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国产精品路线1路线2路线,亚洲视频一区,精品国产自,www狠狠,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高中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1-03-26 15:04:12 高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匯總九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匯總九篇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程這四個方面加以介紹。不當之處,懇請指正。

  一、說教材

  1、編者意圖

  古詩《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語文新課標教材必修Ⅱ選編于“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單元?偟恼f來,必修Ⅱ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國古代的詩歌及其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該單元是必修Ⅰ詩歌單元的繼承和發(fā)展,同時也為必修Ⅲ的詩歌的鑒賞打下鋪墊。這樣的編排順序,有助于學生了解中國詩歌的發(fā)展,便于由淺入深地學習我國的古典詩歌。教師也能夠據(jù)此而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

  2、《涉江采芙蓉》簡析

  對于本首古詩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歷來存在爭議,個人贊同雙關(guān)說,詩題中的“芙蓉”二字一語雙關(guān),既指“芙蓉”這種香草,又暗含“夫榮”之義,以“芙蓉”寓“夫榮”。

  該詩首先說采香花芳草打算贈送對方;然后說所思之人身在遠方,心愿難遂;最后說人各一方,憂傷難遣。

  3、教學目標

 、僦R目標: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

  熟讀成誦,理解其雙關(guān)的修辭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

 、谀芰δ繕耍号囵B(yǎng)學生初步的古代詩歌鑒賞能力,初步掌握通過意向分析來鑒賞詩歌的方法。

 、矍楦心繕耍和ㄟ^本首詩歌的學習,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對我國古代詩歌尤其是古詩的熱愛之情。

  4、教學重點:

  展開想象的翅膀,細心揣摩詩歌的意向。緣由:意向分析是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5、教學難點:

  弄清作者的身份,理解作者在詩歌中所抒發(fā)的感情。緣由:這首古詩離我們的時代比較遙遠,要學生用今人的思維去揣摩古人的思想感情,的確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況且,陶冶學生的情操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二、說教法、學法

  誘導探討法為主

  閱讀分析法為輔

  三、說教程

  (一)導入

  1935年,陸侃如在巴黎大學文學院博士資格答辯上,一位教授突然問了這么一個問題:“《孔雀東南飛》為什么要向東南飛?” 只見陸侃如面不改色,稍微思考了一下,從容地答道:“因為‘西北有高樓’!”立即博得滿堂喝彩。《西北有高樓》是我國早期五言組詩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陸侃如引用這首詩為自己解難,說明古詩十九首影響深遠。那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同樣出自古詩十九首,下面請進入《涉江采芙蓉》。

  (二)學生朗誦,教師正音并范讀。

  采之欲遺誰? 遺,讀如(wèi)贈送。

  (三)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漢代無名氏作品。原非一時一人所作,梁代蕭統(tǒng)因各篇風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選》,題為《古詩十九首》,后世遂沿用這一名稱。詩歌內(nèi)容,大多寫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和士子彷徨失意的消極情緒。抒情真摯深入,語言樸素自然,表現(xiàn)委婉曲折,是早期文人五言詩的重要作品,對后代產(chǎn)生很大影響。

  (四)鑒賞

  1、合作探討

 、僭姼柚械氖闱橹魅斯磉_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

 、谠姼杳鑼憽岸喾疾荨钡摹疤m澤”有什么藝術(shù)作用?

  明確:這是環(huán)境描寫,意在從側(cè)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廴、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zhuǎn)、合”,這兩句在結(jié)構(gòu)上是暗轉(zhuǎn)過渡,為表現(xiàn)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zhuǎn)變?yōu)橄旅娴镊鋈讳N魂作鋪墊。

 、茉娙苏媸强吹杰饺胤疾莶畔氲健八荚谶h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提示:這句詩是全詩發(fā)展的頂點,同時也是轉(zhuǎn)折點。

 、菸、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huán)顧所見“舊鄉(xiāng)”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shù)效果。

 、薇驹姷淖詈髢删涑吮磉_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2、教者小結(jié)

  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故在教學時應當注重對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3、板書設(shè)計

  涉江采芙蓉

  意境高潔、清幽

  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五)指導背誦

  明確:按照詩意的“起承轉(zhuǎn)合”來記憶背誦。

  (六)問題探究

  關(guān)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huán)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陳情表》。我說課的內(nèi)容分為五部分: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于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鑒賞文章的語言特色。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 根據(jù)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jié)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鑒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

  三、說教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并結(jié)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蘇軾曾經(jīng)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們共同體會《陳情表》中的“孝”

  陳情表 (板書)

 。病⒔忉岊}目所涉及內(nèi)容并引出作者和寫作背景

  陳:陳述。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nèi)容

 。、結(jié)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ǎ保┦钦l陳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晉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ǎ玻┫蛘l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luò)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ǎ常╆愂裁辞椋

  李密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yǎng)祖母的衷情。

 。ǎ矗┤绾侮惽椋

  此處可結(jié)合學生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目的引導學生從課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陳什么情、如何陳情。引入課文內(nèi)容

 。、范讀正音

  在范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注釋的時間。如果直接范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著聽音注音,而忽視節(jié)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注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范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jié)奏,聽出感情。

 。、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后,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后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jié)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

  6、學習過程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強調(diào)字音),梳理結(jié)構(gòu)簡單賞析(板書內(nèi)容)。二是在此基礎(chǔ)上指導背誦,并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三是鞏固詞句、通假字、文言實詞。

  7、課堂小結(jié):

