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高中說課稿模板合集4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任務有:1、學習行進間運球技術動作;2、激發(fā)學生對籃球和體育鍛煉的興趣;3、通過游戲和小組競賽增加學生的鍛煉手段;4、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合作精神。因此,結合《體育與健康》目標要求,針對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完成動作的能力,本課的學習目標設置為:
1、基本掌握行進間運球的方法,體驗行進間按拍球和控制球的方法,學會行進間運球技術。
2、在各種運球練習中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發(fā)展速度、靈敏等體能。
3、培養(yǎng)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增進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二、教材特點
本次課的教材是初中籃球運動的行進間運球技術,運球是籃球運動中主要的基本技術。運球是全隊進攻的基本保障,是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其他各種技術和戰(zhàn)術的基礎。所以要引導學生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因此,本課重點解決學生低頭運球技術學習的問題。為以后的教學打好基礎。運球接力和小組競賽主要是為培養(yǎng)動作協(xié)調性,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意識而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本次課的學習要點與重難點是:行進間控制球的技術和能力。要求運球時手腕要放松,向下擠壓動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動作;運球時應該抬頭,時刻觀察場上情況。難點:運球的正確手型和運球姿勢。
三、教學方法
因為籃球的教學技術含量較高,教起來比較單調枯燥,所以本次課嘗試在內容選擇安排上進行創(chuàng)新,首先側重于營造能吸引學生喜歡籃球的氛圍,安排了學生籃球游戲,在比較輕松的活動中導入課,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其次設計了籃球小組競賽,目的在于營造輕松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練習的空間;第三是引導學生自我總結技術進行提升階段,引導學生結合問題進行思考(如"為什么我的運球被別人搶斷?運球動作要領有那些?等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1、學生學法及場地器材的分析。學生學習方法主要以模仿學習、觀察法、合作練習以及探究學習法為主。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高,有一部分學生基礎較好,為避免學生對運球練習產生枯燥感。要求學生帶問題練習,在練習中找問題。鼓勵學生主動嘗試其他難度動作。
2、教學的主要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針對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生的實際,遵循"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構建互動的課堂"的教學理念,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示范講解法。學生在看圖練習的過程中有了對跳繩運動新的體會,對于練習過程中需要注意把握的事項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試著讓學生自己來說說各種跳法的要領,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評價,然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這種教學方法對幫助學生建立較好的正確動作概念有好處,同時也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激趣教學法。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課的導入階段中首先向學生展示了現(xiàn)在學生最感興趣、最熟悉的NBA、CBA的籃球明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讓學生明白成為籃球明星的夢想需要通過艱苦努力才能實現(xiàn)的。其次引入了籃球操的練習,引導學生去感受籃球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通過籃球準備活動讓學生感受這節(jié)課的與眾不同。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目的在于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寬松的課堂氛圍。
。3)游戲教學法。在本課的教材運球的學習中使用"游戲教學法"——即"運球接力"、"籃球競賽".游戲的內容就是本次課重要學習內容——運球。此教學方法運用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運球的要領。
。4)自主學練法。本次課想借助形象直觀的活動來提高學生對籃球的認識,幫助學生完成課堂的練習;顒由辖榻B了多種運球練習,在教學中安排了學生練習環(huán)節(jié)。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練習過程,及時地給于幫助,有意邀請部分學生們上前亮相。這種教學方法能給學生自主活動和相象的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建展示風采的平臺;這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5)合作學習法。準備在運球活動的拓展練習中運用團隊(合作)教學法。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運球技術動作和游戲。這種教學方法有一個突出的特點:能幫助學生形成強烈的集體意識。通過組織小團隊練習或分組比賽,一方面可互相促進技能的提高;一方面提高課堂教學的運動密度;一方面能促進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
