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說課稿范文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美術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老師。下午好。我是---號考生。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選自人美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__-課-----、
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內容及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來向大家詳細的闡述我這節(jié)課的安排。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優(yōu)化課堂教學,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我確定本科的設計理念是,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從學生發(fā)展為主。突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情感教育,優(yōu)化美術教育人文性的特點, 首先,我對本節(jié)教材進行一些分析,本課旨在引導學生從認識山水畫所表現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畫獨特的藝術美感,讓學生對中國畫的精神與特點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從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筆墨大膽。自由表現意境。
根據以上的分析,以及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我確定了本課所要達到的目標是。
1. 知識與技能目標。欣賞-----的作品,感受歷代畫家是如何借-----抒國家之情。
2. 過程與方法目標。-----的構圖,筆墨的分析與嘗試。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感受自然與藝術的豐富多彩。
本著課程標準,我確定本課的教學;
重點是 難點是
我說課的第二個部分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學觀念的具體體現,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我根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本的根本原則。我確定本課的教學方法是情景教學法,引導發(fā)現法,演示法。設疑提問法。
我說課的第三個部分是學法指導。我認為。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獲得學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樂趣。所以本科我主要采用的學法有小組討論法,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 我說課的第四個部分是教學過程。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換節(jié)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會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個性,為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擊破難點,我精心設計的一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 首先是導入課題
用多媒體投放。。。。提出問題,由此導入本科課題。進而引發(fā)學生活動。領會新課意圖。激發(fā)學生興趣。愉快的接受課題、
2, 環(huán)節(jié),講授新課
用多媒體投放。。等讓學生欣賞,來感受。。的意境,其中,重點分析的是。。讓學生分組討論這幅作品是。。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確他們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提高自學能力和鑒賞水平,運用討論的方法能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和自然。在教學活動中,能很好的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
3環(huán)節(jié),用幻燈品播放幾組。。圖片。分別運用講解,討論,提問的方法來進行理解。使學生能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
4課堂小結。我主要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鞏固所學知識。讓課堂不僅僅結束在45分鐘之內。而是延伸到課堂之外。延伸到今后的每一次美術學習中去。
我說課的最后一個部分是板書設計。板書設計要簡潔大方,清晰明了,突出重點和難點,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明白。
總之,我這節(jié)課的設計是緊緊圍繞著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展開的。力求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符合新課標的精神,使學生都能以高漲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個活動中去。來感受藝術的熏陶。盡情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力。這樣。師生便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教與學的任務。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學生開始接觸到人物畫,捉到人物畫,學生并不陌生,他們在小學時兒童畫曾多次接觸,到了五六年級,又學習過人物結構和一般的比例關系,具有一定的正確性認識和經驗.但這種認識往往還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還不成熟,幾乎還帶有強烈的兒童畫的痕跡.本課將就人的面部特征進行初步研究,并通過人物頭像的寫生訓練,使學生在了解整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人物面部形象、結構和表情有所接觸,掌握分析、比較的觀察和描繪方法,形成較為完善,成熟的人物畫。
本課教材主要通過傳統(tǒng)的“八格圖”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學生介紹人物面部的基本規(guī)律,包括頭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變化等.按大綱要求,本教學內容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講授課,第二課時為技法練習課.但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人物畫的畫法,在第一課時我也安排了人物畫的寫生練習,但不是對真人的寫生訓練,而是面對照片進行練習,這一方面降低了寫生的難度(對象可以保持不動),另一方面更利于對人物頭像畫的步驟進行更直觀的講解.這將為下一課時的真人頭像寫生打下基礎。
2、教學目地
①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臉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關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變化規(guī)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頭像的觀察方法和描繪方法。
3、教學重點
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
4、教學難點
、倥囵B(yǎng)學生觀察和表現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頭像的相關知識。
②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
5、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
二、授課部分
<引入新課部分>
在上課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斷。目地:讓學生在休息之余觀看影片,并對影片中出現的人物發(fā)生興趣,為后面的引入新課埋下伏筆。
點擊圖標,打開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現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電影明星的圖片,然后向學生提問,認不認識屏幕上的這些人,答案肯定是認識,并能說出他們的名字。讓大家回憶上課前看的影片,讓同學們講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時,同學們的注意力已經回來了課堂,這時提出問題:既然大家都認識這些人,或者說能記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來加以判斷的呢?引導學生思考,這時同學們會得出答案:是通過人的樣子及人的臉來判斷的。這時候就可以告訴大家:人的臉是一個人的標志。所以在我們進行人物繪畫時,往往就得從人物頭像開始。要畫好人像,首先要對人臉的一些基本知識有所了解,所以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與我們人臉有關的知識。
<講授新課部分>
點擊“開始”,進入首頁。首頁分四個部分:臉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變化、作業(yè)演示,它們分別鏈接到不同的章節(jié)。
一、臉型特征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同樣子的人,這些人最大的區(qū)別就是臉有一樣,我們要認識一張臉,首先得從他的臉的輪廓開始,既人物的臉型。
點擊“臉型特征”,進入《臉型特征》,屏幕上出現了一張由若干人物頭像組成的圖片。這圖片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思考下面這個問題:這么多的臉,他們的臉型有沒有規(guī)律呢?
點擊圖片,出現“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講解。
點擊“八格”,出現“田國目用,由甲申風”。
用鼠標指向“田、國、目”三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么特點? 然后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征。
用鼠標指向“由、甲、申”三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么特點? 然后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征。
用鼠標指向“用、風”兩個字,請學生觀察這兩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么特點? 然后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征。
完成臉型特征的講解后,為了讓學生加深鞏固,再在學生中選出一部分臉型比較明顯的同學站起來,讓其他同學判斷他們的臉型。(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認識這八種不同臉型的特征,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老師要針對大家回答的情況,加以進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ㄟ^濾)提問:掌握了人物的臉型以后,我們的人物畫就邁出了第一步,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想像在畫面中已經畫了一個臉的輪廓了,哪么接下來又該畫什么了呢?(學生一起回答:五官)。
點擊“五官位置”,進入頁面,出現一個人頭像。
要畫五官,首先得確定出它們不同的位置,這個很重要。引入傳統(tǒng)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們的臉從上到下分成三份,這三份就叫“三!保侨绾畏值哪?請大家看圖:
、偈髽诉M入發(fā)際區(qū)域,出現“發(fā)際”二宇,點擊,鼠標進入眉弓區(qū)域,出現“眉弓”二宇,點擊,出現“上!;
、谑髽诉M入鼻底區(qū)域,出現“鼻底”二字,點擊,出現“中!;
、凼髽诉M入下頦區(qū)域,出現“下頦”二字,點擊,出現“下停”;
(講此節(jié)內容時,還應適當的結合自己的面部進行講解)
注意: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臉的中間部位. (在確定五官位置時,這點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們的臉(正面)寬為五個眼睛長。
點擊鼠標,出現幾條線,把臉橫向分成五份。同時有兩只轉動的眼睛,可以移動到每一份中,大家會發(fā)現,這五份的寬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五眼的關系)
“三停五眼”古代畫家根據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歸納出來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這一標準,則成為其明顯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準繩。但是,兒童與成人不同,年齡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顯得越緊湊。
(過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時也是有感情的,而人們的感情往往都是寫在臉上的,比如我們常說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說的這個意思,那么這種寫在臉上的感情,我們)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樂等豐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們要講的豐富的表情,人們把感情寫在臉上,今天,我們就把表情寫在紙上。
(點擊“下一節(jié)”)出現標題“豐富的表情”,同時在屏幕上出現一面磚墻,在墻上畫有三種具有不同的表情簡筆人像畫,還有一個小丑。
(三)豐富的表情
今天這里也來了一個非?蓯鄣男〕螅呀涋嗖蛔×,就忙著在墻上畫了起來,我們看他畫的是什么?哦,原來他畫了三個人像,還不一樣呢?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幅不同的人像畫,看看他們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問)再請同學們觀察他們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現的呢?
