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精選13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ㄒ唬┙滩姆治
本課作為本單元的第三課時,是由秦王朝的學習轉到漢朝的學習的過渡課,屬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學生梳理了漢朝興衰的基本脈絡。西漢的漢武帝的時期,不僅是西漢強盛的一個頂點,也是中國封建的時期的第一個鼎盛局面。它對于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課的內容在中國古代史的學習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
課標要求:
內容標準:列舉漢武帝大一統(tǒng)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
活動建議:組織討論,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歷史作用。
那么根據教材內容和課標要求,我的教學三維目標制定為如下內容:
。ǘ┙虒W目標
1、 了解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掌握“文景之治”并列舉漢武帝大一統(tǒng)的基本史實。
2、 學會一分為二地全面評價歷史人物;
3、通過談話法實現師生互動;借助表格歸納法記憶基本史實;利用歷史短劇將學習難點簡單化。
4、 體會統(tǒng)一、安定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維護統(tǒng)一的歷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這些目標,則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ㄈ┙虒W重難點
1、重點――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
確立依據:首先,這個重點的設置符合課標要求;其次,本課主要是從政治角度講述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時間跨度較大,涉及的史實較多。所以我根據教材內容,本課的教學重點的范圍縮小在西漢的興盛,而漢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則成就了這一興盛,所以,將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作為教學重點是比較恰當的。
2、難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確立依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在思想上加強中央集權,促成大一統(tǒng)的重要措施。而思想方面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對這一內容的闡述較為簡單,不利于學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認識,因而這一內容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至于如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我會在后面的說教學過程中具體說明。
二、說教法、學法
。ㄒ唬⿲W情分析
授課對象:初一學生
優(yōu)勢: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一第一學期的學生,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思維較活躍,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會比較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互動學習。
不足:剛剛接觸歷史不久,還沒有積累一定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所以需要老師進行正確的引導。
根據學生的學情,我運用了下列的教法、學法
。ǘ┙谭ê蛯W法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談話法和講解法,對于重點內容將采用表格歸納法、由學生表演歷史短劇的方式,加上多媒體的輔助,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歷史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新課 (3分鐘)
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大一統(tǒng)”這個名詞,所以我會在進入新課的學習之前向學生解釋清楚“大一統(tǒng)”這個名詞的概念,讓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明確學習方向。然后我會用語言過渡到新課的學習:那么,漢朝是如何實現大一統(tǒng)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本課尋找答案。
這樣的導入簡單直接,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并且?guī)е蓡栍心康牡卣归_新課的學習。
(二)講授新課(34分鐘)
1、文景之治(10分鐘)
這一子目的內容比較簡單,首先我會讓學生閱讀教材,歸納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漢初的社會環(huán)境。然后利用這樣一個表格,與學生一同完成對第一子目的學習。這個表格是秦王朝和漢初文景的時期統(tǒng)治政策的對比。我將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所學內容并利用本課教材內容完成這一表格。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復習鞏固前兩課的內容,還可以在對比中加深對文景之治的認識。另外,表格內容條理清晰,有助于學生記憶。
在完成這個表格歸納了文景之治的主要內容后,我會讓學生試著用一句話定義“文景之治”,讓學生提高歸納概括能力的同時對“文景之治”形成明確的概念。
接著我會用這樣一句話過渡到第二子目的學習:漢初文景的時期休養(yǎng)生息帶來的經濟繁榮,為西漢進入強盛的時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也為漢武帝得以實現大一統(tǒng)提供了客觀條件。
2、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17分鐘)
這一子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首先我會讓學生閱讀小字部分,回答這一個問題:漢武帝完成大一統(tǒng)的主觀因素是什么?――漢武帝年輕有為,善于用人。
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3分鐘分別討論總結出漢武帝在政治思想兩大方面所采取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至于經濟方面的措施,將在后面一課獨立單獨學習,這一點我會向學生說明。在小組討論總結出答案后,我會給出我的答案。然后對學生較難理解的推恩令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進行進一步講解。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老師在學生小組討論后給出答案,可以讓學生在已經思考總結過的前提下發(fā)現自己認識的不足之處,加深理解
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討論得出的答案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點撥。
那么,對于推恩令的講解我將用這樣一幅圖表,直觀清晰,方便學生理解認識。
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內容,我會讓學生表演課前準備好的歷史短劇,即由四個學生分別扮演漢武帝,法家、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別說明自己的主張,由漢武帝選擇采用,扮演漢武帝的學生要說明為什么這么選擇。
然后我會進行小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是儒家思想成為法定的封建正統(tǒng)思想,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tǒng)。
