首詩這樣寫到“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據(jù)說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流放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聞訊楚都被攻陷后,悲憤交加,自沉汨羅江。沿岸百姓紛紛引舟搶救,并拋灑食物防止魚蝦傷了屈原的遺體。此后每年的這一天,當?shù)厝罕姸家e行這樣的活動,表達對他的懷念之情。從此,劃龍舟、包粽子成為端午習俗的主要內容,這一習俗也逐漸被人稱為端午節(jié)的由來。屈原是一位跨越時空、體現(xiàn)中華民族精神的典范。他滿懷愛國主義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信念!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執(zhí)著追求人生的永恒、價值、理想的時候,時刻關注著國家的興衰。然而,屈原的下場卻是個悲劇。
我想如果憂國憂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國是如此強大,看到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抵御各種災難,屈原還會去投江嗎?今天的我們是何其幸運,身為中國人,我們繼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光榮傳統(tǒng),我們相信明天的中國將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粽葉飄香,端午吃粽,緬懷屈原,永生不忘!”期盼下一年的端午。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7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jié)。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jié)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戰(zhàn)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此風俗日后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尸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jié)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另一個傳說是,唐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聽見黃巢來了就紛紛逃難,惟恐避之不及。這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婦人背著包袱,手里抱著個男孩象是在逃荒,感到很奇怪,就上前詢問。那婦人說,“聽說黃巢殺人不眨眼,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只好帶著孩子逃命去了。”黃巢聽罷,對這婦人產生了惻隱之心,說,你回去把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們家的人了。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里,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老鄉(xiāng)親。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里,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了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難。
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jié),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另一個傳說是,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難。
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他看見一個婦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婦人回答:“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黃巢聽了,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眿D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里,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里,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難。
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jié),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8
屈原他是一個堅強不屈的人,令死也不要自己屈服。
在《屈原》全劇中,第一幕的時候如果沒有秦國丞相張儀和楚懷王的寵姬南后這一陰惡的插曲,“漫步橘林”的美好也許會一直長久下去。而從這一幕屈原教育宋玉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正直不阿的人也可以感受到他人品的高尚,而這也為第三幕的結局做下了一個鋪墊。
第二幕,朝廷的陰險與爭紛使屈原免職。從這也可看出屈原不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謀略用在好人之手不叫奸詐。一個人如果真心報效國家,在遇見危害國家利益的奸詐小人時,所用的不應是“天真”,一味的等待又無可奈何。他沒用智謀反擊,使他們離開這個“平臺”中,而不再受此威脅。因為即使小人一次失敗,難免不會再犯。必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第三幕,因為靳尚等人的誣陷,幾乎所有人都不相信了他,從這里也看出這些人的不明事理。其實也不應該這樣說吧!是朝廷奸臣太多,屈原即使反抗,也會失敗。但從這一點也可以說屈原太清高,如果他肯舍下自己的清高和奸臣關系拉擾卻不做謀害國家利益的事,這也不是“出淤泥而不染”么?
在第四幕,屈原的堅貞不屈直得感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值得贊賞。但是,這明知徒勞卻毅然反抗,他是莽撞,也可以說是做最后垂死的爭扎,但楚懷王卻并不信任他。但此時也為楚懷王令可信其奸人之道也不信忠臣之言的結局做鋪墊。
最后結局悲慘結束:死了嬋娟,做了逃犯。這就是屈原忠心換來的結局,無數(shù)的酸心和無奈。一個人又怎么敵得過這滿朝廷奸臣的那被利益貪昏頭腦的君王呢?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9
自屈原投江以后,他一直被人們所懷念,我也不例外。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偉大的人物,將屈原投江的日子——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在每年的端午節(jié),人們都要佩戴花花線、荷包,喝雄黃酒,還要吃粽子和賽龍舟,這種習俗已經連續(xù)了兩千年之久,這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屈原以自己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嫉惡如仇、潔身自好的高風亮節(jié),贏得了后人對他的永世敬仰!
