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堅持自我的同時不斷改變
在堅持自我的時候,你會不會慢慢變得自我僵化了呢?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堅持自我的同時不斷改變呢?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如何在堅持自我的同時不斷改變,希望能帶給大家?guī)椭?/p>
“愛的就是你”
我們要從一個令人深省的故事開始。
這個故事來自一部最近我看的電影,叫“愛的就是你”(The on_e I love)。對于還沒有看這部電影的朋友們表示歉意,下面會有劇透。
Ethan和Sophie結婚多年,從開始的你儂我儂變成了現(xiàn)在的一張口就爭吵,于是在他們的婚姻咨詢師的建議下,來到一處神秘小屋度假。咨詢師告訴他們說:所有去過的夫妻關系都神奇的變得很好。
電影的有趣之處就在于,這對夫婦來到度假小屋,卻意外的發(fā)現(xiàn)另一對跟他們長得一摸一樣,像是從另一個平行宇宙穿越過來的夫妻。但他們不是一起跟另外兩個人相遇的。Sophie首先在一個guesthouse遇到了另一個“Ethan”,一個跟她丈夫長得一模一樣,只是沒有戴丈夫常戴的眼鏡,發(fā)型比丈夫稍微隨意一些。但他們的區(qū)別好像還不止這些,Sophie在第一次遇見他時,以為是自己的丈夫,此時的丈夫好像沒有了往日的防御和一張口就要開始講道理的氣勢,甚至溫柔的跟她擁抱說笑,于是那個晚上她跟這位Ethan做愛了。
可怕的是她從guesthouse出來后,來到他們本來住的房間時,訝異的發(fā)現(xiàn)丈夫在躺在沙發(fā)上睡覺。當她羞答答的說昨晚跟他度過的很愉快時,他完全不知所云。后來Ethan也在這間神秘的guesthouse中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Sophie,這個Sophie跟他的妻子長的如出一轍,不過好像也有細微的差別。
Sophie在電影中逐漸愛上了另一個“Ethan”。這個跟自己丈夫長相一模一樣,知道丈夫所知道的所有事情,但又好像跟丈夫有些不一樣的人。在電影中我們慢慢發(fā)現(xiàn),原來Sophie和Ethan的感情剛剛經歷了一場風波:Ethan出了軌,但始終沒有好好跟Sophie聊過這件事情,而Sophie貌似也沒有把自己的感受告訴給他。
最有諷刺意味的場景,我覺得是下面的這一幕:
Sophie突然問這個她面前的另一個“Ethan”說:“你為什么背叛我呢?”她趕緊看了看對面的“Ethan”,然后補充道:“我知道這也許不是你想回答的,也許…”她話還沒有說完,Ethan便打斷她說:“不,我想回答你為什么。我覺得我沒有任何借口。那個時候我沒有安全感,我們的關系在變得疏遠,我并沒有選擇好好跟你溝通,而是逃跑并且做了一個非常糟糕的決定。”
Sophie的眼里含著淚光,點頭說到:“好,我知道。”
“Ethan”再一次打斷她說:“不,讓我說完。我沒有任何背叛你的借口。你有全世界的理由拋棄我,但是你沒有,你一直契而不舍。你還跟我一起去尋求那個愚蠢的咨詢師的幫助,即使你不愿意去,你還是一直堅持去了,而且你試著跟我和解,但我當時卻非常的自我防御,我想向你道歉。并且我想感謝你為我們兩個人所做的努力,相信我,我想緊握最大的努力去跟你和解,跟你在一起,好嗎?”
聽完“Ethan”的這席話,Sophie眼睛里閃爍著幾乎滿溢的愛,然后跟他擁吻在一起......
在穩(wěn)固和靈活之間尋找平衡
我想這就是Sophie會愛上這個“假”Ethan的原因,因為那個“你為什么背叛我?”的問題,真Ethan永遠都在逃避,他永遠都不愿意說出那句“我覺得我沒有任何借口,我做了最糟糕的選擇。”
我想最終讓這對夫妻的愛情“死亡”的,是他們各自僵化的自我。當然電影導演的高明之處在于,他讓所有的沖突最后集中在了一起:接近電影結尾的部分,真Ethan跟Sophie表白,門外假Ethan正用盡全力想要破門而入。真Ethan看著Sophie說道:“我知道我做的不夠好,而且我們關系的問題中我要承擔主要的責任,我知道我不如那個假Ethan風趣,幽默,口才好,但是我是你的丈夫,你是我的妻子,我們不完美,可是我不想放棄我們,你能再給我一次機會嗎?”
