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第七天讀書心得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第七天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第七天讀書心得1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年代的荒誕與不公。字里行間,滿目蒼涼絕望。但是,我為故事里的人和事感到無力和難過的同時,更多的卻是思考我自己存在的意義。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書中描寫的荒誕更勝現(xiàn)實中的荒誕,書中描寫的真實更勝現(xiàn)實中的真實。每個時代都會有屬于那個時代的偉人,他們或許才華橫溢,名流千古;或許政績斐然,長留青史;或許貢獻卓越,永垂不朽。但是更多的,是普通人。毫無疑問,我也只是個普通人。那么我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到后來,我看了為了祖國完整,義無反顧的將士們?吹搅藶榱嗣褡逦磥,甘愿隱姓埋名的科研家們,為了他人健康,甘愿奉獻自己生命的最美逆行者們。作為當代醫(yī)學生,要埋下頭來認真學習,面對各項復雜的工作,都要保持一顆實干的恒心,苦干的決心,持久的耐心。時刻牢記使命,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所以沒有人記得又如何,我們存在的意義不需要別人定義。
關于第七天讀書心得2
我真的被《第七天》感動了。
雖然是在一片爭議甚至是罵聲中開始閱讀的,但之前的所有想象和假設并沒有霸占我的感受。從開篇第一段話開始,我就被那種冷澈絕望的憂傷,緊緊地攫住了。但止于此的閱讀感受,成為作品遭詬病的重點,有人說這次的余華除了給讀者帶來淺表的感傷以外,都是新聞事件疊加起來的串燒,“余華的工作無非是把這些素材原封不動地照搬到了自己名下,卻并沒有提供什么比新聞報道更高明的說法”。更有甚者說,“這是余華作品中最爛的一部”。
平心而論,我覺得這種說法是不公平的。因為評價總有個標準和范圍,是把余華放在文壇中評價,還是放在有些讀者建造的神壇上來評價?是按照真實的余華評價,還是按照讀者、公眾眼中的余華評價?如果在前者中,《第七天》是目前長篇創(chuàng)作中依舊保持了作家水準的小說;但如果按后者來看,就失去了標準,因為神無所不能,余華的能力遙不可及。但這個神壇,也許并不是余華自己心甘情愿站上去的,他被公眾推上了神壇。
在這個神壇上,公眾們期望余華寫出一部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力作。而用這樣的標準,《第七天》欠缺的太多,所以罵聲四起。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其實是標準錯了,余華只是他自己。
對于一部作品,除了語言結構等基本功以外,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好小說的標準”是:打動人的內(nèi)心和作家的社會意識。用這樣的標準衡量,《第七天》算是一部好小說。
感傷悲苦是這部小說的根本,楊飛這樣一個孤苦無依的魂魄,生前努力地存在,死后努力地尋找。在一個強勢紛雜的外部世界中,小人物的掙扎努力無疑是令人同情的。作品營造的“死無葬身之地”里熙熙攘攘的無處安息的靈魂,更是給人荒涼之感;钤谑郎系男∪宋,生命是最終的底線,也是最慷慨的代價,任何一個看似偶然的小的變動,就能要了他們的命。突然被砸死的自己,自殺的前妻,因為一個山寨手機跳樓的鼠妹,車禍喪生的年輕人,被喚作醫(yī)療垃圾的二十七個嬰兒……反倒是父親,因為癌癥而死,稍微給這些死亡增添了一些倫常的必然。
對個體命運的關注,是余華一貫的堅持!痘钪肥橇愣葘憵v史,是個體在歷史中的'掙扎;《第七天》是零距離地寫現(xiàn)實,是個體在社會中的掙扎。只是這一次,他站到現(xiàn)實中間來了。也許是因為太近了,滿篇都是現(xiàn)實發(fā)生過的激烈事件,人們才會說他“用新聞串燒來彌補素材不足”。
在我看來卻是作家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解讀現(xiàn)實。當然,我們不能評價這部作品是一部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力作,也不能將余華比肩于托爾斯泰、巴爾扎克,他不是那種可以用氣勢磅礴的宏大敘事來批判現(xiàn)實的作家,但他是余華,是用《活著》的藝術靈感來創(chuàng)作《第七天》的余華。他曾說:“我所有的創(chuàng)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里的那種真實。我覺得生活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生活是一種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的事物。”
靈魂的訴說和新聞事件的密集,也許恰是對現(xiàn)實的一種荒誕表達。以前的生活和時代都樸素而單一,現(xiàn)實往往沒有作家想象出來的生活更新鮮精彩。但是近幾年,社會的巨變讓我們驚嘆:生活早就超越了想象。什么事情都可能發(fā)生。生活中處處都是突如其來的荒誕。
再說題材,小人物在現(xiàn)實中的掙扎,雖然并不新鮮,但卻是傳統(tǒng)寫作最為關注、也是最容易上手的題材。同樣的掙扎,在前幾年的作品中,多少能讓人看到些希望,比如福貴,雖然遭受了所有的災難,他還活著。到了《第七天》,這些掙扎的盡頭,都是絕望。楊飛,這個生不逢時、死亦不逢時的魂靈,在橫向的社會層面遭遇、見證了所有極端的苦難。他遇到的所有人,都是草根,都生活在惶恐中。
小說中最無爭議的部分,是作者對父子感情的建構,這不僅是作品最大的情感支撐,也是被各方聲音肯定的亮點。淋漓盡致地寫父子情深,在歷來的作品中,除了朱自清的《背影》,就數(shù)這對父子了。如果楊飛的生活中還有一點亮色,那就是父親對他的愛。小說里滿是對父子情深的各種描述,不經(jīng)意間觸動內(nèi)心。“我乘坐的火車駛離車站時,他站在那里看著離去的火車揮手,雖然站臺上有很多人在來去,可是我覺得他是孤單一人站在那里!薄暗诙煳腋赣H不辭而別,他走得無聲無息,連一張紙條也沒有留下,拖著自己所剩無幾的生命離我遠去!
