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說課稿15篇[推薦]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一課,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高中必修本(下冊)安排這節(jié)課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再次增加感性認識;體會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即通過實驗來探索物理規(guī)律);學習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實驗結論的兩種常用方法——列表對比法和圖象法;再次領會定義物理量的一種常用方法——比值法。這就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這節(jié)課不全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實驗結論及定律的內容,重點在于要讓學生知道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結論時用了什么樣的科學方法和手段;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控制實驗條件和物理變量的,從而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發(fā)現(xiàn)物理定律的歷史足跡體會科學家的思維方法。
本節(jié)課在全章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重要的,它一方面起到復習初中知識的作用,另一方面為學習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奠定基礎。本節(jié)課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的兩種基本方法,也將在后續(xù)課程中多次應用。因此也可以說,本節(jié)課是后續(xù)課程的知識準備階段。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讓學生記住歐姆定律的內容及適用范圍;理解電阻的概念及定義方法;學會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的兩種基本方法;掌握歐姆定律并靈活運用。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成功進行演示實驗和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這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是本節(jié)課成敗的關鍵,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基礎。
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電阻的定義及其物理意義。盡管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在高一物理和高二電場一章中已經接觸過,但學生由于缺乏較多的感性認識,對此還是比較生疏。從數(shù)學上的`恒定比值到理解其物理意義并進而認識其代表一個新的物理量,還是存在著不小的思維臺階和思維難度。對于電阻的定義式和歐姆定律表達式,從數(shù)學角度看只不過略有變形,但它們卻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意義。有些學生常將兩種表達式相混,對公式中哪個是常量哪個是變量分辨不清,要注意提醒和糾正。
二、關于教法和學法
根據(jù)本節(jié)課有演示實驗的特點,本節(jié)課采用以演示實驗為主的啟發(fā)式綜合教學法。教師邊演示、邊提問,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教材難點處適當放慢節(jié)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可給予恰當?shù)乃季S點撥,必要時可進行大面積課堂提問,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這樣既有利于化解難點,也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領會怎樣提出研究課題,怎樣進行實驗設計,怎樣合理選用實驗器材,怎樣進行實際操作,怎樣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及通過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和總結出物理規(guī)律。同時要讓學生知道,物理規(guī)律必須經過實驗的檢驗,不能任意外推,從而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三、對教學過程的構想
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一些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以下構想:
1、在引入新課提出課題后,啟發(fā)學生思考: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不一定讓學生回答)?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方法論教育,也為過渡到演示實驗起承上啟下作用。
。病ρ菔緦嶒炈杵鞑募半娐返脑O計可先啟發(fā)學生思考回答。這樣使他們既鞏固了實驗知識,也調動他們盡早投入積極參與。
3、在進行演示實驗時可請兩位同學上臺協(xié)助,同時讓其余同學注意觀察,也可調動全體學生都來參與,積極進行觀察和思考。
。础⒃谟昧斜韺Ρ确▽嶒灁(shù)據(jù)進行分析后,提出下面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為了更直觀地顯示物理規(guī)律,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目的是更加突出方法教育,使學生對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的兩種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到此應該達到本節(jié)課的第一次高潮,通過提問和畫圖象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轉向高漲。
。怠⒃诘贸鲭娮韪拍顣r,要引導學生從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入手來理解電壓與電流比值的物理意義。此時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結論,而應給予充分的時間,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并給予適當?shù)乃季S點撥。此處節(jié)奏應放慢,可提請學生回答或展開討論,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使課堂氣氛掀起第二次高潮,也使學生對電阻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有深刻的印象。
6、在得出實驗結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出歐姆定律,這實際上是認識上的又一次升華。要注意闡述實驗結論的普遍性,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先行總結,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重申時語氣要加重,不能輕描淡寫。要隨即強調歐姆定律是實驗定律,必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不能任意外推。
。贰闄z驗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自編若干概念題、辨析題進行反饋練習,達到鞏固之目的。然后結合課本練習題,熟悉歐姆定律的應用,但占時不宜過長,以免沖淡前面主題。
四、授課過程中幾點注意事項
。、注意在實驗演示前對儀表的量程、分度和讀數(shù)規(guī)則進行介紹。
。、注意正確規(guī)范地進行演示操作,數(shù)據(jù)不能虛假拼湊。
3、注意演示實驗的可視度?深A先制作電路板,演示時注意位置要加高。有條件的地方可利用投影儀將電表表盤投影在墻上,使全體學生都能清晰地看見。
。础⒍x電阻及總結歐姆定律時,要注意層次清楚,避免節(jié)奏混亂。可把電阻的概念及定義在歸納實驗結論時提出,而歐姆定律在歸納完實驗結論后總結。這樣學生就不易將二者混淆。
。怠⑺幏答伨毩曨}應重點放在概念辨析和方法訓練上,不能把套公式計算作為重點。
高中物理說課稿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2、理解什么是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間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能夠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公式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再學習過程中能用信息技術手段為物理學習服務。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理性的知識感性化;復雜的概念,簡單化。
三、德育目標:
通過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側面進行研究,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多面性。
教學重點:
1、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3、線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對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講授、推理歸納法、討論,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究知識,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步驟:
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一些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以下構想:
一、導入新課
(1)物體的運動軌跡是圓周,這樣的運動是很常見的,同學們能舉幾個例子嗎?(例:轉動的電風扇上各點的運動,地球和各個行星繞太陽的運動等)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
二、新課教學
1、勻速圓周運動
(1)用通過放錄像讓學生感知衛(wèi)星做圓周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相等的弧長。
(2)并出示定義:質點沿圓周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圓弧長度相同棗這種運動就叫勻速圓周運動。
2、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
a:分析:物體在做勻速圓周運動時,運動的時間t增大幾倍,通過的弧長也增大幾倍,所以對于某一勻速圓周運動而言,s與t的比值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b:線速度
1)線速度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
2)線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線速度的大小
4)線速度的方向 在圓周各點的切線方向上
5)討論: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是不變的嗎?
6)得到: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非勻速運動,因為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2)角速度
a: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
b:出示閱讀思考題
1)角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2)角速度等于 和 的比值
3)角速度的單位是
c:說明:對某一確定的勻速圓周運動而言,角速度 是恒定的
d:強調角速度單位的寫法rad/s
(3)周期、頻率和轉速
a: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
b:出示閱讀思考題:
1) 叫周期, 叫頻率; 叫轉速
2)它們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
3)它們的單位分別是什么?
