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面試說課稿范文八篇
篇一:江西教師招聘面試中學化學說課稿《元素》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將來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需的。所以,本節(jié)教材對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 不可少的工具。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元素知識的探究學習,聯(lián)系生活和地殼中元素含量,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培養(yǎng)歸納總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學習,學會與人相處,對生活中一些物質元素含量的確定,更加關心社會,關心自然。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
難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含義,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課時:2課時
二、學況分析
1.知識基礎:此前學生把元素當成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現(xiàn)在他們已經學習了原子結構,就應該從微觀的角度對元素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學難點,因為它比較抽象,而且對于“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中的“一類原子”這一定義,在沒有同位素知識準備時,學生難以理解。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再加上前三個單元學生學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多(主要是空氣、氧氣和水),感性知識不充分,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調整,降低了教學要求,不過分要求把握概念的嚴謹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學生能結合實例正確使用概念,理清他們的區(qū)別就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與指導學生閱讀、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并與多媒體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和難度。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 設置問題:
(1)什么是元素?
(2)元素與物質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3)元素與原子的關系如何?
(二)新課教學
1.元素概念
通過說明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使學生對“元素”有初步的印象。進一步分析,氫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質子數(shù)的氫原子。同樣,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質子數(shù)。元素的概念在舉例中導出。
2.學生討論
、僭氐姆N類由什么決定的?
學生總結: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shù)決定的。也就是說質子數(shù)不同,元素的種類就不同。
、趩钨|和化合物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學生總結:它們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種。
教師講解:物質的簡單分類。
3.元素只講種類,不能講個數(shù)。
設疑:元素和原子有什么關系?
分析: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而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講種類也可以講個數(shù)。
舉例: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不能講成水是由2個氫元素和1個氧元素組成的。
4.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
通過學生閱讀教材中地殼中各物質的含量,使學生認識物質的種類非常多,而組成這些物質的元素并不多,已經發(fā)現(xiàn)的元素只有100余種;并要求學生記住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利用“養(yǎng)閨女”的諧音,幫助學生記憶。
引導學生閱讀有關生物細胞中元素分布的資料,使他們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由100余種元素組成的。
(三)知識遷移
分組討論:課本P73,學生討論活動。
利用討論讓學生領悟化學反應中什么粒子一定改變?什么粒子一定不變 ?元素種類是否發(fā)生變化?
學生總結: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發(fā)生改變,而原子只是進行重新組合,沒有發(fā)生變化;元素的種類也沒有發(fā)生變化。
(四)本節(jié)小結
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
(五)知識反饋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是( )
A.硅 鋁 氧 B.鋁 硅 氧 C.氧 鋁 硅 D.氧 硅 鋁
2.元素之間的根本區(qū)別是( )
A.核內質子數(shù)不同 B.核外電子數(shù)不同 C.核內中子數(shù)不同 D.原子的相對質量不同
3. 水是由__ 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構成的。
4.某物質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則該物質中一定含有__元素,還可能含有__元素。
(六) 課后作業(yè)
1.從生物學或科普刊物中查找?guī)追N食品的元素組成,并列表說明。
2.查閱資料,了解地殼中含量交大的集中元素及其存在。
3.背誦課本P75,常見元素名稱及元素符號。
篇二:教師招聘面試說課人教版高中化學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學課文《氧化—還原反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此次課選自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學》上冊第一章。氧化—還原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研究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和規(guī)律,對學好化學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許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識時,凡涉及元素價態(tài)變化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所以本節(jié)內容在本章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參照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確定一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加深對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學會用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理解氧化還原的實質。
能力培養(yǎng):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分析,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思想:對學生進行對立統(tǒng)一和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科學品質:激發(fā)創(chuàng)造意識,培養(yǎng)勇于探索認識新事物的優(yōu)良品質。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難點:從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認識過程。