四、課堂程序
(一)、開始部分(約7分鐘)
1、集合整隊——集合隊伍,檢查人數(shù),整理服裝,進行課堂常規(guī)教育。
2、準備活動。
。ǘ、基本部分(約29分鐘)
1、激趣導入階段——出示掛圖。
2、運球接力游戲。(約10分鐘)
、、運球接力游戲競賽
、啤l(fā)現(xiàn)問題,()引導學生來當"小老師"說說籃球運球的技術動作要領(一是抬頭,二是手心不觸球,三是以肩關節(jié)為軸。)
、恰⒒氐奖荣
、取⑿〗Y,教師點評。
3、分組競賽游戲——進行競賽游戲安排;結合教學要求進行點評。(約15分鐘)
、、分組競賽游戲
、啤⒔虒W比賽數(shù)分鐘后停止比賽,組織學生尋找比賽不能順利進行的原因。然后,教師告訴學生不能自如地運球,即失去了在籃球場上一半的自由,以強調籃球運球技術之重要。并簡單講述運球規(guī)則和正確的方法,強調運球時手心不觸球。
、、示范運球,學生模仿。
、、回到比賽。
⑸、教師巡回指導。啟發(fā)指導練習階段——教師關注學生練習過程,引導學生來當"小老師"說說籃球運球的技術動作要領(一是抬頭,二是手心不觸球,三是以肩關節(jié)為軸。);教師適時進行評價、歸納、總結。
。ㄈ、結束部分(約4分鐘)
1、結束階段——帶領學生進行放松練習(播放輕音樂)
2、課堂總結
3、整理回收器材
4、師生道別
本次課我之所以選擇這樣教材內容、教法及設計程序,主要來自教學中的體會。有不少學生對籃球的興趣濃厚,但是他們往往不愿在球性及基本功上下功夫,最好一到球場馬上比賽或投籃練習。忽視籃球基本功的學習,學生就學得不扎實,技術提高慢、不規(guī)范。平時的自我鍛煉手段少,內容單一。另外也想嘗試在教學營造一個相對更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希望能通過讓學生自主練習及分組競賽游戲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相關運動技能。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課題闡述;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沂蒙山小調》。
二、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調》為一段體,3/4與3/4的變換拍子,含變宮的六聲徵調式,具有嚴謹?shù)男蛇M行邏輯和方正性的區(qū)體結構形態(tài):四個樂句,每句兩小節(jié)。歌曲采用了漢族小調民歌中常見的“起、承、轉、合”四句體的結構,各句基本上是前半句明顯是跳進、后半句曲折級進,旋律既有開朗、挺拔的性格,又有細致委婉的抒情詠嘆。每句都已結束音為中心做回返的拖腔,各拖腔分別結束于“2 1 6 5”四個音,增強了音樂的延伸流動。其中,前三樂句體現(xiàn)了中國民族音樂所特有的“魚咬尾”創(chuàng)作手法,即前樂句的落音與后樂句的起音相同的旋律進行方式,在音高上有銜接遞進的關系,給人一種連續(xù)不斷的感覺。
另外,它雖然標為“小調”,結構也確實是較典型的小調體,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頗有一點山歌風格,這樣,它的體裁屬性也有了兩重性,人們也因此將它視為山東民歌風格的代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認真欣賞音樂,感受歌曲的風格特征,體會歌曲的特點,了解歌曲中的表現(xiàn)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學唱、表演唱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知音樂、體驗音樂情緒,參與歌曲演唱和歌詞、旋律創(chuàng)編活動,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黃土高坡》、《青藏高原》、《美麗草原》,結合演唱《沂蒙山小調》,體會陜西漢族、青藏高原藏族、內蒙古蒙古族、山東漢族的不同音樂風格、感情。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歌曲風格,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歌、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調》,了解歌曲中那些表現(xiàn)手法和音樂特點。
教學難點:歌詞、旋律創(chuàng)編活動
教學方法:示范法、體驗法、練習法、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心理特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我校學生在入校之前在聲樂方面是零基礎,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視覺圖像法、聆聽法、啟發(fā)引導法、評價激勵法,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另外在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相互之間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尤其注意合理引導學生,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五、說學法
在我校大部分學生主動接受知識的欲望與能力并不是太強,因此,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團隊意識非常重要,所以我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1、學生通過聽唱感知,對作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2、在歌唱實踐中去接受知識。3、通過課堂活動及團隊相互競爭消化知識并提升自身歌唱能力及審美能力。
不管是教學分析、教法、學法等都是為教學過程服務的。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說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我們做個詞語接龍游戲怎么樣?
