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你所以要跟你劃清界線
有時候,劃清界線并不一定代表著不愛,而是因為愛你所以才要跟你劃清界線。因為愛你所以要跟你劃清界線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p>
沒有自我界限(ego boundary)的我們
馬上要過年回家了,你是否擔心父母催促你找對象,結婚,或者生孩子?或者你想到回家就會有點害怕,因為你知道父母會每天像兩只在冬季里執(zhí)著的蚊子,在你面前執(zhí)著的“嗡嗡”說教,而那些話題已經讓你的耳朵聽得長出繭來。
從弗洛伊德開始,心理學家就一直在探討著健康的自我界限對我們的心理健康的重大影響。它指的是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獨特性,獨立性和跟別人的不同。很多時候,我們的原生家庭(original family)并沒有給我們建立起一個健康的界限,我們甚至不知道到底什么是界限。
一個控制的母親可能會告訴你:你是我生的,所以你整個人都是我的,所以你就要聽我的話(仔細想想,這都是什么邏輯?)。一個控制的父親可能會說:我給你了生命, 我養(yǎng)了你這么大,而且我比你更知道什么對你好,所以你都要聽我的!
不僅如此,父母可能會通過自我犧牲的方式來完成他們對我們的期待,同時也期待我們用同樣的方式來“報答”他們。
比如母親可能會對你說:“我當年之所以放棄夢想來當家庭主婦,不還是都為了你?現在你不聽我的,對得起我這么多年的犧牲嗎?” 父親也可能會告訴你:“我這么多年如此辛苦地做著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還不都是為了這個家為了你?你怎么可以去自私而任性的學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yè),絲毫不考慮未來的經濟收入呢?”
我們在聽到這些話時,往往會產生深深的自我譴責,我們覺得自己可能真的不要如此的“自私”或者“自我”?珊苌儆腥藭氲剑“我明白你真的做了很大的犧牲,可是我并沒有要求你這么犧牲啊!”
很多機能失調的家庭(dsyfunctional family)就是這樣產生的。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之間都沒有健康的界限,每個人的事情都是全家的事情,每個人也需要為全家做出犧牲。心理學里對這個現象有一個名詞來描述,叫做codependency(相互依賴,也有人翻譯為“成癮關系”)。這個概念最初是由Lennard J. Davis提出的,用來描述在酗酒家庭中,每個成員彼此依賴的關系的。我會在后續(xù)的文章中更詳細的闡述什么叫做codependency。
因為愛你,所以我要跟你“劃清界線”
一段健康的親密關系或者親子關系,需要我們有彼此的自我界限,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的自我界限呢?Joy童鞋嘗試用有限的理解(可能并不全面)來詮釋一下這個概念。
1. 我不再對你的情緒負責,同時我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請問如果你的伴侶在跟你聊天的過程中生氣了,你會覺得需要對他的憤怒負責嗎?或者換句話說,他的憤怒是你造成的嗎?
兩個在情感融合(emotional fusion)中的人是很難分清楚這個概念的。他們會覺得,你生氣,難過,沮喪,失望等等都是“因為”我,所以我需要對你的情緒負責。
我們也經常被父母要求對他們的情緒負責。比如:我現在很失望,是因為你這次考試沒有考好,所以你最好是趕緊努力學習,別再讓我這么失望(意思是,你需要對我的失望負責)。而一個有著健康心理界限的家庭,并不是父母在孩子成績不好時不會失望,而是他們不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他們可能會說:“孩子,這次你數學不及格我的確有些沮喪,但我的沮喪是我自己要負責的情緒。我不會因為自己沮喪的情緒責怪你,但是我知道你的情緒是什么?”
其實考試沒考好的孩子當然自己也很沮喪,那么有健康心理界限的家長不會說:“你要好好學習,不要再讓我失望!”,而是說:“寶貝,我看出來你現在很沮喪,那么你愿意更努力一些,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別再讓自己失望嗎?”
