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小學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小學語文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小學語文說課稿1
一、根據課標說教材
本冊教材在編排上有兩個重點訓練項目:一是體會句子里含著的意思,二是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短羯焦ぁ芬徽n處在本冊教材的第二單元,這組課文通過不同的人和事揭示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是“體會句子里含著的意思”,有些具有深層含義的句子必須細細體會,才能讀懂意思。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主要意思,聯(lián)系上下文或時代背景來理解句子的含義!短羯焦ぁ芬徽n在本組課文中是第一篇課文,課文通過記敘泰山上的挑山工負擔重,走的路程比游人長,但都走在游人的前面,揭示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課文先從泰山上的挑山工談起,引出疑問,再通過“我”的經歷解決了疑問,最后寫“我”從中受到的啟發(fā)!墩Z文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的閱讀明確指出: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再加上五年級的學生剛進入第三學段,需要整體提高語文素養(yǎng),結合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說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14個生字,會正確讀寫光溜溜、貨物、誦讀、肌肉、拘束、耽誤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句子,了解挑山工負擔重、路程長,但走得比游人快的道理。
說教學重點:理解挑山工說的話中蘊含的哲理和最后一段話的含義。
說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說針對內容說教法
為了達到上述各項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本課時選用的基本教法是:1.以疑促讀,以讀促思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教學本課時,我既要設計好能促進學生認真讀書的問題,也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讓學生帶著疑問充分地讀書思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2.以讀為本,讀中悟情法。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yǎng)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學本課時要采用多種形式、各種層次的讀書方式,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悟情明理。
三、說著眼學生發(fā)展說學法
因為學生才是語文學習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作為教師,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所以我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主要采用以下的學法:1.自讀自悟法。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2.批注圖解法。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在課本的空白處,用精練的詞句寫下自己對文本的點滴感受,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文字的理解、感悟,而感悟文字的方法很多,能根據語言文字畫出相應的圖,也是一種方法。教學本課時理解挑山工的“折尺形”路線,讓學生邊讀書邊畫出圖形。
四、說整合資源說過程
鑒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教法學法的確定,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流程的:本課教學分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掃清閱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條理,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第二課時復習檢查,理解課文二、三部分,體會句子里含著的意思。下面我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四年級小學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xiāng)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是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xiāng)。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并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遠。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他們已積累了很多古詩。通過“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積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書湖陰先生壁》等等,這為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chuàng)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2)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和古詩五讀法等方法來學習古詩,感知詩詞大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3)通過意境的創(chuàng)設、反復誦讀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xiāng)情懷。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味詩句。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說教學準備