我很敬佩屈原。
屈原,生于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有一段時間深得楚懷王的賞識。楚懷王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而屈原此時就有了一個實施美政的:上有一位舉賢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群竭智盡忠的臣子,國家就能富國強兵,而且屈原認為他一定能實現(xiàn)他的政治理想?吹竭@里,我不禁敬佩他遠大的志向和無比耿直的性格。然而好景不長,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10
2000多年前的悲憤,2000多前的憂郁。屈原,我很同情你2000多年前的心情。
2000多年前的一天,天空出奇的陰霾,山失去了往日的青色,水不再幽幽。你衣衫襤褸,失望至極。走上了汨羅江邊,你仰望火紅的太陽,是否憂傷?是否愿天帝不公?是否羨慕太陽能發(fā)出奪目的亮光,而自身卻遭誹謗、排擠?
你多么想力挽狂瀾,拯救國家和人民?墒鞘浪椎挠^念使你屢屢受挫。國家漸漸衰敗,而你卻只能看著它內憂外患,不能拯救于它。這般無奈與憂愁,在2000多年前的那天有誰能理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你的執(zhí)著,你的不屈不撓是多么可貴,可到最后你還是得淪落到悲憤投江自盡的場面。你離真理是那么近在咫尺,卻又只能觀望而觸摸不到它,這般無可奈何,使你感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僅是你,連我這個后來人也不禁感慨萬分。我多么想幫助你,卻又只能認命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現(xiàn)實;蛟S世間不獨有你的百般無奈。
你的一句句詩不僅使2000多年前的百姓哀痛異常,也使今天的我們感觸萬分。你并沒有被世人所遺忘,你的抗爭,你的捍衛(wèi),就算是不能挽回大局,也是我們應該悼念你的理由之一。
“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不錯的,正因為你,使得我們華夏兒女在抵抗外敵時和你一樣不屈不撓,一心只想著國家的安危,真正和你一樣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對此,或許你會感到幾分安慰。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今年端午雖已過去了許久,但我怎能忘記屈原那份不屈不撓的精神?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11
最近,我對《數(shù)理化通俗演義》這本書愛不釋手,里面的每一回都向我演繹了一項人類偉大發(fā)現(xiàn)或發(fā)明的誕生過程,但讓我沒想到的是還有屈原和他的著作——《天問》的事情,更沒有想到屈原通過一篇《天問》接連問出了整整172個包羅天文地理、日月星辰的問題,推動了后世探究之路。
我合上書,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屈原那瘦長的個子、清癯的臉龐和眼神中呈現(xiàn)出莊嚴的沉思,他正頭戴高高的帽子,身著齊腳的長袍,穿過齊腰深的白艾,踏著岸邊的蘭草。他明亮的目光掃過天邊的白云,掃過江面遠處的煙波,在洞庭湖畔吟誦《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只有寥寥數(shù)語卻道出了古人對天地、自然、萬物的思考,我不禁想問屈原:“究竟是怎樣的動力促使您對天地乾坤進行如此深入的思考,以至于對后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冥冥之中,屈原似乎聽到了我的提問,他那帶著楚辭特有的語調悠悠響起:“天地如此神奇,世界變化無窮,我們身邊每一個平凡的事物都蘊藏著神秘的信息和力量。一朵白云、一條溪流,一棵花草樹木,一座高山,都值得我們去仔細觀察、思考、探究,我們不但要問天、問地,還要問世間萬物,甚至問你、問我、問他,身邊的任何人、事、物都值得一問,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多問,多問才能多知!
聽了屈原的“密語”,我的腦海中一片清明。是啊,如果沒有屈原那種敢于“問天”的精神,沒有柳宗元在《天問》基礎上的《天對》傳承,那么我們也許看不到這兩部曠古爍今的巨作了。因此,問,是一種精神,一種品質,一種學習的方式,更是在一種探求真知的責任?鬃釉啤叭诵校赜形?guī)熝!比朔鞘ベt,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難免有諸多疑問,只有多問才能解答心中的疑團,獲得更多的知識。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12
今年的端午節(jié),第一次作為法定假日,是一個劃時代的文化大事,是標志性的文化事件。從民間意志的維系與傳承,到國家意志的規(guī)定和推動,端午節(jié),作為一個具體的文化符號,折射出傳統(tǒng)文化在我們這個時代的逶迤足跡。我們可以畫影圖形,去追溯歷史,也可以望梅止渴[注: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己。],去神思未來,但如果缺少當下的反思,不能從現(xiàn)實角度對端午節(jié)進行人文反思,那么,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將又會淪為消費主義行為,會像中秋節(jié)一樣,成為公關社交的節(jié)日,遠離了文化的本質。
屈原和端午密不可分,一個現(xiàn)實的知識分子,和一個節(jié)日意義,互相勾連比附,這在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里,都是非常少見的。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知識分子,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不愿做亡國奴的他,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屈原就是端午的精神的根柢。但是,我們對屈原的評價和認可,到了怎樣一個文化高度呢?甚至,在今天吃粽子、賽龍舟的時候,我們想起屈原了嗎?