  《陳情表》這篇文章,它的動人之處也就在于李密將孝道表達地情真意切。從小撫養(yǎng)自己的祖母已到風燭殘年,“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正需要自己養(yǎng)老送終;李密再三強調(diào):“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鼻∪缙浞值靥岢隽恕跋缺M孝、后盡忠”忠孝兩全的解決辦法,還作了“生當隕首,死當給草”的保證,晉武帝終于被李密的苦情、親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動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希望我們同學能將這一美德發(fā)揚光大,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浮⒆鳂I(yè)布置:

  鞏固本文所學內(nèi)容。

  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過程五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ㄒ唬﹩卧虒W目標

  必修四第二單元的總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評價能力,包括風格、意境、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具體分為以下三個目標:

  1、領(lǐng)會宋詞的藝術(shù)特點 。

  2、具體領(lǐng)會宋代幾位著名詞人的藝術(shù)風格。

  3、初步鑒賞古代詩詞的方法。

 。ǘ┱n文特點及在單元中的地位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詞八首》中的一首詞。第二單元所選的都是名家名篇,而《念奴嬌﹒赤壁懷古》既是蘇軾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詞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詞八首》中又特意選了婉約派與豪放派兩相對照的詞篇,我選擇這首詞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對不同風格的作品有一個比較性的體會,因此本節(jié)課在單元學習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對本詞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區(qū)分兩大風格詞派的作品以及以后進行詩歌鑒賞的訓練。根據(jù)以上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理念,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二、學情介紹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平行班與美術(shù)班的學生,其語文基礎(chǔ)較差。經(jīng)過上一首詞《雨霖鈴》的學習,他們對婉約詞的特點有了一定了解,感受了詞的語言美、意境美。但對于豪放詞還不太熟悉,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采用比較閱讀的方法,理解兩種不同詞風的特點,提高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誦讀—鑒賞—討論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對此,我主要采用了對比分析法(主要針對教學重點)、合作探討式教學法(主要針對教學難點)、多媒體演示法(主要用于誦讀部分)。

  四、學習方法

  這是一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的朗讀鑒賞課,因此我安排以下三個步驟的學法引導。

  誦讀法,感受詞的語言和意境。

  運用對比的思維方法,掌握兩種詞風的不同特點。

  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理解“人生如夢”。

  五、教學過程:

 。ㄒ唬緦W習目標】

  第一、知識目標

  1、了解蘇軾的有關(guān)知識。

  2、把握豪放詞的意境及特點。

  第二、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的朗誦水平。

  2、通過比較,認識豪放派與婉約派藝術(shù)風格的不同。

  第三、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正確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困難與挫折,樹立積極的人生觀,保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體會詞人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比較豪放派與婉約派藝術(shù)風格的不同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人生如夢”。

 。ǘ┳灾鲗W習

  1、自由誦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疏通全詞。

  2、為下面的字詞注音:

  瑾( ) 綸( )巾 檣櫓( )

  酹( ) 壘( ) 華發(fā)( )

 。ㄈ┖献魈骄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一句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大江東去”是赤壁之戰(zhàn)的襯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懷古”的點題。這一句泛寫作者憑高遠眺,所見所感,是全詞起興之筆,詞一開頭就濃縮了浩瀚的時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風流人物融成一片,創(chuàng)造了一個的曠遠、深沉的意境,為“周郎”出場造成聲勢。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亂石壁立,高聳入云,怒濤澎湃,雪浪千迭。先寫江岸,后寫江水。既正面描寫赤壁江山勝景,又勾勒古戰(zhàn)場景象,真可謂是有聲有色。

  3、“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過渡。“江山如畫”承上,“一時多少豪杰”啟下,由狀景過渡到述人,十分自然。這一聲慨嘆將懷古之情和江山之勝融為一體。“一時多少豪杰”,既照應了開頭“千古風流人物”,又為下片寫周瑜作了鋪墊。

 。ㄋ模┙處熧|(zhì)疑

  1、為什么詩人單單懷念周瑜?

  明確:

  a、建功年齡

  蘇軾四十多歲 團練副使 虛職

  周瑜二十多歲就被重用

  b、機遇

  蘇軾遺憾沒有碰到這樣的機會

  周瑜碰到了孫權(quán)這樣的明君

  赤壁之戰(zhàn)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感情

  2、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脫塵俗的味道。蘇軾在《前赤壁賦》里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币苍S蘇軾在想:人生真的猶如一場空夢,輝煌像周瑜那樣是一生,郁悶像我蘇軾一樣也是一生,在滾滾不息的長江面前,在圓缺循環(huán)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悶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態(tài)度,這也就是蘇軾的詩意人生。

  不能改變環(huán)境,那就改變心情,這難道算是消極嗎?這其實告訴我們一個樸實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當你遇到人生苦難時,抱怨無濟于事,傷感徒增煩惱,所以要學會自我解脫和心靈釋放,想想人生也就猶如一場夢,“古今將相今何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天大的困難放到短暫而寶貴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計較什么呢?這就是人生的豁達境界。蘇軾年輕時也是意氣風發(fā),拼搏進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烏臺詩案”讓他站到了死亡的邊沿線上,也許鬼神在向他敲門的時候,蘇軾才能真正的體會和領(lǐng)悟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如果說這就是“消極”,那么,我想說,人生需要這樣的消極,建立自己的彈性人生,或許正是一個人積極進取的另一種表現(xiàn)。

 。ㄎ澹┱n堂小結(jié)

  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洋溢著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yè)、寄情自然的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gòu)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斕脵z測

  背誦并默寫本首詞。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的第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shè)想、教學程序等五個方面對本課的設(shè)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是省編年級語文第冊第單元中的第篇課文。它是作家的一篇什么文章。根據(jù)該單元教學目標;以及本篇課文特點,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3)德育目標