山外有山—山內有山—川流不息—息息相關。
萬家燈火—火光燭天—天壤懸隔—隔年黃歷—歷歷在目……
。ㄔO計意圖:活躍課堂氣氛,同時為后面襯詞的演唱及“魚咬尾”創(chuàng)作特點講解做鋪墊)。
師:我們剛才做接龍游戲有什么特點呀?
生:后面的成語第一個字和前面的成語最后一個字相同。
師:那老師給同學們演唱一段旋律,聽聽這段音樂和剛才做過的游戲有什么聯(lián)系?
生: 后面的樂句第一個開始音和前面的樂句最后一個音相同。
師: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體現(xiàn)了中國音樂所特有的叫做(魚咬尾)創(chuàng)作手法。
師: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這段音樂是出自哪首歌曲的呢?
生:想
師:《沂蒙山小調》,介紹沂蒙山以及《沂蒙山小調》的創(chuàng)作背景。
創(chuàng)作背景: 歌曲誕生于抗戰(zhàn)時期的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團
為配合八路軍打擊反動地方武裝“黃沙會”而創(chuàng)作,后經改編成了今天傳唱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歌頌
師:你們有誰知道沂蒙山在我國的哪個?我找一位同學來回答。
給幾個選項:A.四川 B.山西 C.山東D.河北
生:C山東
師:非常好。有沒有同學去過沂蒙山?給我們介紹一下沂蒙山。
生:沒有
師:既然大家都沒有去過,那么聽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沂蒙山吧(老師可以大致介紹一下)。
沂蒙山是著名的革命勝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根據(jù)地。沂蒙山上自然風光秀麗,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有層層的梯田,一間間石頭壘成的小屋子,有一種別具一格的風情。
二、欣賞、學唱《沂蒙山小調》
1、欣賞ppt(沂蒙山風景配上此曲)
師:請大家和老師一起隨著《沂蒙山小調》的歌聲,走進沂蒙山,看一看那里的好風光,聽一聽這首優(yōu)美的歌曲,同學們并思考幾個問題?
。1)、這首歌描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呢?
山東沂蒙山的景色。
。2)、這首歌的音樂特點是什么?
優(yōu)美、抒情
。3)、請大家看著譜子再次聆聽本首曲目。
師:音樂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
生:親切優(yōu)美
師:這首曲子是幾拍?演唱形式是怎樣的?
生:3/4 4/4,齊唱(板書)
師:這首歌曲是幾段體,速度怎樣?
生:一段體,由四個樂句組成,中速(板書)
補充:歌曲采用了漢族小調民歌中常見的起 承 轉 合四句體的結構,每句都以結束音為中心做回返的拖腔。
(4)、先跟老師學唱譜好嗎?
教師跟伴奏范唱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跟音樂演唱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跟伴奏演唱
學生跟伴奏演唱
師:“沂蒙山好”的好字唱了幾拍?
生:六拍,
師:一字多音的拖腔和襯詞是民歌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優(yōu)美婉轉的拖腔使歌曲更具抒情性。
師: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了什么手法,
生: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魚咬尾”的手法,它是我國民間音樂中一種常見的旋律發(fā)展手法。(板書)
(5)、分組跟唱(鋼琴伴奏)做一下接龍練習。
一組唱第一樂句(起)
二組唱第二樂句(承)
三組唱第三樂句(轉)
四組唱第四樂句(合)
。6)、演唱的提升
A學生自主演唱歌曲,教師給與評價,提示學生有感情演唱,
B老師范唱曲子,學生最后齊唱。
三、拓展延伸
師:請同學們改編第三段歌詞
學生作品:紅棗那個紅來哎,桃花香,萬擔那個棉籽哎堆成山。
師:請同學們試著用魚咬尾的創(chuàng)作手法創(chuàng)作一段旋律。
1 3 2 5|5 - |5 1 2 1 |1 - |1 1 5 5 |5 - |5 3 2 1 |1 - |
師:欣賞下面幾首歌曲,和我們今天學習的《沂蒙山小調》有什么不同?
欣賞《黃土高坡》回答問題
師:這首歌曲有什么特點?