(回答)通過五官的不同來表現的,主要通過眼、眉,嘴的不同形態(tài)來表現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這里,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變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現出來,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樣把人物的喜、怒、衰、樂畫出來的呢?有什么絕招嗎?
我們來問問他?
點擊鼠標,出現“畫人笑,眉開眼彎嘴上翹;畫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畫人怒;垂眼落嘴眉皺掉!边@就是畫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請同學們跟我一起來念一念,在念的時候,希望大學能記住這幾句口決。 (與同學們一起念)。
當然,今天我們講的只是一點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過這樣的方法,畫出簡單的人物表情,但這又是其它表現方法的基礎,其它的表現方法都是在這樣的方法基礎之上展開的。
(過渡)我們講了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學的手也開始癢了,也想在你的紙上畫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樣畫,大家的心里可能還沒有底,哪么我們的人物畫該怎樣畫呢?(點擊“下一節(jié)”)
(四)步驟演示
屏幕出現一張白紙.
請同學們把紙拿出來,今天畫什么呢?今天我專程為大家請來了一位模特,大家請看: (點擊鼠標)出現一女子,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畫的模特。哪么我們該怎樣來畫呢?
首先,我們要仔細觀察對象,在觀察的時候就要運用到我們今天講的這些知識,主要從人物的臉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變化,例如:我們觀察這位模特,(提問)這位模特的臉型是屬于什么臉?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別的?她的表情是怎樣的? (回答)她的臉型是屬于“甲”字型臉,中停要寬一點,表情是在微笑。
步驟演示,分別點擊每一步的按鈕,出現每一步的步驟演示圖。
在這里,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基礎水平,設計了兩種方案。一是,如果學生基礎較差,就一步一步的講,邊講邊畫,二是如果學生水平較高,可以先講步驟,再播放演示過程,讓他們能自主的觀察對象,表現對象。 <小結>講評學生完成的作業(yè),同時根據作業(yè)情況復習鞏固講的知識點。
結束。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材選用的是湘版高中美術鑒賞下篇第三單元燦爛的美術世界第8課《不同的歌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通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使學生認識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創(chuàng)造出了優(yōu)秀的文化與藝術,我們要學會尊重并認識這些文化與藝術。同時結合本地區(qū)的文化藝術的探究展示,加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夠為本民族的藝術尋求新的發(fā)展道路與發(fā)展空間。
2.教材的處理
我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但不局限于書本教材,對教材做了適當的調整,根據學生的實際和一課時的教學容量從教材中刪去墨西哥壁畫運動及其產生的社會背景,補充進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學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關系。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了解俄羅斯“巡回展覽畫派”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時代形象與民族形象;認識中國民族文化傳統(tǒng)與藝術的多樣性,了解藏族美術惠女文化產生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通過模仿體驗、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學生對藝術與文化關系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系,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yōu)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1)重點:民族文化是如何影響美術創(chuàng)作的? 通過分析作品產生的特定時代背景突出重點
。2)難點:美術創(chuàng)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通過體驗與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難點
。3) 關鍵:民族文化的豐富性.通過課前學習探究來體現本民族文化的豐富底蘊
5、資源分析
學生資源:充分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合親身體驗參與課堂教學。
課程資源: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和拓展內容組織教學。
學校資源: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圖書館等資源。
教師資源:教師通過網上和課外圖書收集大量的圖片與文字資料,擴大教學容量。
二、說教法
本課旨在通過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系。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我國優(yōu)秀的地方文化。引導學生通過包括網絡在內的多種途徑收集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文字、圖像等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1)樂曲渲染法:利用相關民族樂曲做渲染是使學生的心情得以放松,既能克服欣賞過程中的視覺疲勞,又能擴充整合學科間的知識。
2)講述啟發(fā)法:通過教師對美術作品的介紹啟發(fā)同學對作品的分析和鑒別,從而達到鑒賞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導學生體驗、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學習成果的活動能力。
三、說學情學法
(1)說學情
我校高一年的學生在學習積極方面是明顯的,整體素質較高,思辨能力強,有很好的學習自覺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已接近于成熟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勇于探究,敢于否定;但消極也存在,由于初中學習方法的單一性,忽略了學科特征,所以我就針對本課的學習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民族文化與美術作品間的聯(lián)系進行鑒賞,領會民族文化的性質、特征和美術作品藝術表現手法,了解美術作品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狀況等,來促進學生美術作品鑒賞能力的生成與提高。
(2)說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
1、篩選學習法:引導學生學會篩選有用的資料信息的學習方法,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類。
2、小組合作學習法: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彼此的見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整體協(xié)調能力,既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又在團隊合作中突顯個體創(chuàng)造能力。
湘版高中美術鑒賞第三單元第8課(不同的歌聲)說課稿,標簽:美術說課稿,美術說課教案,
3、體驗學習法:學生在鑒賞作品過程中體驗、感悟大師對民族形象的表現。體驗藝術創(chuàng)作的多樣性。
四、說程序
。ㄒ) 體驗與感悟 (二) 暢談與交流(三) 理解與探究(四) 歸納與總結
導入:聆聽樂曲《伏爾加船夫曲》(音樂家)。說說你的聽覺感受;
(一) 體驗與感悟
內容:鑒賞俄羅斯現實主義畫家列賓作品《伏爾加纖夫》與“巡回展覽畫派”
1.觀賞作品《伏爾加纖夫》(畫家) 說說你的視覺感受;
2.吟誦詩句《伏爾加河上》(詩人) 說說你的心靈感想;
3.模仿作品《伏爾加纖夫》中的人物動作動態(tài),積極體悟人物的內心世界的活動。
說說你的肢體感受.