利用歷史短劇不僅可以重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將教學難點簡單化,加上教師的進一步總結,讓學生較輕松地進行理解學習。
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教版歷史七年級第四單元,所述三國兩晉南北朝是秦漢大一統(tǒng)后出現的政權分立的時期,本課內容正是從政權分立走向統(tǒng)一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講述了十六國以來北方地區(qū)民族融合的趨勢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少數民族的內遷使民族融合趨勢出現,為了適應這種趨勢,北魏孝文帝進行了一系列學習先進文化,主要是學習漢族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進一步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后來的隋唐統(tǒng)一奠定基礎,可以說這一課既是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分立的一個總結,又為隋朝更大規(guī)模的統(tǒng)一埋下伏筆。同時為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古代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進程和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奠定基礎。學好這一課對于培養(yǎng)學生在民族的問題上的正確觀念,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民族平等原則理解和思考歷史上的民族關系問題有重要的意義。
。ǘ┙虒W目標:
初一學生理性思維弱,感性思維強,求知欲強,但知識積累不夠豐富,對一 些復雜歷史現象和名詞概念模糊不清。由于這些特點,依據新課程以人為本,促 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這一指導思想的要求,我對本課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作如下設 定:1、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了解南北朝的時期我國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實,包括自十六國以來北方地區(qū)民族融合的趨勢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為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古代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進程和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奠定基礎。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和思考本課所敘述的民族大融合進程,首先,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民族平等原則理解和思考歷史上的民族關系問題的初步能力;其次,培養(yǎng)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思考問題的初步能力和追蹤歷史發(fā)展基本線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在民族的問題上的正確觀念,使學生認識到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我國歷史上民族關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民族融合的前提條件。
。ㄈ┲攸c:
本課的重點是孝文帝改革。由于孝文帝的改革從社會生活、文化等領域比較全面的反映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深化和鞏固了民族大融合的成果,理所應當成為本課的核心。
(四)難點:
理解民族大融合的含義。通常我們容易把民族融合與民族同化簡單的等同起來,這是 不正確的。但是民族同化、民族融合的含義及其區(qū)別,限于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積累,我們又不能做出解釋。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用“歷史觀點來統(tǒng)率史實”,在突破重點的.基礎上,通 過民族融合的一系列歷史事實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二、說教法學法
。ㄒ唬┙谭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要教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自己探索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本領。主要綜合利用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導入法 、講授法、 合作探究
。ǘ⿲W法
在學法方面,要指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歸納提煉并列舉出本課所涉及的基本知識要點。多啟發(fā)設問,推動學生積極思維、努力合作探究,創(chuàng)設情境并讓學生通過討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層原因來揭示北方民族融合的趨勢與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絡架構。
教學生用分析的方法,如比較、聯(lián)系等來分析重大歷史事件,注意深遠意義和現實意義,用發(fā)展的眼光去觀察、審視歷史。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歌曲《愛我中華》導入,學生聽音樂后,教師設問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匈奴族、鮮卑族、羯族、氐族現在哪里去了?(設置問題,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進入新課
北方統(tǒng)一和民族融合
由學生閱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1、鮮卑族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他們是如何統(tǒng)一黃河流域的?
2、北魏統(tǒng)一黃河流域的時間?
3、黃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他們在哪些方面相互影響,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4、東漢以來,曾統(tǒng)一過黃河流域(北方)的政權有哪些?
5、你怎樣理解民族融合?
。ù谁h(huán)節(jié)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學會歸納和篩選相關的能力。讓學生清楚了解北魏統(tǒng)一北方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歸納掌握主要史實。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意識,加深對民族融合趨勢的理解。)
遷都洛陽
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歷史事件的發(fā)生,讓學生受到這樣的思想教育,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忍受挫折的能力,銳意進取的精神,從而實現情感與價值觀當中提出的塑造青少年堅強意志這個要求。
孝文帝改革
提出問題:
1、北魏孝文帝從哪些方面進行了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2、在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用有兩個特殊的字眼。你們發(fā)現了嗎?從“必須”中,同學們看到了什么?