端午節(jié),如果離開了對“屈原”這位人文知識分子模范的思念與文化認同,就失去了端午節(jié)文化“失范扶正”的根基,如果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復興,不能推動人文學科的復興,那么我們就會永遠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線足夠明亮,足夠溫暖,但是沒有成長,沒有愛,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沒有理性的明天!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13
屈原,一個可與日月爭光的人,一個為國為民的英雄,也是一部悲壯的史詩。
亂世
天地不仁。當春秋戰(zhàn)國天下大亂之時,才人輩出,百家爭鳴。而屈原,就在這么一個戰(zhàn)爭紛紛的年代出生。是上天設計好的命運?還是他自己注定得承受這痛苦:空有一身的理想,卻不能得到施展;一身正直,卻被小人陷害;一顆愛國之心,卻最終只能看著國家滅亡……然而他在不斷奮斗,奮斗,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夠幫助國家興旺起來……
詩
一句離騷,讓天下人知道了帝王權貴的丑陋;一句天問,喚醒了天下人沉睡的良知;一曲九歌,傳唱了世間一切可傳唱之事。他的詩詞,沒有李白的灑脫,沒有李清照的婉約,沒有辛棄疾的豪放,但正是他那脫俗的詩詞,讓人領略到了語言的精妙。“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土爭先。”我仿佛感受到身穿戰(zhàn)甲手拿武器的戰(zhàn)士,抖落厚重的征塵,把戰(zhàn)友的頭顱擱置頸項的慘烈。這是屈原在悲歌,在祈禱。
愛國英雄
他,懷著報國的理想,帶著滿腹經綸來到政治舞臺。這是英雄展示自己的舞臺。他勵精圖治,大整朝綱,然而,正是他的正直,也給他帶來了災禍:蒙受小人禍害,被2次流放,親友相繼被迫害……但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才造就了這么一位舉世無雙的英雄。
結局
然而,他也是人,即使他有卓越的貢獻,脫俗的才華,還是擺脫不了世俗的結局:他走到汨羅河邊,望著那滔滔的江水,“舉世渾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蒼涼的聲音刺破了黑夜,彌散在風雨中。萬聲寂靜,星光早已隱藏起來。夜,更加幽寂;風,更加放肆;雨,更加張狂。屈原抱著一塊石頭,縱然跳到水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聲音,在大地上空,久久盤旋。
這難道就是英雄的結局。
日月輪回,斗轉星移。
每年端午,屈原,你又可曾看見,中華兒女,從你身上繼承的精神和對你深深的追念呢?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14
“寧溘死以流亡兮”,為何?
哺吮了五十七年人間煙火,卻落得靈魂離體,為何?
造就了《離騷》,《楚辭》,應精忠報國,最終卻落得義憤投江的宿命,為何?
何謂官場?正面試懷才報國的地方,背面則是常年的封建與黑暗。在這凄風苦雨間,你往精忠報國,又望潔身自好。這永遠,只是一個偉大的夢。當夢醒時,就會發(fā)現(xiàn)何謂炎涼世態(tài)。曾經一時無兩的才能以及的孤潔傲岸換來的則是萬劫不復。
不公平?在被封鎖的年代,即便如何呼喊,痛哭,公平也是可望不可及。于是,一場悲劇就上演了。
罷黜,讓你對浮世的繁華絕望,放棄了自己的理想,甚至生命。
你顫抖著,即使現(xiàn)在是和熙的五月,卻找不到一絲溫暖?吹剿南路闊熅銉簦阍谒妓髦裁?還擁有那在風、雨、雷、電、云、月以及鳳凰和龍的陪伴下,在天空馳騁,上天下地追求理想的壯志凌云嗎?
已經沒有了,也許已經感覺到你自己的一生,應該完結了。大半生淪落至此,你還堅信洶涌的黑暗不能磨滅光明嗎?