生:這首歌曲在音調上繼承了陜北民歌高亢、粗獷的音樂特點,節(jié)奏上突出現(xiàn)代生活氣息,歌頌了中華民族發(fā)源地的黃河文明,流露出對故土的深深愛憐。
師:欣賞《青藏高原》回答問題
這首歌曲是什么地方的,歌頌了什么?
生:是青藏高原,藏族的。熱情歌頌了美麗莊嚴的青藏高原,表達了對祖國錦繡山川的眷戀、熱愛之情。
師:欣賞《美麗草原我的家》回答問題。
這是一首贊美什么地方、什么民族的歌曲?
生:這是一首贊美草原,蒙古族的歌曲。
四、對比填空
師: 請將下面有關地方風格與民族特色(青藏高原藏族、內蒙古蒙古族、陜西漢族、山東漢族)、感情氣質(熱情樸實、寬廣嘹亮、高亢粗獷、親切優(yōu)美)的詞語填入下表。
五、總結
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學習《沂蒙山小調》的演唱,并結合對歌曲《黃土高坡》《青藏高原》《美麗草原我的家》的欣賞,體會了山東漢族、陜西漢族、青藏高原、內蒙古蒙古族的音樂風格、感情氣質的區(qū)別。
希望同學們能夠記。
民歌是我國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老百姓抒發(fā)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當今藝術家進行創(chuàng)作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熱愛它,了解它,使之得到繼承、弘揚和發(fā)展下去。
反思:
《沂蒙山小調》是一首經典的小調體裁的民歌,也是一首具有山東風格的民歌,深受大家的喜愛,但應該指出的是這里所指的“大家”是指老一輩聽眾。如何能把“我”對這首歌曲的喜愛變成學生的喜愛,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fā)現(xiàn)這首歌曲的美。因此,在教學中我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設計:
一是在本單元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小調體裁民歌風格的認識和體驗;二是通過不斷的詠唱和分析比較,讓學生感受所具有的獨特的山東民歌風格特征,這部分內容是本科學習重點。再則,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體驗,學生自己的發(fā)現(xiàn),會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和收獲,這是我在多次教學中的體會。最后,還要留給學會表現(xiàn)和反饋的機會,以加深他們對歌曲的認識和體驗,同時,教師也能從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使之能有效地進步和成長。
高中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一)本課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這是高中唯一的戲劇單元,構成本單元的4部劇作兼及古今中外!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強調:“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惫时締卧獙W習重點是戲劇沖突、戲劇人物和戲劇語言。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解讀名家名劇,步入戲劇殿堂的瑰麗之門。
(二)教材內容
四幕話劇《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更是中國現(xiàn)當代戲劇扛鼎之作。《雷雨》以1925年前后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周、魯兩家之間復雜的倫理關系和尖銳的階級矛盾,深刻揭露了二三十年代舊中國舊家庭的黑暗現(xiàn)象和地主資產階級的專橫、冷酷與偽善,從而預示了舊制度的崩潰與滅亡。文本節(jié)選的是第二幕,共兩場戲:第一場,周樸園同魯侍萍的再次相見,主要寫周、魯?shù)拿軟_突,第二場,周樸園與魯大海、侍萍與周萍相見,寫周樸園與魯大海的矛盾沖突。
(二)教學目標
《雷雨》以激烈尖銳的矛盾沖突、精彩紛呈的戲劇語言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飲譽文壇,是最能體現(xiàn)作者藝術個性和審美追求之作,因此,學習本課應緊扣背景,體味作者是如何通過戲劇語言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從而把握人物性格及表現(xiàn)技巧。據(jù)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
2. 理清人物關系,把握其中的矛盾沖突,了解沖突的發(fā)展過程。
過程與方法:
1. 反復朗讀,進入角色,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征及其豐富的潛臺詞。
2. 體會戲劇通過激烈的矛盾沖突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主題的特點,初步培養(yǎng)戲劇意識與鑒賞戲劇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舊家庭的悲劇與罪惡、舊倫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征以及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本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倫親情。
(三)重難點確立及解決辦法
《雷雨》人物形象是在矛盾沖突中逐漸被推至讀者面前的。因此,將“過程與方法目標2”作為重點。引導學生分析劇情發(fā)展,把握矛盾沖突,了解劇本中有哪些沖突,主要沖突是什么,實質是什么,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主題做準備。
《雷雨》的人物語言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經歷、地位與個性,且隱含著豐富的潛臺詞。所以,擬定“過程與方法目標1” 為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人物語言的深層內涵,挖掘其中隱性意義,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四)課時安排
本課擬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1、走近作者:簡介曹禺與他的《雷雨》。
2、了解戲劇的一般常識,理解舞臺說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節(jié)選)的戲劇沖突,結構布局特點,理清人物關系。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
1.分析第一場矛盾沖突,認識周樸園冷酷、自私與虛偽的本質;侍萍的性格特征。