二、教學方法:
以講解、分析、體溫、概括為主體,抓住化合價變化跟電子得失的關系著一關鍵,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鈉在氯氣中燃燒等例子,從得失氧、化合價升降、電子的轉移等一一揭示反應的實質,這樣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又教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講 練 提問 討論 歸納 總結的程序將問題逐步引向深入,使學生在了解程序下一步步完成學習化學的思維活動,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使學生對知識有清晰的認識,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讓學生明白氧化—還原反應是矛盾對立的,同時又是統(tǒng)一的,以此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三、學法指導:
復習初中學過的知識,注重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采用講練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的。鼓勵學生做筆記并思考,分析歸納總結,讓學生參與“學中練,練中學”。在練習中,可讓學生依老師的思維模式,將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理解后再按適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記憶,最后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四、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復習初中學生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自然過渡到新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很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導語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寫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同學思考回答:
“氧化銅失去銅,發(fā)生還原反應,氫氣得到氧發(fā)生氧化反應,像這樣一種物質被氧化,另一種物質被還原叫氧化—還原反應!蓖瑢W們在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已經掌握了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基礎知識,現(xiàn)在我們就進一步學習有關知識。
2.講授新知識
以Na在Cl2中燃燒和H2與CuO反應為例,通過得失氧情況和價態(tài)分析,總結如何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即: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外部特征:化合價升降。啟發(fā)學生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分析元素化合價變化原因,認識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的改變是氧化還原反應的主要特征。
(二)氧化—還原反應的內部本質:電子轉移。電子得失、電子對偏移,氧化反應,失e、價升;還原反應,得e、價降。從而解除疑難,進行下一環(huán)學習。
(三)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劑,得電子的物質(化合價降低),具有氧化性;還原劑,失電子的物質(化合價升高),具有還原性。就這樣邊講課邊板書,在化學方程式上畫線,標明化合價及電子得失,啟發(fā)學生分析討論,并總結歸納。教會學生用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即:化合價降低,得2e,被還原
化合價降低,得2e,被還原氧化劑 還原劑
為了理解,加深記憶,讓學生先看幾分鐘書,然后讓一位學生上臺寫出H2在Cl2中燃燒這個化學反應,并分析,即:
價升,(電子對偏離)發(fā)生氧化反應; 價降,(電子對偏向)發(fā)生還原反應。
為了使知識更清晰,可以給出小節(jié),并給出類似題型的練習題,達到鞏固加強。最后一起總結出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即:
接受電子 失去電子
化合價降低 化合價升高
被還原 被氧化
具有氧化性 具有還原性
四、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和記憶方法:
1.總結:元素化合價升高則原子失去電子,被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該物質是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元素化合價降低,則原子得到電子,被還原,發(fā)生還原反應,該物質是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2.分析四種類型的化學反應,總結出復分解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得看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無變化。
3.聯(lián)系反饋:
寫出Zn與HCl反應,Cu在Cl2中燃燒的反應式,并標出化合價、氧化劑、還原劑并同時布置課后作業(yè),以達到鞏固新知識,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發(fā)生學生的理解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透徹講解,使其完全理解。
4.小結
5.布置作業(yè)
篇三:教師資格面試指導,20xx年中學化學教師資格說課技巧
怎樣使化學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起來,我們發(fā)現(xiàn)開展說課活動是一種比較有用的做法!罢f課”是青年教師刻苦鉆研教材,探討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業(yè)務水平的一種好方法,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后,青年教師進一步學習教育理論,用科學手段指導教學實踐,提高教科研水平,增強教學基本功訓練的一項內在要求。但不管是剛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還是已在教育戰(zhàn)線上工作過多年的中青年教師,往往對“說課”一詞并不熟悉,一些老師不知道什么是說課,不知道怎樣進行說課,不知道說課與上課之間的區(qū)別,中公教師考試網整理了中學化學教師資格說課技巧文章,本文將圍繞這些問題談談化學學科的說課:
一、什么是“說課”:
說課是教師通過對教育目標本身的分析,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通俗的講就是要說清: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說課”以說為主,是教師對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說明,是一種口頭敘述為主的.教案分析。狹義的說課是指以教師口頭語言表達為主,以教育科學理論和教材為依據,針對每節(jié)課的具體特點,以教師為對象,在備課和上課之間進行的教學研究系統(tǒng)。廣義的說課是指以教師口頭語言表達為主,以教育科學理論和教材為依據,針對每節(jié)課的具體特點,以教師為對象,對其進行培養(yǎng)和培訓的組織形式。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促進教師深入備課,提高教師素質而提高教學質量的教研活動。
二、說課的主要內容:
化學學科說課的主要內容是:1、說教材;2、說教學方法;3、說學法指導;4、說課堂教學程序。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具體材料。因此,說課首先要求教師說教材。分析教材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1、教材的前后聯(lián)系和所處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每一課時教案所包含的內容是不同的,它們在每一學科的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也是不同的,有些課時所含的教學內容極其重要,與今后授課的內容相關密切,是階段性的關鍵點,甚至是本教材的重點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如何認識每一課時教案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進而如何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至關重要。我們一些有經驗的老教師為什么能稱之為“把關”老師,也就是因為他們