C:閱讀結束后,學生自己復述上邊思考題。
(4)線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間的關系
a:過渡:既然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都是用來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那么他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b:用出示思考題
一物體做半徑為r的勻速圓周運動
1)它運動一周所用的時間叫_____ ,用T表示。它在周期T內轉過的弧長為 ,由此可知它的線速度為________。
2)一個周期T內轉過的角度為_______,物體的角速度為________。
c:通過思考題總結得到:
d:討論
1)當v一定時, 與r成反比
2)當 一定時及v與r成正比
3)當r一定時,v與 成正比
(二)例題討論(用課件出示)
三、分組探究
利用網絡資源探究“神舟飛船”, 把學生大體分成兩組,各組先在網絡上查找資料,為了降低學生上網查詢的難度,我利用校園網設計一個專題欄目,把網上有關神舟飛船的資料集中到這個專題網頁中,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更充分的信息,然后由各組選派代表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鍛煉了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養(yǎng)成敏銳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證據(jù)的科學態(tài)度,這正是我們物理教育所致力追求的。
高中物理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4節(jié)的第一課時。主要講述了加速度的引入、加速度的定義和物理意義。本章是從運動學的角度對直線運動的物體進行描述,加速度是在前邊已經學習了質點、參考系和位移、速度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描述物體運動的又一個重要概念,為更加完整、準確地描述物體的運動提供保障,為下一章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作下基礎。因此,加速度在運動學以及力學中都位于至關重要的地位。
教學目標:
1.通過抽象概括的過程,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的定義式、方向和單位。
2.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會根據(jù)速度變化的方向判斷加速度的`方向并結合速度的方向判斷運動性質。
3.學習并體會用物理量之比定義新物理量的方法。
4.理解加速度與速度、速度變化量和速度變化率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并會分析生活中的運動實例。初步體會變化率對描述變化過程的意義。
5.通過生活中有關加速度的利用和危害防止的實例,體會物理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物理學習興趣。
在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中,本課的重難點為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二、說學情
相對于初中來說,高中物理在理性分析、邏輯思維、概念的嚴密性等方面都上了一個臺階。作為高中的第一個章節(jié),在很多方面對高中物理來說都起到奠定基礎的作用,學生學習高中物理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也在這一節(jié)有所體現(xiàn)。例如第一次領會物理學中抽象的“變化率”的含義。因此既要使學生扎扎實實從中提高基本素質,同時又要兼顧學生的可接受性,做到循序漸進而不要求一步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愉悅,這是在本節(jié)教學中特別需要關注的問題。
三、說教法
根據(jù)本課的特點,遵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教學思想,并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啟發(fā)引導法,充分發(fā)揮的主導作用。同時輔以演示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的意識。最終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結合。
四、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進行學法分析十分必要,本節(jié)課將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學習法,這樣的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溝通交流、辯證思維能力,可以幫助更好地掌握本節(jié)課的內容。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堂開始,教師通過PPT展示電動自行車與汽車的起步與剎車的數(shù)據(jù)表格,學生觀察表格回答如下幾個問題:1.是否能用誰的速度大描述上述過程中汽車和電車運動的不同;2.是否能用誰的速度變化大描述上述過程中汽車與電車運動的不同?3.應該用什么方法描述它們運動的不同?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入課題。
以學生熟悉的汽車與電車切入,可以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同時通過對問題的思考能快速產生疑問,從而集中注意力,進入物理知識的學習。
(二)新課講授
1.加速度概念的引入
針對上述遺留問題,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對于起步和剎車過程,都涉及到了哪些物理量?從而確定新物理量包含的范圍,進一步通過觀察速度變化量與時間的關系,讓學生聯(lián)想到速度的定義,并根據(jù)類比的方法,采用比值定義的方式,得到加速度的定義式。與此同時給出單位,介紹其物理意義,拓展變化率的含義。
高中物理說課稿4
《重力與重心》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第1節(jié)的內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礎內容。本章從最常見的重力入手,講授力學的基礎知識,是高中力學的基礎,為后面的學習做好準備,所以本章的教學 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好壞。
本節(jié)的主要教學內容有:
1.力的描述;
2.重力及其測量;
3.重心與穩(wěn)度。
本節(jié)內容是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領略豐富多彩的力現(xiàn)象,學會基本的力學研究方法,理解重力的大小與方向,并結合重心與穩(wěn)度,強調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結合本節(jié)的內容和特點,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培養(yǎng)學生。
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用力的圖示和示意圖來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生活中測量重力的方法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勻物體重心的位置
4.會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5.知道重心與穩(wěn)度的關系
6.運用重力,重心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各種力現(xiàn)象的奇妙保持對力現(xiàn)象的探索熱情,體會重力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并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由于力的概念比較抽象,在初中已經學習了力的示意圖,進一步擴展重力與重心。本節(jié)的重點是力的圖示,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與穩(wěn)度;教學的難點是 重心與穩(wěn)度。
說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啟發(fā)思維,教會方法。學生對力的示意圖和重力已有自己的認識,可以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力的圖示的描述方法,并通過復習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重力的三要素,并通過實驗探究均勻、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再進一步聯(lián)系生活,理解重心與穩(wěn)度;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綜合運用直觀講授法、實驗探究法并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合理提問、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xiàn)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在初中的基礎上,復習力的示意圖和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和重力的三要素,再擴展到重心與穩(wěn)度,強調學生學會畫力的圖示,引導學生積極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環(huán)境下完成學習任務。
說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
教師通過(靜態(tài)和動態(tài))圖片展示奇特的力現(xiàn)象,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過幾幅有關重力的圖片來告訴學生今天研究的是最常見的力——重力。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課堂。
2.新課教學:(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
通過提問,復習 初中時是怎樣描述力的?(力的示意圖);復習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讓學生學習新的力的描述方法,引出什么是力的圖示,怎樣畫力的圖示?對于力的圖示,學生常常容易出錯,因此有必要讓學生親自動手畫,而不是只記住它的畫法。所以教師先舉例(圖4-6 力的圖示)該怎樣畫。舉例(某人用50 N水平向左的力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并讓學生動手畫,叫兩個學生到黑板上畫,教師評價與分析 學生所畫的力的圖示,指出他們的錯誤,進一步指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的畫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思考來獲取新知識。
教師舉例(樹葉飄落等)引出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概念),讓學生感受重力無處不在。通過力的三要素分別講解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讓學生討論怎樣測量重力的大小?引出測量重力大小的原理:G=mg,并讓學生知道g值會隨地球上緯度和高度而變化。教師通過作圖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分析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重力的作用點稱為重心,那物體的重心如何確定?學生閱讀課本、思考、討論,得出有規(guī)則幾何形狀且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是幾何中心;教師提問:沒有規(guī)則的物體重心如何確定?指導學生利用懸掛法尋找重心,學生進行實驗,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教師把知識擴展到;重心的高低影響物體的穩(wěn)度,教師舉例說明;學生閱讀課本,利用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教師總結本節(jié)的內容,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wěn)定性。最后布置作業(yè)。(在板書方面:教學中將黑板一半寫概念,另一半用來作圖分析。)
結束語 :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同時還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物理說課稿5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節(jié)科學探究課,教材以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為主線,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探討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
同時,這節(jié)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及生產實際聯(lián)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編寫突出了這一點。在通過實驗得出摩擦力的有關知識后,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大量生活生產中的摩擦現(xiàn)象,其中還編入磁懸浮列車、氣墊船等與現(xiàn)代科技聯(lián)系很密切的內容。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說教學目標
按照課程標準,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系;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與老教材的課程目標相比,它更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三、說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jié)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于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yǎng)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huán)節(jié),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四、教學設計思路
為了加強這節(jié)課的探究性,體現(xiàn)課改精神,這節(jié)課我主要安排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將全班分為兩個大組,分別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其中一個因素。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在生活中,初二學生對摩擦有感性認識,只是還沒有從物理學角度對它有一個科學的認識。為了貼近學生,一上課我就演示小車從斜面上滑下的實驗,并提出問題:“小車為什么會停下來?”待學生回答后,我們本節(jié)就要來學習科學探究:摩擦力。
