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習心得體會3000字
廣義的政治學既包括傳統(tǒng)政治學,也包括現(xiàn)代政治學,而狹義的政治學只指傳統(tǒng)政治學。通過學習政治有哪些心得體會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政治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
政治學習心得體會3000字
這個學期,李老師給我們生動地講解了政治學,通過對政治學的學習,我對政治學的起源、發(fā)展、政治關系和政黨制度等等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給我深刻的理論引領,對我今后的學習生活具有特別重要的啟發(fā)意義,現(xiàn)談談學習這門課程的心得體會。
一、簡述政治學的起源及現(xiàn)實意義
(一)起源
政治學起源于西方古希臘,從亞里士多德開始。在西方,政治學在學術領域的研究也被稱為政治研究、或只有政治兩字。政治學意味著在學術上的研究領域,政治研究則代表了更廣泛的研究領域。
有學者認為我國政治學起源于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中國政治學開始真正發(fā)展。也有的學者認為起源于辛亥革命前后。
但是我認為政治學在我國早已存在,只是沒有整理形成一門學說。我國既是政治大國也是政治小國,比如說,我們常聽到的“垂簾聽政”,在漢朝,漢惠帝不理政事,有了后來的呂后臨朝;還有宋朝范仲淹在他的《岳陽樓記》里說“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钡榷继岬竭^政治。
(二)現(xiàn)實意義
政治學是研究社會政治現(xiàn)象的學科,它為我們提供了政治知識,也為政治從業(yè)人員、政治學從業(yè)人員、普通公民提供幫助。政治是一個很抽象的事物,政治似乎離我們太近,又似乎離我們太遠;政治有時候很高尚,有時候比較黑暗;政治有時候很偉大,有時候讓我們感覺到又很渺小。亞里士多德說,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所以正確對待政治,對我們以后學習、工作有很大幫助。
二、淺談政治學在實際中的應用
好多人談起政治學都會說很乏味,沒有意思,其實政治關系到我們的切身利益。無論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是人與社會的關系都離不開政治。
政治學是一門以研究政治行為、政治體制以及政治相關領域為主的社會科學學科。研究的內容包括政治關系、國體、政體以及政黨制度等等,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結合實際談談我對政治關系、國體、政體以及政黨制度的理解。
(一)政治關系
政治關系是指人類在社會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強制力量和權利分配為特征的社會關系。它是政治角色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是現(xiàn)實政治的屬性,也是一種客觀存在。它是階級社會中人類政治活動的必然產物,社會的特定政治關系一經形成,就反過來規(guī)約人們的政治行為。政治的實質是利益,政治關系本質上是利益關系,利益是政治關系的紐帶、核心、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離開了利益關系就沒有任何政治關系可談。這里又涉及到利益的層次,大部分人談到利益都會認為利益就是金錢,其實不然,利益的本質是利益主體的需要。利益是人們需要的社會轉化;利益是人與社會聯(lián)結起來的唯一紐帶;利益背后隱藏著特定的社會關系;利益又體現(xiàn)著人與人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質上就是利益關系。以上是對政治關系的理解,也是對人的本質的一種延伸。人就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通過學習政治關系,我覺得對怎樣處理“一切社會關系” 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我相信這對大家也是有幫助的。
(二) 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形式及政黨制度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認為應當多關心國家政治,應當對國體、政權組織形式(政體)以及國家結構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國體即國家的階級本質,它是由社會各階級、階層在國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來的國家的根本屬性。人類歷史上主要有奴隸主階級專政、地主階級專政、資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專政四種國體。我國的國體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政體一般指一個國家政府的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家和地域,政治體制都不盡相同。比如說資產階級國家有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內閣制和總統(tǒng)制)等不同政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