從對父子關系的建構上,也能看出余華不再是當年那個先鋒派的旗手了,因為當年先鋒創(chuàng)作中很重要的母題是:殺死父親。如今幾十年過去,父子講和了。這些都顯示了余華創(chuàng)作中溫暖的內(nèi)核,雖然滿目瘡痍,但堅信人性良善或者說是希望還在。
讀《第七天》,讓我總忍不住想到方方的《涂自強的個人悲傷》,作品彌漫的也是同樣的悲傷、壓抑而絕望。小說結尾處寫著:涂自強從未松懈,卻也從未得到。這句話不只點了方方自己小說的題,也點了《第七天》的題,更點中了這個時代小人物命運的題
關于第七天讀書心得3
這是一個比《活著》更艱難的故事,一個比《兄弟》更絕望的故事。
一開始獲悉余華新書的名字叫《第七天》的時候,我想到的是圣經(jīng)里面的創(chuàng)世七天,看完整本書后,才發(fā)現(xiàn)這個名字企圖在吻合中國傳統(tǒng)的“頭七”,雖然書的前面寫著了《舊約創(chuàng)世紀》的句子。書的內(nèi)容看似很荒誕:寫的是一個死去的靈魂在七天里的見聞和回憶。
《第七天》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溫馨又揪心的愛情,分等級的殯儀館,養(yǎng)父子感人至深的親情,劉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錯案……楊飛的這些經(jīng)歷在就像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周圍最常見的人或事,還有每天被新聞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生活。余華用一種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穿梭于生和死這兩個極致的世界,批判審視著現(xiàn)實,給讀者最殘酷和最溫暖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活著》是八十年代父輩們的生活,那《第七天》就是這個年代正在奮斗著的一代人的世界。楊飛等人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的面孔,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兢兢業(yè)業(yè)買房結婚然后相濡以沫努力過著平凡人的生活……
小說文風很緊湊,快速有力,不點綴不渲染,有一種死亡般的寒冷和壓抑,把人逼到角落里,堵著喘不出氣;钪氖澜缋锍錆M了艱辛,死亡卻只是絕望的開始。殯儀館里,沙發(fā)坐的貴賓區(qū)穿的都是工藝極致的蠶絲壽衣,每個都在兩萬元以上;骨灰盒都是大葉紫檀,每個都在六萬元以上,刻著富麗堂皇的圖案。而塑料椅子的普通區(qū),卻會有人因為在同一家店買同樣的壽衣比別人貴了50塊而唉聲嘆氣。當然,還有沒有壽衣沒有骨灰盒沒有凈身沒有化妝的人……
然而作者意圖并不在這里,余華喜歡在絕望中給人留著希望,這本書也是。死去的世界里,有這樣一個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樹木茂盛,樹枝上結滿了有核的果子,樹葉都是心臟的模樣,它們抖動時也是心臟跳動的節(jié)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還有一些有肉體的人,在那里走來走去。這就是死無葬生之地,在這里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這里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很……這里人人死而平等。
在冰冷的世界里構建出來的暖巢,于殘酷現(xiàn)實里流露真實的人性溫暖。“死無葬身之地”為現(xiàn)實中的卑微小人物建立了一個烏托邦,用荒誕的變形記演繹出一種底層世界的冷暖人生。
說一些題外話。
