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不是用來指責父母的
心理學,尤其是精神分析流派,幾乎全程都在探索原生家庭及早期親密關系對一個人造成的影響。
比如,你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是因為生命早期你的需求沒有得到父母很好地滿足;你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有暴力傾向,是因為父母作為你生活的模板,教育及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拳頭”;你不敢與人交往,因為父母習慣對你指責批評,讓你缺乏與人交往的信心,常常覺得“我不夠好”;你在愛情中缺乏安全感,總覺得人世間沒有相濡以沫、攜伴到老的愛情,是因為在你的原生家庭中,父母關系本不夠融洽,讓你對愛情失去了憧憬……
講真,這些都對。
原生家庭作為我們行為的模板和生活的環(huán)境,影響著我們的學習、生活、戀愛、婚姻的點點滴滴。我本人更是感慨弗洛伊德對生命鏈接探索的深刻,對其追隨至今。
可現(xiàn)實是,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我們的'父母都是不完美的,他們犯著這樣那樣的錯。于是,很多人學了點心理學,讀了點弗洛伊德就抱怨父母早期對自己不夠溫暖保持,原生家庭不夠幸福,抑或父母個性要強,對自己過于控制。甚至,有一些同行也跟我感慨:“為什么有時候越學心理學越難過?”
我想說,親愛的,學心理學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的能量與局限,而不是反過頭去,指責父母,抱怨生命沒有在第一時間給你一張完美的“成長符”。
我們總不能期待父母關系幸福和諧,在嬰兒早期時時刻刻關注你的所需所想;在求學路上,既尊重你的愛好天賦又保證你成績優(yōu)異來應對高考的殘酷競爭;在你有所成績時,他們不吝夸獎,為你樹立最堅實的自信;在你失意時,他們不責不罵,用溫暖和鼓勵伴你渡過難關,帶給你最堅實的安全感。
這樣的父母,也許有,但實在太過難得。
畢竟,父母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緒與無可奈何。他們也想與你日日相守,可迫于生活的壓力,不得不忙于工作,將你托付于爺爺奶奶照料;他們也想時時滿足你的每一個需求,可是,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不懂得那一刻你的哭泣究竟為何;他們也想給你一個幸福完整的家庭,可是出于種種不得已的原因,婚姻走向了盡頭。
這一刻,你指責他們不是“完美父母”,可是,當你為人父母,真的能做得比他們更好嗎?
誠然,總有一些太不合格的父母,對子女忽視,甚至虐待,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傷害,如果事實如此,我們理解你的憤怒,甚至,在咨詢室中,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就是鼓勵來訪者表達對父母壓抑的憤怒。可是,對于大多數(shù)不那么完美的父母,也許我們要做的便是承認不完美,接納并修復不完美。
要知道,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人,便沒有完美的父母,但卻因為不完美才更加真實可愛!
【心理學不是用來指責父母的】相關文章:
用來形容心情的成語01-17
公積金怎么用來買房03-12
父母讀的兒童心理學書籍08-19
用來激勵人的職場勵志名言07-21
住房公積金怎么用來買房08-28
用來鞭策自己的英語名言警句06-16
適合父母讀的兒童心理學書籍08-19
人在職場如何應對指責、否定與批評?08-04
過期的紅茶還能用來做什么09-02
人性哪些弱點可用來營銷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