(1)針對古詩內容有側重地查閱王安石的資料,對他的基本情況、籍貫故鄉(xiāng)、人生履歷有所了解,并做簡要地記錄。
(2)收集描寫思鄉(xiāng)的詩詞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語:如果說中國古代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星空,那么,詩歌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顆星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北宋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泊船瓜洲》”導入課題,師板書課題,生讀課題,并釋題意,然后詳細介紹了詩人王安石,對他偉大的歷史功績和文學成就進行了高度贊揚,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詩人產生了崇敬之情,進而對詩歌產生了學習的渴望。
(二)整體感知,重點品析
一、讀通其文。
(1)糾正字音。如:“泊”的讀音為bó
“間”讀 jiàn;“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 huán;
(2)讓學生小聲朗讀詩文,注意讀準字音。此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掃除字詞障礙,大體把握詩意,為后面的細讀詩詞奠定基礎。
(4)小結學習方法,教師板書:一讀通其文
二、讀品其意
(1)自讀詩文,結合幻燈片出示的詞語注釋品味詩句的具體含義。
(因為這首詩的意思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采用了自學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品味詩句的意思,通過課上的學生回答表明,學生完全能夠自學,且效果很好。)
(2)捉住詩眼“又”以及“何時還”進一步分析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3)通讀全詩,小結學習方法:二品其意。
總之,通過挖掘全詩重點字詞,使學生深刻體會詩句的具體含義,為感悟詩情做好準備。
三、讀悟詩情
請學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想象詩人所處的場景以及他的所見所感。教師在旁用語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情境。
在充分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觀察積累,對詩人當時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展開了大膽的想象,并將想象內容連貫起來創(chuàng)作出了一段段生動優(yōu)美的文字材料。這里運用語言描述情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在這里,我大膽的提出了兩個問題:
1、為什么詩人所處的實際距離和他的心理距離產生了差距?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更加感受到王安石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2、出示王安石推敲用字的典故,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用“綠”字?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感受綠字的動態(tài)美,并且詩人感受家鄉(xiāng)的美景從而增添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讓學生大膽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使學生完全融入到詩詞所營造的意境中,將詩人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所要表達的情感和諧統(tǒng)一起來,從而能夠更好地把握詩的意境、情蘊,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讀誦其韻。
(1)帶感情朗誦,注意音調、停頓,讀出節(jié)奏韻味。 請學生展示朗誦,教師進行評價。
(誦讀和朗讀是不同的,其區(qū)別就是用情與否,學生經歷了前三個學習階段,對詩情有了很深的感悟,之后,我又給學生出示了四個詞語,分別是:思念、哀傷、渴望、無奈,讓學生用這些詞語說出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和感受,結果學生的回答淋漓盡致的把詩人的心情和感受表達了出來,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學生的誦讀很成皋,誦讀起來聲情并茂,并能通過關鍵字誦讀出詩人濃濃的思想愛鄉(xiāng)之情。)
(2)指名學生背誦,結合想象與意境,欣賞、誦讀古詩,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利于背誦,而且記憶深刻。古詩學得透徹,所以有的學生能做到當堂背誦。
(三)總結
指出教學重點,做好筆記;仡櫣旁娝淖x法
四年級小學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本冊第二組的第三篇精讀課文,起著承前啟后,化知為能的作用。本組課文的專題是以誠待人,要求學生走進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內容,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并通過揣摩、品味作者對人物語言、行動及外貌描寫等詞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
《尊嚴》主要講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在年輕的時候,在一次逃難中,盡管極度的疲憊和饑餓,但他仍堅持以勞動換取報酬,體現(xiàn)了個人的尊嚴,也贏得了別人的尊重與賞識,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故事以“尊嚴”為題,含義深刻,耐人尋味。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說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愛、自強、自尊;另一方面也反應了杰克遜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長者風范。在理解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基礎上理解、感受到高尚的情感——尊嚴。我認為編者把一篇文章選入教材應該有他的理由,應該能夠體現(xiàn)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這一特點!蹲饑馈愤@篇課文思想上的價值在于通過閱讀懂得什么是尊嚴。在閱讀過程習得語言,體會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寫具體的表達方式。