我的來訪者中,幾乎是所有人,都覺得自己要為父母或者伴侶的情緒負責?墒俏覀兺耍退闶墙洑v了同樣的事情,我們每個人產生的情緒也是千差萬別,甚至南轅北轍的。就像同樣一個笑話,有人覺得好笑,有人覺得無聊,還有人甚至聽了會很生氣。我們情緒的產生,跟我們如何解讀這個事件,我們過往的經歷,我們身處的環(huán)境,甚至我們的身體狀態(tài)都密切相關。
所以一種情緒的產生,絕對不可能是“因為”另一個人的行為,而是因為我們自己對它的解讀。
前南非總統(tǒng)曼德拉在監(jiān)獄里度過了27年,他有充分的理由去恨那些囚禁他的人們,有充分的理由說:“是你們把我害成了這樣!” 。但是他沒有,他選擇為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在出獄后不僅沒有去報復這些“敵人”,反而呼吁整個南非民眾跟這些“入侵者”合作,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南非。
當然擁有健康的心理界限,并不是說當我看到你痛苦時,覺得“關我什么事”;而是我會盡可能陪伴你,盡可能讓你覺得并不孤單,但同時我知道你的痛苦不是因為我。并且當我痛苦時,也不會控訴你說:“都是因為你,我才這么痛苦!”,而是明白我的痛苦,需要由我自己來負責。
2. 我并不知道你的想法和情緒,更沒有資格定義什么對你來說才是“最好的”
有趣的是,沒有心理界限的人還喜歡“定義”我的想法和情緒。比如當別人夸獎我們時,我們可能真的覺得自己并沒有對方說的那么好,所以回應說:“其實沒有你說的那么好。” 這時候對方說:“你不是這么想的,你就是假裝謙虛讓別人再夸你一把而已。”
我們最隱秘的就是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了,那些只有我們才能感受到的東西,怎么可能荒唐到被別人定義?所以在一段有健康心理界限的關系中,我們會去相信彼此對想法和感受的.表達,而不是用我們的“讀心術”去猜測和定義對方。在后現代的心理咨詢中經常提到的“not knowing”,也是在說我們并不假設我們知道對方的感受和想法,而是真正對對方好奇。
因為我并不知道你的感受和想法,所以我同樣不知道你最渴望什么,也無法幫你決定什么對你來說是最好的。
那句著名的“我這么做都是為你好”根本就是個偽命題,因為我不可能比你更清楚什么才是對你好的。我覺得這是基于我們對人性的基本信任,人本主義對人性的基本假設是:如果沒有任何的其他干預,我們都會向著自我實現,自我完成的方向發(fā)展。
但這個自我實現本身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你覺得當律師或者醫(yī)生很好,并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同樣會覺得很好;你覺得嫁人應該嫁給一個“有房有車”的,并不一定這是你女兒最需要的;你覺得月薪3萬的工作一定比月薪1萬的好,但也許你丈夫就喜歡月薪1萬的輕松工作,而不是拼死拼活。
當然了,我們無權去定義什么是對別人“最好的”,卻仍舊可以邀請對方跟我們討論怎樣才是對他們最好的。我們仍舊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情感和邏輯,但我們不會強迫的告訴對方說:“你就要聽我的,因為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因為我都是為了你好。”
3. 我尊重甚至鼓勵你的獨特和跟我的不同,不同的聲音不會被壓制,而是被充分的鼓勵
在有健康心理界限的家庭中,每個家庭成員的獨特性和獨立性都是被充分尊重的,你不用擔心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聲音會被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員打壓,因為所有的不同都被鼓勵。但有趣的是,正是因為不同和獨特被鼓勵,每個人反而能夠更好的跟彼此連接,因為每個人的自我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而在沒有健康心理界限的家庭中,每個人的獨特性都會被打壓,被壓抑甚至被窒息。父母可能把孩子看做是延伸的自己,要求孩子的情感,想法和行為跟他們一致。在這樣的家庭中,往往獨特和不同就會讓每個人產生很大的危機感,讓他們覺得家庭的“和諧”受到了威脅。
因為我們都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所以不同的價值,不同的行為和想法,必然會產生。就像我喜歡吃蘋果,而你喜歡吃梨一樣,我們可能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不同的偏好。有健康心理界限的家庭并不會要求家庭成員為了家庭“犧牲”自己的獨特,而是共同探討滿足每個人需求的可能性。
比如全家人過年要出去度假,媽媽想去日本,爸爸想去泰國,而孩子特別想去印度尼西亞。如果他們有健康的心理界限,他們不會因為其他人跟自己的想法不同而感到憤怒,而是鼓勵這種差異的存在。同時,媽媽不會說:“因為這一年我最辛苦,所以你們要聽我的”,爸爸不會說:“因為這一年我賺錢最多,所以你們都要聽我的”,孩子也不會說:“因為我這次考得好,你們要獎勵我,所以都要聽我的”。
他們可能會坐在一起,問問彼此為什么想去日本,泰國或者印尼。也許他們會發(fā)現,媽媽想去日本是因為是喜歡日本的溫泉,爸爸想去泰國是覺得那里氣候好,而孩子想去印尼是因為她看了一部叫做“美食,祈禱和愛”的電影后想去印尼做做冥想。那么也許他們可以想辦法找一個溫泉很好,氣候適宜并且可以做冥想的地方,這樣每個人都不用犧牲自己的獨特,卻可以找到一個統(tǒng)一的目的地。
因為我知道你是一個獨立于我而存在的個體,所以我如果真的愛你,就要容許你跟我不同,容許你跟我有完全不同的價值體系和世界觀,容許你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跟我不同,容許你有自己的人生選擇。
我們很多年都跟最親密的人“糾纏”在一起,要他們?yōu)槲覀兊那榫w負責,要他們接納我們覺得是對他們“最好的”東西,要他們跟我們的想法一致,要他們的價值體系跟我們相同,我們以為自己全新全意的愛著對方,卻被告知:我覺得你根本不愛我!因為我們忘了,真愛的前提,是尊重彼此獨立的人格和存在,是尊重彼此的心理界限。
健康的心理界限就像是一層保護我們的皮膚,而不是一道阻擋我們交流的墻。它會讓愛,知識,幫助和那些治愈我們的力量流進來;流出我們對別人的安慰,幫助,支持,我們的很多情感,我們的天賦才華和知識;它會阻止別人的虐待,期待,控制,要求和入侵;同時保留我們自己的某些想法,情緒和我們自己的隱私。
【因為愛你所以要跟你劃清界線】相關文章:
張愛玲經典語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09-26
因為有夢所以遠方勵志文章11-18
初中敘事作文:因為挫折,所以成功12-18
張愛玲經典愛情語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09-27
因為怕輸,所以就不試了嗎勵志文章11-22
因為窮,所以才要活得更豐盛勵志文章11-04
因為窮所以窮的經濟學依據論文07-25
張愛玲經典愛情語錄因為愛過所以慈悲09-26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讀后感(精選9篇)08-08
就是因為大家都不想談所以才非談不可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