2、進行新課
。1)介紹摩擦的分類及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由于教材中不僅研究了滑動摩擦,也提到了滾動摩擦,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演示實驗,向學生簡單介紹了摩擦的分類:摩擦分為滑動摩擦、滾動摩擦和靜摩擦。同時告訴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我們只重點研究滑動摩擦。接下來我向學生介紹了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釋這個概念時,主要強調滑動摩擦是在兩個物體表面間產生的,這個力的作用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而對于“相對運動”沒作過多的解釋。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是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對于這部分同學注意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局限于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作為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fā)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后,可以問問他“你為什么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tǒng)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兩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并將全班分為兩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探究活動的第二步是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怎樣證明學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后我有針對性地請了一位同學來說說他們組討論的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c撥,啟發(fā)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我們這組的同學是要研究壓力的變化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那我們應如何設計實驗才能知道滑動摩擦力的變化是由這個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探究活動的第三步是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時要水平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至于有同學問到為什么在勻速狀態(tài)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就是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將在第六章討論這個問題,并對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進行表揚。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我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后,在每個大組我抽取了兩個實驗小組公布自己的實驗數(shù)據(jù),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后繼續(xù)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在得到實驗結論后,我繼續(xù)引導學生們總結實驗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控制其它與該物理量有關的因素不變,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變量控制法”。接著我再講述:“變量控制法”是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方法,它適用于多因素問題的研究。它不僅僅適用于研究物理問題,也適用于其他科學領域問題的研究,在今后的學習和探究中,我們還要經常使用這個方法。
(3)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學生們所熟悉的,而且學生們已經通過實驗獲得了滑動摩擦的有關知識,所以對于這個問題我組織學生自己進行討論,我還鼓勵他們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減小摩擦的事例,讓他們自己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些有關摩擦的現(xiàn)象,并總結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只是適當?shù)剡M行引導和點撥。
在減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網下載了有關磁懸浮列車的資料和圖片,并簡單介紹了磁懸浮列車減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討論中,學生已經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并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xù)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么樣呢?并讓學生在課后完成“迷你小實驗”,并將討論的內容以“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3、課堂小結
我先讓學生以“學到了什么”為線索進行小結,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我再做適當?shù)难a充。因為學生大都只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小結,但對學習過程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卻不能做一個很好的總結,所以我在學生小節(jié)后做了適當?shù)难a充,讓學生知道探索知識的過程比單純的學習知識更重要。
高中物理說課稿6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機械能守恒定律,第七節(jié)動能和動能定理的內容,此內容為本節(jié)的第1課時。
下面中公資深講師張艷梅將從教材內容、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說教材:
本課時內容主要包括動能和動能定理等兩部分,屬于掌握的范圍,是在學習了“探究功與速度的關系”的基礎上的知識。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動能的概念,可結合初中學習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動能及動能定理的涵義。動能定理貫穿于這一章教材,是這一章的重點。課本在講述動能和動能定理時,沒有把二者分開講述,而是以功能關系為線索,同時引人了動能的定義式和動能定理,這樣敘述,思路簡明,能充分體現(xiàn)功能關系這一線索,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能概念,能進行相關計算;
(2)理解動能定理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相關分析與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掌握恒力作用下動能定理的推導;
(2)通過小組討論,體會利用動能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優(yōu)越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學習,學生從中領略到物理等自然學科中所蘊含的嚴謹?shù)倪壿嬯P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實美。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動能公式和動能定理的理解與應用
教學難點:動能定理的理解和應用
根據(jù)以上教學目標將詳講動能和動能定理,以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二、說教法:
動能定理是本章的'重點之一,也是整個力學的重點之一,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對動能定理的適用條件的清楚認識,知道不論外力是否為恒力,也不論物體是否做直線運動,動能定理都成立,是本節(jié)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之一,要突破學生思維上的這一難點,設計實驗是關鍵。
分析例題之后,讓學生做一道題,大家使用的方法不同,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應用動能定理解題比較方便、靈活。
三、說學法:
學生在學習這一節(jié)時,對動能公式比較容易掌握,但是要真正意義上理解動能定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要真正地理解動能定理,必須要循序漸進,遵循教學中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的規(guī)律,從生活中眾多實例出發(fā),通過分析、感受真正體驗動能定理的內涵,此外,可以通過實驗設計、動手操作等環(huán)節(jié),讓每一位同學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有意義學習。
四、教學過程:
1、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2、講授新課
3、課堂小結:
4、鞏固練習:教材例題
5、作業(yè)設置:課后習題。
板書設計
第七節(jié) 動能和動能定理
一、動能
1、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2、公式:
3、動能是標量,是狀態(tài)量
4、單位:焦耳(J)
二、動能定理
1、定義
2、表達式:
3、解題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及其運動過程
(2)受力分析,并確定各個力所做的功
(3)明確初、末狀態(tài)的動能
(4)列方程求解,對結果進行必要的討論說明
高中物理說課稿7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共同必修模塊“物理2”中的二級主題“機械能與能源”的內容標準中涉及本節(jié)內容的條目是:“理解重力勢能,知道重力勢能的變化與重力做功的關系”,該條目要求學生理解什么是重力勢能,并能從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出發(fā),理解重力勢能的變化與重力做功之間的關系,同時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勢能有:重力勢能、電勢能、分子勢能,重力勢能的學習對以后相關概念的學習至關重要。
“勢能的改變”是下節(jié)“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識基礎,是本章的一個重要知識點。本節(jié)進述重力勢能及其相對性,重力勢能的變化以及與重力做功的關系,為下節(jié)講機械能守恒定律做好準備。
【學生分析】
1.高一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是:開始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思維還常常與感性經驗直接相聯(lián)系,仍需具體形象的圖片畫面來支持。
2.學生在初中時已接觸過重力勢能的概念,在高中階段要定量的學習重力勢能。
3.學生已學習了功的概念和計算方法。通過重力做功的'計算來判斷重力勢能的變化,通過彈性力做功來判斷彈性勢能的變化。
【教學目標】
、逯R與技能
1.理解重力勢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勢能的表達式計算重力勢能,知道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重力勢能的變化具有絕對性。
2.理解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關系,并能用這一結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知道重力做功與運動路徑無關。
3.理解重力做功是物體重力勢能變化的量度。
4.知道彈性勢能的初步概念。
、孢^程與方法
1.經歷發(fā)散思維和理論探究歸納能力,培養(yǎng)邏輯思維的能力。
2.體會用“實驗法”和“理論推導”相互驗證研究問題的方法
、缜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滲透從對生活中有關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得到物理結論的方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
2.體驗科學不僅僅是認識自然,挑戰(zhàn)自然,更在于能動的改造自然。
【重點難點】
重點:重力勢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重力勢能改變的關系。
難點:重力勢能的相對性、重力勢能變化的絕對性、及WG=Ep1-Ep2 關系的得出及應用
【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的教學方法采用:理論探究法、實驗法、講授法、歸納法。
通過的雪崩及水庫等圖片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重力勢能與高度和重力的關系,讓學生通過演示實驗,來學習體驗應用“控制變量法”與“比較法”定性研究;通過設計物理過程體會“理論探究法”定量研究。通過實例計算來認識重力勢能的相對性以及重力勢能變化的絕對性,從而突破教學難點。根據(jù)功和能的關系,推導重力做功跟重力勢能改變的關系,加深理解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教學流程】
1、 開始,播放圖片,創(chuàng)設物理問題情境。
導出概念:重力勢能Ep。時間5分鐘。
2、 教師引導,提出問題:Ep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師生交流互動,猜測,建立假設。
實驗定性檢驗,得出結論Ep與mg 及h 有關。時間5分鐘。
3、 教師引導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學生思考,并從理論上定量推導Ep與mg 及h的關系。時間5分鐘。
4、 教師創(chuàng)設實例,學生思考分析,教師輔導總結重力勢能的相對性及重力勢能變化的絕對性,及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關系。時間10分鐘。
5、 教師創(chuàng)設實例,師生共同分析得出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的特點。時間5分鐘。
6、 最后讓學生自主討論多米諾骨牌現(xiàn)象及斜拋物體運動中重力勢能的變化及重力做功及潮汐能三個問題,使學生能結合生活現(xiàn)象深化知識應用,提升分析處理問題能力。時間10分鐘。
7、 布置作業(yè).
總結:“《重力勢能的改變》說課稿”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能從最基本的地方幫助到大家,也祝愿每位老師工作順利!