  3、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二、教學方法

  1、根據(jù)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fā)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jù)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jù)本課目標和內(nèi)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chǔ)、發(fā)展水平出發(fā),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fā)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fā)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爭議,激發(fā)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yǎng)健康情感。首先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后在教師適當?shù)狞c撥、歸納、小結(jié)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多媒體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三、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zhì)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在指導過程中,先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jù)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shè)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nèi)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jié)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shè)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及領(lǐng)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通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課時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的比較,理解散文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教學程序

  教學要點:

  教學方法:激發(fā)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步驟:這節(jié)課我是按"引入新課(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反饋練習(10分鐘)——歸納總結(jié)(2分鐘)"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布置的預習作業(yè)進行抽查并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后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guān)的經(jīng)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語解答課后練習題或練習冊,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lǐng)會作者的感情。

  4、歸納總結(jié):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chǔ)上,針對課文標題討論,理解中心意思,進行最后的。

  5、布置作業(yè):依據(jù)課文練習或練習冊來確定2—3點。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勸學》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一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主要是先秦諸子散文,其篇目的順序安排也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定,前面兩篇分別是孔子的《論語》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國也》,而《勸學》則是《荀子》的開篇之作,主要講述了荀子對學習觀的理解。為什么要選擇這篇呢?首先,荀子是繼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學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勸學》是荀子對學習觀的理解,所以放在這個位置,對于已經(jīng)熟悉高中學習方式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高中語文教材大綱要求我們:繼續(xù)熟悉常見的文言實詞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閱讀課文,從文體上講,又是一篇典型的總——分式議論文,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既要擔負起積累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的任務,又要把在精讀課中學到的知識延伸,能力遷移,形成基本技能的雙重任務;诖耍掖_立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匯。實詞如:勸、中、就、假、絕等等,虛詞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誦的技巧。

  3、德育目標:了解學習的意義、態(tài)度和方法,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根據(jù)這些教學目標我確立了本文的重難點:

  1。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理解比喻的含義及其內(nèi)在聯(lián)系。

  二、說教法:

  學生通過前一單元的文言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文言基礎(chǔ),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級中有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能夠在教師地點撥下較準確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種特殊現(xiàn)象,比如詞類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等,所以擬定采用以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jié)合的方法突破重難點。主要的教學設(shè)想是:

  1、抓住學生好新好奇的特點,利用幻燈片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發(fā)其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以思維訓練為中心,通過提問、討論、學生質(zhì)疑學生答疑、教師點撥的方式餓授課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文字障礙,并掌握文言知識,特別是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脈絡(luò)為基礎(chǔ),在自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導學生得出比喻的含義和他們的內(nèi)在關(guān)系,把教師的認知結(jié)構(gòu)輕松轉(zhuǎn)化成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

  4、在授課的同時注意提醒學生背誦課文的技巧。

  三、說學法:

  由于初高中對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這對于部分學生特別是基礎(chǔ)比較差的學生來說,聽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會更加嚴重,這時候,學生只有從教師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調(diào)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學生的年齡層決定了他們注意力易分散、愛發(fā)表見解的特點,所以,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設(shè)定:

  1、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讓更多的學生發(fā)表見解,并給予適當?shù)目隙ê凸膭睿?/p>

  2、學生在學習本文時將遇到一些知識障礙,如“雖有槁暴,無復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詞比較多,又是判斷句式,學生比較難于理解,所以教師更做好點撥工作,首先讓學生運用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嘗試翻譯重點句子,從而教給他們處理這類問題的能力。

  3、學會辨析詞義,并對重點字詞的意思進行歸納總結(jié)。

  四:說教學程序:

  布置預習:預習《勸學》,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義和它們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第一課時:

  1、導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為能力有限自然美無限就停止審美,停止審美意味著死亡的結(jié)論,使他們更深刻的明白,學習不能因為沒有止境就停止學習。自然導出新課

  2、解題。包括:

 。1)、“勸”的意思為鼓勵,并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中的句子(國人皆勸),起到統(tǒng)領(lǐng)全文的作用。

 。2)、荀子簡介,復習孔子和孟子的相關(guān)知識。

  3、聽磁帶并對照注釋,正字正音。主要有:、槁暴、輿、跬步、騏驥、鍥

  根據(jù)預習,學生對不理解的字詞進行質(zhì)疑,其他同學答疑,教師進行點撥。

  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個比喻句,并分析其含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

  “青,取之與藍,而青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為輪

  “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可以得到提高和發(fā)展,并且能夠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

  5、約五分鐘時間給學生按照論證過程嘗試背誦。

  6、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嘗試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7、歸納:本文的設(shè)喻有什么特點: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xiàn)象作為喻體

  設(shè)喻方式多樣(類比、對比、正面、反面)

  設(shè)喻與說理結(jié)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

  8、總結(jié):《勸學》以“勸”字統(tǒng)領(lǐng)全文,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三個角度說明了“學不可以已”的論點。

  五、教學設(shè)計依據(jù):

  通過學生的討論、質(zhì)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這樣循序漸進,能發(fā)散重難點,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學生從大出入手,品味細微知識,并形成好的閱讀習慣,逐漸形成一個學習系統(tǒng)。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6

尊敬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說課的篇目——《再別康橋》。(課件展示題目)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說教學板書四個方面向各位老師展示我的教學設(shè)計。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特點

  熟悉教材是成功授課的前提。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是高中階段文學鑒賞的開始,對整個文學鑒賞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再別康橋》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是鑒賞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鑒賞其他現(xiàn)代新詩的基礎(chǔ)。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契合了新課標特別關(guān)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對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詩歌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可以說是詩壇的一棵常青樹,因為它始終回蕩著美的旋律。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的特點!对賱e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

