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師同課異構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骨干教師,我有幸在局領導的帶領下,于20xx年4月7日赴xx省xx市xx中學參加由中國教育報刊社培訓中心主辦的“全國初中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會暨語、數(shù)、外‘同課異構’專場展示活動”。
本次活動流程為:
一、經(jīng)驗交流:xx、xx兩所改革名校校長共同解讀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經(jīng)驗;知名教育專家(成尚榮)現(xiàn)場闡釋新課程與有效教學的理念,解讀兩所改革名校的教育探索。
二、“同課異構”:xx、xx兩校聯(lián)動,語、數(shù)、外三科骨干教師齊聚一堂,分科同臺共上一節(jié)課。風格迥異、特色鮮明,共同展示和諧的課堂教學;詮釋“學生主體、快樂學習、高效掌握”的真正內(nèi)涵。
三、課例研討:說課、議課、評課,教學專家同步觀課、現(xiàn)場議課、專題引領,與教師面對面深入剖析課例,解讀精彩課堂;與參與代表共同把握課堂教學的“命脈”----課堂教學有效性。
短短兩天的考察、學習,使我受益匪淺,現(xiàn)把我的幾點體會表述如下:
一、“xx”與"xx"中學的教學模式
xx中學的教學模式為“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具體操作程序是:出示學習目標-----出示自學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學要求自學、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自學中的問題----學生匯報自學結果(差生優(yōu)先)------糾正、討論、指導、總結自學結果------學生當堂完成作業(yè)(鞏固、提高)、教師及時批改作業(yè)。
“先學”不是讓學生泛泛的、單純的看書,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學。首先是提出學習目標,并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后,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自學相關內(nèi)容,完成檢測性的練習。自學的形式多種多樣、靈活多變,可以是看例題、讀課文、看注釋、做實驗、發(fā)現(xiàn)疑難做記號、做與例題類似的習題等等。在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記下來,但不輔導,不干擾學生自學。
“后教”不是教師滿無目的地教,而是在學生充分自學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式學習,F(xiàn)在洋思的‘后教’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歸納、提高,由特殊到一般,由實踐上升到理論。
“當堂訓練”是在先學、后教之后進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鐘,內(nèi)容有必做題、選做題和思考題,著重讓學生通過一定量的訓練,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加深理解課堂上所學的重點、難點。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看似簡單的8個字,實際上蘊涵的理念是------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只有真正作到“不學不教,先學后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xx中學的教學模式為“以學定教,‘講學稿’實現(xiàn)教學合一”。‘講學稿’是集教案、學案、筆記、作業(yè)、測試和復習資料于一體的師生共用的教學文本,是“教、學合一”的載體。
‘講學稿’的編寫要遵循主體性、導學性、探究性、層次性、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等原則。用‘講學稿教學要作到“四精四必”。‘精選’,指精選教學方法、內(nèi)容、習題、例題、提出的問題,落實在集體備課上。‘精講’,指學生可自學的不講,讓學生自己理解的問題可不講,落實在啟發(fā)解惑上。‘精練’,指課上多練,集體訓練,人人動腦,人人動手,落實在以練助講的課堂教學上。‘精批’,指通過精批發(fā)現(xiàn)學生共性的錯誤,及時彌補教學中的不足,落實在全批全改、統(tǒng)計分析、及時反饋、講評輔導上。“四必”-------有發(fā)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是對精批的高效落實。以“精”來提高質(zhì)量,以“必”來調(diào)控負擔,貴在“精”字,重在“必”字,功在課外,利在課內(nèi)。
講學稿指導學生自學的流程如下:
師生合作-------自主預習-------目標------教師講解-----查明原因--------小組學習------反饋給教師。
運用‘講學稿’的教學活動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學的常規(guī)做法,以‘講學稿’為載體實施對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指導,將課下與課上相結合,學案與教案相結合,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講解誘導相結合,課本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知識技能與能力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相結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橋”,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這種教學活動是突出學生自學能力,注重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以學定教’,學情決定教情,根據(jù)學生的學情確定教學內(nèi)容、教學策略。
二、縱觀兩個學校的教學模式,以及xxx中學的教學模式都有其共同特點:
(一)、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非常重要。人們習慣上認為,課堂上教師講的越多、越細、越深、越透,學生學的就越快、越好。事實上,這樣做容易養(yǎng)成學生思維的惰性。教師成了“講師”、“話筒”,學生卻成了“聽眾”、“啞巴”。其實,“教”字不是系統(tǒng)講授的意思,是“點撥”的意思,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點撥,或規(guī)范其不準確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問題,或糾正其錯誤的理解。由于學生通過自學已基本掌握了書上的知識,所以教師真正講解的東西并不是很多。留心一下他們的課堂,就會發(fā)現(xiàn)教師絕不就題講題,或只告訴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規(guī)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引導學生預防運用時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教的方式都是讓已掌握的學生先講。如果學生講對了,教師肯定;講的不完整、達不到深度的,教師補充;講錯了的,師生辨析更正。
他們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做到: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課本放手讓學生閱讀,重點、難點和疑點放手讓學生討論,提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或中心思想放手讓學生概括,規(guī)律放手讓學生尋找,知識結構體系放手讓學生構建,最終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兵教兵”,這是在他們的課堂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動人景象。針對學生在自學中暴露出的問題以及練習中的錯誤,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只做評定、補充、更正。
“兵教兵”、“一幫一”不僅能夠有效的解決學困生問題,而且還促進學優(yōu)生的提高。學優(yōu)生要想幫助他人,自己就要充分理解,學習上也有了緊迫感。把自己理解的知識清晰的表述出來,本身就是一種提高。
