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業(yè)學習的“七階段”論
以經驗和操作為依據,綜合認識過程和意向過程,傳統(tǒng)課業(yè)學習一段分為七個階段:1.意向階段即學習者意識到自己在學習什么內容,要達到什么目的。這是學習過程的開始。學習者意識到將要學什么,便使情感,意志協(xié)同活動,把各個感受器朝向學習對象,加強有意注意,在大腦皮層建立優(yōu)勢興奮中心,這即是形成了學習的意向,即“內趨力”。學習意向是學習的必要前提。它既可以借助學習者內部發(fā)生的預期來建立,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師或同學朋友的不斷鼓勵和幫助來建立,在連續(xù)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結果的及時強化本身也可形成強烈的學習意向。2.了解階段也稱為分析階段。即學習者對學習材料引起注意,進行初步感知、思維分析,并將獲得的初步印象,通過各感覺記錄器輸送到大腦神經中樞部位。了解階段與過去講的感知階段有相通之處。但用“感知”容易使人把“了解”過程誤認為僅僅是個認知過程,實際上,這一階段不僅有感知,也有思維和有意注意等心理成分的參與。了解階段最重要的活動過程,就是對學習材料的感知,但感知總離不開外在的行動與內在的思維。因為這一階段要對分離出來的.對象進行再綜合。
3.獲得階段也稱思維階段。即將了解階段獲得的材料進行簡縮化,形成容易在大腦中存儲的形式。這就是對材料進行比較、分析、綜合,經過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法則、規(guī)律等理論形式,并把這些知識納入已有的相關知識系統(tǒng)中去。這樣有利于加深理解,也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對進一步的學習、思考和應用都有積極的意義。
4.鞏固階段即將獲得的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之中,以便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地再現(xiàn)出來。
5.運用階段即運用知識于新的學習或實踐活動中去,進行練習、實驗、實習和生活實踐,以形成技能技巧和穩(wěn)固的道德信念,行為習慣。對學得的知識的實際運用,不僅有其特定的意義,即形成技能、行為習慣,對知識本身也是一個深化的過程。一般地說,只有把學得的知識能夠應用于實際,做到具體與抽象的統(tǒng)一,才算真正地理解了。而且知識的運用過程也是觀點、信念、實際能力的逐漸形成過程。
6.泛化階段即使學得的知識、技能最終轉化為一種觀點,信念和能力形態(tài),成為穩(wěn)固的個性特征。個體的學習一旦進入觀點、信念、能力形成時期,它的顯著特點,便是個體掌握的知識,技能等具有廣泛的隨機性,即可以用它來解決所有可能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稱這一階段為“泛化階段”。泛化,首先是由知識發(fā)生廣泛遷移而來。其次,知識通過遷移最終轉化為觀點、信念、能力,更主要的是靠實際練習;靠練習過程中形成的技能技巧在變通條件下的反復運用;靠在實際活動中所形成的心理定勢的影響。即對學習作出檢查和評定,并據此進一步調整學習的態(tài)度和策略。以上七個階段,只是從復雜紛繁的學習活動中理出的一個一般的序列。當然,作為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是否一定要劃分為如上七個階段,還可作進一步的探討。
【課業(yè)學習的“七階段”論】相關文章:
美國留學大學課業(yè)的規(guī)則03-07
論托?谡Z的正確學習方法10-12
家長論孩子外語班學習09-27
孔子論學習《論語》名言名句01-11
論學習英語口語的完美發(fā)音09-04
論如何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方式10-15
考研政治毛中特動力論學習技巧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