高中物理說課稿8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自由落體”,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聯(lián)系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紐帶。
《自由落體》節(jié)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2章第5節(jié),本章是在之前運動基礎上的補充,自由落體是一種特殊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本節(jié)課主要講解了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和特點以及公式,為接下來研究特殊的運動打下鋪墊,在整個高中課程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學情分析
了解學情,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才能具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任務。
我所面對的學生,對于自由落體運動,學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體會,但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概念,還是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他們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在教學方法中以老師引導和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自由落體運動的理解。
三、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教學目標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學會、會學、樂學三個維度,所以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及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生能夠在探究物體下落快慢的過程,樹立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并通過實驗操作激發(fā)學習興趣。
四、重難點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我的教學重點是,難點則是:
重點: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特點和規(guī)律。
難點:自由下落快慢和重力大小無關。
五、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師生問答法,小組討論法,課堂練習法等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部分,為此我將它分為導入,新課講授,小結和作業(yè)4個部分。
1.引入新課
為了使學生更好了解本節(jié)課的知識,我將采用故事導入的方式,向學生講述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進行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物體下落的快慢是否與質量有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導入新課。
意圖:之所以這么設計,是因為故事導入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情趣,同時設計了探究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堂,可以加深印象,提升學習效果。
2.新課教學
上課之初,我將采用提問的方式引發(fā)學生思考:一張紙和一個石塊同一高度釋放誰落得快?探究落地時間與什么有關?學生可能會認為重的物體下落的比較快,有的 也會認為兩者下落是一樣快的'。
接著我將進行兩組對比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組實驗:將揉成團的紙和石頭同時同一高度扔下,發(fā)現(xiàn)二者幾乎同時落地。學生觀察得出不同質量的物體,落地時間相同。第二組實驗:將相同大小的紙,一張揉成團,一張平攤,同時下落。發(fā)現(xiàn)紙團下落得快。學生觀察得出相同質量的物體下落時間不同。以上兩組對比試驗與學生以往的認知形成矛盾,讓學生體會到阻力對物體下落的影響。以上實驗與學生以往的認知形成矛盾,讓學生體會到阻力對物體下落的影響。
為了驗證空氣阻力的影響,我將采用牛頓管進行實驗演示,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我將進行如下操作,第一次直接將玻璃管倒置,觀察下落情況。第二次利用抽氣機抽取部分空氣,倒置觀察下落情況。第三次抽取全部空氣,變成真空狀態(tài),觀察下落情況。通過實驗觀察分析得出小羽毛下落慢是由于空氣阻力,如果沒有空氣阻力,所有物體同時下落。接著引導學生總結自由落體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以及自由落體運動條件:靜止只受到重力
3.鞏固(課堂練習)
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將在多媒體展示習題,讓學生區(qū)分哪種運動為自由落體運動。
習題的訓練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的進行接下來的作業(yè)布置。
知識歸納小結
在課堂的最后我將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本節(jié)課的總結,之所以這么設計是因為教師需要給學生梳理好知識點,再章節(jié)最后才能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構架,這樣學生才能有更好的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
作業(yè)布置
對于課后作業(yè),我將布置太空測量質量的方法,讓學生結合書上材料對本節(jié)課有個更深刻的認識。
七、板書設計
最后是我的板書設計,采用提綱式,重點突出,可以很好的幫學生梳理知識脈絡。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考官的聆聽。
高中物理說課稿9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楞次定律》,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過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主要目的是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教材是從感應電流的磁場與磁通量的變化之間的關系來描述感應電流的方向的。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楞次定律是一個物理規(guī)律的高度概括,學生在理解其語言表述時會有兩方面困難:(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沒有直接表述感應電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應電流的磁場如何。(2)學生對“阻礙”二字的理解往往會產生誤區(qū),把阻礙原磁場的磁通量變化,理解為阻礙原磁場。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楞次定律的應用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二、目標分析:
根據(jù)新課標教學的要求,我確定本課三維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楞次定律。
2、能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3、能用右手定則判斷導線切割磁感線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的分析論證能力。
2)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科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體會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建模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jù)本節(jié)內容特點我確定的教法與學法是:
教法: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本節(jié)內容的理解,在教學中我采用講述、對比、探究,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
學法:為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討論中突破難點。
三、過程分析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設計:
1、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我是通過演示實驗引入新課的:螺旋管連電流計,演示條形磁鐵N極插入和拔出時,電流計偏轉方向不同?說明感應電流方向不同,由此過渡到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產生的感應電流的方向有什么規(guī)律呢?”
2、新課教學
接下來我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去做:(板書)實驗探究-楞次定律-應用。
實驗探究:
器材:一節(jié)干電池、一個15—20千歐的電阻、螺旋管、電流計、條形磁鐵、導線。
實驗前先引導學生解決兩個問題:
一、要讓學生清楚電流表的指針的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將電流表與一個電阻為15—20千歐的電阻串聯(lián)后,接到一節(jié)電池上,觀察電流表的指針的偏轉方向,確定電流表的指針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
二、了解螺旋管線圈的繞向。
接下來就是進行分組實驗。
實驗中,我要求學生研究當把條形磁鐵N極插入、拔出線圈,條形磁鐵S極插入、拔出線圈,這4種情況下感應電流的產生方向,要求學生認真地將觀察結果并記錄。
在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試驗結果進行分析時,要突出線圈的磁場方向和磁通量的變化的關系。讓學生分清原磁場的方向、原磁場的磁通量的變化、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實驗的結果,這一切都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完成,既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的文字表述概括性很強,學生初學時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含義,我在教學中通過多結合實例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尤其是理解“阻礙”的含義。 “阻礙”不是“阻止”,而只是延緩了原磁通的變化,電路中的磁通量還是在變化的.例如:當原磁通量增加時,雖有感應電流的磁場的阻礙,磁通量還是在增加,只是增加的慢一點而已.實質上,楞次定律中的“阻礙”二字,指的是“反抗著產生感應電流的那個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講解、總結,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楞次定律的理解。
楞次定律應用:
我首先講清了判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步驟(四步走).
(1)明確原磁場的方向;
(2)明確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增加還是減少;
(3)根據(jù)楞次定律,判定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
(4)利用安培定則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接著用三道例題練習使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最后一個設計成導體切割磁感線的`例題,
通過這個例題給出右手定則----判斷導體切割磁感線時感應電流的方向判斷方法. 當感應電流是由于導體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線而產生時,用右手定則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更為直接和方便。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講解和學生的體會,確定了利用了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基本思路,并詳細的提供了它的基本步驟,在學生學習的初期,這是很必要的。
當堂訓練,鞏固提高
設計適量的練習題,并且將練習題分為A、B兩組供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xiàn)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課堂小結和作業(yè)
讓學生概括總結本節(jié)的內容,構建知識框架,作業(yè)布置要有針對性,梯度。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總結,真正達到了檢驗學生課堂效果的目的。
作業(yè)課后2、3、4題;
板書設計我分兩部分,主板書寫在左側,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主干知識,副板書在右側,主要畫用來輔助說明的草圖。
四、效果分析
通過以上的過程設計我預計可達到以下效果。
1.能夠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從而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知識目標。
2. 能夠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發(fā)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 變規(guī)律的傳授過程為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能夠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當然本節(jié)課的設計還存在著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和指正。
高中物理說課稿10
尊敬的各位專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動能和動能定理》教學設計及分析。
一、教材分析
《動能和動能定理》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7節(jié),動能定理實際上是一個質點的功能關系,它貫穿于這一章教材,是這一章的重點.課本在講述動能和動能定理時,沒有把二者分開講述,而是以功能關系為線索,同時引人了動能的定義式和動能定理.這樣敘述,思路簡明,能充分體現(xiàn)功能關系這一線索.考慮到初中已經講過動能的概念,這樣敘述,學生接受起來不會有什么困難,而且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根據(jù)新課標要求通過本節(jié)課教學要實現(xiàn)如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依據(jù)課程標準,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能的概念,會用動能的定義式進行計算。
2)理解動能定理及動能定理的推導過程。
3)知道動能定理的適用條件,知道動能定理解題的步驟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動能定理的演繹推導.感受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動能定理解題的步驟
難點:會用動能定理解決有關的力學問題。
三、教學方法
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與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驗方案以小組合作研討的方式參考教材提出的問題由學生自行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識,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將實驗和理論分析相結合,體現(xiàn)教學和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四、教學過程
。ㄒ胄抡n)
通過上節(jié)課的探究,我們已經知道了力對物體所做的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那么物體的動能應該怎樣表達?力對物體所做的功與物體的動能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1、動能表達式
【提問】我們在學習重力勢能時,是從哪里開始入手進行分析的?這對我們討論動能有何啟示?