[設問一]為什么有這么多不同的藝術家都在表現同一內容的作品呢?
[設問二]在你們體驗后能就當時纖夫們的形象、內心世界所想進行闡述嗎?
[設問三]你認為這件作品體現了藝術家什么樣的情感與作品的藝術特征?
閱讀教材中關于“巡回展覽畫派”的論述。從它的誕生、發(fā)展、當時社會環(huán)境、藝術品風格、代表畫家等方面簡要描述.
知識拓展:介紹巡回展覽畫派代表畫家有別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薩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學生活動:靜聽細觀暢吟體驗并談感受;
教師活動:提示啟發(fā)學生大膽表達和描述并要參與體驗討論,并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于“巡回展覽畫派”的論述,并做知識延伸。
設計意圖:通過“聽、觀、吟、驗”等形式去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題的不同表現形式。從中引導學生運用感悟、形式以及社會學鑒賞法,分別從作品的表現主題、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對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來進行觀察分析。并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 暢談與交流
內容:藏族文化與美術-----建筑與藏族服飾
學生活動:對收集到資料進行小組篩選,歸納后交流
教師活動: 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 鼓動其他小組的同學發(fā)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要參與討論,進行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現探究歸納后藏族民族文化,即體現學習探究的成果,又有利于學生關注中國民族文化、藝術資源,并懂得傳承與保護的良好意識。同時也是師生共同實現本課教學目標,即是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重點之一
(三) 理解與探究
內容:探究惠女服飾文化從他們的起源、發(fā)展、生活習俗、藝術品風格等方面簡要描述
學生活動:對收集圖片進行小組篩選, 登臺展示并說明其相關特征;
教師活動: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協(xié)助學生操作多媒體,進行實物展示;教師也要參與討論,并引導學生把藏飾與惠女服飾相比較
設計意圖:利用比較式鑒賞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征,也是要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反映一個民族文化,同時對我國仍至世界美術發(fā)展的方向有更深入的思考,以突破本課的難點
(四) 歸納與總結:
本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通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等多種形式,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系,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yōu)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學設計
本教學設計依據是新課標“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運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集體協(xié)作的精神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整個程序都圍繞著學生自主探究來展開, 教學設計中有動有靜,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練的空間,有交流互動的平臺,能夠充分體現高中新課程的理念精神。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基本思路:
A教材主要處理的是美術家的自我認同跟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也就是說,美術家究竟怎樣看待自己的職業(yè)?教師可以通過歷史的透視和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理解美術家的自我跟社會角色之間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美術家的自我和社會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矛盾。社會試圖分派給藝術家一個明確的身份:工匠、雜役、職業(yè)畫師、藝術家;但美術家卻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個完整的"人",游離于各種身份之間。畫家或雕塑家僅僅是一種通常的稱謂和職業(yè)身份,不能反映某個具體藝術家的個性特點。而美術家更重視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個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這條中心線索跟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聯(lián)系起來,層層深入地體現這條線索,并且貫徹到教材提供的兩個"活動建議"當中去。
B、教學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術作品可以分為三組,反映出美術家表現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巖畫》和《埃及墓室壁畫》是通過匿名的手段來表現自我的。這幾件作品年代較早,藝術家還沒有充分的自我意識,并且社會也沒有給予藝術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許他們過于明顯地突出自己。嚴格說來,在這些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期,還沒有我們現在意義上的"藝術家",原始時期的"藝術家"實際上是巫師,而在古埃及和中國的商周時期,"藝術家"的準確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隸。
第二組作品,是14世紀以來的一些美術家的自畫像。教材中的幾幅自畫像已經涉及到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阿爾泰米西亞?真蒂萊斯基之外,其他畫家的自畫像都沒有用作畫的工具來暗示自己的畫家身份。相反,丟勒像基督,普桑像貴族,金農像隱士,而倫勃朗則把自己畫成一個真實、樸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萊斯基的自畫像稍微有點特殊,或許因為她是一個女畫家。實際上,當時女畫家的自畫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畫成畫家,而是畫成淑女。
除此之外,真蒂萊斯基和金農都是用的側面像,這也具有某種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術家可以和觀眾達成交流,而側面像則似乎表明畫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個性也更加孤僻和鮮明。
第三組作品是處于創(chuàng)作或生活場景中的美術家。在這里,美術家的工作環(huán)境也具有一定的含義。委拉斯貴支的畫室是在皇宮,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鏡子里的國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這個場所的性質。畫家本人是"宮廷畫師",負責記錄這些人物和事件。而維米爾卻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狹小的畫室里描繪一位抱樂器的姑娘。跟《宮娥》相比,這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地方。委拉斯貴支自畫像面前那塊巨大的畫布表明他記錄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偉的景象,而維米爾那塊小畫布則說明他更專注于普通生活的細節(jié)。
2、教學目標:了解美術家社會地位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同文化、經濟、政治因素的關系;了解創(chuàng)作者的自我意識在作品上的表現方式;學會把特定的視覺圖式以及風格特點跟藝 術家的生活、生存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以一種歷史的觀點來看待美術作品。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重點:美術家社會地位的歷史變化;自我和社會的關系。本課的難點: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自我和社會的關系。
4、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知識與技能:學生要在學習中了解分析類似的美術現象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術欣賞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術基本素養(yǎng)。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討論,豐富視覺審美經驗,發(fā)展美術鑒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5、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及有機整合
a、教材或課程所需圖片的多媒體課件。在制作的課件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有特點的自畫像或肖像畫作品供學生參考,領會塑造、表現性格的一些方法。將觀察的內容一一地加以列舉并比較,引導學生將觀察與分析科學化、系統(tǒng)化,并運用教材所介紹的知識對比較的結果進行分析。
B、在課前,請同學們從網上或者書中查閱一些關于肖像刻畫(繪畫、攝影),然后到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
二、學法指導
學情分析:高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但由于高中階段學生的社會意識以及生活經驗的局限,可能對本課的主題理解的不夠深入,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手段要盡量多樣化,在課前,讓學生去查找一些這方面的資料或者故事拿到課堂上與同學分享。
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指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他們查找資料,大膽想像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能體會美術作品的美術語言與形式特征 。
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從學生對美術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結合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內容。一方面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過歷史背景的講解來加深學生對美術家的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這個問題的認識。適當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教學方法的選擇及依據:主要采用"比較鑒賞法",提問法,討論法、觀察法等。適當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理論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資料進行教學。
四、教學程序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誘發(fā)探究
A、圖片欣賞導入
1。圖片欣賞: 每個藝術家即使在表現同一個對象時,也會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并且還欣賞過金農的作品《月》。(出示圖片)
2。提問: 請同學們想像一下,畫《月》的這位藝術家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口頭描述對金農的想像。)
B、講授
1。 思考提問: 現在我們來看藝術家本人對自己的描繪。(出示金農的《自畫像》)
看看跟我們想像的有什么不同?藝術家為什么要這樣畫?(學生討論)
小結:美術家對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2。作品欣賞:《拉斯科巖畫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獅身人面像》。
思考:這幾件美術作品表現的是什么內容?有沒有藝術家留下的痕跡?怎樣留下來的?
