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接受心理咨詢的是什么人
其實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接受心理咨詢的,那么適合接受心理咨詢的是什么人呢?下面適合接受心理咨詢的是什么人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模M麑Υ蠹矣兴鶐椭?/p>
(一)對咨詢師的信任
相信有些咨詢師,尤其是年輕咨詢師,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這樣的來訪者:他們可能對你的年齡、學歷、資質等等,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在初始接觸階段,往往會問及你的專業(yè)背景、年齡大小、案例經(jīng)驗等等。有得到不符合自身期待回答就突然消失的,也有可能丟給你一句甚至略帶攻擊性的話語:如,你不是本專業(yè)的、你不是碩(博)士、你這么年輕算了吧,等等。
當然,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咨詢師非常能夠理解來訪者的多種考慮,其懷疑的態(tài)度可能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和性格互動模式。例如,有一位網(wǎng)絡來訪朋友,他在問詢過我的專業(yè)背景后介紹自己的問題,并表示出哪幾點非常符合我的擅長范圍,表示出主動示好的傾向。后問及案例數(shù)量,立即把自己的問題引向其他方面,認為并不適合我的咨詢范圍,呈現(xiàn)出挑戰(zhàn)與不信任,并告知我他有多位咨詢師正在選擇中并消失。顯然,這位男性來訪者是一個先期希望迎合你的期待,后思考模式又十分理性的朋友。
我們非常尊重來訪者的自主選擇,并相信他在后續(xù)會抉擇出一個最為合適的咨詢師。但非常重要的一點一定是,一段咨訪關系,需要以信任作為基礎而開展工作。信任有時候只能說是一種感覺,它無法用學歷、資質、年齡等方面的數(shù)據(jù)來權衡。曾經(jīng)與一位合作較好的來訪者,在最后一次咨詢向她問及對我的感受,她給我的回答只有簡單的一句:我覺得我非常的信任你。而正是這份信任,可以讓她在每次咨詢的50分鐘期間,積極的探索自己,主動分享自己的情緒和所思所想,做到了“成為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這才是取得她的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二)一定的內(nèi)省能力
有一位來訪者提道,他對事情總是容易往不好的方向上想,尤其是對女友的健康問題過分擔憂,例如昨天在快餐店與女友點了兩份牛奶喝完之后,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牛奶這么燙,會不會把女友的胃燙傷,如果她受傷嚴重影響到性命怎么辦。然而,在問及他的與女友的關系問題、女友如何評價他,與父母的家庭關系問題等等上,他基本都回答:挺好的,我對女友也挺好,女友評價我也挺好,家里跟父母關系也挺好。這樣的案例情況也實屬另人較為無奈,因為很難深入的與之形成合作關系,主要可能來訪朋友自我探索的內(nèi)省能力水平還不高,潛在問題可能轉移到表象上,但又可能避重就輕,因此難以探索。
正因國內(nèi)心理咨詢行業(yè)處在起步階段,很多朋友首次接受心理咨詢,容易把它認為是一種得到“教育”的過程,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就跟咨詢師詢要一些解決的方案,如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是:“我該怎么解決/克服”、“有什么方法嗎”。所以會有首次咨詢的來訪朋友問我,老師下次我們這樣的“課”是什么時候。這些來訪朋友把心理咨詢當成是一種向老師學習和索要建議的“課程”。就像上學期間,有一個不會的問題,去問老師,便期待老師教你方法去解決一樣。然而,心理咨詢本來就是個性化的輔導,有些問題的解決方式,適合別人的并不一定適合你,這就要求來訪者需要基本的內(nèi)省能力。
一定的內(nèi)省能力,就是自我探索和自我洞察的能力,也是很多咨詢師在選擇匹配來訪者時,比較重視的一個方面。有的內(nèi)省能力強的朋友,會主動的談及與自身情緒行為有關的影響事件,可以較好的描述自己的感受。當然,不同認知水平、成長經(jīng)歷和文化程度的來訪者,其自我內(nèi)省能力之間的差別較大。有時候面對自省能力較弱的來訪者,也可以從他目前的角度使用一些合適的咨詢技術。隨著咨詢進展不斷深入,來訪者的自我探索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三)主動的合作
在具有一定內(nèi)省能力的基礎上,好的來訪者還需要的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與咨詢師主動合作的能力。許多來訪者不愿意或者羞于吐露自己的過往經(jīng)歷或心理活動,認為只要簡單的說幾句,咨詢師就應該了解他的想法、解決他的問題,不然就是咨詢技術不高。但咨詢師也都是普通人,他們并沒有什么特異的功能能夠快速的了解你的內(nèi)心世界,只能通過你的敘述去進一步體會你的`感受、知曉你的價值觀,然后利用一定的心理學方法和技術去“助人自助”。
如果你做了選擇心理咨詢的選擇,請你大膽的敞開心扉,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與你的咨詢師分享,甚至是你對咨詢師本人的看法。比如有一位強迫思維高中生在與我做咨詢的時候,她的主動合作能力讓我非常驚訝。首先,并未源于我的要求,而是自己在首次訪談后主動談及并記錄了每周自己的夢境,甚至自己解釋在做這些夢的時候自己是什么樣的感受。其次,她在第二次及之后的每一次咨詢,都主動的向我介紹咨自上次以來每周的情緒狀態(tài),并且報告是否與之前相比感覺更好一些了。她自己內(nèi)在存在的強大的動力,促使我們一起合作進步,并最終達到了自我解決能力的發(fā)展。
所以,一個好的來訪者需要做到不僅需要做到遵守咨詢框架,如時間、費用等。他還需要對咨詢師秉持著信任、合作的態(tài)度,具備一定的內(nèi)省觀察能力,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治療當中。有的讀者可能會有疑問,如果來訪者已經(jīng)能夠做到這么多積極的行動能力,那還需要咨詢師干什么呢。是啊,好的咨訪關系,是治療成功的一半,所以才更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這離不開咨詢師,但也離不開來訪者。最后送給各位來訪朋友一句我非常喜歡的句子:你不是一個問題,你一個展開的美麗故事。
什么時候適合求助心理咨詢師?