從學生角度出發(fā),這是一件特別的小事,究竟在哪特別,學生并不能一下子想到尊嚴,尊嚴對于他們而言早已存在于生活、學習中,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因此讓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體會哈默身處困境卻仍不放棄原則、放棄自尊的高尚人格也成為我這節(jié)課最大的關注點。
二、說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在結合學生實際我預設了以下三個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自主學習“捶、憊”等14個生字。理解并積累“疲憊不堪”及“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繪人們苦難生活的詞語。
2、能力目標: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的句子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理解并積累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哈默堅持勞動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讓學生懂得一個人必須有尊嚴,懂得尊嚴對做人的重要性。
以上三個學習目標的設定涵蓋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基于以上學習目標的設定,我認為理解杰克遜大叔的話“別看他現(xiàn)在什么也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是本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三、說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我會將讀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讓學生在閱讀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信心,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眾所周知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方法得當便能引起“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給予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教學重難點的提出,在學法上我主要以“讀文章、品語段、悟內涵、寫感受”為重要關注點
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課的教學方法確定為朗讀法、閱讀討論法、課文分析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教師在課堂上充當的是情境創(chuàng)設者、組織者和引領者,要以一個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讀、品、悟、寫的過程。
四、說教學流程
接下來我來說一說我的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流程分為四個板塊展開:
第一板塊:談話導入
引用我國古代的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初步感受尊嚴。
第二板塊:檢查預習,提出問題。
經過前一段時間的預習,學生以對課文的字詞以及基本內容有了初步的學習,這一板塊對學生進行檢查,還有把課文的朗讀情況進行檢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以便讓我們在這一節(jié)課進一步的學習。
第三板塊:學習課文,解決問題。
1、想一想年輕人作為逃難人群中的一員,他與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劃一劃描寫他外貌、動作和語言的語句。在旁邊批上你的感受。
2、討論討論:課文的題目為什么叫做“尊嚴”?從年輕人哈默和杰克遜大叔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
在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描寫中,品味語言是重點。在充分閱讀,自主學習之后,我引導學生交流。重點理清哈默與杰克遜大叔之間對話的三個層次:1.請求通過勞動來換取食物;2.哈默表達了自己不勞動不能夠吃飯;3.堅決表示我要先勞動再吃飯。三個層次同時表現(xiàn)了杰克遜大叔的仁愛之心和哈默必須通過勞動得到食物的堅決態(tài)度。我采用重點細讀的方式來學習哈默的三段對話,深入體會哈默在以勞動來換取食物這個問題上他的情感和態(tài)度,感受他由真誠的請求到懇切,再到堅決的情感和態(tài)度,感受尊嚴,抓住“狼吞虎咽”等重點語句,反復讀加對比讀體會年輕人饑餓至極但依然堅持先勞動在吃飯,進而理解他講尊嚴之可貴。在此基礎之上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表達言中之情,抒發(fā)個人胸臆。
接著重點分析杰克遜與女兒的談話,體會尊嚴的可貴之處。杰克遜大叔的對話不長,但是這句話既是全文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在這里,我提倡學生個性化朗讀,個性化感悟與體會,相互交流,互相啟發(fā),并理解“富翁”真正的含義,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杰克遜大叔的話“別看他現(xiàn)在什么也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是本文中的重點,它含有豐富的哲理,說明一個人能夠自尊,必然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這為他以后創(chuàng)造財富并有大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四板塊:總結課文,升華情感。
尊嚴是無價的,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維護自己的尊嚴,你認為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維護自己的尊嚴呢?請大家暢所欲言。
四年級小學語文說課稿4
說學情簡介