3、(課本116頁“動腦筋”)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謚號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結合我們學過的課文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4、如何評價魏孝文帝改革?
拋出問題,通過學生身臨其境,讓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能夠從不同視角對孝文帝改革的深入理解,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辨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細致了解民族融合的基本情況。有助于突破重點難點,鞏固所學知識,及時復習,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
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課上承第18課《三國鼎立》中吳國對南方經濟的開發(fā),下啟南方經濟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為以后講述南方經濟在南宋時期全面超過北方做好了鋪墊。本課介紹了西晉的短暫統(tǒng)一,少數民族的內遷、淝水之戰(zhàn)以及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始終圍繞著民族融合與社會發(fā)展這一歷史線索,在經歷了長達三百多年的巨大歷史災難的同時,也孕育著新的歷史進步因素。由此可見,本課在上下章節(jié)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具有重要地位。
2、教學目標:
依據:
A、初中歷史教學大綱有關要求
B、初一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水平
知識與能力:
。1)學生通過學習,了解西晉、東晉、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的史實。以及淝水之戰(zhàn)的時間、背景、經過和影響。
。2)學習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農業(yè)、水利、手工業(yè)等較快發(fā)展的史實。
(3)知道淝水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zhàn)役,人心的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4)通過探究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了解到自東漢末年以來由于內亂不已,戰(zhàn)火遍野,北方人口大量逃亡,形成了人口流動,其人數之多、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是我歷史上罕見的,它促進了民族融合,使我國人口布局日趨合理,也開始改變了北方黃河流域為重心的經濟格局,從而促進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發(fā)展進程,為國家的重新統(tǒng)一和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分組研讀“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圖,進一步了解閱讀歷史地圖的方法--通過圖例讀地圖,感知歷史地圖中一些直觀的有效信息。
。2)組織學習探究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另一方面用“問題解決”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歷史知識,自主解決問題。
。3)通過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話題:“假如我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會不會南遷?”讓學生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zhàn)亂的嚴重程度,并對新知識進行遷移。
。4)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果你是西部大開發(fā)中的一位建設者,西部開發(fā)應注意什么?還一定具備什么條件?請你為故鄉(xiāng)的發(fā)展出謀劃策。”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同時指導學生關注本地的歷史,關注身邊的歷史,懂得學習歷史以更好的為現實服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生在探究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原因過程中,認識到和平、安定是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2)經濟發(fā)展不能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北方人口大量南遷,除戰(zhàn)亂因素外,還因為北方長期以來過度的土地開墾和森林砍伐,使得人們向往資源豐富的江南地區(qū)。因此進行知識遷移時,要讓學生具備“經濟要發(fā)展,環(huán)境要保護”的環(huán)境意識。
3、本課重點:“淝水之戰(zhàn)”和“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4、本課難點:闡明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因素
5、關鍵點:人口南遷,淝水之戰(zhàn)成為江南地區(qū)經濟開發(fā)的原因。
采用小組先研讀“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圖,從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情況入手,突出“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這一教學內容。以引導學生探究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為主線,將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淝水之戰(zhàn)視為背景原因來處理,既抓住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二、教材處理
1、學情、知識點的心理因素分析:
對于剛剛從小學畢業(yè)跨入中學的初一同學們來說,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更有很多奇思妙想,既需要及時鼓勵,也需要正確引導。而且學習習慣處于轉型時期,認知也基本上處于感性認知階段,需要不斷的予以啟發(fā)、提示。經過半學期的訓練,大部分學生掌握了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和辯證看待歷史人物及簡單的評價。就本課而言,理解西晉的興亡和淝水之戰(zhàn)并不困難,難就難在理解西晉滅亡的后果和淝水之戰(zhàn)的影響成為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因此我大膽地調整了教材順序,精心設計導入語,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研究問題的興趣,并連續(xù)設問,這樣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之后,把他們的好奇心引到現實中來,用學過的歷史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如何開發(fā)西部、建設家鄉(xiāng)?”這樣學習歷史的目的就達到了。
2、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
歷史學科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所以,教學中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歷史的因果關系等思維方式講述歷史、學習歷史的方法很好,可是這樣做的最大弊端是缺乏對學生思維的挑戰(zhàn)。
從教育學的研究來看,具有挑戰(zhàn)性思維的問題,能夠極大地調動人類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最終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我大膽地調整了教材的順序,將教材的第三目調到最開始講授,將前兩目調整到后面來學習,既先講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這個“果”,后談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將因果關系的慣性思維方式,改變?yōu)槟嫦蛲评硭季S方式,由結果探究原因,挑戰(zhàn)學生的思維,力求讓學生們在挑戰(zhàn)中以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學習本課的內容。
三、教學方法的采用:
1、采用問題教學法
圍繞本課的重點、難點設置了很多個問題,以圖說文,聯(lián)系現實,讓學生在討論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啟發(fā)式教學法
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講、讀、觀察相結合,通過學生思考來突破課文難點,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
3、自學討論,師生合作教學法
提倡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終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法,這是新課程的最終目的,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活動時,力求在這方面有一定的體現和反映。
4、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運用多媒體課件,提供有關歷史資料,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的印象。
5、加強學科滲透,增強學習歷史的現實性
歷史的內容包羅萬象,學科間的知識是相互滲透的,需要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實現知識遷移,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順應教改趨勢。如淝水之戰(zhàn)前后蘊含三個成語故事,引導學生講出來,就是語文知識的滲透,探究“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時,就要啟發(fā)學生從地理的角度來考慮。
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 篇4
一、說重難點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重點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國古代歷法和詩人屈原。了解我國先秦文字的演變,天文、歷史、醫(yī)學和音樂的成就。
本課的重點是甲骨文,商朝歷法和詩人屈原。這三點在中國歷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而且影響至今。學生應重點掌握。
甲骨文的字型結構,古代歷法和《離騷》的藝術成就是本課難點。首先,古代科技史、文學史和文學方面的知識教師掌握也不全面和系統(tǒng);其次學生這方面的知識也不充分,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設計直觀,通俗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說教法
1、利用有關“文字起源”的課前提示引入新科。
2、“文字的演變”,內容比較堅深、抽象,盡量用一些具體形象的材料,盡可能通俗的講解。指導學生讀課后“自由閱讀卡”,幫助學生理解甲骨文的價值。
3、“天文、歷法和醫(yī)學成就”,目的是本課的難點。學習遠古祖先觀察、記錄日、月等天文現象的內容,將大小字內容結合起來,使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用事先剪裁好的圓月模型演示全食、偏食現象,學生直觀了解天文現象。
在學習歷法時,拿出農歷本,讓全班學生觀看,知道一年是多少月、多少天,知道陰陽合歷。讓學生寫出24個節(jié)氣中的一部分,最后,教師用事先寫好的24個節(jié)氣的全稱由學生朗讀一遍。
在學習醫(yī)學時,在學生理解了我國古代醫(yī)生診斷病情是用“望、聞、問、切”的含義后,由師生扮演醫(yī)生和病人,對四種診斷進行表演。使學生直觀、形象了解四種病情診斷的含義。
4、“屈原和鐘古之樂”。一、粗略介紹一下屈原生平;二、師生共同歸納出《離騷》的文體、內容和寫作特點。
三、說學法
1、注意梳理知識。本課內容涉及面廣,時間跨度大,指導學生在課后根據三個子目按類別表格歸納學習內容,也可讓學生打亂書上結構,按朝代時期總結這一階段的文化成果。通過按類和順應兩次梳理、加工知識,提高駕馭知識的能力。
2、試作探索和研究的嘗試。學習本課后,引導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做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例如;分析常見漢字的構造方法,探索中國古代樂器的演進過程?傊,通過對一個問題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全方位得到提高。
四、說教學程序
1、利用“文字起源”的課前提示引入新課。
2、對“文字的`演變”,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古代甲骨文的“象形”文字演示出來,學生猜是什么字,然后寫成現代字。
3、“動腦筋”:觀察上面的三個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樣表達意思的?