進一步思考:這些作品是什么時候留下來的?當時屬于什么樣的歷史時期?藝術家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學生討論,教師進行適當的講解。)
3。作品欣賞:三幅《自畫像》(丟勒、普桑、真蒂萊斯基)。
這是一組自畫像。仔細觀察畫面,回答下列問題:
a。是正面還是側面?男畫家還是女畫家?年輕還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這些藝術家的相關背景?他們分別屬于什么時期?
c。畫面是否暗示出創(chuàng)作者本人是一位畫家?通過什么方式來暗示的?如果沒有這種暗示,那又是為什么?(結合學生回答的情況,教師進行必要的講解。)
4。完成第61頁的"思考與交流":倫勃朗的三幅自畫像。
這些自畫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樣的心情?(中年以后的倫勃朗接連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濟金度日的地步,自畫像也表現出一種濃厚的滄桑感。)
C、集體討論 :對比分析《宮娥》和《畫室》。
1。畫家所在的環(huán)境或場所有什么區(qū)別?2。畫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現在畫面上的?
3。能否看出畫家對自己職業(yè)的看法?
D、分組討論: 1。討論和分析對象:《聽琴圖》、《西園雅集圖》。
2。思考: a。畫的是什么樣的場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畫畫?
。ń處熤v解:在中國古代,純粹的畫家地位很低,被稱為"工匠";而文人兼畫家這一身份卻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總結
在各個歷史時期,美術家的社會地位不同,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也不盡一致。例如《聽琴圖》,宋徽宗是一位畫家,但又是一位皇帝。這件作品既體現了他對繪畫的興趣,也表明了他至高無上的身份。
活動交流 :課下完成"活動建議一",教師選出一些作品進行評議、交流。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5
一、教學分析與教學目標。
1、教材分析。
說課的內容采用的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第三課《走進具象藝術》。
本課內容是美術鑒賞基礎知識認知的開篇環(huán)節(jié),向學生介紹了人類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類型——具象藝術(具象藝術的特點,功能等),由學生較能"看得懂"的藝術作品,走進美術鑒賞知識的學習,是較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的。
2、學情分析。
授課班級為高一級學生。由于地方教學條件的限制,美術教育認識的不足,美術教學受到忽視。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薄弱,學習主動性不高,對本學科的學習目標模糊,偏離的現象普遍存在。
但是,此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漸形成一套認識,分析,判斷事物的方法,手段,對富有挑戰(zhàn)性的事物有極高的熱情。高中階段的學生在世界觀,價值觀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師的正確引導對學生的成長,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
3、教學目標的設定。
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lián)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美術鑒賞活動能幫助學生在欣賞,鑒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tài)度。
結合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fā)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一)認知目標。
了解若干中外具象藝術著作 ,掌握具象藝術的基礎知識。
(二)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對具象藝術的分析能力。
2、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發(fā)展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思維。
4、培養(yǎng)學生縝密的思維方式。
。ㄈ┣楦心繕恕
1、激發(fā)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喚醒他們的探究熱情。
2、培養(yǎng)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關注社會。
。ㄈ┌l(fā)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在合作互助中完成學習任務。
。ㄋ模┙虒W重點。
了解具象藝術的特點(真實性,情節(jié)性,典型性)以及社會功能(社會記錄,社會干預),并能在此基礎上分析具象藝術作品,進而領會具象藝術的社會意義。
。ㄎ澹┙虒W難點。
對具象藝術作品情節(jié)性,典型性的理解;在具象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藝術家對藝術形象作典型性的處理(塑造典型的形象與典型的環(huán)境)。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
1、教學方法:
結合本課教學的需要,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引導發(fā)現法,情景教學法。
2、教學手段:
課件,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教學過程。
教科書中的內容主要是循著問題"具象藝術的特點是什么 " ,"具象藝術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環(huán)境的 " ,"具象藝術有哪些功能 "逐一展開。按著這樣的順序講解,容易回到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與我們所倡導的自主式教學是相背離的。于是,我以教學重難點作為隱線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教學過程以引導學生自發(fā)探究為主,適時點擊知識點,使活動游離于知識點之內,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吸收新的知識。教學步驟大致如下:
。ㄒ唬┙虒W步驟:
1、點題,故事引入。
2、瀏覽圖片,鎖定圖片。
3、活動:模擬情景。
。1)案情分析《馬拉之死》。
。2)心理分析《最后的晚餐》(補充)。
4、小結。
5、示圖,瀏覽。
6、思考與討論。
7、作業(yè)安排。
(二)教學設想
1、環(huán)節(jié)1:點題,故事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點出具象藝術最顯著的特征:真實(客觀再現現實)。設問:其真實性可否讓照相機替代 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
2、環(huán)節(jié)2:瀏覽圖片,鎖定圖片——欣賞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經典的中外具象藝術作品,感受學生的興趣所在,稍微穿插對作品的講解。鎖定畫面《馬拉之死》。
3、環(huán)節(jié)3:
。1)模擬情景——“馬拉之死”案情分析。
。2)角色模擬。
、賻煟褐鞒謺䦂。
、谏禾介L。
、鄹餍〗M:來自不同國家的專案組。
解決教學重難點的關鍵,讓學生在激烈的解疑氛圍中體會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手法:將生活典型化,藝術化的處理。
4、環(huán)節(jié)4:
小結:
。1)充分地肯定學生學積極地思考,參與,合理的推斷。對學生的評價是站在學生是否在細致地觀察,合理地分析而得出的結論。
。2)點出作品所定格的瞬間,之所以引起大家的關注, 引發(fā)豐富的聯(lián)想是因為作品中的人,物,場景是藝術家經過精心設計的。
5、環(huán)節(jié)5:
示圖,瀏覽:活動后的思考與緩沖。學生已完成各自的理解,程度不一,讓他們在作品欣賞中得以補充。(轉換到藝術表現方面思考作品內容)
6、環(huán)節(jié)6:思考與討論。
。1)在分析場景,解答疑團后,換位思考:作為藝術家,馬拉的好友,你會如何畫《馬拉之死》
。2)具象藝術以其特有的方式給人以真實感,故事情節(jié),在社會生活中你認為它有沒有意義 可結合作品說明。(深化,提升認識)
7、環(huán)節(jié)7:作業(yè)安排。
。1)根據《最后的晚餐》所提供的信息,小組合作調查,找到出賣耶酥的人。并試著安排耶酥新的座位。(合作學習法,教學反饋)
