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微信控”背后的心理學秘密
心理引言:“微信控”有兩個典型的特點,“狂刷”與“濫曬”。“微信控”的出現,有著深刻的心理學背景:“狂刷”源于人們對安全感、歸屬感的需要,“濫曬”則源于人們對被關注、自我價值和成就感的渴望。
微信在中國的風靡程度,似蓋過以往任何一個流行時尚,據統(tǒng)計,僅短短兩年的時間,中國微信一族就已經約達6億。而且如今有不少人對微信幾乎達到迷戀的程度,成為“微信控”。其典型癥狀是“狂刷”與“濫曬”相結合。
“狂刷”源于人們的安全需要,包括人們對安全的物質環(huán)境和情感環(huán)境的渴望。一般人總是害怕孤獨,且常常厭惡孤獨,一旦孤身一人或獨處便覺得不安全。一遍一遍地刷,就是想看看微信里朋友圈里的“朋友們”在干什么,將自己置身于微信的環(huán)境中,就不會感到自己的孤獨,這就滿足了人們對安全感的需要。人們無聊時也需要微信,這時微信就成為人們打發(fā)無聊時光的一個有效平臺。“我們看的不是微信,是避免寂寞”,有人這樣說。“我無聊的時候就看微信,這樣可以很好地打發(fā)時間”,有人那樣說。
“濫曬”則源于人們對被關注的渴望。尼采說,人的一輩子都在尋找重要感!威廉·詹姆斯說,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贊賞,是人類埋藏最深的本性。人人渴望被關注,都認為自己的存在很重要。因此什么東西都可以拿來“曬”,自己這里一“曬”,圈里的朋友會立即收到,并且給予關注,這就無形地證明了自己的重要性。再說,“刷”與“曬”也有聯(lián)系的,“刷”屏是為了看看別人在干什么,“曬”些什么新內容?吹絼e人“曬”那么多東西,更促進了自己“曬”的欲望,當自己“曬”了以后,百爪撓心似地急于知道別人是否已經關注,因此又趕忙“刷”屏,如此循環(huán)往復。
實際上,“刷”與“曬”的聯(lián)系是源于不安全感與被關注的有聯(lián)系,因為不安全,所以更渴望被關注。得不到關注,又加劇了不安全感。
現在“微信控”對“經典”、對“人生哲理”的曬有點“濫”了。很多“經典”因為有些“微信控”的“濫曬”,不僅失去啟迪價值,而且使得經典有些淺薄化、庸俗化。因為人們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根據美國社會學者菲斯克和泰勒的研究結論,人類是“認知吝嗇鬼”,即人們總是在竭力節(jié)省認知能量,在認知過程中會盡力尋找捷徑。也就是說,通過忽略或屏蔽一部分信息以減少自己的認知負擔。那么,人們會屏蔽何種信息?會屏蔽見到太多了的信息。換言之,經典在微信里被過多、過度、過濫地解讀和轉發(fā),天天被咀嚼和被“喂飯”,已經讓人們對經典產生了屏蔽、厭惡甚至抗拒的心理。更關鍵的是,表面上人人都是哲學家,都有太多的“經典”和“哲理”拿來“曬”,可是“濫曬”出來的“經典”和“哲理”,有多少是自己真正用心品味了、感悟了的、實踐中運用了的?自己都沒有認真感悟和用心思考,自己都沒有有效運用,何以要拿來“曬”給別人?
【“微信控”背后的心理學秘密】相關文章:
采購強勢背后的秘密06-03
網絡約會背后的心理秘密03-15
心理測評:簡歷背后秘密04-01
做飯背后的心理學03-14
微笑背后的心理學03-30
HR如何看穿簡歷背后的秘密09-14
網絡約會其背后的心理秘密11-29
麥當勞CEO揮淚下臺背后的秘密06-12
韓國留學火爆背后的秘密有哪些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