(二)、在‘做’中學,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投入到這些活動中,讓他們親身感悟知識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過程。
學生自學的.過程,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在沒有自學之前,知識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過經(jīng)歷自學過程,得到對這些知識的感悟,這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由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學習體驗各不相同,在學習過程中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和途徑也往往各不相同,學生在教師明確目標的引導下,通過各自的親歷體驗,對問題的解決能達到“條條大道通羅馬”的效果,這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
(三)、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的緊張是他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課堂上像考試那樣緊張的自主學習,可以形象的概括為‘七能’:一能發(fā)現(xiàn)真實的問題并及時解決。二能最大限度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三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四能真正理解知識和提高質(zhì)量。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思想品質(zhì)和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六能最有效的‘培尖補差’。七能確保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對于這樣的課,學生課上感到特別緊張------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一點都不能松懈;課后感到特別快樂------學的快、學的好,有一種成就感。課堂上只有讓學生高度緊張了,教師的教才會高效,學生的學才會高效。
‘兩案合一’是他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教與學是兩張皮,老師的教案往往是‘講案’,只考慮老師怎么講,很少考慮學生怎么學,即使教案中設計了一些雙邊活動,也往往是自導自演、自問自答。而他們的教學中,師生共用“講學稿”,老師的‘教案’同時也是學生的‘學案’。“講學稿”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線,按照學生學習的全程來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課前、課中、課后的發(fā)展和聯(lián)系,主要包括四大環(huán)節(jié):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學習探討-------課內(nèi)訓練鞏固-------課后拓展延伸。“講學稿”課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自學教材。上課時老師按照“講學稿”檢查點撥,以學定教,學生不會的東西正是老師要點撥的東西,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也是老師要補充的東西,體現(xiàn)了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他們的課堂教學改革之所以能順利、高效的進行,源于:
(一)、學校領導帶頭搞教改,用行政手段推進課程改革,保證新教學模式在全校推廣。教學改革的關鍵是理念的轉變,一些老教師在多年的教學中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輕車熟路’,自然不愿意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在加上任何改革在初期都不會有預期的效果,更會打消某些老師的改革念頭。在這種情況下,領導用行政手段推進教學的改革就顯得非常重要,正如洋思的秦培元校長所說:‘我們學校寧可接受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也不愿意接受從教多年的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
(二)、“備研合一”發(fā)揮優(yōu)秀教師和集體的作用。
集體備課,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優(yōu)秀教師和集體的作用,建構了以校本教研為中心,教學、教研、培訓一體化的體系。
講學稿的研制過程使備課由‘重寫輕備’轉為‘重備輕寫’。在這個過程中,集體備課落到實處,探索過程使問題成為研究資源,經(jīng)驗得以形成和積累。一份好的講學稿,教學思路即是統(tǒng)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學目標,又有個人施展的空間;既體現(xiàn)合作研究、博學眾長,又留有公平競爭的余地;備課上升到了教學研究的高度,培訓、教研、備課、上課不再互相游離,而是逐步達到和諧統(tǒng)一、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相的益彰。
除集體備課外,他們還舉行專題講座、學習匯報、課改沙龍等有組織的交流活動,使教師逐步‘敢說’、‘會說’。同時,學校還努力提升教師日常交流的價值,倡導教師課前、課間、課后都能針對課堂上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把辦公室變成教研沙龍的場所。
(三)、大面積轉化“學困生”。
個別轉化‘學困生’的經(jīng)驗很多,但大面積轉化‘學困生’卻往往難有成功的措施,而他們卻找到了一系列措施,如‘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四清制度,就像四道攔河大壩截住了學生后退的道路。
對于‘清’字,我在教學中也經(jīng)常提到,同時也試著做了,但沒有洋思人做的盡善盡美,總是不能持之一恒,不能做到真正的清,這也正是我的困惑,怎樣把‘清’字搞好,落到實處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
另外,他們還有許多措施,如“從初始年級抓起”,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就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就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如有的學生基礎差就要給他補課,有的學生學習習慣沒有養(yǎng)成就要幫助他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等等。不要等學生到了高年級才采取措施。另外,如把‘學困生’按在前排,與好學生同坐,減少他們‘求助’的難度,采取‘兵教兵’的戰(zhàn)術等等。
所有這些,都需要全體老師齊心協(xié)力、齊抓共管,達成共識,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才會有好的效果,正所謂‘孤掌難鳴’,這也是我們在改革時的難點。
教師觀念轉變了,備課充分了,學困生減少了,課堂教學達到高效就成為可能。
總的來講,這次洋思之行收獲不少,‘同課異構’的對比更好的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對我們課堂教學改革具有很好的啟發(fā)意義。
【骨干教師同課異構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俄羅斯》復習課同課異構教學反思07-19
同課異構活動中反思高中英語有效教學觀08-11
基于國際貿(mào)易術語的“縱向”同課異構教學法的探究論文09-05
同里旅游攻略09-25
異構系統(tǒng)網(wǎng)絡通信技術分析論文07-07
省級小學音樂骨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2-09
骨干教師培訓的心得體會15篇01-05
骨干教師培訓的心得體會(15篇)01-05
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5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