熟悉了學科知識體系中的要點和關鍵,并善于抓住這些知識關鍵點來指導學生,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確保教學質量。分清每一課時教案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是青年教師必須下功夫掌握的極其重要的一項基本功。
2、教學目的要求。教學目的要求是一堂課的指導思想,是講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有了明確的目的要求,教師安排教材、選擇教法、設計教學程序才有依據,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教學目的是一堂課的中心任務,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是為它服務的,所以要定得明確、具體,這樣才能切實對課堂教學起到指導作用。制定目的時要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準確地確定若干條。教學要求要根據學生實際考慮可能達到的程度,然后定出具體要求,不能要求過低,也不能憑空拔高。目的要求的制定應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要學生學會哪些基礎知識;第二,要培養(yǎng)學生哪些能力;第三,要求學生接受哪些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目的要求確定之后,還要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來具體說明制定教學目的和要求的依據。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知識系統(tǒng)中,有些內容是關鍵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內容,對于鞏固舊知,學習新知起著決定性作用,這些內容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是學生難以理解和領會的內容。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規(guī)律及學習水平來準確地確定難點,以便在教學中巧妙地分散難點,化難為易。這些都需要“說課”教師在說課過程中掌握并說清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
由于各單元、各章節(jié)、各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不同,因此各自的重點、難點也不同,教學的重、難點要根據課標要求,要根據所說教材內容,教學目的和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說課者要將這些內容,即確定重點、難點的依據,述說清楚、具體。
(二)說教學方法
教師說教法,不僅要說選擇哪些教法,還要說清楚為什么。教師要說好課,就要研究教法,研究教法的選擇和運用,教法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
對于說教法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要明確各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和作用,做到教法合理優(yōu)選,有機結合。
教法多種多樣,且各有優(yōu)勢和特點,以及適用的范圍和條件。如:為了提供豐富的感性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可以選用演示法、觀察法;以理解為主的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以實踐為主的方法有練習法、實驗法。各類教法均有其優(yōu)點和局限性,要有針對性地選用和靈活組合,才會發(fā)揮其更大的效用。不同的教學階段具有不同的教學任務,要完成不同的教學任務,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2、教法的選擇和運用應以啟發(fā)式教學為指導思想。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使學生掌握規(guī)律性的知識,由此及彼,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3、選擇教法的理論依據要準確、具體、針對性強。
說課者要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去闡述選擇教法的理由。選擇教法的依據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1)根據教學目的選擇與之相適合的教法。教學目的不同,使用的教法就會不一樣。如果一堂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傳授新知識,就要相應的選用以各種方式的講授法為主,結合運用談話法和演示法等;如果一堂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形成學生技能、技巧,就要相應的選用以練習法為主,結合運用實驗法等。
(2)根據學校條件和教師自身特長選擇相適合的教學方法。
篇四:吉林教師招聘面試中學化學說課稿《質量守恒定律》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化學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課時,包括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恒的原因及其應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guī)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的理論依據,它的應用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本節(jié)教材在初中化學里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教材的編寫意圖、本節(jié)的特點、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學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和解決一些化學現(xiàn)象和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及分析,培養(yǎng)學生利用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與質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了解研究化學問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對學生進行透過現(xiàn)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如何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從
而達到從定量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4、對教材的改進
課本P88活動與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較高:因為玻璃管灼熱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錐形瓶中,又要恰好與瓶中的白磷接觸,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這樣的疑問:在插入過程中,瓶內外的氣體是否發(fā)生了交換?為此,我作了如下調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氣球套緊瓶口,再將錐形瓶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至白磷自發(fā)燃燒完全。
課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給學生造成疑問,水分會不會蒸發(fā),空氣會不會溶解在液體中等。對此,我將小燒杯換成了錐形瓶,同樣在瓶口套上一只氣球,使學生看清反應前后瓶內外物質無交換,從而使實驗操作過程更嚴密、更科學,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實驗結論。
二、說教法