余華被譽為當代最具苦難意識的作家,其實不管是《活著》、《兄弟》,還是《第七天》,都很好地踐行著這一點?吹接腥伺杏嗳A,說這三本書是在走下坡路,我不敢茍同。一個作家的風格總是在改變嘛,我看書從來不刻意去把它和其他的進行比較。喜歡一個人,就會為他改變,比如我喜歡韓寒,喜歡他青澀懵懂的《三重門》,也喜歡他現(xiàn)在放蕩不羈的批判。另外,感覺這種苦難的書看起來好艱難,網(wǎng)上看到有人看的飆淚,我發(fā)現(xiàn)我很難做到,可能看一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什么的還有可能,但是這些苦難的,真心是沒有經(jīng)歷多少,理解起來總是有種情感上的隔閡,只能將自己進行各種不透徹的代入。我也不知道現(xiàn)在這種狀態(tài)對不對,不是以一種近乎病態(tài)的苦難悲觀來看待問題,就是以一種異常天真格格不入的不在乎心態(tài)來對待。不管是哪種,似乎都是不適合我這個年齡的
關于第七天讀書心得4
《第七天》講的是一個人死后的事,描述了一個死后世界的世外桃源:死無葬身之地。諷刺的是,“死無葬身之地”這個現(xiàn)實中用于詛咒人的一個詞,在書中變成了一個人死后的庇佑所。這個地方是死后沒有墓碑、孤苦無依的人的唯一去處。它芳草鮮美,鮮花盛開,樹木茂盛,溪流潺潺,是一塊理想之地。這兒的人相親相愛,不分親疏,哪怕是生前的死對頭,來到這兒也相處地其樂融融。與冷冰冰的現(xiàn)實相比,生前困頓窘迫的人在這兒找到了家人,找到了棲身之所。
雖然書里講的是死后的事,但實際上還是用濃重的筆墨講述了主人公楊飛活著時的事,以及對于他來說最為重要的一些人。這里面有他的前妻,他的養(yǎng)父,以及他的“媽媽”,還有他死前與他有過交集的人?吹臅r候我感動于書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感。首先是楊飛與自己前妻李青之間的感情。雖然兩個人分開了,卻還愛著彼此。因為兩個人的追求不同,所以在相處了一段短暫的時間后,兩個人還是離婚了。妻子因為遇到了一個有著好的創(chuàng)業(yè)想法并很欣賞她的留學歸來的博士,離開了自己愛著的另一半。但是他們死后相遇時,她說,我結了兩次婚,但是我只有一個丈夫(指楊飛)。其次是楊飛與自己的養(yǎng)父楊金彪之間的深厚感情。二十一歲的楊金彪在鐵軌上見到剛出生臍帶還沒掉的楊飛,從此以后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來養(yǎng),并因此一輩子沒有結婚。楊飛的“媽媽”李月珍(楊金彪的鄰居)對于楊飛的照顧和關愛,也讓人看到了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情感。楊飛生前在出租屋的鄰居,鼠妹李梅和她的男朋友伍超之間的愛情,也令人唏噓不已。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xiàn)實中,如此真摯的感情卻在現(xiàn)實的重壓下而以悲劇結尾。書中有兩對深深相愛著的情侶:楊飛與李青,鼠妹與伍超。在現(xiàn)實的誘惑下,楊飛與李青的感情走向了終結。而另一對,鼠妹與伍超雖然爭吵不斷,卻并沒有分開。然而,無論是選擇分開的,還是堅持在一起的,他們最終的結局都是悲劇的。楊飛踏實真誠,但在現(xiàn)實中卻缺乏一點上進的勇氣,李青覺得自己和他在一起只會庸庸碌碌過完一生,所以當一個更閃亮的人出現(xiàn)時,她選擇了離開。但是再婚后她發(fā)現(xiàn),那個看起來才華橫溢的留學生,并不像她想的那樣。她最終淪為一個官員的情人,在這名官員東窗事發(fā)后選擇了在浴缸自殺。而楊飛為了給養(yǎng)父治病,賣掉了房子,辭掉了工作,最終在飯店吃飯的時候因為飯店起火爆炸而身亡。而鼠妹與伍超,更是因為現(xiàn)實的蠅營狗茍爭吵不斷。在繁華的城市里,他們做著最低賤的工作,雖然想要改變,卻總被現(xiàn)實拖住手腳。最終因為一個買來的山寨手機,鼠妹選擇了自殺。她在意的不是山寨手機,而是伍超騙了她。而伍超,在得知鼠妹的死訊后,悲痛不已,選擇賣掉一個腎來給鼠妹買一塊墓地。這也使得鼠妹成了死無葬身之地唯一的一個選擇安息的人。而伍超,也因為賣身后的感染身亡。這些悲劇的結尾是對現(xiàn)實的沉默控訴,它把這個世界的遮羞面紗一把扯下,把它的殘酷赤裸裸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就像余華說的一樣,“與現(xiàn)實的荒誕相比,小說的荒誕真是小巫見大巫!薄兜谄咛臁方衣读顺嗦懵愕默F(xiàn)實:強拆、物欲、貧富差距、人與人之間的虛偽冷漠、官僚主義等等。同時,它也褒揚了一些東西: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人的善良,人的堅守。當然,揭露不是為了批判,而是為了更好地改善。希望書中描述的理想之地,有一天不再只是一個虛構的世界,而是觸手可及的現(xiàn)實。