  2、、說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在誦讀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chǔ)上,學習從意象和意境、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以上要求,結(jié)合本文的特點,我確定了本文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品味詩歌語言,把握詩歌獨特意象和意境。

 。2)、能力目標:

  掌握誦讀技巧。初步學習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方法。

 。3)、情感目標:

  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3、根據(jù)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確立為: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誦讀詩歌的能力,領(lǐng)悟詩情,賞析詩歌畫面、詩意美。

  教學難點:

  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二、說教法與學法

  由于高一年級學生對詩歌鑒賞尚處起步階段,因而在課堂上,老師應將鑒賞搞得生動活潑,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他們愿聽愛讀,積極主動地鑒賞作品的習慣。加上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薄⒄b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shù),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nèi)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精練的、優(yōu)美的,反復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病柎鹦蕾p法。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chǔ)上,對《再別康橋》中康橋美景進行賞析并對重要意象進行解讀,引導學生欣賞詩歌的畫面美,從而進行審美體驗。

 。、探究式學習法。引導學生對《再別康橋》體現(xiàn)的作者情感進行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

  4、多媒體演示法。通過它音形色兼具的特點,創(chuàng)設(shè)情景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以利于學生形象直觀地把握課堂內(nèi)容。

  學法:反復誦讀品語言,聯(lián)想想象賞畫面,知人論世悟情感。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于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步驟來完成教學過程,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

  第一步:導入新課

  首先,用多媒體展示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相關(guān)劇照 ,這樣能引起同學對劇情的回憶,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作者簡介。

  力求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tǒng)的介紹方式,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的生活、情感經(jīng)歷,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設(shè)計這一步驟即所謂“知人論世”,以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情感。

  第三步:詩意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欣賞配樂朗誦《再別康橋》,能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師范讀,并進行誦讀指導。(注意音節(jié)、重音、基調(diào))再讓學生伴隨優(yōu)美的樂曲進行誦讀,從而感受詩歌的音樂魅力。反復誦讀,是學生學習詩歌的基礎(chǔ),同時,也契合了大綱中重視感悟、熏陶和語感培養(yǎng),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要求。

  第四步:激發(fā)想象,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該充分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力,進入詩歌夢幻般的氛圍,首先精心挑選了一系列與每一節(jié)詩歌相配的優(yōu)美圖片,并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根據(jù)詩意選畫面。再請個別學生朗讀自已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歌,結(jié)合圖片畫面,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詩歌內(nèi)容,并說出喜歡的理由,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jié)的畫面美。老師抓住詩中的重要意象,關(guān)鍵詞(動作性很強的詞、融入強烈情感的詞)進行適當?shù)狞c撥,借此指導學生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方法,逐步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第五步:比較閱讀,體會建筑美。

  為了讓學生理解和感受新格律詩的建筑美,我選取了王維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進行結(jié)構(gòu)上的比較。通過比較,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本詩的結(jié)構(gòu)特點: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筑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建筑美。

  第六步:揣摩作者情感,感知詩歌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基調(diào)。

  自古以來,離別總免不了沉重的愁緒,《再別康橋》是作者與康橋的一場深情的離別,卻透露出較為輕快的情調(diào)。為了便于學生準確把握作者對康橋的依依惜別之情和詩中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灑脫的基調(diào),我從中國詩詞中篩選了以下幾個將離愁寫得黯然銷魂的詩句,與《再別康橋》進行比較,以便學生把握本詩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基調(diào),以突破教學難點:

  課件展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第七步:結(jié)合畫面,以圖引文,引導學生配樂試背全詩,再次整體感知詩歌的詩意美。

  第八步:遷移應用。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詩派是新詩史上極為重視形式美的一個流派。通過學習《再別康橋》,可以從中體會到新詩的“三美”,即繪畫美、音樂美和建筑美,也使學生對詩詞格律的認識有了更多的了解。為了拓展學生的藝術(shù)靈感,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再用多媒體展示徐志摩的另外首詩《沙揚娜拉》,感受新詩的特點和“三美”,并留課后作業(yè):從內(nèi)容、形式、意境等方面比較兩首詩歌的異同。

  四、說板書設(shè)計

  一篇優(yōu)美的板書設(shè)計有“微型教案”之稱,一篇好的板書設(shè)計能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點、難點,也易于學生學習。根據(jù)求實、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則,我設(shè)計了如下板書: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過程,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謝謝!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詩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藝術(shù)。只有用你的激情與想像去品讀,“詩的感覺”才會噴涌而出。 讀林庚先生的《說“木葉”》,我首先想到這樣一段話。誠如林先生所言,我們的古詩人是“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他們似乎參透了深奧的美學和心理學原理,創(chuàng)造了耐人“觸摸”的精妙的詩歌語言,這語言是不可能作出“科學”的解答的。

  林先生在這篇詩論中所給的結(jié)論是: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斑@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成為一種“潛在的力量”,詩人“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成為令人玩味無窮的“精妙”的詩歌語言。在吟詠之間,那些“潛在的力量”便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讀者,感染啟發(fā)著讀者,讓人情思靈動,視通萬里。就比如文中所說的“木葉”,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就是“樹葉”。然而,“木”卻“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起了葉子”,這樣,也就有了“落葉”的暗示,還有顏色的暗示——“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于是,“木葉”詩句便“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讀著它,甚至“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之于“樹葉”一字千里的差異。 林庚先生深諳詩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詩歌創(chuàng)作與鑒賞的玄機,撩開了詩歌神秘的面紗。我們將會在一種“潛在的力量”的影響下,不知不覺地參悟深蘊其中的道理,走進詩歌的殿堂。

  二、教法探究

  1、小組討論研究。 以“尋疑---追答---悟理”為線整體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精髓。