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痹趯W習本節(jié)課內容之前,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對于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都屬于啟蒙階段,若探究過程不符合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過于放開或加大難度,不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會挫傷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本節(jié)課我采用的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了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于比較興奮、好奇狀態(tài),我緊緊抓住這一點。
2.學法指導
(1)實驗探究法:學會在科學探究中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2、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問題
先由蠟燭燃燒,引出問題一“在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會有什么變化呢?”接著介紹三位化學家對此進行的研究,并著重介紹拉瓦錫的研究實驗原理。進而提出問題二“是否所有化學反應反應物質量總和都等于生成物質量總和呢?”提出兩個探究實驗①測定蠟燭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和探究實驗②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組探究實驗。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去親歷實驗并感悟質量變化的關系,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問題三“由此你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變化關系得到了哪些結論?”學生可能有三種猜想:①化學反應后總質量變;②化學反應后總質量變大;③化學反應后總質量保持不變!按_實如此嗎?”進入第二流程。
(2)實驗探究、引導發(fā)現(xiàn)
①確定探究內容
為了減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導學生確定探究內容。
探究實驗一: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變化情況
探究實驗二:鐵釘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變化情況
、谠O計實驗方案
由于學生對這兩個探究實驗的化學反應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講解其原理。然后向學生提供以下實驗儀器和藥品,讓學生自主選擇,分組設計探究實驗方案。
、鄯纸M實驗、分析討論
實驗儀器和藥品:
探究實驗一:天平、250mL錐形瓶、250mL燒杯、酒精燈、鑷子、三角架、石棉網、氣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學生對探究實驗一設計的方案可能主要有兩種類型:主要區(qū)別在于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學生對兩種方案分別實驗后發(fā)現(xiàn),第一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變大;第二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不變!熬烤鼓囊环N方案的結論正確?”讓學生對方案展開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既可強化其設計興趣,又調動了學生主動思維。
經討論得出:第一種方案有缺陷,因為沒有考慮白磷燃燒后重新進入敞口容器的空氣質量,所以得出生成物質量變大的結論是不準確的;第二種方案在密閉條件下進行,整個操作
過程中容器內外沒有物質的交換,實驗過程嚴密科學,結論令人信服。
探究實驗二:天平、錐形瓶、氣球、鐵釘、硫酸銅溶液。
學生對探究實驗二設計的方案也可能主要有兩種類型:主要區(qū)別也就在于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兩種方案的結果都是生成物質量不變。通過討論得出:在常溫下反應水分蒸發(fā)帶來的質量誤差可忽略不計。
剛才兩個探究實驗的共同結果是——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盀槭裁茨?”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于是我利用動畫模擬突破難點,即進入第三流程。
(3)動畫模擬、突破難點
用動畫模擬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微觀過程,直觀形象地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數(shù)目和質量肯定不變,至此得出,所有化學反應都遵循的規(guī)律——質量守恒定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并成功的嘗試實驗,獲得結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了科學實驗需要嚴謹,主動建構了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
接著提問“為什么蠟燭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變小,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變大呢?”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用質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學反應時,切記不要忽略反應中進入的或出去的氣體這類隱含的物質。
(4)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質量等于200g,這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為什么?
、诟咤i酸鉀在空氣中加熱后,固體質量減少了,有人說這個事實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說對嗎?為什么?
、垡阎12g木炭與32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g的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為什么?
第1題意在突出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反應中;第2題再次凸顯守恒的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第3題意在讓學生發(fā)現(xiàn)質量守恒定律中“參加”兩字的含義。
設計意圖: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使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得以強化,也鍛煉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懂得了什么樣的化學學習方法?
五、教學設計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采用教師引導,學生為主,師生協(xié)作,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重點的合作探究教學形式,著重了兩個體現(xiàn)、四個突出。
1.兩個體現(xiàn)
(1)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
(2)體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2.四個突出
(1)以實驗為基礎,引導科學發(fā)現(xiàn);
(2)以思維為核心,開展問題探究;
(3)以學生為主體,促進知識內化;
(4)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研究氛圍。
六.板書設計
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
一、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二、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本質——三不變
原子的種類不變;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
三、應用
紙張燃燒完后灰燼質量小于原來紙張,為什么?