關于第七天讀書心得5
一個人死后的七天里,就像重新回顧了自己的一生一般,每個曾在生命里出現(xiàn)的人像是設計好一般一個個陸續(xù)登場,一個人的社交圈子也不過就是個小社會,不論在哪個社會里,生前或者死后,貧富的差距、小人物的心酸、現(xiàn)實的殘酷都是會存在的,然而結局告訴了我們有一個美好的地方,那兒沒有貧富貴賤,沒有悲傷疼痛,沒有仇與恨,人人生活的如同在世外桃源一般,但人人也死而平等,那個地方叫——死無葬身之地。
看到結局反而會輕笑出聲,這該是一種什么樣的諷刺?幽默?反諷?細想起來怎么會覺得無比正確呢?余華的文字很寫實,在我看來有些文字可以說是流水賬也不為過,但就是這些描述一個個故事的流水賬,反而更會有一種:“啊對啊我們身邊就是有這種現(xiàn)象啊”的強烈同感,文中的許多情節(jié)是作者虛構的,但銜接的也挺自然,在多個諷刺現(xiàn)實的故事中,反而那些暖心的情節(jié)更能引人注目,如楊飛的養(yǎng)父為了撫養(yǎng)他終生未娶卻因為有過一次想要拋棄他的念頭一生心里愧疚;鼠妹和伍超這對情侶一起吃苦打拼好幾年不離不棄,結局卻令人唏噓,鼠妹自殺伍超錯過了見她的機會,而在伍超死了來找鼠妹的那一天鼠妹去往墓地火化安息了,兩人一直在生與死的邊界擦肩而過。
書中的主人公都是小人物,從小視角去看這個社會能看到更多的黑暗面,故事的主人公們大部分都是本本分分生活的小市民,不論是偶然的正義挺身還是想維護自身的利益都沒落得個好下場。這個故事往小了說有親情、愛情、友情的生活情感,往大了說也有社會現(xiàn)實、生存與死亡的深刻思想,而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有墓地的得到安息,沒墓地的得到永生,到底哪個更好呢?
關于第七天讀書心得6
拿到書,迫不及待打開讀,因為之前的《活著》讓我特別喜歡余華這位作者,他的文字總是讓人忍不住落淚?赡苓@本書存在著爭議,有人說余華江郎才盡。于我而言,這本書依舊能感動我,就是一本好書。
書中的情節(jié)盡管荒誕,卻又令我感到無比真實,也許是因為其中影射出的現(xiàn)實社會問題,如官場腐敗、城市鼠族等等。但更大一部分原因應該是生活之于我們的遭遇比書中描寫的更加荒唐。讀到一半的時候,我沉浸在主角父親的故事中,我相信世上有同楊金彪一樣善良至極的老實人,同時為他的遭遇感到深深的無力。這種無力感在我讀到鼠妹自殺前寫日志的那一段更甚,對于一個女孩子宣稱要自sha的言論,不但無一人勸阻,甚至為她出謀劃策怎樣死在哪里死,“鍵盤俠”這個詞不禁在我腦中浮現(xiàn)出來。
這七天像是在追朔過去,也像是追尋自我,也許只有明白且淡然地活完了一生,才能安靜的離去吧!
他沒有墓地,也許會像此地每個死去的生命一樣,最終變成一具骷髏,再無皮肉之軀,看著這個世界的來來往往,聽來的人一遍遍訴說他們的恩怨情緣,悲歡離合,只不過這些情感的感知終會因在這個世界時間的消逝而麻木和遺忘,最終徹底失去在那個世界活過的痕跡。
這里的人們永遠也去不到的地方死無葬身之地。
直到我讀完整本書,他在書中構建的“死無葬身之地”,在那個超脫的世界,人人“死”而平等,人們僅存的一點欲望也變得單純簡單。那里脫離現(xiàn)實社會的冷酷殘忍,死后反倒比活著更加溫暖,雖然諷刺,卻讓我感受到對美好社會的期許。
余華真的是把小人物的悲哀與善良寫絕了,每一個渺小且平凡的人,都能在他筆下找到自我的縮影,這就是余華的魅力所在!
【第七天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第七天讀書心得11-07
第七天讀書心得最新10-21
第七天讀書心得怎么寫10-20
第七天軍訓心得體會12-14
軍訓心得體會第七天10-09
軍訓第七天心得體會12-21
軍訓第七天心得體會07-04
第七天的句子精選03-08
軍訓第七天的優(yōu)秀軍訓心得體會09-06
第七天的軍訓心得體會(精選10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