  2、通過詩歌鑒賞實踐,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三、教學設(shè)計

  基于以上分析,確定本文的教學目的是:

  1、理解中國古代詩歌中“木葉”意象的意蘊;

  2、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質(zhì);

  3、培養(yǎng)學生把握詩歌中意象所表現(xiàn)出的感情色彩,提高詩歌的賞析能力。

  教學重難點為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和道理指導學生進行詩歌鑒賞實踐 。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唐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詩中有兩句傳誦千古的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同學們知道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嗎?(學生明確“落木”即“落葉”之意后)那杜甫為什么不說“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呢?”“木”與“葉”有何區(qū)別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林庚的《說“木葉”》來解開這個迷吧。

  二、整體感知 把握全文 (以“尋疑---追答—悟理”為線來理解全文)

  1、 四人一組討論尋找你認為能表現(xiàn)文章行文脈絡(luò)的疑問句,并加以整理。

  2、 以小組為單位追尋上述問題的答案。

問題設(shè)計:

(1)詩歌的語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諸言外。鑒賞詩歌,不僅要品嘗言內(nèi)的意思,而且要品嘗言外的滋味。從課文看,“木”與“樹”的意味有什么異同?

  探究學習: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本植物的通稱。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會讓人更多地想起了樹干,把“葉”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樣,“木”也就給人以落葉之感。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能給人以密密層層濃陰的聯(lián)想。

(2)課文說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為語言形象的潛在力量,這些潛在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結(jié)合起來,就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文中說到的“樹葉”與“木葉”、“木葉”與“落葉”有怎樣不同的意味?

  探究學習:“樹葉”,“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致的,都給人枝繁葉茂,濃陰匝地的感覺;而“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甚至還讓人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澳救~”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屬于沉沉的陰天,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澳救~”是“木”與“葉”的統(tǒng)一,疏朗與綿密的交織,一個迢遠而情深的美麗的形象。而“落葉”,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來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3)第4、5段是課文的中心段,文中闡釋了“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藝術(shù)特征?

  探究學習:“木”在形象上有兩個藝術(shù)特征:其一,“木”比“樹”更顯得單純,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其二,“木”不但讓我們?nèi)菀紫肫饦涓,而且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顏色,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

  (4)課文所闡釋的是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而標題卻擬為“說‘木葉’”,若改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你以為如何?

  探究學習:標題若擬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整個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變,它可能就要從理論的角度來論述,恐怕會寫成一篇理論性較強的學術(shù)論文。標題擬為“說‘木葉”’,文章選取古詩中的“木葉”意象作為論題,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由引古詩到探意蘊,先排除古詩人考慮文字洗煉的因素,再從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尋其含有落葉等因素,最后才觸及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問題并加以闡釋。這樣,把深奧的文學理論附麗并滲透于有關(guān)“木葉”詩句的品讀玩味中,并逐層深入,探幽發(fā)微,既體現(xiàn)了作者的科學態(tài)度,也契合了讀者的閱讀心理。“說‘木葉”’的擬題應該是本文的一個亮點。

 。5)課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諳詩歌妙道的學者,也是一位暢游詩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詩人關(guān)于“木葉”的詩句,揣摩一下這對于闡發(fā)道理起了怎樣的作用。

  探究學習:一是作引子,引出議論話題;二是作為例證,使得析理有憑有據(jù);三是調(diào)節(jié)文氣,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

  3、 從課文看,“木”與“樹”的意味有什么異同?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三、 探究閱讀 融會貫通

  只要提到“木”字大家就會想到在瑟瑟秋風中凋零的樹木,引發(fā)人們的感傷情懷。以此類推,很多意象在長期的文化進程中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nèi)纭澳救~”一樣,成為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

  作業(yè);可以以古詩歌中常用的物象為例,如:月、松、梅、蘭、竹、菊、等進行有目的的詩歌鑒賞,仔細體味詩歌的精妙。

  1.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nèi)纭澳救~”一樣,成為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請根據(jù)課文所闡釋的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理論,體味古詩中的“月亮”意象。

  研究方法: (1)收集有關(guān)“月亮”的古詩 (2)班級交流。 (3)鑒賞研究,寫成小論文。

  參讀作品: 曹操《短歌行》,劉禹錫《石頭城》,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張九齡《望月懷遠》,李白《靜夜思》,杜甫《月夜憶舍弟》,孟郊《古怨別》,王安石《泊船瓜洲》等等。

  2.詩歌語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但是,暗示性也會給詩歌創(chuàng)作帶來負面影響。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說:“聯(lián)想意義也最容易誤用而生流弊。聯(lián)想起了習慣,習慣老是歡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誘性最大,一人走過,人人都跟著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濫,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嬙、西施’,才子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談風景必是‘春花秋月’,敘離別不離‘柳岸灞橋’;做買賣都有‘端木遺風’,到現(xiàn)在用鉛字排印書籍還是‘付梓”殺青’!焙笕耸芮澳救~”詩句的影響,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是不是一種“流弊”呢?古代詩歌還有沒有類似的常見意象呢?請找出來,作專題研究。

  研究方法: (1)閱讀古詩,找出一兩個常見意象 (2)作比較賞讀。

  (3)召開詩歌鑒賞研討會 參讀書目: 《詩集傳》《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詩集。 3.在我國詩歌中,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有時候,詩人把它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里,使之表現(xiàn)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古代詩歌中寫“梅”的不勝枚舉,所表現(xiàn)的感情就不盡一致。請找出一些,試辨析并交流.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三首《如夢令》體裁相同,題材相異:蘇軾意在東歸耕作,秦觀旨在遣懷自傷,納蘭性德情關(guān)相思佳人,看似相互不容,但其語短言長的表達方式,寓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深切婉細的情感表達,都為我們學習古典詩歌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而《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閱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lǐng)悟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因此,學好這三首詞,關(guān)鍵不在于“魚”而在于“漁”:掌握一種讀詞(特別是小令,尤其是《如夢令》這個詞牌)的方法。學以致用,以小博大,切實提高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說學情

