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周長的計算》是小學數學青島版教材第五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圖形的周長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需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和實際觀察,,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知識。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則安排在“試一試”中讓學生獨立探究、計算,再通過交流發(fā)現規(guī)律、掌握方法。
“教”立足于學生的“學”。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展示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的內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實際水平、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作如下的預設:
1、基礎知識目標
能根據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條理地表達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
2、能力訓練目標
能正確測量其他一些簡單圖形的周長,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創(chuàng)新素質目標
在學習活動中,善于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靈活選擇自己欣賞的方法,通過自主探索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4、個性品質目標
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有興趣和熱情,在與同學的合作中,會根據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識,獲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成功的體驗。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本著課程標準,在盡量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形及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使學生認識不同的圖形要采取不同的周長計算方法
關鍵:讓學生在自己的計算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算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jié)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一談。
四、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選擇的平臺。教學時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算出它的周長,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試試,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考進行計算。接著,讓他們匯報各自的算法,引導學生去體會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系。再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
2、引導學生在認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發(fā)現、解決問題。
3、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交流的優(yōu)勢,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舞臺。
最后,我再來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教學程序及設想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周長
1、談話: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锲泛推矫鎴D形,你們認識嗎?(逐一出示)
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圖形或物品(估計選五角星的最多。)
2、直接導出課題:這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研究平面圖形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接著問:誰知道周長是什么意思?(生可能說: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再問:你是怎么想到的?(讓學生說一說,加深對周長的感知)
3、讓學生具體指一指自己所喜歡的圖形的周長是指什么樣的長度。(讓小組內互相指,再派代表指給全班同學看)
4、描一描平面圖形的周長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采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或感興趣的材料作為研究素材,豐富學生的感性體驗。通過說一說、描一描,指一指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長,使周長的外延更寬泛。
二:研究求周長的策略
1、談話:大家已經知道了周長的意思。假如要知道你所喜歡圖形的周長到底有多長,你能想出辦法來嗎?讓學生獨立思考。
按所選的物品或圖形組織反饋。
最后可歸結為以下幾種情況:鐘面、樹葉、圓形、半圓形可用繩子圍,然后再測量繩子的長度。三角形、四邊形、梯形、五角星先測量邊的長度,再把所有的邊加起來。
把周長拓展到不規(guī)則平面圖形中,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更加深刻。并能根據圖形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測量方法,從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三:探究求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談話: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怎么求呢?
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然后匯報。
2、根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長方形只要量兩次就可以了,量一個長再乘2,量一個寬再乘2就行。也可以(長+寬)×2;正方形只要量一條邊長,乘4就可以了。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結合對周長的理解從一般圖形周長的測量入手,得出測量周長的一般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針對不同的圖形需采取不同的測量方法:一類:線段圍成的可直接用直尺測量,如三角形、梯形、五角星)等;另一類由曲線圍成的要用卷尺或是借助繩子才能測量,樹葉、圓形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探究特殊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測量方法,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體現測量周長策略的多樣化。將重點放在特殊的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測量上,為以后更好地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服務。
四:操作練習
。1)用四個邊長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2)用四個邊長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3)用四個邊長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任意圖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數學活動不是一個一般的活動,而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化“的過程,教師應該注重提高數學思考的含量,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考的意識和策略。在練習設計中我要求學生用四個正方形來拼出我們學過的正方形和長方形或者其它圖形,以此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即能使全體學生參與,獲得成功,同時通過不同的想象的展示,交流甚至碰撞,讓學生初步建立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選選做做”是根據學生選擇的圖形,獨立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由淺入深,鞏固周長的計算方法,既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又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以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fā),精心組織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努力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盡可能的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的能力,凡是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教師絕不要包辦代替。本節(jié)課我努力使傳授過程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過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逐步從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自己得出周長的概念和周長的計算公式。