國家結構形式是指一個國家整體與局部、中央與地方在權力關系上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包括單一制和聯(lián)邦制兩種理論形態(tài)。單一制是由若干行政區(qū)域或自治區(qū)域構成的單一主權國家的結構形式,它的主要特點有:從法律體系上看,國家只有一部統(tǒng)一的現(xiàn)行憲法和一套統(tǒng)一的法律體系;從國家組織機構看,國家具有統(tǒng)一的立法、行政、司法系統(tǒng);從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關系看,最高國家權力歸中央掌握,各地域的'地方權力由中央權力授予,并接受中央權力的統(tǒng)一領導,地方權力與中央權力之間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國家主權高度統(tǒng)一,統(tǒng)一外交權;國民具有統(tǒng)一的國籍身份。聯(lián)邦制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政治實體結合而成的國家結構形式,主要特點有:從法律體系看,聯(lián)邦制國家具有統(tǒng)一的憲法和基本法律,但在聯(lián)邦憲法和基本法律的范圍內,聯(lián)邦各成員單位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從國家組織機構的設置看,除聯(lián)邦國家設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外,各成員單位還有自己獨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后者同中央機關之間不存在隸屬關系,并在各自轄域內獨立行使權力;從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關系看,中央與地方的權限在聯(lián)邦憲法中作了明確的劃分;國家主權由聯(lián)邦與各組成單位分享,聯(lián)邦政府對外代表國家主權;國民享有聯(lián)邦和各成員單位的雙重國籍。
政黨制度是指根據(jù)已通過的法律規(guī)定或長期政治實踐而固定下來的政黨結構模式。政黨制度的體制模式分為一黨制、兩黨制和多黨制三種類型。
綜上所述,下面列舉一些國家的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形式、政黨制度。
三、通過學習政治學,應當培養(yǎng)的幾種政治意識
1、培養(yǎng)宏觀的政治意識,把政治眼光放長放遠,不僅培養(yǎng)個人的政治素養(yǎng)、還要培養(yǎng)對民族、國家乃至國際上的政治文化修養(yǎng)。開闊自己的胸懷,把思想放寬,不要局限在所學知識的范圍內,把眼光放遠,做一個真正有政治頭腦的人。
2、鞏固強化信仰意識,強烈的信仰不僅是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之源泉,更是一個政黨不竭的精神動力。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動搖。強調對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的追求和現(xiàn)階段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強調貫徹執(zhí)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各項方針政策的自覺性。不論工作遇到什么困難和風險,都要始終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實地向前邁進。
3、強化責任意識,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處于不同社會地位的人擔負著不同的角色,具有各自的社會責任。責任意識要求社會成員在社會活動中,除對自身負責外,還必須對他所處的集體及社會負責,正確處理與集體、社會、他人的關系。黨和人民賦予我們一定的領導職務和權力,實際上也就賦予了相應的責任。多一份權力,就多一份義務,多一份責任。權力越大,為人民盡責的機會越多,做貢獻的潛能越大,也就越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
4、培養(yǎng)法治意識,嚴格依法辦事,依法行政是服務型政府的一個基本特征,只有依法辦事,政府才會有公信力,群眾才會相信政府,政府服務才能為群眾所接受。首先,我們要樹立法律至上意識,學法、懂法、用法,自覺把政府機關的各項工作納入法律軌道,充分運用法律管理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堅決摒棄重政策輕法律的陳舊觀念。其次,要正確理解依法行政的內涵,明確職權法定,注重實體、嚴格程序,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妥善處理各種矛盾和糾紛,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
5、培養(yǎng)服務意識 ,“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讓人民滿意”應是其履行職責的最終目標。強化服務意識,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堅持執(zhí)政為民的思想。
【政治學習心得體會3000字】相關文章:
暑期政治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5篇)01-20
暑期政治學習心得體會(匯編15篇)01-20
中考政治復習體會06-24
考研政治心得體會12-31
高中的政治教學體會論文06-16
cad學習心得與體會范文08-05
CAD學習心得體會08-08
體育學習心得體會03-09
客服學習心得體會03-07
內控學習心得體會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