總結:學習重力勢能時,是從重力做功開始入手分析的。討論動能應該從力對物體做的功入手分析。
。ㄍㄟ^知識的遷移,找到探究規(guī)律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設物體的質量為m,在與運動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發(fā)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圖所示。試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力F對物體做功的表達式。
【提問】教材上說“xx”很可能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物理量,為什么這樣說?
總結:質量為m的物體,以速度v運動時的動能為xx
2、動能是標量,國際單位制中,動能的單位是J(焦耳)
3、動能定理
1)表達式
有了動能的表達式后,前面我們推出的xx,就可以寫成xxx
其中xx表示一個過程的末動能xx,xx表示一個過程的初動能xx。
2)概念:力在一個過程中對物體所作的功,等于物體在這個過程中動能的變化。這個結論叫做動能定理。
【提問】
1)如果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動能定理中的W表示什么意義?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2)動能定理,我們實在物體受恒力作用且作直線運動的情況下推出的。動能定理是否可以應用于變力作功或物體作曲線運動的情況,該怎樣理解?
4、能力訓練
例題1和例題2,引導學生一起分析、解決。
5、幫助學生總結用動能定理解題的要點、步驟,體會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優(yōu)越性。
1)動能定理不涉及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和時間,用它來處理問題要比牛頓定律方便.
2)用動能定理解題,必須明確初末動能,要分析受力及外力做的總功.
3)要注意:當合力對物體做正功時,末動能大于初動能,動能增加;當合力對物體做負功時,末動能小于初動能,動能減小。
6、總結歸納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高中物理的一個重中之重,是高考中必考的內容之一,并且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本節(jié)連同下一節(jié)內容(機械能守恒定律)是用能量觀點解決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節(jié)課后可以加適當?shù)牧曨}課加以鞏固,也可以在本節(jié)課后就加一節(jié)習題課.本節(jié)課的內容不是十分復雜,在用牛頓定律推導動能定理時學生一般都能夠自己推導,要放開讓學生自己推導,以便學生對動能定理的進一步認識。
動能定理的應用當然是這一節(jié)課的一個關鍵,這節(jié)課不可能讓學生一下子就能夠掌握應用這個定理解決問題的全部方法,而應該教給學生最基本的分析方法,而這個最基本分析方法的形成可以根據(jù)例題來逐步讓學生自己體會。
【作業(yè)】書面完成課本74頁“問題與練習”中3、4、5題。
高中物理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力的合成》,我說課的內容包括五個部分。
一、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力的合成,是在學生了解力的基本性質和常見幾種力的基礎上,通過等效替代思想,研究多個力的合成方法,是對前幾節(jié)內容的深化。
本節(jié)重點介紹力的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但實際這是所有矢量運算的共同工具,為學習其他矢量的運算奠定了基礎。
更重要的是,力的合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對今后牛頓運動定律、平衡問題、動量與能量問題的理解和應用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因此,這節(jié)課承前啟后,在整個高中物理學習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定位
為了讓學生充分進行實驗探究,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本節(jié)內容分兩課時來完成,今天我說課的內容為本節(jié)內容的第一課時。根據(jù)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本質上是從等效的角度進行力的替代。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學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通過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培養(yǎng)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實驗態(tài)度、
根據(jù)以上分析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如下:
一、重點
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以及它們的關系、
實驗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則、
二、難點
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和運用。
三、重、難點突破方法——教法簡介
本堂課的重、難點為實驗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為了實現(xiàn)重難點的突破,讓學生真正理解平行四邊形定則,就要讓學生親自體驗規(guī)律獲得的過程。
因此,本堂課在學法上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實驗歸納法——通過重現(xiàn)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親自去體驗、探究、歸納總結。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
實驗歸納法的步驟如下。這樣設計讓學生不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本堂課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重要手段。
本堂課在教法上采用啟發(fā)式教學——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啟發(fā)學生,激發(fā)學生思維。體現(xiàn)教師主導作用。
四、教學過程設計
采用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法,教學過程共有六個步驟。
教學過程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安排兩個同學共提一桶水,再請全班力氣的同學來提這一桶水,游戲雖簡單,但能迅速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然后用圖片引導學生通過作用效果相同得出合力與分力的概念。由此引出——
第二環(huán)節(jié)、新課教學:
展示合力與分力以及力的合成的概念,強調等效替代法。舉例說明等效替代法是一種重要的物理方法。
那么如何來求合力呢?先簡單回顧初中所學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方法:直接加減即可。再通過設置三個問題激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猜想合力與分力究竟是什么關系呢?學生猜想五花八門,產生思維沖突,怎么辦呢?學生自然會想到通過實驗來尋求問題答案。由此引出——
第三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
首先,教師展示實驗儀器,讓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實驗,,如何進行實驗呢?學生面對器材可能會覺得無從下手。再次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維,讓學生面對儀器分組討論以下四個問題。
問題1要用動畫輔助說明。在問題2中,教師要強調結點的問題,用動畫說明。問題3中,直觀簡潔的描述力必須用力的圖示,用圖片說明。問題4讓學生注意測力計的使用,減小實驗誤差。通過對這四個問題的討論,再結合多媒體動畫的展示,使學生對探究的'步驟清晰明了。
然后,學生分組實驗,合作探究,記錄合力與兩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力的圖示。實驗完成后請學生展示實驗結果,應該立即可得出結論一:比較分力與合力的大小,可得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不能簡單地利用代數(shù)方法相加減、
那合力與分力到底滿足什么關系呢?