眼前就是千丈的汨羅江,水波不興,游魚浮萍,莫不是你所向往的寧靜?事以至此已經再沒有什么可以牽絆你的了。衣服,留在岸上吧,它不過是在人間的煩瑣?v身下跳吧!汨羅之水甚涼,但可知其也會為你沸騰。
就徘徊于江水中吧,找一個方向,找到所夢寐的云霞,找一個屬于自己的極樂。害怕下沉?沉下去的,是肉體,但得到升華的,是靈魂。
于是者,在江中沉浸,浸出苦澀的浪漫,編制了一個瑰麗的浪漫主義藝術傳奇。讓這個人間的五月披盡了風腥與哀憾,只因汨羅江將你埋葬。
離開吧!徑步地走向極樂,帶著還沒有實現(xiàn)的夢離開吧!
你已經成為傳奇!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15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你,屈原。你留下了這千古絕唱,把忠烈之酒撒向江中,將一身忠義留在人寰。
面對國軍的昏庸,面對奸臣的排擠,面對破碎的山河,面對自己壯志未酬的困境,你無力回天。
面對同僚“不要拘泥”、“隨和一些”,和權貴們同流合污的勸告,你發(fā)出“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的錚錚豪言。
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那時你精神上是受到了多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你為自己的懷才不遇而悲憤,頹敗地拖著沉重的步伐向汨羅江畔走去,吟唱著“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悲腔。你毅然投入奔騰的江流。
汨羅江的一聲巨響,滾動一江夏暖春涼。這一瞬間,你帶走了自己的愛與恨、眷戀與無奈。對你來說,終究還是得到了解脫,只是你選擇的方式不同常人,你可能會認為,只有天堂才不存在饞臣、不被排擠。
又是一個五月天,屈原,你聽到了鑼鼓聲,看到了彩旗飄揚嗎?那是人們對你這位忠士、烈士的懷念!瞬息的改變,卻留下了永恒的芳香。你的壯舉,永駐人心。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16
戰(zhàn)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jié)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端午節(jié)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jié)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后,當?shù)厝嗣駛渌,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jié)”!拔濉迸c“午”通,“五”又為陽數(shù),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yōu)椋撼贼兆,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jù)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jié)定名為“詩人節(jié)”,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jù)說是為了壓邪。盡管端午節(jié)年年過,但是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 篇17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損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對,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來了。端午節(jié)在農歷的五月初五。
端午節(jié)其實還有一個故事呢!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晚期,楚國有一個大臣叫屈原,他去齊國想讓齊國和楚國交為盟友,在這期間,楚國和秦國發(fā)生了一件大事,秦國想和楚國聯(lián)盟打齊國,還讓楚國的君主一起吃飯,這件事傳到了屈原的耳朵里,屈原就不在齊國住了,連夜跑回楚國,到了楚國以后,屈原就強烈勸阻楚王不要去,可是楚王根本聽不進去,還是要去秦國,屈原見楚王非要去,就不勸阻他了,結果,楚王去了以后,就被秦王殺了,楚國就滅亡了。屈原大哭一場,投汨羅江自殺了。
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愛國詩人屈原,不讓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往江里扔粽子,也就有了吃粽子的習俗,除了吃粽子,還有賽龍舟,掛艾蒿等習俗。
粽子有紅棗、豆沙餡的等等等等,有很多,但是我最喜歡豆沙餡的。我過節(jié)的時候豆沙餡是吃的最多的。但是我也會偶爾吃一些別的餡,但是遺憾的是,這里湖很少,所以賽不成龍舟。但是我也可以看一些賽龍舟的視頻。
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我也喜歡端午節(jié)的習俗。我最喜歡的愛國詩人就是屈原,屈原不愧是一代愛國詩人。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征文(精選17篇)】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屈原的故事08-08
屈原端午節(jié)的詩句01-16
端午節(jié)的詩句屈原01-15
關于端午節(jié)的古詩屈原03-18
關于端午節(jié)的詩句屈原01-15
屈原寫端午節(jié)的詩句01-15
端午節(jié)屈原圖片大全11-20
屈原的詩端午節(jié)的詩句01-16
屈原寫的端午節(jié)的詩句04-01
紀念建團100周年征文(精選17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