2.分析第二場矛盾沖突,進一步認識周樸園的殘忍、冷酷與狡猾的本性;了解以魯大海為代表的工人階級的反抗精神。
本次說課的內容是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1.反復朗讀,進入角色,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征。
2.揣摩臺詞中的潛臺詞。
教學難點:運用戲劇語言的知識進行實踐操作,學以致用。
說學情
高一學生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多數(shù)具備了最基礎的感知語言、體驗情感等能力。同時,經過高中階段三個模塊的學習,在文學作品閱讀方面已有了初步的感性積淀,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閱讀興趣,渴望更多地了解作品本身及其相關的知識。針對這種情況,在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注意戲劇文本的文體特點,有層次地朗讀、欣賞、品鑒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和體驗。
教法設想
1.教學方法
適當?shù)慕虒W方法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根據(jù)本課教學目標、教材特點與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抓住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引導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多給學生實踐的時間、空間,讓學生直接參與,從對文本的解讀中獲得語用經驗、語感體驗,具體方法如下:
⑴設疑研討法
通過有創(chuàng)意的設疑,引導學生多角度閱讀、研討,拓展思維空間,學會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準確、恰當?shù)厣仙秊橐环N人生的經驗。
⑵情境教學法。
利用電影片段,變抽象文字為生動可感的影像,使學生聞其聲、見其人、臨其境,通過直接感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鞏固。還可采用為影片配音的方式,加深對戲劇語言的體會。在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中,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的內容,也提高了自身的語言實踐能力。
2.教學器具
本課使用多媒體電腦課件為主要教學手段。把教學設計步驟及內容制成PowerPoint課件,這樣,利于引導學生質疑思考、突破重難點,而且,利用演示課件代替板書,能節(jié)省時間,又可補充材料,擴大教學內容,加快教學節(jié)奏,體現(xiàn)教改的新理念。
(附:教學過程分三步,共七個環(huán)節(jié),點擊圖中右下角樹葉或圖章可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說學法
讓學生學會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使之會學,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芍笇W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進行學習:
⑴誦讀品味法
通過個性化誦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反復涵詠朗讀品味,讀出文本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從解讀語言文字入手來感知作品,進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也是訓練學生良好的語感,培養(yǎng)審美鑒賞能力的語言實踐活動之一。
⑵討論探究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解決問題。
⑶遷移應用法
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體味到戲劇語言的特點之后,指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進行寫作活動,即對相關素材進行改編,化理論為實踐。既鞏固了課堂效果,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逐步使學生養(yǎng)成隨時將課堂知識付諸實踐的習慣。
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教學任務,要因勢利導,抓住學生興趣點,鼓勵他們去表現(xiàn),進而讓學習成為學生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xiàn);诖,教學過程由三步構成,其時間分配為導語2分鐘,文本探究39分鐘,作業(yè)布置1分鐘。所余3分鐘作為機動,以備答疑或意外情況出現(xiàn)。
步驟一:導入新課
[設計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愿學、會學、樂學的基礎,激發(fā)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內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這樣設計導語:
。PowerPoint播放“雷雨”畫面及聲音,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視聽震撼)
《雷雨》就是一場狂風暴雨,這里有最“雷雨”的女人,也有在歲月中歷練得冷酷但是仍殘存一絲溫情的老人。他們夫妻相見不相認卻相恨;父子相見不相親卻相斗;母子相見不相親卻相怨;兄弟相見不相識卻相仇,共同演繹了一段“最殘酷的愛與最不忍的恨”。
上兩節(jié)課,我們已經了解了《雷雨》中的戲劇沖突、戲劇人物,那么戲劇沖突與人物都要通過什么來表現(xiàn)呢?(學生回答)對,戲劇語言。所以,鑒賞《雷雨》中人物的語言,掌握戲劇語言的特點就是咱們這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
此環(huán)節(jié)意在創(chuàng)設一種教學情境,引趣、激情、啟思。同時,也使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避免了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此環(huán)節(jié)2分鐘。
步驟二:文本探究
環(huán)節(jié)一:探究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設計說明]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由兩個問題組成,問題1:師生合作朗讀文本相關內容,學生思考:周樸園發(fā)現(xiàn)魯侍萍身份之后語氣與之前有什么變化?這和他的性格、身份、地位有什么關系呢?