此時要引導學生思考:既然從數(shù)字上找不到關系,哪可不可以從幾何上找找關系呢?學生會立即猜想出O、A、C、B像是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四個頂點,OB可能是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哪么猜想是否正確呢?親自實踐才有發(fā)言權,學生動手作圖:以OA、OC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OACB,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與OB是否重合。
學生作圖后發(fā)現(xiàn)對角線與合力很接近。教師說明實驗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科學家經過很多次的、精細的實驗,最后確認對角線的長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說明對角線就表示F1和F2的合力、由此得到結論二:力的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
進入第四環(huán)節(jié):歸納總結
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平行四邊形定則
強調兩點:
(1)有向線段
。2)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同時,通過動畫演示加深理解。然后說明平行四邊形定則適用于一切矢量的合成。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堂檢測
設置例題,學生分組研究,學生展示答案。教師要引導學生規(guī)范作圖,得出合力,特別強調合力的大小是用作圖法得到的。通過此訓練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讓學生覺得學有所得。
第六環(huán)節(jié)、師生小結,作業(yè)布置
學生自己小結本堂課所學內容,教師補充完整。
然后布置課后思考題和作業(yè),鞏固本節(jié)內容,為第二課時學習作準備。
五、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學問題——教學評價
1、本節(jié)課以學生為本,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和實驗歸納法,學生通過積極的思維,完成了對規(guī)律的自主探究,教學設計符合新課程理念。
2、由于本堂課容量較大,實驗探究時間不長,可能有部分基礎薄弱學生不能得到實驗結果,無法完成教學目標。
3、因采用課件教學,事先制作的課件無法對課堂中出現(xiàn)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進行預設,可能會抑制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
高中物理說課稿12
說課教師:
課題: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節(jié)《摩擦力》
本節(jié)課我從下面三個方面談一談教學的構思。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識的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本節(jié)知識是本章的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由于摩擦力問題的復雜性,在具體問題中又表現(xiàn)出“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尤其靜摩擦力在許多情形下似乎“若有若無,方向不定”,因此,對初學者并不容易理解。教材從靜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紹滑動摩擦力。這樣處理是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實驗現(xiàn)象發(fā)生的先后順序考慮的。通過學習本節(jié)教材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分辨什么情況是靜摩擦力,什么情況是滑動摩擦力,以及二者數(shù)值大小的判斷,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2、能在簡單的問題中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著最大靜摩擦力。
3、掌握動摩擦因數(shù),會在具體問題中計算滑動摩擦力。
4、知道影響動摩擦因數(shù)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摩擦力產生條件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2、通過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區(qū)別對比,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摩擦力對于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樹立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教材的重難點
重點: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區(qū)分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
難點: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二、教學方法
“點穴式教學法”
三、教學程序的設計
。ㄒ唬┲苯訉耄鞔_本節(jié)目標:
力學中常見的三種力有重力、彈力和摩擦力,前兩種重力和彈力我們已經學習過了,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重力和彈力的相關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一學最后一個——摩擦力。
學生回憶前兩節(jié)課所學的重力和彈力的基本知識。
。ǘ┬抡n學習
1.摩擦
回憶幾個生活中常見的摩擦現(xiàn)象,簡要介紹摩擦的分類,引出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靜摩擦和滑動摩擦,以及摩擦力的概念。
2.靜摩擦力
通過實驗讓同學們對木塊進行受力分析,通過相互交流,歸納總結出靜摩擦力的概念。強調靜摩擦力是由于物體間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而產生的。
根據(jù)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逐步加深對靜摩擦力的學習,初中同學們已經學習過二力平衡的'知識,在得到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時并不困難。
提問:靜摩擦力是否可以一直增大而沒有限制?
學生根據(jù)現(xiàn)象和自身的理解可以初步回答出,當力達到一定值時木塊就會運動,靜摩擦力不會一直增大。
教師點評并進一步給出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和相關知識內容。
在探究產生靜摩擦力的條件時,可以讓學生們之間相互討論得出,教師針對學生的答案給出適當?shù)脑u價和改正,對想不到的條件給予適當?shù)奶崾,最終得出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
3.滑動摩擦力
通過實驗,用力拉動木板,使木板與木塊之間發(fā)生相對運動。
讓同學們對木塊進行受力分析,相互交流得到結論,通過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可以知道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值。
增加木塊個數(shù)重復實驗,得到滑動摩擦力也與正壓力有關。
將木板換成一個表面較為光滑的鋼板和一個表面較為粗糙的鋼板重復實驗,驗證動摩擦因數(shù)與接觸面的材料及材料的粗糙程度有關。
在探討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時,可以對比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來得出,強調相對運動趨勢和相對運動,區(qū)分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最終得出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
4.例題講解
出示教材當中的例題,與學生一起分析得出問題的答案。
5.知識點回顧
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用精煉的語言概括得出,加深學生的印象。
高中物理說課稿13
概述:重要的是說為什么這樣教,要求教師說出設想和做法所運用的教育教學理論,所根據(jù)的心理學規(guī)律、認識規(guī)律和學生的實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從前后聯(lián)系來看,有利于鞏固學生對……的認識。在理論推導過程中的……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的認識。在講解例題時,對推理方法、思維起點的分析,為今后……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這種結構能較好地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使學生明白物理規(guī)律既可以直接從實驗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規(guī)律從理論上導出。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與現(xiàn)代生活、社會生產、科學技術等的密切聯(lián)系和重要應用。
在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有了……的初步知識和實驗基礎,學生一般能較熟練地掌握……,這就從理論上和實驗上為學生理解….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因而本節(jié)課的一個目標是:……。
通過運用……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領會…….的基本思想,規(guī)范學生……良好習慣。
能力、方法目標: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科學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個性和特長。
通過計算機模擬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及想象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在討論歸納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能力:師生共同活動,應用……知識,設計出……;
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學會使用……,并總結出……的方法和規(guī)律,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樹立等效觀點,建立等效思想
不斷發(fā)現(xiàn)矛盾,激發(fā)動機,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實踐、修正、提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方法。
有利于培養(yǎng)觀察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
這節(jié)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理解問題的能力,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目標:激發(fā)學習興趣;關心環(huán)境、能源、衛(wèi)生、健康;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以及勤奮、堅毅、合作等仗品德。
可以實現(xiàn)實事求是、堅持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作畫法求合力要規(guī)范,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作風。
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蘊含物理知識,物理就在身邊,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堅持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3、教學重點
成功的演示實驗能使學生獲得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嚴密的理論推導能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理性認識,正確深入理解……概念和決定……的因素能使學生定性地認識……的緣故。以上措施能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的關系。
正確深入理解……的特點和……的關系。正確確定思維入手點,是分析……問題的兩個關鍵。
4、教學難點
抽象思維尚處于起步階段
二、 說教法:
情景激學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目標導學法(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演示實驗法(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推理驗證物質性質);比較法(啟發(fā)學生認識獲得新知);討論法;歸納法;閱讀法;自學指導與自我總結相結合;“問題、探究、交流、歸納、閱讀、講解”
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本節(jié)課采用了演示法和講授法相結合的啟發(fā)式綜合教學方法。教師邊演示邊讓學生分折解題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節(jié)教學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世界,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發(fā)展學生智力的前提條件,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準。在“摩擦力”教學中,要“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突破口,有機地融合各種教法于一體。做到步步有序,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后呼應,不斷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是運用演示實驗、融合多種教學的講授課。
