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餃子的諺語及由來
說起立冬吃餃子的由來,早在三國時期就有了,只不過那時的餃子叫做餛飩,也就做嬌耳,由我國醫(yī)圣張仲景發(fā)明而來。那么,你知道立冬吃餃子的寓意是什么嗎?立冬為什么要吃餃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冬吃餃子的諺語及由來,供大家參考。
關于立冬吃餃子的諺語及由來
“立冬”到,“立冬”峭,立冬來了吃餃子。轉(zhuǎn)眼間又到了“立冬”節(jié)氣的開始,每到這個時節(jié),就意味著,冬天就要到了。雖然,這個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還處在秋意里,甚至有些地方還穿著拖鞋、短袖,不過這完全不會妨礙老百姓們慶祝這一古老節(jié)氣到來的歡樂氣氛。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為四立,在古代社會中,它可是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每到這一天,皇帝會親自率領文武百官來到京城北郊設壇祭祀,場面之隆重中壯觀,非同一般。而現(xiàn)在,人們在高速運轉(zhuǎn)的生活之余也越來越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氣的繼承和發(fā)揚,因此,趕到立冬之日,家家戶戶也要慶祝一下。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立冬首選的飲食那非餃子莫屬啦。到這,您會問了,就知道立冬要吃餃子,可這是為什么哪?這里面有什么講究嗎?下面,咱就跟您聊聊,這吃餃子的故事。
立冬為什么吃餃子?老理兒對此有兩種講法:
一、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相信很多北方朋友都聽說過這句古老的諺語,南方朋友可能對此有些迷惑。其實很簡單,您仔細看看那兩邊翹翹,中間圓滾滾的餃子,長的是不是有點像咱身體上的某個器官?沒錯,就是耳朵。據(jù)說,這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的餃子跟現(xiàn)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到唐代以后,餃子才變得和現(xiàn)在一樣。餃子的原名據(jù)稱叫“嬌耳”,是我國醫(yī)圣張仲景首先發(fā)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
相傳東漢末年,“醫(yī)圣”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后辭官回鄉(xiāng)。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饑寒交迫,兩只耳朵紛紛被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張仲景總結(jié)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在當?shù)卮盍艘粋醫(y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后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xiāng)里人與后人就模仿制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面餃”。
由此,這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一來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名醫(yī),再來,咱不是還有句老話,叫做“吃啥補啥”嗎,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冬天到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里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二、立冬吃餃子——交子之時
上面那個來源,我們一說,相信您就會明白?蛇@“交子之時”是什么意思哪?其實啊,這個說法意思更簡單!敖弧本褪墙惶、交接、交換的意思。您想啊,這餃子一般都什么時候吃啊?立冬、大年三十,這可都是新舊兩個東西交接的時候啊。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的交接,而立冬則是秋天和冬天交接的時節(jié),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是不能不吃。
怎么樣,講法雖然有兩種,但都很有古代氣息很有特色。如今,人們對于咱老祖宗傳下來的老理兒那是越來越重視。因此,每到立冬這個節(jié)氣,你看看超市里面涌動的人群,大爺大媽們一個個臉上樂呵呵的買著餃子餡;年輕的情侶們,也愛趕這個小潮流,爭著購買現(xiàn)成的餃子皮和餃子餡,預備回家包餃子。
香噴噴的餃子 情濃濃的心
北方有句老話叫“再好吃的,不如自家的餃子”意思就說再好吃的東西,也趕不上咱自家人親手包完再下出來的一碗熱熱乎乎的餃子。其實,如今大魚大肉人們什么沒吃過,餃子的口味也不是很特別,但是一說到餃子人們還是會流口水。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記憶中,年少時每次吃餃子,一家人無論平時多忙都會聚到一起,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姑姑嬸嬸齊上陣,和面的和面,調(diào)餡的調(diào)餡,搟皮的搟皮,忙的不亦樂乎。茴香餡、韭菜餡、豬肉大蔥餡、每一種都能充分勾起我們的饞蟲。待到下鍋滾三滾以后,一盤盤晶瑩剔透圓滾滾的大餃子就出鍋啦!!!香噴噴、熱乎乎,沾上奶奶親自腌的臘八醋,再咬一口早已包好的大蒜,怎一個香字了得!一口一個塞滿整個嘴巴,讓餃子的香味溢出滿滿的,最后,再來一碗溫軟的餃子湯。絕了!日子就這樣美美的,一個小小的餃子就能讓人很滿足,難怪外出的游子最想念的就是媽媽包的餃子了。怎么樣,今天下班后,趕快回家,也給家里人包一鍋大餡餃子去吃吧!
立冬吃餃子的由來
立冬節(jié)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nóng)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地區(qū),就喜歡利用餃子來作為立冬進補食物。
在古代的中醫(yī)學上的解釋:這一節(jié)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tài),養(yǎng)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fā)作準備。既然要養(yǎng)精蓄銳,必須要進行食補來增加冬季各類的免疫力,所以選擇簡單易得的餃子作為食補材料。
據(jù)傳說,餃子這一事物,有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民間有“每逢交子之時,餃子不能不吃”的飲食習俗。于是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就會賣得很火。
另外,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在日常飲食上,人體需要“進補”,增加對各類營養(yǎng)的攝入。而餃子在制作種類、營養(yǎng)、味道等方面可以勝任此要求,自然大受青睞。
從烹飪科學的角度看,蒸煮餃子以水(汽)為介質(zhì)的烹飪方式,溫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殺菌,避免了燒烤炸條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強致癌物,保證了食品安全。而且,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在蒸煮過程中也不至于因過氧化或水解而損失。
從膳食結(jié)構(gòu)角度看,餃子的餡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類與菜果、肉類的適宜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營養(yǎng)豐富并酸堿平衡,膳食寶塔形結(jié)構(gòu)。
從營養(yǎng)角度看,餃子以水(汽)為傳熱介質(zhì)經(jīng)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類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體吸收。
合于中國人的腸胃于飲食習慣。符合“食飲有節(jié)”、“謹和五味”、“和于術(shù)數(shù)”的養(yǎng)生之道。
雖然各種說法不一樣,不過“補冬”的理念比較統(tǒng)一。保健專家提醒,立冬之后的飲食要以溫補為主,可吃些熱量較高的膳食,少食生冷,愛吃肉的小伙伴們要多吃蔬菜水果。
立冬吃餃子的諺語
立冬到,立冬峭,立冬來了吃餃子。
冬至到,吃水餃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餃子就酒、越過越有。
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
送行的餃子迎行的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
啞巴吃餃子--肚里有數(shù)。
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倒不出來。
【立冬吃餃子的諺語及由來】相關文章:
立冬吃餃子的由來11-15
立冬吃餃子的由來09-28
闡述立冬進補與吃餃子的由來09-29
立冬吃餃子10-11
立冬習俗:立冬吃餃子10-14
立冬的由來10-10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11-23
清明吃餃子的由來04-01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