。2)在教學設計中,模擬情景為主要環(huán)節(jié),其他的是鋪墊與有效的補充。創(chuàng)設案情分析的情景,角色假擬,為課堂的氣氛增色不少,我只是個主持人的角色,眾學生成了眾探長,每個小組成了來自各個國家的專案組,稱呼變成這樣"請來自美國專案組的李探長為我們分析案情"。學生由觀察,理解的切入點不同而有各自的答案,事先因說明只作兩種假設:自殺或他殺,根據畫面提供的場景分析即可。在此過程中,及時肯定學生對細節(jié)的觀察,合理的分析,讓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到“探疑”的隊伍中來。
。3)對于學生知識點的把握,采用的方式是自然滲透,不羅列講解,也不在小結中體現,而是適時地"點擊",使學生關注,有所領悟,藝術家藝術表現方法及特色的講解也是如此。
。4)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此基礎上自主地關注美術作品,美術現象,了解相應的知識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
四、教學反饋。
學生注意力集中,圍繞著教學過程展開學習活動,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案情分析"的環(huán)節(jié)中來;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點擊知識點,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作業(yè)反饋:在作業(yè)中留下懸念,是課堂教學的課外延伸。學生在作業(yè)中體現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以及感興趣的美術知識方向等等。以便教師總結反思,構思接下來的教學設計。
五、教學保障措施。
1、“案情分析”環(huán)節(jié)的開展,學生的興致會越來越高,有可能出現互相爭執(zhí)不下的局面,或者有些班的"破案"氛圍沒有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此時,在調節(jié)課堂氣氛的基礎上,適當地調整"案情分析",瀏覽圖片,小結的時間長度。
2、根據教學需要,“作業(yè)”同“思考與討論”可互換。
六、教學思考。
活動與關注的要點銜接的是否緊密,所設置的問題能否引起學生思考,在特定的教學情景中也許不能很好地發(fā)揮作用,在教學中需要根據不同的班,對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所增減,有所側重。課后及時地記錄,小結顯得尤為重要。
以上從六個方面闡述了《如實地再現客觀世界——走進具象藝術》這一節(jié)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1、具象藝術的功能:
(1)藝術作品(具象藝術 )。
。2)認識功能,審美功能,教育功能。
(3)記錄功能,社會干預功能。
2、如何鑒賞具象藝術。
(1)具象藝術作品的形式。
。2)典型的形象 典型的情景。
(3)一個,一群 時間,地點,環(huán)境。
3、作品主題。
(1)《馬拉之死》。
(2)《開國大典》 董希文。
。3)《最后的晚餐》 達·芬奇(意)。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6
1.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高中《書法》的第一課內容,在學習當中,介紹書法的五種書體:篆,隸,行,楷,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對書法的五種書體有基本的了解,增加對書法的興趣,提高對書法的鑒賞能力。
本課主要學習的是篆書的基本知識。
2. 教學目標
、 讓學生知道書法的五種書體。
② 讓學生能夠認識分辨五種書體的具體表現形式。
、 通過學習篆書,讓學生對篆書有基本的了解,從而加強對書法的興趣,提高對書法的修養(yǎng)和鑒賞能力。
3. 教學重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對篆書的發(fā)展歷程和流派風格以及各種風格的代表作,如何感受篆書作品的線條美,結構美和氣韻美
4. 教學準備
課前了解學生對書法的興趣程度,收集一些書法的相關資料,包括五種書體的范本,以及自己的'書法作品。
二 說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結合高中生對書法的審美認識,采用圖片演示,范本講解以及作品欣賞等,激發(fā)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動,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讓學生學有所得,從而達到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三 說學法
教學相統(tǒng)一,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相互的,老師的教學教法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重視學生的存在,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在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下獲得知識,得到提高。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引導學生,讓學生不斷的保持興趣,與老師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始終在積極性的作用下得到知識,讓學生得到提高。
四 說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是學習篆書的發(fā)展歷程和風格流派,了解篆書的典型作品代表,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采用的是互動參與為主的教學模式,達到教學目標。
1 提出疑問,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知道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書體?每種書體有哪些典型的代表作?
學生相互交流之后,展示我書寫的幾幅書法作品,引發(fā)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明確本堂課程的學習目標,導出課題——篆書鑒賞,并板書之。
2 結合范本和作品,體驗篆書學習之旅
向學生展示篆書作品,讓學生輪流欣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動。
引入教學內容,結合作品向學生講解。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經過歷史的發(fā)展演變,有篆書,隸書,行書,楷書和草書五大類。
、 篆書的解釋
許慎“《說文解字》篆,引書也”,元代盛熙明《法書考》“篆,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篆書保留了許多的象形成分,富有裝飾性趣味,可以充分感受中國書法藝術的精神氣質,很像先秦時期的文學,包羅萬象,取之不盡。篆書的關鍵是懸腕中鋒,有助于增加腕力,又是篆刻必要的書法根底,從篆入手,可二者皆得,從篆書入手易獲得中鋒和腕力,善提鋒。
、 篆書的發(fā)展脈絡
篆書是最早的書體,其余四種書體都是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而來,最早的篆書就是殷商時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兩周的金文,甲骨文,石刻,古璽等舊稱籀文,鐘鼎文,現簡稱大篆。秦朝,書同文,李斯“罷其與秦文不合者,以秦篆為基礎,對六國的篆書整理省改”,此為小篆。漢代,篆書參入隸書體勢,后慢慢的被隸書代替,鳥蟲篆,蛇龍篆屬于裝飾性篆書。唐朝,李陽冰創(chuàng)造“玉著篆”,宋元明幾乎沒有篆書大家,清代碑學大興,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等大家。
、 篆書的風格流派
甲骨文
河南南陽小屯村殷商遺址出土,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榮,劉鶚發(fā)現,后經羅振玉,孫冶讓,王國維,搜集考證成為一門顯學。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刻在龜甲,牛胛骨上的文字,用以占卜,又稱殷墟卜辭。時代大約在商代后半期,從盤庚遷都到商紂滅亡,歷時273年。15萬片,5000多,1000多,論著3萬余人,有王國維,羅振玉,郭沫若,日本的伊藤遂治,貝冢茂樹,島邦男等甲骨文專家,中科院歷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5萬余字,重要研究資料。
大篆
是古文和籀文的總稱,包括石鼓文,金文,商周春秋戰(zhàn)國的所有文字,風格多樣,用筆特點各不相同,都以圓筆為主,有粗細長短變化,與小篆稍有不同,許多字都有象形成分,字形上大小方圓變化大,疏密虛實變化生動自然,有的整個章法錯落不齊卻協(xié)調一致,同一個字有許多不同結構,可自由選擇。
小篆
秦,“書同文”,李斯以秦篆為基礎,整理六國篆書而成。傳世作品有《泰山刻石》,《瑯邪刻石》,《嶧山碑》,“二李”一派,“玉著篆”,“鐵線篆”。特點:純正中鋒,書寫時力量和速度勻平,使轉流暢,必須功夫深厚,心平氣和,一以貫之。鄧石如,清人篆書,線條偏粗,隸書作篆,加強隸書方圓,頓挫,藏鋒,露鋒粗細變化,字形有所增長,在于起筆較重,稍頓,有時帶方筆,收筆重頓,有明顯的粗細變化,富有節(jié)奏。
秦篆比較含蓄,平靜。清篆跌宕,活潑,更富有精神。從大篆而來,但結構比其更有規(guī)律,類似楷書,行書的結構特點。
清篆結構特點:1形體長方,字取縱勢 2橫平豎直,布白均勻 3.上緊下松,時有對稱
