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是壓力,請別再繼續(xù)
很多時候總會習慣性地去關心別人?其實你知不知道有時候關心也是一種壓力?關心是壓力,請別再繼續(xù)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歡迎瀏覽。
“對不起,我今天不能去。我爸爸來上海,我想陪他吃飯。”她從電話那頭傳來微弱的聲音,語調中蘊涵著虧欠,我不忍表達我的失望,不忍說出我期待策劃今晚已久,更不忍告訴他,我們已經好久沒有好好說話了。
“沒關系,還好你有事前跟我講。只是少買一人份的火鍋料而已嘛~”身為一個外地人,爸爸來上海陪吃飯很合乎邏輯,天經地義的程度只差沒從褲襠掉出鈑手而已。所以我只能摸摸鼻子,說沒關系。
我拿起超市菜籃的蘿卜、肉片、火鍋卷,一一放回原本的地方,臨走前一邊打電話跟其他人說改時間,一邊忍受收款機內小姐異樣的眼光。沒關系啦,反正年底大家都很忙,之后有的是時間。當然這樣的自我安慰在我看到她與同事?lián)沃鴤阍诖蠼稚弦黄鸪霈F(xiàn),走往斑馬線去買晚餐時終于瓦解。喔,原來她爸年紀變小了,我悠悠地想。
很多時候我們不解疑惑,為什么我的用心你都看不見,一切只是我一廂情愿?
很多時候我們困頓抓頭,為什么我的好你說你都知道,效果卻都像過眼云煙?
好人,你有否想過你做“好人”背后的動機
用“好人”關鍵字搜尋文章,你將會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其中大部分是在論述好人的特色與壞人的區(qū)別,或是好人與壞人似乎很難區(qū)別,也有的是在說明一個人為什么變成好人,或者抱怨不想變成一輩子的好人——
“喜歡你就是喜歡你,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喜歡的話什么都不用做也可以在一起,不喜歡的話做的再多也只換來感動,感動久了做再多只是麻痹。”
“放下自己的得失心多替對方想想,能讓自己更加快樂。”
“把眼睛放在關注別人的`需要上。”
這些文章不約而同地指出一件相當重要的事:“在使用好人技能之前,請?zhí)嫠胂耄裁床攀撬?lsquo;真正’需要的?”
好人與正牌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在于好人只會做“自以為對對方好”的事情,處在一個“我是好人”的正向(?)幻覺之中。
你花很多心思籌備圣誕節(jié)的活動,想說趁機沖一個,結果還是被打一槍,心想為什么我的努力都白費,她同事隨意的邀約卻如探囊取物手到擒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所有的“好人行動”其實行為的出發(fā)點還是只為了你自己。
你想討她歡心,想在她面前形成正面印象,司機、請客、修計算機、你想辦Party,甚至安排出游……每一個行為都是刻意為之,把委曲都吞肚里,笑容強堆臉上,為的只是得到她的一抹微笑,看似很苦情,很壯烈,很為她犧牲,但有否想過這背后的動機——
是否只是為了讓對方喜歡你?
是否有考慮,她是不是真的想參與?還是不好意思婉拒?
若你所做真的是她的需求,又是什么讓她猶疑?
她的反復與謊言中的善意,究竟想透露什么信息?
或許,文首的父親與同事都不是她的重點,或許,她是想要預留一晚上,趕快與同事買完晚餐迅速吃完趕報告?
幾乎所有“表現(xiàn)動機”的行為都是相當有風險的
許多為了提升自尊而從事的行為,到頭來反而讓自己受傷害。而抱持著“希望別人看到的是好的自己”想法的人,生活適應也比較不穩(wěn)定,簡單的說,就是“心情的好壞,取決于她的評價高低”。當一個人意識到,他必須負擔你的歡喜憂愁的時候,壓力便開始萌芽。
“關心是壓力,請別再繼續(xù)。”奇怪了,關心怎么會是壓力呢?當一個人了解到,她要的你給不了,你要的她做不到,壓力便會成長茁壯。
她要的,不只是接送,不只是修計算機,不只是請吃飯、送禮物與陪伴;你要的,當然也不只是上面這些,只是兩人要的東西不同。她要一個真正能引導她解決她人生重大問題的人,她要一個能帶領她成長的人,她要的是她崇拜而不是崇拜她的人。你要的不多,很簡單,也很難,就是她變成你女朋友,可是上面這些你都做不到,需求不對等,所以屢屢失敗。
以上的文字看起來很合理,過去許多文章也都相信上面這種“理性”的需求法則,殊不知這樣的說法有一個漏洞,那就是忽視人的性沖動。
“你喜歡怎樣的男生啊?”