鎂帶燃燒完后白色生成物質量大于鎂帶,為什么?
篇五:江西教師招聘面試中學化學說課稿《水的組成》
一、說教材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為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展。對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jié)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yè)生產等的緊密關系,在學生了解了水污染產生的嚴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義之后,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節(jié)中去,而把本節(jié)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現(xiàn)象引出的氫氣,又為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了解水的化學式;c、通過本節(jié)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系,并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2)能力目標:a、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yǎng)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3)德育目標:a、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b、通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污染的錄像,增強環(huán)保意識。
3.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xiàn)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2)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xiàn)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說教學
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 以問題導入新課,簡潔明了在講授新課前,通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然后進入新課。
2.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一杯水,培養(yǎng)學生從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分析實驗現(xiàn)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后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于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后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于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展示課件)分析了水的組成后,接著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從討論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 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 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污染。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jié)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tǒng)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原則,采用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yōu)組織,并體現(xiàn)以下特點: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屏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xiàn)象都展現(xiàn)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于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么構成的?),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良好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fā)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信息量的優(yōu)化處理,
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為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錄像,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4.優(yōu)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yǎng)探究能力,發(fā)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通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tài)和最佳狀態(tài),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征:(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fā);(2)學習者通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3)學習者通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
篇六:吉林教師招聘面試中學化學說課稿《元素》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將來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需的。所以,本節(jié)教材對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 不可少的工具。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元素知識的探究學習,聯(lián)系生活和地殼中元素含量,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培養(yǎng)歸納總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學習,學會與人相處,對生活中一些物質元素含量的確定,更加關心社會,關心自然。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
難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含義,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課時:2課時
二、學況分析
1.知識基礎:此前學生把元素當成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現(xiàn)在他們已經學習了原子結構,就應該從微觀的角度對元素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學難點,因為它比較抽象,而且對于“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中的“一類原子”這一定義,在沒有同位素知識準備時,學生難以理解。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再加上前三個單元學生學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多(主要是空氣、氧氣和水),感性知識不充分,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調整,降低了教學要求,不過分要求把握概念的嚴謹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學生能結合實例正確使用概念,理清他們的區(qū)別就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與指導學生閱讀、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并與多媒體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和難度。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 設置問題:
(1)什么是元素?
(2)元素與物質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3)元素與原子的關系如何?
(二)新課教學
1.元素概念
通過說明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使學生對“元素”有初步的印象。進一步分析,氫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質子數(shù)的氫原子。同樣,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質子數(shù)。元素的概念在舉例中導出。
2.學生討論
、僭氐姆N類由什么決定的?
學生總結: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shù)決定的。也就是說質子數(shù)不同,元素的種類就不同。
、趩钨|和化合物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學生總結:它們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種。
教師講解:物質的簡單分類。
3.元素只講種類,不能講個數(shù)。
設疑:元素和原子有什么關系?
分析: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而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講種類也可以講個數(shù)。
舉例: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不能講成水是由2個氫元素和1個氧元素組成的。
4.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
通過學生閱讀教材中地殼中各物質的含量,使學生認識物質的種類非常多,而組成這些物質的元素并不多,已經發(fā)現(xiàn)的元素只有100余種;并要求學生記住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利用“養(yǎng)閨女”的諧音,幫助學生記憶。
引導學生閱讀有關生物細胞中元素分布的資料,使他們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由100余種元素組成的。
(三)知識遷移
分組討論:課本P73,學生討論活動。
利用討論讓學生領悟化學反應中什么粒子一定改變?什么粒子一定不變 ?元素種類是否發(fā)生變化?