三、 說學法:觀察法;歸納法;閱讀法;聯(lián)想法;推理法
1、教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的方法
為了適應高一學生的認識和思維發(fā)展水平,注意根據(jù)所講授的每項知識,確定其演示觀察的重點,有序地引導學生逐項觀察,逐項分析,再綜合觀察,再綜合分析,使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2、教學生用較簡單的器材做實驗,以發(fā)揮實驗效益,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
如在引入新課時,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本做實驗,可以增強感性認識,復習相關知識,克服錯誤定勢,激發(fā)學生的觀察熱情和學習積極性,為進行新課做好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準備。
3、通過設疑,啟發(fā)學生思考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練習強化有意注意,根據(jù)練習情況及時評價鼓勵學生,重在讓學生弄清楚建立物理概念的過程,而不是死記硬背一個結論。
四、 教學程序:導入;新課;練習鞏固;作業(yè);研究性課題提出。
引入新課
將課首問題稍作加工(和生活實際稍作聯(lián)系)后,向學生提問,使學生在思索中對新課產生強烈的興趣,教師再順勢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通過演示使學生對波有直觀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練習能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有利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規(guī)律的應用
五、研究性課題的提出和課后的思考
以下以物理說課為例:
重要的是說為什么這樣教,要求教師說出設想和做法所運用的教育教學理論,所根據(jù)的心理學規(guī)律、認識規(guī)律和學生的實際。
教學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知道結論、規(guī)律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結論是如何得出來的,在得出結論時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和手段,在實驗中如何控制條件和物理變量,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發(fā)現(xiàn)物理規(guī)律的歷史足跡,體會科學家的思維方法進行再創(chuàng)造。如在《牛頓第二定律》的說課中,不僅僅讓學生理解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更重視如何通過實驗控制變量,根據(jù)實驗條件啟發(fā)學生思考,把牛頓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作為教學目的之一。這正是重視素質教育的體現(xiàn)。
教材難點的確定要看是否體現(xiàn)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基礎知識、生活經驗、相關學科的實際情況,是否找出了難點的形成原因。如:《楞次定律及其應用》的說課中,難點的確定及依據(jù)指出:"楞次定律是一個物理規(guī)律的高度概括,學生在理解其語言表述時會有兩方面困難:(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沒有說感應電流方向如何,而只是說感應電流的磁場如何。(2)對"阻礙"二字的理解往往會產生誤區(qū),把阻礙原磁場的磁通量變化,理解為阻礙原磁場。"這不僅說出了難點,還從自己的教學經驗,學生情況,規(guī)律本身,說了確定難點的依據(jù)。又如《牛頓第一定律》的說課中,學生由于受日常觀念的誘惑,把日常生活中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由靜止變成運動和不受力作用運動的現(xiàn)象,作為片面的先入之見,產生誤解,認為"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形成了思維障礙。因此,應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確定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只有這樣,才能破除錯誤的認識,建立新的正確的觀點。
中學物理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各有優(yōu)勢和特點,應用范圍和條件也不盡相同,如為了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可采用演示法、觀察法;為了使學生正確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可采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啟發(fā)法、發(fā)現(xiàn)法;為了加強物理實踐,培養(yǎng)學生技能,可采用實驗法、練習法等。中學物理教學手段也多種多樣,包括語言和教具,教具主要指持圖、板畫、模型、錄音、幻燈、計算機等。所選教學方法手段要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各種不同方法和手段要優(yōu)化組合。
說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僅要說選擇的主要教學方法和輔助教學方法的內容以及選擇教學手段內容,還要說出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依據(jù),還要說具體突出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實驗方法及如何操作,或者所選典型例題的內容信要求,還要說出具體突破物理實驗操作或所需預備知識,還要說出課堂教學采用的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及操作的注意事項,特別著重說物理實驗操作要領及觀察要點。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教和學的高度統(tǒng)一。
所選教學方法能否促進學生的智能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技能和創(chuàng)造,既注重概念、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能否結合學生實際、教材特點、教法的選原理和教學經驗,說出選擇教法的理論依據(jù)!独愦味伞氛f課中,在說教法時指出:"本節(jié)課采用實驗探索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在:導聽、導做、導思、導說、導體、導記方面,教師演示實驗田后提出問題,進行思維點撥,引導學生討論,在教材難點處放慢節(jié)奏,分散難點。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主做、主思、主說。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自己動手做實驗。"這樣的教學方法符合教材特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智能、技能,實現(xiàn)教與學高度統(tǒng)一。
指導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粗讀預習、觀察實驗、聽課理解、復習鞏固、作業(yè)練習、應用實踐、歸納總結等。同時還要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強調研究物理的方法、態(tài)度和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實驗、課外實驗和小制作的基本技能。
學法的指導是否體現(xiàn)了學生規(guī)律、學習原則以及學習的生理和心理規(guī)律,學生的基礎、習慣能力等情況。
看說課者指導學習方法如何體現(xiàn)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調動優(yōu)秀學生積極思維,激發(fā)后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優(yōu)中差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都有相應提高。
能否針對某一知識點,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最易疏忽的可能誤解或混淆的總是有預見地并針對性地采取恰當?shù)奶幚泶胧纭恫祭蔬\動》的說課中指出:"布朗運動不是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而是水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時對花粉顆粒的無規(guī)則撞擊而引起的花粉顆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布朗運動無規(guī)則并不是無規(guī)律。"
在實驗教學中,指導學生理解實驗目的,明確實驗原理,熟悉實驗器材,掌握方法和步驟。學會觀察實驗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項,還應培養(yǎng)學生小實驗、小制作的操作技能。
如《透鏡》說課在學法指導中指出:"教學生實驗方法,如練習書上練習薄、2題時,可建議學生做實驗解決,發(fā)散光線通過凸凹透鏡,觀察、對比出射z一是*近主光軸還是遠離主光軸,正確理解會聚與發(fā)散的定義,避免灌輸。"《楞次定律》在說學法中指出:"通過本節(jié)課,讓學生學會怎樣提出課題,怎樣假設推理,怎樣設計實驗,怎樣選擇實驗操作,怎樣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歸納總結,養(yǎng)成嚴謹科學態(tài)度和思維習慣。"〈勻變速直線運動〉說學法時指出:學生認為直線運動在初中已經學過,簡單易懂,思想上不夠重視,準備不足?稍趯W習中發(fā)現(xiàn)本章物理量多,物理公式多,而且互相交*聯(lián)系,很容易混淆。如位移、加速度和物理圖象等知識比較難于理解,于是產生了"雜""亂"的感覺和厭學情緒。學習方法也停留在"背公式、套公式"的水平上,由于理解不深,公式掌握不靈活,遇于復雜綜合的總是便出現(xiàn)"顧此失彼"和"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以往教學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學生反映運動形式多,公式更多,分不清記不牢。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1)學生以自己主動學習為中心,養(yǎng)成以"觀察(包括閱讀)-思考-表達(包括說和寫)"為主要方式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2)重視知識結構的教學,克服"雜""亂"現(xiàn)象。把本章重點知識概括為:"六個公式六個量,已知三個可計算;加速(+A),減負(-A),落體上拋G和-G"。
教學過程
物理教學過程是物理教師通過各種途徑,使學生認識物體客觀規(guī)律,完成物理教學目標和程序。這個過程應自始自終符合物理學的研究特點,符合素質教學的要求,應有利于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教學目標的真正完成,有利于學習興趣的少許發(fā),有利于良好學習習慣和科學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
說教學過程并不是像教案那樣詳細地說明教學的具體過程,而是要說出教案中幾個主要過程安排的理論根據(jù)和組織者對它的理解,從而使用權備課建立在嚴密理論與豐富教學經驗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學過程要體現(xiàn)能力培養(yǎng)和素質提高。不同的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不同能力。
2)教學過程要準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和學生能力培養(yǎng)上,并注意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和內在邏輯關系。還應體現(xiàn)教學方法選取的科學性,學習方法指導的有效性。
3)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觀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由已知推未知的認識規(guī)律及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年齡特點。因此,評析說教學過程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A.是否做到教學目的明確,結構合理,廣度得當。
B.教學內容和滲透的思想觀點是否科學正確,是否恰如其分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C.是否說出了教學的主要思路,簡述了主要環(huán)節(jié)內容,各環(huán)節(jié)過渡的處理方法是否自然,設計是否把握了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
D.是否說出了如何處理教材,以信教學方法和科學方法之間的關系,是否把目的與手段、知識與能力、教和學融為一體。
E.教學主次是否分明,層次思路是否清晰,重點是否突出,能否抓住關鍵,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借助有效手段,突破難點。
F.教學各環(huán)節(jié)時間分配是否合理。
G.是否說出如何使用教學語言、教學情感、物理實驗,以信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
H.是否說出實驗的目的性及實驗觀察點、操作技巧及應注意的問題。
I.是否說出如何實現(xiàn)教學反饋矯正,高速教學內容和進度。
J.各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的理論憑據(jù)是否正確,恰當具體。
高中物理說課稿14
說教材:
《重力與重心》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第1節(jié)的內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礎內容本章從最常見的重力入手,講授力學的基礎知識,是高中力學的基礎,為后面的學習做好準備,所以本章的教學 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好壞本節(jié)的主要教學內容有:1.力的描述;2.重力及其測量;3.重心與穩(wěn)度本節(jié)內容是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領略豐富多彩的力現(xiàn)象,學會基本的力學研究方法,理解重力的大小與方向,并結合重心與穩(wěn)度,強調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結合本節(jié)的內容和特點,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培養(yǎng)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用力的圖示和示意圖來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生活中測量重力的方法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勻物體重心的位置
4.會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5.知道重心與穩(wěn)度的關系
6.運用重力,重心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各種力現(xiàn)象的奇妙保持對力現(xiàn)象的探索熱情,體會重力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并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由于力的概念比較抽象,在初中已經學習了力的示意圖,進一步擴展重力與重心本節(jié)的重點是力的圖示,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與穩(wěn)度;教學的難點是 重心與穩(wěn)度
說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啟發(fā)思維,教會方法學生對力的示意圖和重力已有自己的認識,可以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力的圖示的描述方法,并通過復習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重力的三要素,并通過實驗探究均勻、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再進一步聯(lián)系生活,理解重心與穩(wěn)度;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綜合運用直觀講授法、實驗探究法并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合理提問、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xiàn)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在初中的基礎上,復習力的示意圖和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和重力的三要素,再擴展到重心與穩(wěn)度,強調學生學會畫力的圖示,引導學生積極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環(huán)境下完成學習任務
說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
教師通過(靜態(tài)和動態(tài))圖片展示奇特的力現(xiàn)象,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過幾幅有關重力的圖片來告訴學生今天研究的是最常見的力——重力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課堂
2.新課教學:(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
通過提問,復習 初中時是怎樣描述力的?(力的示意圖);復習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讓學生學習新的力的描述方法,引出什么是力的圖示,怎樣畫力的圖示?對于力的圖示,學生常常容易出錯,因此有必要讓學生親自動手畫,而不是只記住它的畫法所以教師先舉例(圖4-6 力的圖示)該怎樣畫舉例(某人用50 N水平向左的力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并讓學生動手畫,叫兩個學生到黑板上畫,教師評價與分析 學生所畫的力的圖示,指出他們的'錯誤,進一步指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的畫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思考來獲取新知識
教師舉例(樹葉飄落等)引出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概念),讓學生感受重力無處不在通過力的三要素分別講解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讓學生討論怎樣測量重力的大?引出測量重力大小的原理:G=g,并讓學生知道g值會隨地球上緯度和高度而變化教師通過作圖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分析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重力的作用點稱為重心,那物體的重心如何確定?學生閱讀課本、思考、討論,得出有規(guī)則幾何形狀且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是幾何中心;教師提問:沒有規(guī)則的物體重心如何確定?指導學生利用懸掛法尋找重心,學生進行實驗,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教師把知識擴展到;重心的高低影響物體的穩(wěn)度,教師舉例說明;學生閱讀課本,利用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教師總結本節(jié)的內容,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wěn)定性最后布置作業(yè)(在板書方面:教學中將黑板一半寫概念,另一半用來作圖分析)
結束語 :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同時還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物理說課稿15
【說教材】
《彈力》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節(jié)內容,是高中力學的基礎內容和重要內容,是高中學生在本教材學習中的一個大難點。本節(jié)內容通過彈簧被拉伸和壓縮的事例,讓學生體會彈力的產生原因和條件,通過放大有機玻璃和桌面的微笑形變的演示實驗,拓寬學生的認識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彈力方向的教學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委托破重難點,教材通過“思考與討論”欄目讓學生討論、體會彈力的方向,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用學生容易接受的語言概括了彈力的方向。本節(jié)內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的特點:本節(jié)教材從展示宏觀的形變引入,而演示微小形變更為關鍵,使學生確信微小形變的存在,讓學生認識任何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后都會產生形變的事實。在此基礎上引出彈力的概念,通過對生活實例的分析,讓學生明白平時說的壓力、支持力、推力、拉力等都屬于彈力。隨后對于幾種常見彈力的分析,總結出彈力的方向。對于胡克定律的教學,從研究彈力與形變的定量關系入手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程理念,我設計如下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形變和彈性形變
2、知道什么是彈力以及彈力產生的條件
3、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并能判斷方向。
4、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成正比,會用胡克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從生活中常見的形變現(xiàn)象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探究形變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形變與彈性之間的關系后,使學生了解探究彈力的實際意義,學會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一般方法。
3、通過觀察微小變化的實例,初步接觸“放大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彈力概念的建立、彈力產生、彈力方向的確定。
教學難點:在接觸的物體間是否有彈力及彈力方向的確定。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觀察、分析,加深對形變的認識,通過學生起手實驗,體會彈力的產生,師生共同討論得出彈力的概念。然后對常見的推力、壓力、支持力、拉力等特殊彈力進行歸類。分析總結彈力的方向,在介紹特殊的方法分析彈力的有無,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說學情分析】
學生目前對形變和彈力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不夠深入;知道支持力、壓力都是彈力,但是不能夠概括產生的原因。理性思維還沒有達到一定的層次,要想理解彈力這一抽象概念還有一定困難。因此我采取引導、啟發(fā)的教學方式。
【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物理教學是以實驗探究為基礎的,重在啟發(fā)思維,教會方法。本節(jié)課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觀察——分析——猜想——實驗——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總結相結合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學法: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新課程理念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常見形變,巧用引導性提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氛圍中總結出本節(jié)的主要內容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彈簧或橡皮筋
【說教學設計】
基于以上分析,為使本堂課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同時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認識形變
由同學們已有的形變知識入手,引入新課。視頻播放:彎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塊發(fā)生運動、拉弓射箭等情景得出形變的概念及各類形變。
[設計意圖:我從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課,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學習重點和難點內容作鋪墊。
視頻播放和動畫演示微小形變放大實驗:由于這種形變不容易觀察,會使學生產生疑問:到底有沒有發(fā)生形變?解決的辦法是視頻播放和動畫演示微小形變的實驗。為什么光點會往下移?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后得出結論:是由于桌面發(fā)生了形變,但是形變不明顯。為后面解決壓力和支持力都是彈力做好鋪墊。
[設計意圖:使學生知道“放大”是一種科學探究的`方法。
。ǘ┨剿鲝椥孕巫兊母拍,理解彈性限度
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學生演示彈簧拉伸,折疊紙張后不能恢復原狀。
學生概括:得出彈性形變和塑性形變的概念。用較大的力拉彈簧和橡皮筋,結果被拉壞了。
(三)探索彈力
實例分析1、實例分析2并回想以播放的視頻。
1.彈力的概念。 總結產生彈力的條件。
2.常見彈力及其方向的確定。
通過分析不同類型的習題,總結各類彈力的方向。
、艍毫;
、浦С至;
⑶繩子的彈力
3.彈力有無的判斷
方法:撤去支撐物法。
假設法+共點力平衡法。
[設計意圖:假設法判斷彈力的有無,讓學生學會方法的遷移。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體會彈力的產生和產生原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動手能力,同時感受到探索物理問題的成就,從而順利突破重點和難點。
。ㄋ模、開放式問題(視頻播放:撐桿跳高、跳水)
提出問題: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請同學們開放式地討論
、購男巫兣c彈力知識去思考,撐桿跳高運動員跳得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谔\動員在空中滯空時間主要由哪方面決定?
[設計意圖:開設開放式問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知道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設計】
【高中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說課稿11-03
高中物理說課稿05-15
高中物理說課稿范文11-08
高中物理說課稿【推薦】11-27
【熱】高中物理說課稿11-27
高中物理說課稿【熱門】11-27
高中物理《彈力》說課稿11-02
高中物理說課稿優(yōu)秀03-24
高中物理《彈力》說課稿01-20
(精選)高中物理《彈力》說課稿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