我班學生學的是老教材,但從三年級時我就比較注重課外閱讀的拓展,常常會尋找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推薦給他們,或讀或寫或品或悟,而新教材的課文就是很好的補充內容。因此,我班學生對學習此類是有一定的基礎的。然而,從本課來看,不僅是要讓學生們從騎者們的眼神中讀懂他們對老人的不同行為,更要了解這些行為與眼神的關系,甚至是行為之后所隱含的深刻含義。這樣的課文又不同于以往直接抒情的,故事情節(jié)不是很強,語言文字內涵豐富,要從騎者的眼神中了解他們的行為,又要從老人的行為中想象他的眼神,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推敲出他們之間的關系,再從其中體會出深刻的內涵,這對學生而言,是有難度的。
說教學目標
在研讀了課文后,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我制訂了這樣幾個教學目標:
1、學習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查字典理解“徒勞”、“無濟于事”、“暖人肺腑”等詞語。由于課文的語言內涵豐富,出現(xiàn)了許多學生不易理解的詞語。在課前的預習中、在教學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情,通過隨機查字典當場解決這些詞語。一方面,理解了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覺用工具書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新教材課文篇幅長,再加上含義深刻,有些詞、句文學性較強,所以我有意識地安排了學生自己讀課文的機會。我覺得我們不應在朗讀上“吝嗇”付出時間,因為,朗讀課文是對課文內容的再理解,是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是學生與課本的對話,再加上學習老教材的學生對于新教材的學習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更要在課文的朗讀上扎實些。教學中,我采用了反復讀重點段,引讀、自己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悟“眼神”的內涵,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3、能夠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質疑,并通過釋疑體會人物的品質。新課標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要求,所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我并沒有更換這一個目標,(“更換”什么意思?學生在質疑方面是何基礎?應具體說明)而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后,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所謂“有價值”的問題就是有思考的空間,并能幫助我們深入學習課文的問題。
4、借助寫話訓練使學生懂得在別人遭遇困境時,應給予真誠無私的幫助。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承載著道德教育的任務,但是,如果將德育的滲透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品悟與訓練割裂開來,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落腳點,無疑會使語文課失去了味道。因此,對于課文的情感目標的達成,我試圖通過寫話練習來實現(xiàn)。這樣,既有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有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
說教學過程
(一)抓住課題,整體進入課文。
1、師表揚學生上課精神飽滿。
2、出示課題,齊讀。
“眼神”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剛才,老師在表揚大家的時候,你們看到老師的眼中流露著怎樣的眼神?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這位老人又讀懂了誰的眼神?是怎樣的眼神?帶著問題輕聲讀讀課文,做到字字音準,句句通順,找到相關的句子后用直線劃出。
。ㄕf明:由于“眼神”在生活中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因此,課的一開始,我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幫助學生了解了“眼神”在生活中的作用,為下文的教學打下了鋪墊。同時,就課題進行了提問,抓住了課文的著眼處,對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起著推動作用。)
(二)抓住重點段落,學習課文內容。
。ㄕf明:在仔細分析了課文后,便能發(fā)現(xiàn)第5節(jié)是課文的重點段落,這是老人對杰弗遜所說的一段話,分析了騎者的眼神與行為之間的關系,把握了這一段就能幫助學生了解人物的品質,它具有深刻的內涵。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便以此作為統(tǒng)領全文的線索,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使課文化難為易、深入淺出。)
1、根據學生交流的語句出示課文第5節(jié)中老人說的一段話,引出線索。
。1)自己試著讀讀這段話,不僅要讀通,更要讀懂。你讀明白了什么?
。2)“學貴有疑”,你還有什么讀不明白的?
對課文中字、詞不理解:無濟于事、……之狀
對課文內容不理解:“這樣一個機會”指怎樣的機會?“老人最需要的時候”是什么時候?
。ㄕf明: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閱讀的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重點,理解“眼神”在老人和騎者之間所起的作用,我提出了“讀懂了什么?”這樣,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幫助他們整理出故事發(fā)生的整條線索,從而也能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邊讀邊想,在讀中產生疑問,在讀中解決疑問,從而培養(yǎng)質疑問難的良好習慣。因此,在“讀懂什么?”之后,又提出了“還有什么讀不明白的?”根據學生以往的閱讀過程,讀不明白的往往是課文深層的內涵部分,在課文里也就是“老人是如何能通過眼神分析出騎者不同的行為的?”學生對產生了問題,就有了學習的欲望,這對深入學習課文,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抓住線索學習課文第1節(jié),體會老人的處境,體會老人的眼神。
根據學生的提問,引出問題:“老人最需要的時候”指什么時候?快速讀課文,找到相關的小節(jié)好好讀一讀。
。1)指名讀
。2)這是文中的描寫,現(xiàn)在請大家用上這些詞語再來說說老人當時的處境。
(媒體出示詞語):
兩鬢蒼蒼 老態(tài)龍鐘 凜冽刺骨 焦急萬分 抖抖索索 漫天飛雪
。3)自由說、指名說
。4)想象:此時此刻,老人的眼神是怎樣的?