可惜好像這一切來的都有些遲,在電影的最后,在一片混亂中,Ethan看著一模一樣的兩個Sophie,拉起了假Sophie的手,以為他牽著自己的妻子,離開了那個詭異的度假小屋……他永遠的失去了Sophie,而且是自己的選擇。
我想起了我聽到的另一個故事。我的來訪者說她要變得更強大,我問她原因是什么,她說因為覺得自己現(xiàn)在太依賴自己的丈夫,自己的情感太被丈夫的行為左右了。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她的丈夫在前幾個月出軌,雖然現(xiàn)在好像丈夫已經跟出軌對象斷絕了往來,丈夫卻始終也不肯承認他之前的行為,他一直解釋說:“我跟她交往過密都是因為工作,我也是為了這個家庭。”
她說她并不是不能原諒丈夫的出軌,而是不能原諒丈夫不面對自己的行為,F(xiàn)在每當她鼓起勇氣要跟他探討當時發(fā)生了什么時,他都會說:“事情都過去了,為什么還要說?”所以她感到這段婚姻好像沒有辦法真誠,他們現(xiàn)在表面的和氣背后,隱藏著她巨大的傷痛。
甚至在小三的男朋友打來電話跟她說:“請你管教一下你家老公,不要來勾引我的女朋友。”時,她都因為孩子和親人在家,不敢打電話給不在家的丈夫,自己一個人流淚,一個人承擔。她的僵化就在于,她一直試圖用同一種已經無數(shù)次失敗的方式,去解決同一個問題: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我跟她說:“你獨自承擔了這么多,那么誰又為你承擔呢?你不覺得自己已經承擔了這么多,夠強大了嗎?為什么還要想辦法變的’更強大’呢?”
我甚至覺得她所說的“更強大”,是為了離婚或者說結束這段親密關系,而做出更好的準備。我想這就是僵化的自我的可怕性,讓她僵化的是,是她那個時候沒有勇氣去直面這個已經貌合神離的婚姻,沒有勇氣告訴丈夫她的心灰意冷甚至心如死灰,沒有勇氣去告訴自己的丈夫:“現(xiàn)在我想直面自己原來的逃避,跟你討論你出軌那段時間我們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而你的逃避,可能會是我們結婚的終點。”當然我并不是在譴責她,相反,我覺得她當時能夠說出來尋求幫助,是極大的勇氣,而且我也并不覺得如果自己處于她的位置,能夠比她更勇敢地在丈夫面前表達自己。
而她丈夫的僵化,就在于他同樣無法面對自己對妻子的背叛,他寧愿一直用謊言欺騙自己,寧愿永遠都不需要道歉,不需要面對他們關系中的問題。
最終兩個僵化的靈魂,只可能產生一段僵化的婚姻。
那么我們到底要怎樣既擁有穩(wěn)固的自我,又能夠靈活的不斷成長?
穩(wěn)定是什么:到底什么構成了最核心的“自我”?
我們不想要僵化,但我們好像也不想要靈活到失去自我。如果我們今天是朱麗葉,明天是林黛玉,后天又變成了伊麗莎白女王,也是一件很嚇人的事情。因為我們會有巨大的恐懼感,我們會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我們會覺得沒有“根基”。所以首先我們先嘗試著探討一下,到底什么是自我這個概念里最核心的東西,我們需要穩(wěn)固的那一部分又到底是什么。
1.對自己真誠。
我想這是讓我們最有穩(wěn)固感的東西。
我慢慢發(fā)現(xiàn),人是一個多么瞬息萬變的物種:我們的情緒和想法在不停變化,我們的身體感受在變化,我們的思維模式在改變,我們的習慣在被建立和打破,我們的價值觀在演化,我們的身份認同也隨著年齡非常不同......
如果說人體的紅細胞每120天就完全更新一次,那么我們的一生當中,這個“自我”也已不同的節(jié)奏被不斷更新著。我甚至覺得,現(xiàn)在的我,可能跟5年前的我,無論在外表還是內心,都已經判若兩人。于是我開始問自己一個被討論了數(shù)百年的哲學問題:既然我已經跟從前判若兩人,那么到底哪個是我?真正的我又是誰?