通過比較語氣變化,讓學生體會到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而且,師、生的合作也可促進師生關系的融合,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
問題2:欣賞周樸園逼繁漪喝藥的電影片段。思考:周的語言有什么特點?符合他什么樣的性格?
問題2是對問題1的深化,通過影像資料激發(fā)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此環(huán)節(jié)8分鐘。
環(huán)節(jié)二,探究人物語言豐富的潛臺詞。
[設計說明]潛臺詞并非戲劇所獨有的,授課時由《林黛玉進賈府》中相關情節(jié)引入,溫故引新,激發(fā)深入探究的興趣,同時,又使學生對潛臺詞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具體如下:
(過渡)我們了解了戲劇語言個性化的特點,其實戲劇語言還特別講究潛臺詞。
什么是潛臺詞?《林黛玉進賈府》里王熙鳳有句經典臺詞:“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xiàn)吃什么藥?在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連問三個問題:年齡、讀書、身體,表面一看,快人快語,對黛玉各方面都十分關心。但,她真是在關心黛玉嗎?當然不是。她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來的兩個“只管告訴我”,讓我們有些感覺了:賈府中我說了算!聽我的,沒錯。可見,她的“熱情”話語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把她在賈府中的特殊身份地位明白地告訴黛玉?伤f出來沒有呢?沒有。所以妙就妙在一切盡在言外,這就是潛臺詞。
得出潛臺詞定義后,通過文本中典型例子加以理解,再通過兩個片段進行深化,此環(huán)節(jié)選取矛盾沖突中的語言作為鑒賞的突破口,通過誦讀、品讀等方式揣摩人物語言的潛臺詞,得出戲劇語言的第二個特點。此環(huán)節(jié)8分鐘。
環(huán)節(jié)三,探究人物語言富于動作性的特點。
[設計說明]《雷雨》在舞臺上經久不衰,得益于語言強烈的動作性。劇作中的人物的臺詞往往能加強矛盾沖突,揭示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fā)展。但學生對于這點的理解可能會出現(xiàn)困難,必須作好鋪墊,所以,用《紅樓夢》第三十九回寫劉姥姥議論賈府吃螃蟹一段引入,同時作這樣的說明:
這里寫她又是擺行論價,又是掰手指頭算賬,又是念佛,活脫脫把一個鄉(xiāng)村窮婆子的驚訝感嘆、絮絮叨叨的情態(tài)從語言中反映了出來,口吻逼真,動作、表情、心理躍然紙上,使我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為什么?因為這些語言中有“動作”,《雷雨》之所以能笑傲劇壇幾十年,也正是因為其語言具有極其強烈的動作性。
而后由典型的例子加深認識,再通過練習鞏固理解,到此本課重點解決。8分鐘。
環(huán)節(jié)四:體悟·演繹
[設計說明]特點明確后,為進一步鞏固深化,通過配音形式體會戲劇語言特點。這種遷移運用,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使之參與到課堂中,又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語言知識來表達自己理解的能力。此環(huán)節(jié)5分鐘。
環(huán)節(jié)五:拓展延伸
[設計說明]僅讓學生口頭進行練習是不夠的,還應該訓練動手能力,所以,這樣設計:
影視界有件大事,那就是重拍《紅樓夢》,而且,“紅樓夢中人”的海選更是聲勢浩大。演員準備好了,沒有好劇本亦是枉然,現(xiàn)在大家試著當一回編劇,以《林黛玉進賈府》為腳本,選擇其中一個片段,小組合作,將之改寫成劇本,注意改編后的戲劇語言要有個性化特征,符合原文中人物的身份,然后,為大家表演一下——
此環(huán)節(jié)打破文體限制,從興趣出發(fā),從藝術相通原則入手,讓學生通過自編自演,從實踐操作的角度理解戲劇語言,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綜合能力,達到語文教學三境界:掌握一定語文知識──培養(yǎng)相應語文能力──發(fā)展個性。這樣延展訓練天地,攻克了難點。此環(huán)節(jié)10分鐘。
步驟三:作業(yè)布置
[設計說明]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也要因材施教,故本著自主選擇,實現(xiàn)分層次、自主作業(yè),完成彈性作業(yè)的原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作業(yè):
1.寫作練習:寫出下列人物不同的語言:
做教師的父親和做生意的媽媽希望你認真讀書,他們分別對你說---
要求:寫一段與父母的對話,語言要有個性、有潛臺詞、要富于動作性,字數(shù)不限。
2.找出劇本中你認為最精彩的戲劇語言,談談你的看法,形成一篇小論文。
3.與同學合作,將《林黛玉進賈府》改編成劇本,利用語文課外活動時間進行表演。
。ㄒ陨3個題目,題目1為必做題,2、3題根據(jù)個人能力、精力及興趣自選一項或兩項都做。)