人人都有心理問題,但不一定都需要看心理咨詢,什么情況下需要看心理咨詢師呢?從心理咨詢學的臨床經(jīng)驗來看,如果有下列情況之一,就需要心理咨詢了?
1、心理沖突無法自己得到解決和緩解
2、影響到人際關系了,因為自己的原因沒有辦法處理好人際關系
3、影響到工作了
4、影響到生活,生活不能快樂地處理
說到上面的幾個標準,需要和大家說一個概念,就是“心理健康指標”由于每一個人過去所經(jīng)歷的教育環(huán)境,和生活閱歷都不相同,我們不但在價值觀上不同,個性不同。我們還會在承受心理問題帶來的壓力上有所不同,同樣的遭遇,有的人淡然面對,有的人無法擺脫,要生要死,什么原因呢?就是心理健康指標的高低不一樣,也可以叫做心理免疫能力
遇到心理問題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的時候,你可以選擇消極面對,讓時間幫助自己治療,通過自己的自身心理免疫能力,可以逐漸緩解。但有的問題是不可以逐漸緩解的。不能緩解的問題和人有關,也和當下所處的環(huán)境有關,還和問題的類型有關。
無論怎樣情形,熱愛生活的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都應該積極面對,找到合適的方式讓自己更快樂。
心理咨詢能一次解決問題嗎?
我的問題進行一次心理咨詢能夠解決嗎?這是我們在心理咨詢實踐工作中經(jīng)常會被來訪者問道的問題。首先,心理咨詢需要時間的長短,取決于來訪者咨詢問題的性質。如果您的問題屬于發(fā)展心理咨詢的范疇,也就是說您的問題是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障礙,經(jīng)過 1 、 2 次咨詢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但是,如果您的問題屬于健康心理咨詢的范疇,如各類負性情緒問題、不良行為問題、神經(jīng)癥性心理問題、性格問題等,就必須要經(jīng)過一個咨詢過程,具體需要多長時間要根據(jù)心理問題的性質、持續(xù)時間、嚴重程度來決定。比如10余年的抑郁、強迫等神經(jīng)癥性心理問題,是不可能通過1~2心理咨詢就解決的。這是因為導致心理問題的解決有一個自然的過程。因此不能期望一次咨詢就可以解決問題,比如導致心理的錯誤觀念的轉變、不健康的行為方式的消除、童年不幸經(jīng)歷的創(chuàng)傷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得到解決。適應性思維模式和行為的形成也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彈指一揮,幾個小時后適應性的行為習慣就養(yǎng)成了。因此,對心理問題的解決具有一定程度的耐心是必要的。心理問題解決需要多長的時間一般而言取決于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求助者的配合程度,如果求助者沒有解決問題的意愿,或者對咨詢師的要求不積極配合,這就會拖延心理問題解決的時間。第二個因素是病程和泛化程度。心理問題形成的時間越長需要的時間越長,心理問題對工作、學習、生活、家庭等生活方面影響越大,解決起來需要的時間就越長?
心理咨詢是一個連續(xù)、動態(tài)的過程,對于心理問題的解決并不是 1 、 2 次咨詢就能達到效果,同時來訪者者的改變愿望和努力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許多來訪者者一聽到心理咨詢還需要自己的努力,立即就放棄了,其實這樣的回避行為和依賴心理只能使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加重。更多的來訪者因為心理咨詢不能 1 次就解決問題而放棄,任由自己長期處于負性情緒或不良行為狀態(tài)中,而使心理問題演變?yōu)樾睦砑膊?
心理咨詢是一門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的科學,只有能夠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它才得以形成為科學,科學就要有科學的方法,它不能因我們的個人愿望而隨意改變???
所以,心理咨詢能夠解決心理問題,只要我們使用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方法就是: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心理咨詢師運用心理咨詢的技術和方法,在來訪者的配合下,經(jīng)過一個咨詢過程,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
【適合接受心理咨詢的是什么人】相關文章:
圍棋適合什么人學08-27
鐵皮石斛適合什么人吃08-10
陰瑜伽適合什么人練習09-21
什么人適合做編導09-12
什么人不適合創(chuàng)業(yè)10-20
什么人不適合吃粽子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