我們注定是一種不斷演化,不斷自我實現(xiàn),不斷流動變化的生物,這些變化我們無法阻止。不過可能有一個東西,讓我們一直有一個穩(wěn)定的自我,那就是對自己真誠。
也許我們的價值觀會不斷變化,原來對我們很重要的東西,可能在某個人生階段突然變得沒那么重要,但當我們承認自己“此刻”的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感受,和價值時,當我們此刻的自己真誠時,我們就是非常穩(wěn)固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親密關系中,經常有人說:“我因為太愛他/她而失去了自我!”這里我們說的失去自我,可能就是為了討好對方而不斷的妥協(xié),最后好像成了那個我們并不想成為的人。那么對自己真誠,就需要我們清晰的知道現(xiàn)在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并且去實現(xiàn)它,而不是因為對方希望我們變成什么樣子。
回到講給你的故事。
Ethan之所以無法對妻子承認自己的出軌行為,也許是因為他也非常害怕。害怕如果他承認了,他在世人眼中就成為了一個“壞丈夫”。誰愿意當一個“壞丈夫”呢?所以索性不承認,好像也會是一個權宜之計?可惜他忘了,如果當時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他和妻子的關系,而不是這個社會會怎么看他。這個時候如果他對自己真誠,可能他會早些說出最后的那一席話,也許他們根本也就不需要去那個度假小屋挽救婚姻了。
當然這件事情有兩個角度去看,如果Ethan解釋他出軌行為的原因,是因為他想討好自己的妻子,那么可能他的內心獨白是:我這么做都是為了你,這是我為你做的犧牲;而如果他解釋自己的行為,是因為對他來說跟自己的關系非常重要,而他明白只有真實的坦白,才有可能重新得到妻子的信任,他的內心獨白就是另一番模樣:我這么做,是因為我在守護對我非常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我和妻子的關系,所以我并沒有犧牲什么,只是在對自己真誠。
所以同一個行為,可能從一個動機會變成“失去自我”,而從另一個動機的角度卻是在對自己真誠。
2.做“此刻”我們最想成為的自己
另一個我想單獨拿出來討論的,是做此刻我們最想成為的自己,跟擁有穩(wěn)固的自我的關系。
其實它還是對自己真誠。不過此刻我們想成為的自己,也許并不是5年前我們想成為的自己,可能也不會是5年之后我們想成為的自己。但這些變化并不會影響我們,因為我們只需要做“此刻”我們最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RicardoSemler在一個TED演講上談到,他的家族里很多人都是罹患癌癥去世的,他的祖父母和他的父母都曾經是癌癥患者。所以他也經常擔心自己哪一天在醫(yī)生的辦公室里,會被告知:你的時間不多了。所以他索性就把每周一和周四定為自己的終結日(terminaldays)。他說,在這兩天,他就做那些,像是自己收到了醫(yī)生的化驗單之后,會做的事情。如果他一直想成為一個畫家,他就用這兩天的時間當一個畫家,不是下周,下個月,就是此刻。
也許那個我們想成為的自己,從小時候想成為的“居里夫人”,變成了后來的服裝設計師,又變成了現(xiàn)在的作家,而未來也不得而知。我們有的時候善變到會把自己嚇到,但這一切,似乎都動搖不了我們內心那個穩(wěn)定的自我,因為無論怎樣變,我們都在做著此刻我們最想成為的自己,這樣好像,就夠了。
我們要如何靈活:怎樣不斷構建自我?