學生總結: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發(fā)生改變,而原子只是進行重新組合,沒有發(fā)生變化;元素的種類也沒有發(fā)生變化。
(四)本節(jié)小結
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
(五)知識反饋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是( )
A.硅 鋁 氧 B.鋁 硅 氧 C.氧 鋁 硅 D.氧 硅 鋁
2.元素之間的根本區(qū)別是( )
A.核內質子數(shù)不同 B.核外電子數(shù)不同 C.核內中子數(shù)不同 D.原子的相對質量不同
3. 水是由__ 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構成的。
4.某物質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則該物質中一定含有__元素,還可能含有__元素。
(六) 課后作業(yè)
1.從生物學或科普刊物中查找?guī)追N食品的元素組成,并列表說明。
2.查閱資料,了解地殼中含量交大的集中元素及其存在。
3.背誦課本P75,常見元素名稱及元素符號。
篇七:面試說課稿(化學范文)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第x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jié)《鐵及化合物的性質》。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 內容介紹及教材處理
本節(jié)課內容包括:鐵單質、氧化物、氫氧化物及鐵鹽四部分。我是這樣處理的,因為鐵單質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本節(jié)課重點學習鐵的化合物的相應性質及Fe2+、Fe3+檢驗。并將Fe2+、與Fe3+的相互轉化這個難點放在下節(jié)課學習。 學生已經學習過氧化還原反應,Al及其化合物的性質。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均有一定難度,而Fe(OH)2的性質是這兩部分的綜合利用,難度更大。我準備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結合實驗探究,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主動探究結果,達到分散難點的目的。
二、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鐵是金屬中的重要元素,由于鐵是變價金屬,所以高考中對元素及化合物的考查,鐵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你們說課就是中考中的地位。)通常以無機推斷題形式出現(xiàn)。同時,鐵又是日常生活、工業(yè)生產及國防中應用極其廣泛的金屬。
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鐵的氧化物、氫氧化物的性質。
2、過程與方法目標:教學過程中注意運用歸納、對比的方法。對鐵的化合物形成知識體系。
3、情感態(tài)度目標:通過課本上設置的“學與問”、“科學與探究”,是學生深入了解金屬化合物的一些性質,感悟到金屬在生活實際中的廣泛應用。
四、 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
由于......所以我將本節(jié)課的難點設定為:......
五、 教學過程
1、對于鐵的氧化物的學習,我是通過讓學生課前預習,完成學案,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2、(你實際的教學設想,大體步驟。對于??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以上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授課內容,為了強化學生對........的理解,我設計了........,另外針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進行作業(yè)布置。
對于本節(jié)課我也進行了如下反思(這個必須要說,你可以直接用我的)
新舊兩版教材除了在課程安排上又說不同外,對于教學方式由老師傳授、學生被動。轉變?yōu)橐越處煘橹黧w、學生為主導。老師有意圖的設計、引導、啟發(fā),學生自主觀察、歸納、總結,親身體驗。如我本節(jié)課.......,讓學生........,是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訉W習,提升學生們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注明:
1、條理清晰,說出你所要敘述的1、2、3、........
2、幾個方面全面,不能丟項
3、彩色部分的話語是重點語句
篇八:教師招聘考試中學化學說課稿《原子的構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題處于初中化學第四單元第一課題,包括原子的構成和相對原子質量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重點介紹原子的構成,同時介紹了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紹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運動情況。第二部分介紹相對原子質量,由于原子的質量太小,書寫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對原子質量來表示原子的質量。教材還通過介紹張青蓮教授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為了切實突出重點,體現(xiàn)全面性,綜合性和發(fā)展性。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倭私庠邮怯少|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诔醪搅私庀鄬υ淤|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
③逐步提高抽象思維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圖、表等資料,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初步學會運用類比、想象、歸納、概括等方法獲取信息并進行加工。
、谠诜治鲈咏Y構時,鼓勵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賹W生進行物質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②結合張青蓮教授的卓越貢獻資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課題的內容和地位,我確定本課題的重點是原子的構成和相對原子質量。難點是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和相對原子量概念的形成。
二、教法分析
鑒于本單元知識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涉及的實驗較少,因此在教學中采用探究討論法、情景教學法、分析比較法與指導學生閱讀、組織學生討論相結合來進行教學。
三、學法指導
在教師引導和幫助下,學生通過開展閱讀、討論、推理、交流、總結等活動,逐步形成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科學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
根據微觀知識的特點和學生認識過程中易出現(xiàn)的問題,我的教學過程主要通過閱讀化學史實資料、多彩的原子構成圖片、生動的比喻、多種活動形式以及內
容活潑的教學課件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牢固記憶。具體教學分以下幾個階段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溫習舊知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以展示水分解的示意圖開頭,讓學生回憶前面學過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學變化的實質。用這樣的設計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二)提出猜想,引入新課