“不知道耶,看感覺吧。”
“總有一些條件吧?”
“嗯……不用長得很帥,最好會一種樂器,只要有上進心,沒有錢沒關系。”
當你傻傻地相信之后,努力地學樂器拼業(yè)績,最后發(fā)現(xiàn)她跟一個帥哥在一起,然后只好默默去博客發(fā)文“人帥真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難道長得帥等于開外掛,回報官方還說不犯法?究竟,是長得帥有用,還是“懂得傾聽對方需求”有用?
如果,你只想要把到手,那么很遺憾的,外貌吸引力的確有很大的優(yōu)勢。
如果,你想要相處長久,那么很幸運地,傾聽需求是關系變長遠的開始。
前陣子我參加親密關系研討會(會議中討論從如何認識,追求,我和你只是朋友,交往,維持,到分手療傷,婚后經營,孩子養(yǎng)育,“我和你連朋友都不是”等的過程),一個研究者問了這個廣泛的問題:“男生與女生到底能不能當好朋友?”他經由網絡施測,調查各年齡層的人,超過80%的人答案是Yes.其研究也發(fā)現(xiàn),不能當好朋友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其中一個人有性上面的好感,一個人卻沒有。
Reeder早在2000年就注意到這個現(xiàn)象,他在一篇看似悲哀的論文“I Like you… as a Friend”(沒錯,社心的Title大都是這么有趣)之中區(qū)分“好人”朋友與“伴侶”(男/女朋友)的吸引力有何不同,結果發(fā)現(xiàn),相對于“伴侶”,那些“好人”朋友不是沒有吸引力而是只具有朋友或興趣上的吸引力,而真正決定是否能在一起的“sexual attraction”與“Romantic attraction”,“好人”朋友在這些項目上的得分都很低。
談了這么多,怎樣脫離好人魔咒,邁向閃光之路?
Lin提供一個有趣的思考,那就是在無腦幫別人之前,先設法讓別人心甘情愿地幫你。
這件事情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人際關系的歷程中不變的事實是“我們會幫助自己喜歡(或至少有好感)的人”,所以當我們幫助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便會想:“為什么我要幫他呢?應該是我也滿喜歡他的吧?”于是,便進入了自我說服的歷程。具體做法如:請她幫你買飲料,帶午餐等等。
然而,這種想法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對方真的會走向自我說服嗎?
“煩死了,又叫我?guī)退I飲料,要不是因為我不好意思拒絕他……”
一味的要求讓別人幫你,這樣做風險很大,感覺又像是策略地讓對方喜歡上你。改良之,比較好的作法是加上幾個步驟變成:
(1) 認識彼此的需求(自己提出,或傾聽對方)
(2) →共同完成
(3) →形成互惠循環(huán)
接受并表達自己的需求,諒解對方真正的需求,不是一味沖沖沖,當一個“路人也能取代”的工具人,所有的情感連結幾乎都是建立于互惠的基礎上的。
所謂互惠的意思是“我對你好,你也對我好”雙方面的付出,而達成互惠的快捷方式之一就是建立一起共事的機會——一起做菜,一起讀書,一起討論功課。一起的意思,是雙方都有付出,因為你也付出了,我也付出了,關系變成雙向的,這種share experience,是讓彼此形成緊密連結的關鍵。雖然不見得最后能修成正果,至少付出的過程中也還算甘苦與共,真正設身處地考慮“彼此”的幸福,才不會一直困在好人迷宮受苦。
感情的路上我們都在學習,一路風雨,但也因為還沒封頂游戲才玩得下去。
【關心是壓力,請別再繼續(xù)】相關文章:
壓力是動力的助推器08-17
老板,別再管我們了!10-08
別再為“真愛”心存僥幸10-22
別再抱怨被ACCA捆住了10-19
關心員工健康的老板是好老板11-04
會計繼續(xù)教育是每年都需要嗎11-14
2017年會計繼續(xù)教育改為會計專業(yè)資格繼續(xù)教育是真的嗎08-25
年輕人,別再眼高手低…勵志文章11-06
樂觀面對壓力11-15
采購的壓力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