④范本代表
大篆
吳昌碩《石鼓文》,以隸法作篆,左低右高,濃墨
《散氏盤》,行草筆意,曲折有致,隨字造形,橫勢
《毛公鼎》,筆法穩(wěn)健,字形偏長,氣勢博大,縱勢
小篆
鄧石如《白氏草堂記》,線條雄渾,隸法作篆
李斯《泰山刻石》,瘦勁圓潤,結構平正典雅。
、萁Y束語
書法的學習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更多的時候是在課外做大量的練習,也不僅僅是純粹的書寫,它也是文化的一種傳承,反映了我們國家的悠久歷史,我們應該從各方面去認識了解并好好的掌握,讓我們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五 教學感悟與總結
這是一節(jié)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書法課程中篆書的學習和鑒賞課,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體會到祖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學會欣賞書法,提高對書法認識的修養(yǎng),完成教學的審美教育。學習我們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經典的代表——書法,不僅僅是對學生大有幫助,同時對與我們老師也是大有裨益的,這也是教學相長的體現。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7
一、指導思想及設計理念
高中的美術教育需要在鞏固興趣、發(fā)現特長的基礎上不斷地對知識進行拓展、提升。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的教育思想,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本節(jié)課"古代陶器與瓷器"的欣賞,旨在提高學生對中國民間陶瓷藝術的深刻理解,并對其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為工藝美術的審美與認識起到一定的鋪墊作用。
教學思路設計如下:
1、本課的教學以圖片欣賞、圖片對比與分析為主線,不斷滲透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藝術魅力。
2、講解作品的同時,插入陶瓷的一些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學情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中陶器作品欣賞,旨在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人類優(yōu)秀的的傳統(tǒng)藝術,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本課的教學內容分為三大問題層層遞進。
第一:古代彩陶藝術的發(fā)展及藝術特點;
第二:古代素陶藝術的發(fā)展及藝術特點;
第三:古代瓷器藝術的發(fā)展及藝術特點。
2、學習對象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狀態(tài),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不斷增強,知識和社會素養(yǎng)不斷提高,且具有較強的判斷、辨別、分析問題和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他們對古代陶瓷藝術的接觸較少,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具有代表和優(yōu)秀的不同種類的陶瓷藝術作品進行鑒賞,領略陶器藝術的特征和相關知識,讓學生感受和體會到陶器藝術的美感,塑造學生較健全的藝術修養(yǎng)、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充實豐富的精神世界。
三、教法學法分析
美術是一門培養(yǎng)人審美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只其所以然,考慮到高中學生面對應試教學的現狀,我主要采取圖片引導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
以圖片引導的方式來推進知識的學習。針對本課陶器的分類、不同陶器的藝術特點、陶器的制作等相關知識,在教學中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任務來推進整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的知識認識的更清晰更深刻。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古今不同的陶瓷藝術作品欣賞,培養(yǎng)學生對陶瓷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使學生明確陶瓷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國制陶工藝的悠久歷史和藝術成就,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學生對民間工藝美術審美的情趣。
2、過程與方法:
。1)設計循序漸進的問題,讓學生嘗試著去解決,使學生逐漸對所學知識加深印象,增強自信心,從而增強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勇氣和意識;
。2)通過作品欣賞、感受、體驗、討論、評述等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
。3)展示豐富的陶瓷相關圖片資料,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課外知識的涉獵和介紹,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的意識并逐漸形成在社會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觀察和學習,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通過學習,了解我國古今豐富多彩的陶瓷藝術形式,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從而更進一步了解中國本土的美術,熱愛本族優(yōu)秀的美術形式,并逐步提高傳承本民族藝術的意識。
五、重點難點
重點:不同時期陶瓷藝術的特點
難點:不同時期的陶瓷藝術特點產生的社會背景及簡單的制作工藝。
六、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多媒體設備、教學課件、相關美術圖片資料、實物陶器和課本等。
學生準備:收集陶器藝術圖片資料、相關課外書籍、新疆土陶的相關資料。
七、教學過程及內容:
1、導入
教師活動:(提問)上課之前,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一問大家,你們知道英文單詞"China"的漢語意思除了"中國"的解釋以外,還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并回答出還有"陶瓷"的意思等等
教師活動:(1)板書: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藝術
(2)回顧知識點并引入本課話題:前面一節(jié)課,我們了解到中國是一個愛玉之國,崇玉之邦,中國有著燦爛文明的民間藝術形式,除了玉器,剛才大家所說到的"陶瓷"也是中國對世界人民所做出的又一大突出貢獻,其地位從中國的英文名稱中可已看出,它早已廣泛深入人心。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一個非常燦爛的陶器藝術發(fā)展史,這節(jié)課,就請大家和我一起來學習一下中國古代陶瓷藝術。
2、講授新知識,欣賞并分析作品
教師活動:(1)提問:根據課前的預習及大家對陶器藝術的認識,請位代表向大家介紹一下"陶器藝術產生的社會背景"
(2)板書:一、 陶器藝術產生的社會背景:
學生活動:(舉手回答問題):(1)陶器的出現,標志著原始人階段的結束和新石器時代的到來。(歷史學科知識)(2)中國最早的原始陶器發(fā)現于江西萬年縣仙人洞和湖南道州玉蟾巖,距今都在萬年以上,處于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時期,和世界上其他地區(qū)陶器的出現年代相近。(p.9)
教師活動:(引導并梳理補充知識):陶器的出現與火的發(fā)明和使用有著密切的關系,大約8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在實踐過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種造型的器物,然后曬干,燒烤后就形成了陶器。相傳我們的祖先在使用火的時候,無意間發(fā)現將泥土涂抹在樹木或皮毛之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火功能。人們就經過不斷的改造,終于制作出各種原始陶器,當時的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類在長期實踐過程中不斷對陶器進行裝飾,從而使陶器逐漸達到了實用和審美的有機結合。
教師活動:(1)(提問):古代陶器種類豐富,根據實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為食器和水器,從型制色彩上主要分為幾類,它們的名稱是什么?