那么有了穩(wěn)定的自我之后,我們到底要如何靈活?我的督導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限制一個人潛力的,就是他/她的知識結構單一和角色單一。那么我們就分別從知識結構和角色這兩個角度,討論一下如何成長,如何讓自我靈活起來。
1.換一個視野看世界:打破原有的知識結構
我是一個看書狂,平均每一個星期都要看上一兩本書才覺得心安。但我也不斷發(fā)現(xiàn)看書的局限:如果我只停留在書本上,那么我所學的知識還是永遠停留在認知層面,無法變成我的直覺,最后可能就是“聽說過那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還有就是書本上的知識如果不跟別人交流,就還是很難打破自己之前的理解方式。在讀書會上我就發(fā)現(xiàn),原來對同一個內容的理解,每個人都是那么的不一樣。也許每個人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都是對的,但每個人都是局限的,所以所有的知識都需要拿出來被討論,被思考,被質疑,被不同經歷的人融合。
當然大量的閱讀是一個基礎,當我們開始閱讀,開始不斷的跟作者對話時,我們的一些認知就會發(fā)生變化。如果我們還可以把這樣的認知用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大量的`練習和實驗,我們就會逐漸把僅僅是停留在認知層面的理解,變成我們思考和行為的第一直覺。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從書本中知道,如果不帶任何的預設和評判去跟另一個人交流,我們會最真實的了解這個人,并且我們的溝通也會最順暢。但是我們在實際行為中還是不可避免的帶著我們的預設和評判,帶著我們的偏見和我們原有的框架。那么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在與別人溝通中嘗試,一次次的看到并意識到自己對別人的預設和評判,看到我們在用自己的框架去要求別人,然后一次次的把自己從這些框架中拉出來。
這個過程不會簡單,我們在開始的時候也會非常沮喪和掙扎,但最后通過不斷的練習,也許真的有一天,我們幾乎可以立刻放下自己所有的預設,然后最真實的去跟在自己面前的另一個人對話,它就變成了我們深入骨髓的直覺。
另外,我們不僅需要跟別人不斷交流,了解他們看問題的角度,而且最好是認識跟自己完全不同領域的人。我們很容易把跟自己想法和價值觀相近的人聚集在身邊,然后變得越來越無法理解跟我們不一樣的人。
我一直很喜歡英文(這個好像大家也都知道了),所以從前的思維和哲學系統(tǒng),總是特別的西方。幸好我是個很好奇的人,慢慢我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西方咨詢背后的哲學,尤其是后現(xiàn)代流派,都是來源于東方。于是從心理學到哲學,從西方到東方,我也慢慢在探索新的可能,而現(xiàn)在幾乎是每周,我都有種三觀被一次次顛覆并且重建的感覺。我想對我來說,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就是經常被提醒道:天啊,原來人生還可以這么過!
2.讓自己變成一個陌生人:打破原有的角色
你是不是太熟悉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了?
你是不是跟太了解自己,是不是太知道自己的喜好?
那么現(xiàn)在,你可能要先變得不認識自己。
從前我們所有的信念,那些我們認為理所應當?shù)倪@個世界運行的規(guī)則,現(xiàn)在可能就需要先被我們意識到,然后拿出來質疑。那些我們給自己框架,那些我們在跟別人交往中給別人的框架,也需要被我們意識到,甚至被挑戰(zhàn)。
比如原來我會覺得一個看重金錢回報,并且急著看到結果的人,是錯的。那么現(xiàn)在我需要意識到,我在作出這樣評判的時候,是不是用自己的框架(或者說價值觀)去要求別人,我的框架是什么?可能我對金錢的態(tài)度是:它是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產生的副產品而已,我不需要刻意去追求,而我對過程比結果更加看重,所以我并不急于求成,我甚至容許沒有結果。
那么接下來我可能需要問自己,我的框架來源于哪里?對方的觀點背后的框架是什么?他/她的框架又來源于哪里?
我可能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對金錢的不看重,是因為我從小衣食無憂,而對方對金錢的看重,是因為他/她生長在一個有經濟困難的家庭,缺乏對于金錢的安全感。而我之所以看中過程而非結果,是因為我并不焦慮如果我失敗了會發(fā)生什么,也不焦慮結果來的早還是晚,因為我確定這個過程是我想要的,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會有自己想要的收獲。而這個結果也許對于對方來說,就是生死攸關的事情,再或者如果沒有結果,他/她會承擔很多周圍人給的壓力。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框架,意識到我們的框架對我們的影響,意識到別人的框架并且發(fā)現(xiàn)彼此框架在碰撞時的相互作用時,我們不再輕易的去評判別人,也不會簡單的把這個世界看作是非黑即白。
不斷陌生化自己,我們才有機會出走原來的僵化的自己,走到不同的可能性里看一看。
回到我們最初講的兩個故事:如果Ethan能夠走出自己的框架,看到自己不承認對妻子的背叛,其實是在摧毀他和妻子的關系,也許他就會跟她坦白自己出軌的原因,也許他就不會覺得說出那句“我沒有任何借口”是一件“失去自我”的事情。
【如何在堅持自我的同時不斷改變】相關文章:
堅持不斷練習邏輯勵志文章09-05
如何同時改變Excel多個行的行高11-02
練瑜伽如何在開髖的同時不讓膝蓋受傷09-09
在不斷探索世界的同時,能夠讓自己專注起來的創(chuàng)業(yè)文章06-27
簽證面試時如何在模仿中改變09-10
自我改變的職場勵志句子06-14
如何在面試自我介紹12-23
關于堅持自我的名言警句10-01
不斷學習的諺語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