。ㄕf明:本文除了有人物語言豐富的特點外,還反復渲染了天氣的寒冷,并在第1節(jié)中著重寫了老人在長久的等待中身體被凍僵的場景描寫,這是突出了老人所處的困境,為下文作了鋪墊,讓人感受到騎手給予老人的幫助猶如雪中送炭。所以,在這里我設計了運用詞語進行說話的訓練點,目的一:體會老人所處的困境,體會到關愛他人的重要性。目的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語言運用的能力。)
3、抓住線索學習課文2、3節(jié),知道騎者們的不同行為,體會眼神與行為的關系。
就在這時,羊腸小道上走來一隊騎者,當老人向這隊騎者投去求助的目光時,他卻看到了不同的眼神。師引導學生再讀第5節(jié)。
那么,老人對這兩種眼神的分析對嗎?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騎者不同的行為吧!再讀第2、3節(jié),找到他們不同的表現(xiàn),用不同的符號劃出。
。1)讓我們先來看看前幾個騎手的行為,請大家展開合理的想象,結合課文第5節(jié)來說一說。
突然,冰冷的羊腸小道上由遠而近傳來了有節(jié)奏的馬蹄聲,老人懷著焦急的心情,打量著幾個騎馬的人依次從他身邊過去,可是這些騎手們,個個流露著的眼神,他想: 。
自由說、指名說、再自由說、齊讀填空。
。2)指導朗讀描寫最后的騎者的句子。
就當最后一個騎手將要和他擦身而過的一瞬間,老人看到他的眼神里流露著——(齊說)
于是,便向他提出了幫助的請求,自己試著讀讀這一節(jié)描寫騎者的語句,想想該怎么讀好它。
指名讀(媒體出示紅點)、齊讀,讀好騎者當時幫助老人的行為。
。ㄕf明:感悟必須要以語言訓練為依托,沒有語言文字訓練為基礎的感悟必然是空洞的。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兩者不同的行為(關愛他人、冷漠待人)帶給老人的也是截然不同的結果,我設計了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第5節(jié)進行想象說話。這個填空練習的設計我利用了課文描寫中的某些空白處,通過想象幫助學生去體會,同時也讓學生能掌握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的好方法。)
4、通過引讀4、5、6節(jié),再次體會老人的那段話。
(三)深入感悟課文內容。
1、故事到這里結束了,大家一定也知道,這最后一位騎者就是——(托馬斯.杰弗遜)
他是美國第三任總統(tǒng),是《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受到人民的愛戴。
2、總結: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想杰弗遜的眼神也反映了他的心靈。怪不得他在成為總統(tǒng)后能受到人民的愛戴。
3、寫話練習:相信這位總統(tǒng)在經歷了這件事情后,一定受到了許多的啟示,那么同學們你們在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會有些什么啟發(fā)呢?請寫一、兩句話。
在閱讀了這篇課文后,讓我也感觸頗深,所以我也寫了這樣一句話
。ㄕf明: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重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教學,還特別重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由于學生個人的差異,他對內容的理解,對內涵的把握都是不同的!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學完了這篇課文后的感受也是不同層次的。通過寫話練習,將課文的含義進行了內化和提升。)(出示學生的寫話內容)
如果說《微笑著承受一切》是從廣度來挖掘深度,那么《眼神》的設計力求從深度來挖掘深度,也就是要做到“深入淺出”,并且通過反復朗讀、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能真正的學到一些什么。我希望自己的課堂教學真實些、樸實些、扎實些。一堂骨干教師公開課讓我受益很多,但我也切實感到自己教學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還留下了些遺憾,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年級小學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假如》說課稿01-13
小學語文說課稿01-03
小學語文《荷花》說課稿11-12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說課稿10-14
小學語文《春雨》說課稿08-20
小學四年級語文《中彩那天》說課稿08-17
小學語文《風娃娃》說課稿01-10
小學語文《自己去吧》說課稿12-18
小學語文《匆匆》說課稿模板12-17
小學語文說課稿《匆匆》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