  其實學生對《如夢令》并不陌生,他們初中就已經(jīng)學過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閱讀量小,知識面窄

  2)了解不多,認識不足

  3)熱情不高,興趣不濃

  4)方法單一,一知半解

  這所有的一切情況,既是我們在詩歌教學中的障礙,也是我們詩歌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一〕設(shè)置依據(jù)

  1.《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2.三首《如夢令》本身的特點

  3.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

  〔二〕教學目標

  1.學習借助抓“詞眼”來解析作品結(jié)構(gòu)、體悟思想情感的鑒賞方法。

  2.通過不同層次的比較,挖掘三首《如夢令》詞的深層意蘊。

  3.通過適當?shù)挠柧殻ㄔ姼脑~,寫鑒賞作品),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一〕設(shè)置依據(jù)

  1.《新課程標準》的相關(guān)要求。

  2.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

  〔二〕教學重難點

  1.以“詞眼”把握《如夢令》的章法。

  2.以“詞眼”體悟三首詞的意蘊。

  五、教具準備

  1.多媒體播放系統(tǒng)

  2.交互式電子白板

  六、說教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過語文教學中的文本研習、問題探究、活動體驗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的語文素養(yǎng),并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愉快教學。

  2.質(zhì)疑問難,激蕩思維

  3. 比較探究,討論交流。

  七、說學法

  在當今信息時代,現(xiàn)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zhàn)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比~圣陶先生也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必須轉(zhuǎn)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xiàn):

  1.交流分享,理解詞意。

  2.合作探究,析疑解難。

  3. 師生共研,細品情感。

  八、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以學生初中學過的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引入新課。

  【設(shè)計意圖】以舊知引入新知,由已知導入未知,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師生交流,投石問路

  1.齊讀新詞,整體感知

  2.師生交流,直陳感受

  交流的問題:①讀了三首《如夢令》,你有哪些感受?

 、 在學習了李清照《如夢令》的基礎(chǔ)上,你認為該如何鑒賞品析這三首《如夢令》呢?

  【設(shè)計意圖】生生交流,分享閱讀感受,加強學生對詞作內(nèi)容的理解;師生交流,共享鑒賞方法,加強教師對學生情況的把握。為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工作。

  〔三〕巧用“詞眼”,平中見奇

  1.教師點撥,找準“詞眼”

  【點撥】同學們對“詩眼”“文言”很熟悉,知道它們是了解詩歌或是散文的關(guān)鍵,那么我們能否從“詞眼”的角度來鑒賞《如夢令》呢?

 。1)什么是詞眼?

  【明確】詞中的描寫形象最為真切傳神或表達感情最為集中精粹之處,它通常體現(xiàn)在一首詞的某一關(guān)鍵性詞語。

  (2)這三首《如夢令》的“詞眼”是什么?

  【明確】“歸去”、“無寐”、“誰省”

  【設(shè)計意圖】點撥學生于詞中忽略之處,點明詞眼,既抓住三首《如夢令》詞體曲調(diào)的共同特點,又為鑒賞品析這三首《如夢令》的各自特征提供一個角度。

  2.師生共論,以“詞眼”把握《如夢令》的章法。

  討論的問題:三位詞人為什么會發(fā)出“歸去”、“無寐”、“誰省”的慨嘆呢?

 。ㄔ谟懻撝,教師可根據(jù)情況適時用PPT展示三首《如夢令》的創(chuàng)作背景。)

  【明確】

  蘇軾《如夢令》“歸去”(回去吧)——酬寄之作表明心志

  秦觀《如夢令》“無寐”(無法入睡)——羈旅之苦失意抒懷

  納蘭性德《如夢令》“誰省”(何人明白)——幽思之語悵然失落

  【教師小結(jié)】通觀三首《如夢令》,在感情傳達的結(jié)構(gòu)上是一致的,前四句是為“詞眼”所作的鋪陳,最后一句是對“詞眼”進一步的升華。

  【設(shè)計意圖】通過對“詞眼”的追問,理清三首《如夢令》所寫內(nèi)容,引導學生注意其在章法上的共同之處。

  3.師生共研,以“詞眼”體悟三首詞的意蘊。

  研究的問題:三首《如夢令》在感情傳達的結(jié)構(gòu)相同,感情傳達的效果也相同嗎?

 。ㄑ芯糠绞剑簩⑻K軾的《如夢令》與秦觀的《如夢令》相比較,蘇軾的《如夢令》與納蘭性德的《如夢令》相比較)