。2)板書:二、陶器的分類
學生活動:看書討論并舉手回答問題:陶器從型制色彩上主要分為彩陶和素陶兩大類。
教師活動:
(1)板書:陶器 彩陶:
素陶:
。2)教師總結后,播放作品圖片,并且請學生對作品做簡單的分析說明,老師引導并補充;
(3)布置思考題:在分析完作品后,請各小組派代表總結一下彩陶藝術的分類及它們各自的藝術特點。
a、《人面魚紋盆》(仰韶文化半坡類型)
學生活動:(討論并舉手回答問題)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出土于陜西省西安半坡遺址,距今 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該陶盆質地細膩,造型敦厚,簡潔樸實,尤其是盆內壁用紅黑色彩繪出的兩組相對的人面魚紋,在圓形的人面上有發(fā)髻,兩耳左右各畫一條小魚,口內銜兩魚,在人面之間有兩條魚兒在游動,形成相互追逐的動勢,線條簡練而生動,反映出當時漁民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熱情。
b、《鸛鳥石斧彩陶甕》(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學生活動:(討論并舉手回答問題)出土于河南臨汝縣閻村出土,現藏于國家博物館。此甕外壁繪鸛鳥食魚,其旁繪一石斧。平涂著色勾線,為彩陶中僅見的一種畫法。
c、《彩陶舞蹈紋盆》(馬家窯文化)
學生活動:看書討論并舉手回答問題: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出土于青海大通縣,距今約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內壁口沿畫三組舞蹈人,各組均為五人,手拉手,頭向一邊側著,兩腿稍微叉開,頭有發(fā)辮,身有尾飾。從發(fā)辮和尾飾運動的方向,明顯看出這些人正在有節(jié)奏地舞蹈著。盛水之后就像一個小小的池塘,人們在岸邊歌舞,別有一番情趣,無論從題材、裝飾、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教師活動:(提問)原始人為什么把圖案裝飾在盆的內側?
學生活動:(回答)當時的人類都是席地而坐,無論拿在手上還上放在地上,多數是俯視,看到的是盆的內壁。
d、《漩渦紋尖底瓶》
學生活動:(引導分析)實用功能:裝水的容器。瓶口小,攜帶時,水不容易溢出來,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軟的土中,以防傾斜使水外溢,兩側穿繩的耳,注滿水可以用繩子提出水面;審美功能:采用漩渦紋圖案,以漩渦為中心,用點、線、面結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e、《彩陶旋渦紋甕》
現藏國家博物館,出土于甘肅永靖縣,是儲存種子的器具,造型圓渾,飽滿,在器身的口、肩、腹部,以旋紋為間隔,組成三條裝飾帶,在主要部位繪旋渦紋,上下分繪水波紋、旋紋、主次分明,構圖嚴謹,為彩陶藝術的杰作。該甕上方的連續(xù)紋樣猶如一個華麗的大披肩,正面俯視是以瓶口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適合紋樣。(圖片)
教師活動:(提問)看完剛才的圖片,并且通過大家的討論和分析,我們知道了這些單獨的彩器藝術作品所具有的藝術特點,那么現在每組派代表完成我前面布置的思考題:總結一下彩陶藝術的分類及它們各自的藝術特點。
學生活動:按小組回答,并且讓其他同學作補充(老師引導并總結,用課件逐步展示以下知識點)
彩陶: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和空間的東西發(fā)展,彩陶可以分為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兩種類型。
a.仰韶文化(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
動物紋向植物紋轉化
半坡:以動物紋為主,魚紋最多;
廟底溝:以植物紋為主,圖案漸多;
b.馬家窯文化:以半山類型為頂峰,出現輪制技藝。
旋渦紋或波浪紋,圖案化增強
半山:
馬廠:
教師活動:(1) (總結)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中國彩陶進入興盛時期,并向西北地區(qū)推衍,出現燦爛的馬家窯文化,經歷馬家窯-半山-馬廠前后相承的三種文化類型,大約一千二百多年的發(fā)展衍變,而進入尾聲。
(2)播放《白陶鬶》及《黑陶蛋殼杯》作品圖片,轉入話題。
(3)提問:請同學們告訴我,這是什么作品?
學生活動:(回答)白陶和黑陶
教師活動:(1)板書:素陶 白陶
黑陶
(2) (提問)請同學們告訴我,你們在看到這兩幅作品后,與前面的彩陶相比,你們發(fā)現它們有何不同嗎?有誰愿意起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對素陶的認識?
學生活動:(回答)素陶主要分為白陶和黑陶,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把陶器藝術推向最后一個高峰。(精致化、貴族化) 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前2500)年已使用快輪制造陶器, 制成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和白陶鬶等貴重器物。到了龍山文化時期,黑陶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提高,一些典型器物薄如蛋殼而且厚薄均勻,器型規(guī)整,器壁厚度有的甚至不到0.5毫米。黑陶的制造是在燒制過程中應用了煙熏法和滲碳技術,使之變得烏黑光亮。以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為代表的黑陶藝術追求材質、造型設計和工藝設計的極致,使陶器制作精致化、貴族化。并在性質上脫出原來的實用意義而衍化為貴族所獨占的禮器。
教師活動:(總結)我們剛才一起學習了中國古代陶器藝術的發(fā)展,欣賞了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的陶器作品,分享了他們所擁有的藝術特點,現在我們再來總結一下,中國古代陶器藝術的發(fā)展脈絡:
(1)陶器藝術作品圖案的內容由動物紋向植物紋轉化;
(2)陶器藝術作品圖案的形式是從具象向抽象轉化;
(3)陶器的功能是從適用向具有裝飾意義的禮器發(fā)展;
。4)陶器藝術的制作工藝從粗糙向精致化發(fā)展。
作業(yè):
中國古代陶器藝術雖然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是我們要是想對其有更深入的認識,同學們也可以去博物館大飽眼福。這些珍貴的考古發(fā)現為現在的藝術家及學者們提供了無窮的創(chuàng)作靈感,大家現在就開始尋找尋找你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參照自己收集的古代陶器藝術資料,畫一幅具有不同藝術風格的古代陶器圖案作品,并預習下一節(jié)課"瓷器"的有關內容。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專家.輔導老師.同行們,大家好!下面是我的一節(jié)說課稿,請大家給與指導.謝謝!