由化學變化的實質,提出以下猜想,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呢?有關未知世界的問題,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
(三)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教學——原子的構成
1、學生自學后討論:⑴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嗎?⑵原子核還能再分嗎?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構成的呢?這些粒子有區(qū)別嗎?⑶原子核帶電嗎?電子帶電嗎?整個原子顯電性嗎?為什么?設計這樣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開始探究原子的結構,初步教會學生怎樣探討,從哪些方面探討。
2、趁學生的求知欲望高漲,展示動畫,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原子的構成。老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原子已經很小了,其中的原子核更小,就象書中比喻,原子如果是一個大的體育場,那么原子核就是里面的一只螞蟻,電子就在這個相對廣闊的區(qū)域內運動。在這里老師要強調,原子核并不是一剖為二,一半是質子,一半是中子,并且在不同的原子中,質子、中子本身都一樣,區(qū)別在于,不同中所含的質子、中子數(shù)目不同。
3、學生通過自學和動畫直觀的認識,回答以上三個問題。老師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得出以下結論:1.原子一般都是由質子、中子、核外電子構成,但有一種氫原子中只有一個質子和一個核外電子,沒有中子,即并不是所有原子里都有中子。2.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數(shù))由于質子數(shù)等于核外電子數(shù),正電荷總數(shù)等于負電荷總數(shù),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4、介紹一些原子方面的科學家的資料。通過這些資料,可以讓學生了解原子結構的演變歷史;還可以通過修正各種觀點使剛學過的知識得以應用和鞏固升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并且還可以通過各位科學家的成就,了解科學的發(fā)展是在不斷修正和補充中進行的,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
第二部分教學——相對原子質量
1、展示一些原子的質量,學生觀看展示后,發(fā)現(xiàn)原子有質量,只是很小。這樣用具體的數(shù)據直觀地告訴學生原子的質量到底有多小。然后提出問題:1、原子的質量如此小,無論書寫、記憶、還是使用都極不方便。原子的質量又該怎樣衡量呢?2、什么叫相對原子質量?它是如何來表示原子的質量的?帶著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閱讀教材,得出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和計算公式。這樣的設計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相對的概念。
2、提問:相對原子質量和實際質量的區(qū)別在哪里?學生討論后回答:相對質量是一個倍數(shù)關系,單位是一;實際質量是稱量出來的真實質量,單位是千克。這樣由學生自己找出區(qū)別,對相對原子質量的理解會更深刻。
3、出示構成原子的各種粒子的質量,讓學生觀察后得出結論:跟質子、中子相比,電子質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計,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出示部分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和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拓展思維
1、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
A.是原子的實際質量
B.可以用千克作單位
C.沒有單位
D.是原子間質量之比,單位為1,一般不寫
利用此題討論歸納對比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質量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已知碳原子質量為1.993×10-26kg、氧原子質量為2.657×10-26kg、鐵原子質量為9.288×10-26kg,試計算氧原子、鐵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通過對比,得出相對原子質量數(shù)字比較簡單,便于書寫、記憶和計算,從而得出引入相對原子質量的意義。
3、相對原子質量可以從書中P154的附錄Ⅱ查到,查閱如下幾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磷、鋁、氮、碳、鈉、硫、鎂、鈣。
借此題讓學生學會查閱相對原子質量表;說明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一百多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精確的相對原子質量有效數(shù)字可高達八位,一般的化學計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整數(shù)或1位小數(shù))。
(五)分享收獲,強化思想
1、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通過這節(jié)課,你在學習方法和思想上有哪些收獲?
3、借助資料,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學生閱讀教材P69張青蓮教授的資料,交流讀后感。
4、課后作業(yè)。
五、教學反思
在這節(jié)課題的教學設計中,我本著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這一素質教育的要求,并把它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去,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以探索者的角色出現(xiàn),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再發(fā)現(xiàn)、再創(chuàng)造的認識過程,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將不斷努力,創(chuàng)設自己的教學特色。
【高中化學面試說課稿范文八篇】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五篇07-09
關于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五篇07-11
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10篇07-10
關于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八篇06-23
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七篇06-19
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合集五篇06-16
人教版高中化學電源說課稿11-03
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匯編7篇07-17
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匯總8篇07-17
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匯編八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