第一項是基本作業(yè),對一般水平的學生來說是保底作業(yè),也是向二、三項發(fā)展的奠基作業(yè)。第二題意在激勵學生說出所讀所感,使作者、文本、讀者三者之間的情感高度融合。對學習基礎好、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群體,引導他們自由組合、嘗試編寫、排練課本劇,在課外活動時展示,使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此環(huán)節(jié)1分鐘。
以上是我說課的內容,不周之處敬請方家指正,謝謝!
高中說課稿 篇4
1、高中音樂新課程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樂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參與音樂教學實踐活動。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音樂學習的本身是創(chuàng)造。
3、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如何合理的設計學生律動及創(chuàng)作活動,讓鑒賞課不單一不枯燥,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fā)展和表現(xiàn)的空間。
教學目標:
1、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jié)奏特點,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
2、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
3、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
教具準備:鼓、課件、音響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音樂《綠色的非洲》片段。
2、討論:(1)、這段音樂最打動你的是什么?
。2)、談一談:心目中的非洲音樂。
設計意圖:以聽賞非洲黑人的鼓樂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走進非洲音樂。非洲音樂那豐富、多變的節(jié)奏;自然、古樸的旋律;清脆、重疊的鼓樂無不吸引著學生的欣賞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學生知識能力學習習慣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優(yōu)秀美術作品的文化價值,學習習慣比較好,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
教學目的任務:
1、注意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活動方式的布局上注意開放性和立體性。
2、通過啟發(fā)聯(lián)想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3、在美術活動中大膽的采用各種造型方式,并借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4、學習淺顯的人物比例結構知識和面部表情的畫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難點: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個人教研專題:
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習慣意識的培養(yǎng)。
完成任務的措施:
1、認真?zhèn)湔n、上課。
2、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活動。
3、拓展教學思路,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4、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課時安排:
第一周:我栽種的植物
第二周:向動物朋友學習
第三周:橋我設計的橋
第四周:立線浮雕立紙浮雕
第五周:變化的柱子
第六周:盒子造型游戲
第七周:綜合紙版畫
第八周:冷色和暖色
第九周:暖色調的畫
第十周:畫情緒(一、二)
第十一周:奇怪的圖形(一、二)
第十二周:畫汗衫
第十三周:兒歌、童話配畫
第十四周:語言、神話配畫
第十五周:陶藝(一、二、三)
第十六周:現(xiàn)代建筑
第十七周:我造的未來建筑
第十八周:中國古代青銅藝術
【【推薦】高中說課稿模板合集4篇】相關文章: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07-18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07-14
【推薦】高中說課稿模板匯編四篇06-18
精選高中說課稿模板合集4篇06-24
【實用】高中說課稿模板合集6篇06-20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五篇06-22
高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合集6篇07-06
高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06-21
高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06-17
【推薦】小班說課稿模板合集10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