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五單元“圖形的周長”中“認識周長”這部分知識。本課指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他們的周長,能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在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我準備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說課程標準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給學生呈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盡力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認識周長”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先通過“森林運動會”——小螞蟻圍著樹葉作運動,初步感知小螞蟻的運動路線就是樹葉的周長;然后對游泳池池口和籃球場周圍邊線進行觀察,明確這條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這里沒有給出周長的定義,而是通過生活中這兩個具體事例,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在獲得直接感知的基礎上認識周長的含義。接著以已有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讓學生根據給定的圖形去量一量、算一算,進一步理解周長,知道怎樣可以測量并計算出周長。此外,還要求組織相應的討論和交流,進一步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這樣安排,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到周長的概念來自于生活實際,另一方面為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作了準備。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結合學生年齡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fā)展數學思考能力,體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后獲得成功的快樂,樹立駕馭數學知識的自信。
由于三年級學生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再加之本課內容是由面到邊線,學習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所以,體會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周長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教法設計及學法指導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教法及學法如下:
1、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長方形,正方形的觀察,操作和測量,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聯系一些常見物體和圖形建立周長的概念,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并學會計算。
2、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對知識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強加給學生,而是靠學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礎上探索獲得。這樣的安排,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習過程成為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有個性的過程,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空間觀念的形成。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和習題,激發(fā)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熱情,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教師準備: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圓形的鐘面卡片,國旗的卡片,蝴蝶標本等。
2、學生準備:直尺、線、軟尺,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標準五角星、圓形的卡片等。
六、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為了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chuàng)設情境,感受周長
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小動物的年齡特點,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課件展示小螞蟻作運動的場景,并讓學生舉起手來跟小螞蟻一起運動,然后抽象出小螞蟻的運動路線,提出問題:小螞蟻運動的這條紅色路線是樹葉的什么?你知道這條路線在數學上叫什么嗎?讓小螞蟻來告訴我們。(課件:我爬過的一周是樹葉的周長。)
由此激發(fā)學生認識周長的欲望。
。ǘ└兄荛L,理解概念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第二環(huán)節(jié):“感知周長,理解概念”中,分別設置了3個活動。
活動一:
先是讓學生指一指圖上游泳池和籃球場的一周,感知這一周的長度,就是他們的周長;
活動二:然后再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其他物體表面的周長,如課本封面、課桌面、板凳面、鉛筆盒面等等,學生在這些具體的感知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周長的概念;緊接著,
活動三:描一描,我又請學生從1號信封里拿出畫有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來,任意挑選自己喜歡的形狀,描出它們的周長,通過短短幾分鐘描的過程,學生的體會卻在不斷的'加深,這種在做中感悟,我想是我們老師用再多的語言都無法替代的。這樣,對“周長”這一概念的總結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以上三個活動的操作,引導學生從“實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從“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學生把“周長”這一抽象概念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加深了對“周長”的理解。
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問:通過剛才的活動,現在你能說說什么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嗎?
學生在操作實踐的基礎上,積極發(fā)言,描述對周長的認識,然后教師總結并在黑板上板書:圍成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周長。
。ㄈ┮龑骄浚嬎阒荛L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中提出了“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度的過程”,還強調“引導學生在測量過程中根據現實問題,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和工具,以及利用測量進行數學探究活動!焙商m學者弗賴蘭塔爾指出:“學習數學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中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俗話說:聽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動手做一遍。學生只有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才能得到培養(yǎng)。在本課的第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探究,計算周長”中,我準備這樣設計:
1、設疑激趣,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我分別出示一個“△”和“”,讓學生估一估,哪個圖形的周長長?
學生們各執(zhí)己見,想法不一,師適時引導:同學們的意見不統一,誰的答案正確呢?怎么辦?
學生馬上想到:可以驗證一下。
師追問:怎樣驗證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
學生回答:量一量。
這時學生探究的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處于一種探究的沖動之中。
2、小組合作測量周長。
(1)明確要求。
、傧裙酪还烂總圖形的周長,再量一量,填寫活動記錄表。
、谛〗M分工要明確,合作完成。
。2)測量周長。
同學們從信封中各自挑選出自己需要的測量工具,如細線、直尺,量出周長。學生可能想到:
、儆眉毦繞圖形一周圍一圈,然后測量出細線的長度。
②用直尺把每條邊的長度測量出來,然后把各條邊的長度加起來。
③測出一條長邊和一條短邊,“長邊×2+短邊×2”或“(長邊+短邊)×2”。
。3)匯報交流。
每組選2名代表匯報,說說填寫結果,介紹測量的方法,其他小組可隨時補充,并提出不同意見。
。ㄓ嬎愫唵螆D形的周長是教材的基本要求,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探索的過程中,總結出測量周長的一般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內化:像“△”和“”一些直線圖形的周長,要先測量出邊長,再計算出所有邊長的總和,能根據周長的含義來計算簡單的平面圖形的周長,一些圖形還可以采用“變曲為直”的方法。)
這樣,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等方式,學生經歷由“疑問——討論——解釋——疑問”在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主動探究的欲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發(fā)。他們不但能在操作中學會合作,而且能在合作中學會操作。
。4)鞏固練習。
師:咱們研究了周長的計算方法,下面的圖形,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們的周長嗎?誰來口答?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可能結合平面圖形的特征,在計算時采用簡便算法,從而為后續(xù)的學習作好鋪墊,同時也可以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數學理念。)
。ㄋ模┩卣寡由,運用周長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币虼藬祵W練習的設計必須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練習:
、俎r民伯伯要給花圃圍上籬笆,這圈籬笆有多長?
、趮寢尩难鼑70厘米,這條褲子媽媽穿合適嗎?
這樣設計可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ㄎ澹┛偨Y評價
回顧這節(jié)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學習的快樂嗎?你覺得小組里誰在哪方面比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議想對他說的?
教師總結:今天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同學們要上于用你的火眼金睛去發(fā)現問題,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你會獲得更多的快樂!
【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角的度量》說課稿范文11-06
小學數學說課稿01-03
《小學數學乘法》說課稿08-14
中考數學圓的周長復習指導06-25
小學數學面試《面積》說課稿09-23
小學數學《角分類》說課稿08-20
《口算除法》小學數學說課稿12-03
《乘法估算》小學數學說課稿12-02
小學數學說課稿:小數除法11-22
小學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