課題是《古典藝術的發(fā)源地-古希臘美術》(選自高中美術鑒賞中的外國美術鑒賞第二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思路:
一、教材:
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fā)源地和搖籃,沒有希臘,無法想像歐洲文明會是什么樣子,今日西方世界無處不遺存著希臘文明的傳統(tǒng)。古希臘雕塑是西方藝術的直接源頭、西方藝術的黃金時代,在整個西方美術傳統(tǒng)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本課時又是教材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在美術史中的價值很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概述古希臘的雕塑及建筑。
。2)總結古希臘雕塑和建筑發(fā)達的原因。
2、能力目標:
能獨立運用美術語言來評價和欣賞雕塑作品。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以及勇于探索藝術美的精神。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希臘雕刻發(fā)達的原因以及其藝術特征。人物雕刻寫實與理想化的結合,追求和諧的理想美,以人體為美的審美風尚。
難點:學生對古希臘的社會風尚和審美取向了解較少,需要通過歷史背景的介紹,幫助他們理解。
四、教學方法:
在老師引導下,以特殊“運動會”的形式展開,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去實施教學程序,而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因此本節(jié)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比賽中保持高度的探究欲、嘗試欲,并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對藝術美的欣賞欲望。
五、高考鏈接:
《擲鐵餅者》,米隆(古希臘)
注:《擲鐵餅者》曾經高考中出現,要求答出作者、國家,并用簡筆的形式畫出擲鐵餅者的人物形象。
六、教學過程:
1、情景創(chuàng)設
通過視頻一(雅典奧運會開幕式片斷)和視頻二(劉翔110米欄奪冠)引出課題。利用雅典奧運會開幕式片段中有大量古希臘雕塑和神話的介紹,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喚起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通過視
頻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很快進入比賽狀態(tài),為下面教學程序的實施作鋪墊。
2、預習交流
本課時以特殊運動會的形式開展教學,要求a、b兩組學生參預的比賽項目有“擲鐵餅者”、“維納斯”、“拉奧孔”、“雅典衛(wèi)城”和“鞏固練習”四個部分。老師向學生介紹比賽內容、規(guī)則等。
3、分組合作:
將全班學生分成a、b兩組,小組內討論、代表發(fā)言、相互評論、總結等方式探究如何欣賞古希臘的雕塑和建筑藝術。
4、重、難點突破:
兩組分別討論完成“維納斯”和“拉奧孔”、“雅典衛(wèi)城”三個比賽項目以后,各選一代表談自己的感受,在老師的引導與參與下總結出希臘神話是雕塑藝術的土壤。
欣賞《維納斯》,了解她的藝術美,特別是殘缺美的含義。 通過表演擲鐵餅、畫簡筆畫和欣賞《擲鐵餅者》,總結出古希臘人
崇尚運動以及追求和諧與理想美的統(tǒng)一。
老師適當的進行古希臘人社會風尚和社會制度的介紹,小組成員合作總結出雕刻發(fā)達的原因、藝術特征,以及人像雕刻的寫實與理想化的結合,追求和諧的理想美,以人體為美的審美風尚。
5、通過達標測評加深印象:
(1)古希臘人認為,(人體)是最美的,無論人像還是神像往往以(裸體)的形式來表現,加上古希臘人崇尚的以(和諧)為美的美學觀念,使古希臘人像雕刻都具有(完美)的形體,(沉著高貴)的氣質,(崇高與優(yōu)美)的風格。
。2)古希臘美術的成就突出體現在哪兩個方面?為什么?
。3)拼圖比賽
6、教學新目標的形成:
古典藝術的另一發(fā)源地在哪兒?
將學生帶入下節(jié)課內容的思考。
7、作業(yè)布置:
思考與探究題:
聯(lián)系古希臘的地理位置、歷史環(huán)境和社會制度進一步探究古希臘人像雕塑發(fā)達的原因。
七、板書設計:
古典藝術的發(fā)源地-古希臘美術;雕塑《擲鐵餅者》、《維納斯》、《拉奧孔》、建筑:《雅典衛(wèi)城》、》《帕特農神廟》。
八、教學感悟與反思
1、分組探究利于發(fā)揮學生主觀學習能動性。
2、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參與意識。
3、學生搶答、總結有利于加深對雕塑作品印象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9
美術作品個別形象,形式要素、語言多樣化、豐富作品的藝術形象,但必須高度統(tǒng)一,構成二種有機整體的形式。
例如:太極圖、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維納斯。
、趯α⑴c和諧
對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顯,更加強烈。
和諧:各個部分或因素之間相互協(xié)調。
例:黑白?
③比例與尺度
比例包括數學的秩序,尺度是標準規(guī)范,包含體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和美的規(guī)律。(黃金比例1:1、6181:0、618)
例:帕特農神廟、薩平婦女
、軐ΨQ與均衡
對稱就是指整體的多部分依實際或假想。對稱軸或對稱點,兩側形成等形、等量的對立關系,它具有穩(wěn)定和統(tǒng)一的美感。
均衡是從運動規(guī)律中升華出來的美的形式法則。
例:邊防軍
、莨(jié)奏與韻律
節(jié)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現,有條理反復,交替或排列
韻律:動勢、氣韻、有秩序、近似對比因素、交替重復
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實戰(zhàn)演習:(多幅圖片)學生選擇評判
美術鑒賞的意義
A、為什么要提高審美能力、學會鑒賞。
*馬克思說過"如果愿意欣賞藝術,你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yǎng)的人"
、偈遣豢扇鄙俚默F代人文結構、美是人們長期積累形成的,也是藝術家長期探索形成的規(guī)律。
中國的四大美女、羅丹雕塑的羅米哀爾、委拉斯開支作品《宮女》的侏儒、等。
從實用物品向美術作品的轉換
要求學生說說身邊的生活用品。美術作品有的實用退化,審美凸顯。(玉文化,木版年畫,月份牌年畫等)
情趣高尚,抵御格調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討論和思考:
講一講身邊事物的美
小結
美——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非常注重營造美的環(huán)境,所以我們要學會去認識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們要學會鑒賞美術作品,提高審美能力。
【高中美術說課稿范文9篇】相關文章:
高中美術優(yōu)秀說課稿范文07-01
最新高中美術說課稿范文06-26
有關高中美術說課稿范文五篇06-14
有關高中美術說課稿范文9篇06-11
高中美術說課稿范文匯編八篇07-11
有關高中美術說課稿范文合集五篇07-10
高中美術說課稿范文集合7篇07-09
高中美術說課稿范文集合六篇07-08
有關高中美術說課稿范文合集九篇06-25
高中美術說課稿范文集合9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