  【明確】蘇軾輕快怡然

  相似的處境處世胸襟

  秦觀孤獨冷寂

  蘇軾痛苦過往

  相似的追憶人生況味

  納蘭性德剎那美好

  【設(shè)計意圖】研讀為“詞眼”鋪陳的部分,細細品味三首《如夢令》在情感表達效果上的不同之處。通過不同層次的比較,挖掘三首《如夢令》詞的深層意蘊。

  4.教師總結(jié),明《如夢令》鑒賞方法

 。1)抓“詞眼”,明章法

  (2)觀“詞眼”,品感情

  (3)析“詞眼”,悟人生

  【設(shè)計意圖】總結(jié)歸納讀《如夢令》的方法,以期學生學以致用。

  〔四〕學以致用,變換詩句

  試將杜甫《登高》改寫為《如夢令》

  【示例】風急天高猿哀,落木蕭蕭鳥回。滾滾長江去,多病獨登高臺。霜鬢,霜鬢,新停濁酒杯。

  【設(shè)計意圖】用改寫的方式,以學過的詩歌作為基礎(chǔ),從舊知到新知,加深學生對《如夢令》的認識和理解。

  〔五〕布置作業(yè),鞏固練習

  從“詞眼”的角度重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寫一篇300字左右的鑒賞短文。

  【設(shè)計意圖】舊詩重讀,強化新知,舉一反三,平中見奇。

  平中見奇

  九、板書設(shè)計章法

  詞眼感情

  人生

  十、說思考

  古典詩歌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詩歌教學對于陶冶性情、加強美育、繼承傳統(tǒng),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然而,高考模式下的詩歌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最顯著的問題是,在詩歌教學中,知識、技巧訓練大于思想的領(lǐng)悟、價值的追求、審美的熏陶。高中詩歌教學求新求變迫在眉睫。在新課程背景下,變的是思想、方法,不變的是道德感悟、審美追求。

  因此,本節(jié)課不僅意在給學生鑒賞《如夢令》的方法,給學生鑒賞的能力,更重要希望通過“詞眼”(小角度)以及三首詞之間不同層次的比較,在挖掘《如夢令》深層意蘊的同時,給學生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既是鑒賞詩詞高屋建瓴的眼光,也是體悟多味人生的胸懷。給方法,給能力,給境界,是本課希望達成的目標,亦是詩歌教學的一種追求。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李清照詞兩首》,這是高一第二學期后半學期的學習內(nèi)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四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詞兩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單元中的篇目,這一單元選編的是宋詞,在新課標實驗教材五個必修模塊中,這是唯一的宋詞單元。本單元選取的是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四位詞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體現(xiàn)了宋詞的發(fā)展脈絡(luò)和藝術(shù)價值。李清照的詞《醉花陰》《聲聲慢》放在最后,屬略讀篇目,安排一課時完成教學!蹲砘帯肥亲髡吣隙汕暗淖髌,抒發(fā)“相思閑愁”,《聲聲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將重點賞析,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夫喪劫難后的愁苦悲戚,是詞人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征。本課的學習將引導學生深入熟悉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為以后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的選修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第二部分——學情介紹

  通過本單元前面六首詞的學習,學生對豪放派和婉約派的風格特點已有了大體認識,對詞的文體常識和基本鑒賞方法已有所掌握,這一點對學生學習本課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這兩首詞如果不了解詞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難把握兩首詞中深層的感情內(nèi)涵。

  針對學生學習本課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學生在課前1.回顧以前學過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關(guān)資料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讀熟讀成誦,初步感知兩詞。

  第三部分——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學情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確立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①背誦這兩首詞,因為《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要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 ②通過反復誦讀,對比探究,品味意象,體會“閑愁”與“悲愁”的區(qū)別,熟悉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學會知人論世。因《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要加強誦讀,在誦讀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領(lǐng)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和深層意義”,還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要學習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學會知人論世,了解與作品相關(guān)的作家經(jīng)歷、時代背景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據(jù)這兩點所以我確立了教學目標二,同時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③體會真情之美,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及審美情趣!墩Z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關(guān)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因此我確立了教學目標三。

  教法與學法

  依據(jù)教學目標,及《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教學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要求,本課將通過誦讀法、情境

  法、對比探究法來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來學習。

  說完了教法與學法,緊接著我將要說的是“教學過程”,分五步走。

  第四部分、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課前播放《菊花臺》歌曲,學生欣賞完我會問:為什么說“菊花殘,滿地傷”?菊花有什么象征意義?學生對《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部電影比較熟悉,可能會想到鋪滿皇宮的菊花,宮廷軍變的失敗,生命的凋殘消逝??我會順勢總結(jié)到: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對已逝輝煌的傷感②對生命凋殘的悲悼。“花”這個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有著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古人有以花

  喻女子美貌的習慣,比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南國有佳人,容華如桃李”, “美人二八顏如花”, “綠窗人似花”,“人面桃花相映紅”等等,黃花也無例外地成為這一習慣借用的對象,菊花就是黃花,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黃花”表達情思的人,《菊花臺》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對古詩詞中黃花意象的繼承。

  李清照在一個秋雨點點滴滴的黃昏,看著滿地堆積殘損的黃花正傷懷,聽著急風細雨吹打梧桐的哀樂,又想起那聲聲凄厲的雁鳴,不覺悲從中來,百感交集,寫出了飽含苦澀愁情的詞作《聲聲慢》,而在《醉花陰》中她寫黃花則是一句肝腸寸斷的“人比黃花瘦”,同樣的黃花詞人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李清照詞兩首》,從黃花入手,感悟一般黃花別樣情。

  之所以設(shè)計這樣開頭,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學習情境”,這一情境和導語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營造氛圍,讓學生更容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

  二、誦讀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中建議“教師要充分關(guān)注學生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所以在本環(huán)節(jié)我將引導學生通過聽讀、自由誦讀把握兩首詞的不同愁緒,然后提問:為什么一般黃花別樣愁?這樣就順利進入到教學的第三環(huán)節(jié):

  三、品讀探究——賞析意象

  1、首先請兩位學生分別朗誦兩詞,然后全班一起探究問題一:對比賞析《醉花陰》《聲聲慢》中的黃花意象。(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資料全班自由討論)學生討論后自由發(fā)言,然后教師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資料,再補充明確:

  這個問題其實有兩問,我會引導學生重點賞析“瘦”“憔悴”“堪摘”。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越來越強,思維靈活,已能對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概括,所以這個問題通過課前預習和當堂討論,學生可能會賞析出《醉花陰》中的黃花是作者的顧影自憐,黃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tài)相近,詞人借黃花反襯因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己,作者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達抽象的“愁”。

  《聲聲慢》中黃花的賞析學生由課前預習和導入可能會想到①作者借殘損凋零的黃花喻指漂泊殘老的自己和風雨飄搖的國家,“堪摘”暗指人老珠黃無人憐惜,可能想不到深層次的,這時我會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資料并創(chuàng)設(shè)情景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說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一直是伉儷情深,夫妻恩愛,志趣相投,經(jīng)常一起踏雪尋梅,品詩論畫,觀賞美景,可是現(xiàn)在呢?學生在引導下可能會說出睹花思人這層意思。我會說:②作者想起昔日看到美好的黃花,夫婦總是攜手共賞,丈夫摘取一朵為自己戴上,萬般柔情,千種疼愛,而此刻自己卻

  是形影相吊,恓惶煢孑,無心賞花,亡人已遠,音容猶在,事過境遷,情何以堪?

 、圩髡呓(jīng)歷了北宋到南宋的歷史巨變,目睹了國破山河碎,飽嘗了時代苦難,再加上作者的士大夫情懷,作者才如此傷感,作者借殘損的黃花傷己、傷時、傷國。

  之所以設(shè)置這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在鑒賞古詩詞時學會知人論世。探究完本問題,我會緊接著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二:

  2、自讀并比較《醉花陰》《聲聲慢》中愁緒的不同,通過前一問題的鋪墊,學生會很容易回答出:《醉花陰》中是相思閑愁,是浪漫的愁、是懷著期盼與等待的美麗的愁;《聲聲慢》中是家國悲愁,飽含著亡國之恨、喪夫之痛、孀居之哀、顛沛之苦,是絕望的、壓抑的、難以訴說的愁。

  之所以設(shè)置這個問題,是為了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感受兩首詞中愁緒的不同,突破本課教學重點。

  接著我會總結(jié)到:從黃花意象背后,我們讀出了一幅幅生動可感的畫面和主人公愁苦的

  情狀,體會到了詩句意象背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這里第一個象和景指詩詞意象淺層的形象,第二個象和景指詩詞意象深層的情感和思想。我們賞析詩詞,一定要讀出它的深層內(nèi)涵。比如孟浩然的《春曉》表面似乎只描寫了詩人春日酣眠醒后發(fā)現(xiàn)落紅遍地的情景,“花落知多少”深層則暗含著惜春、惜時的思想感情。

  指導完詩詞鑒賞方法,我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三:

  3、作者還通過那些意象表達了兩種不同的愁緒,請同學們再讀兩詞,選出你喜歡的詞句及意象,從深層賞析兩詞,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試用散文化的語言,加入適當?shù)南胂蠛吐?lián)想,以“我”開頭進行描述。

  認知發(fā)展論指出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能進行相關(guān)的學習遷移,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可能會賞析到過雁、酒、黃昏、梧桐、細雨等意象,對淡酒、過雁可能賞析不到位,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對學生獨創(chuàng)性的賞析要給予表揚和激勵。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示范到:我最喜歡《聲聲慢》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我形單影只,只有殘損的黃花在這清冷的秋風中與我相伴,我苦苦尋找,尋找我逝去的青春,尋找我魂牽夢縈的丈夫,尋找我失去的藏書和金石,尋找我們曾有過的幸福生活。可眼前卻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伶仃的我,內(nèi)心涌起萬千愁思和悲痛。作者從動作、環(huán)境、心理對愁苦的情狀進行了層層深入的描摹,為全詩奠定了凄慘悲涼的基調(diào)。

  之所以設(shè)置這樣的活動,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語文教學應遵循共同基礎(chǔ)與多樣選擇相統(tǒng)一的原則。心理學家皮亞杰在認知發(fā)展論中也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知識,而是設(shè)置充滿智慧刺激的環(huán)境,讓學生自行探索,主動學到知識。

  同時這一活動的完成就實現(xiàn)對本課教學難點的突破。我會以下面一段話對本課的教學進行總結(jié):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對比賞析,我們體會到作者早年的“愁”是相思閑愁;晚年的“愁”則是在歷經(jīng)國破家亡夫喪后的悲愁。真是“一般黃花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由此可見,鑒賞古詩詞一定要做到知人論世,賞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

  請同學們化身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體驗,讓我們在吟詠背誦中結(jié)束對本 課的學習。

  通過課前預習和當堂的反復誦讀、賞析理解,學生背誦本詞已沒有多大障礙,這樣就完成了本課的教學①,教學目標③則貫穿在整節(jié)課的誦讀賞析中,教學重難點的依次突破,教學目標的逐步實現(xiàn)后,本課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我會安排課后作業(yè):

  五、課后作業(yè)

  1.你對本課還有別的疑問和理解嗎?請寫成小論文,如果沒有請任選一首詞改寫成散文。

  2.積累有關(guān)黃花、梧桐、黃昏、酒、雨等意象的詩句,體味這些意象在古詩詞中的文化內(nèi)涵。

  設(shè)計意圖:根據(jù)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作業(yè)設(shè)計可以呈現(xiàn)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業(yè)的形式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綜合素質(zhì),新課改還提出學習語文應該養(yǎng)成積累和梳理的習慣。因此我設(shè)置了這兩項作業(yè)。

  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匯總九篇】相關(guān)文章: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5篇07-17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九篇07-31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7篇07-28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五篇07-21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九篇06-24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十篇08-07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匯編5篇07-16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集錦九篇07-11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集合7篇07-10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五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