4、“天文、歷法和醫(yī)學成就”,用象形、直觀的模型,二十四節(jié)氣和師生編演歷史小劇,使學生了解這些成就。
5、“屈原和鐘鼓之樂”一目,介紹屈原生平和《離騷》的文體、內容和寫作特點。對編鐘作簡要介紹。
6、完成練一練,活動與探究。
五、說教學效果
通過對本課學習,學生觀察圖片,總結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變趨勢,做課后“活動與探究”練習,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和思維能力。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文明,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詳細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學習“詩人屈原”,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教育。
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戰(zhàn)后初期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對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所取代。美蘇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劍撥弩張,形成“冷戰(zhàn)”局面。但這種冷戰(zhàn)的格局并不符合戰(zhàn)后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內在邏輯,兩大陣營的存在也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極化轉化,是新舊歷史階段交替的一個過渡環(huán)節(jié),因此,本課具有啟下的作用。
。ǘ┙虒W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二戰(zhàn)后初期的世界形勢。
(2)了解鐵幕演說和兩極對峙局面形成的史實。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美蘇對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2)通過對世界近代史國際關系格局演變的梳理,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能力及通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兩極格局,初步認識冷戰(zhàn)對人類進步和安全的威脅。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深刻認識世界和平的可貴。
。ㄈ┙虒W重點:美蘇“冷戰(zhàn)”的表現;兩極格局的形成過程
。ㄋ模┙虒W難點:兩極格局的認識與評價。
二、說學情
本課的“冷戰(zhàn)”和兩極格局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不密切,較難引起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興趣。因此,要借助文字材料、歷史圖片,以利于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冷戰(zhàn)”、兩極格局和“熱戰(zhàn)”,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三、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睘榱诉_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課的實際特點,我主要采用談話法、閱讀指導法、問題導學法和直觀演示法等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做到在思中學,在學中思。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互動教學。
四、說學法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課程標準,我通過上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合作探究、體驗交流等。注重學習過程中的生成性與學生的主體性。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一)溫故知新,復習導入
通過復習提問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使得新課與舊知識很好的銜接,便于學生形成整體的認識。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根據學案預習,并且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本內容。
三、前后貫通,課堂小結
通過讓學生回顧這節(jié)課所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得出:不應該把意識形態(tài)作為處理國家之間關系的原則,不同制度的國家也可以和平相處,理性、寬容和智慧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最后引導學生以史為鑒:遏制和對抗沒有出路,和平、合作才能共贏!
四、學以致用,當堂檢測 【見學案】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專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 篇6
各位尊敬的評委,親愛的同行,您是否已經久違了初中時代?今天,讓我邀請您一同走進妙趣橫生的初中歷史課堂。大家好!我是安徽省蕪湖市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的趙姍姍,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1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我將從理念、教材教法、學情、流程和反思五個方面為您展示這一課。
一、轉變理念
歷史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卻不是暮氣沉沉的。墨守成規(guī)的傳統(tǒng)教學漸行漸遠,全新的教學理念因對學生個體需求的尊重而誕生,創(chuàng)設生機勃勃的課堂成為每位教師的理想。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力避“教”和“學”的簡單相加,努力追求師生良性互動、共同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新格局,嘗試構建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實踐引導者、促進者與欣賞者的角色。
二、解讀教材
實現了教學理念的轉變,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也會隨之改變。我認為,《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已經將教材的定位從單純的知識傳承載體轉變?yōu)橛行W習的輔助工具,教材的功能須通過教師的設計與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方能體現。
從地位與作用看:本課居于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的第三課,既對兩宋社會風貌進行了總體描述,又從中體現了民族融合的重要主題。
從內容與目標看:(知識與能力:)學生在學習本課的過程中,將了解宋代社會生活的大概風貌,包括當時流行的服飾、飲食的主要特點、居住條件和房屋建筑的樣式、交通工具、文化娛樂活動以及節(jié)慶風俗等,并通過辨別宋代社會衣食住行各方面變化,嘗試從圖片、詩詞等資料中捕捉有效信息,領略宋代的社會風貌,從而使自己的識圖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的到鍛煉,并且運用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歷史的發(fā)展,認識到文化是特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理解宋代社會生活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對宋代社會風貌呈現出萬千氣象的原因的討論中,學生將在教師引導下發(fā)現豐富多彩的宋代社會生活,是宋代高度發(fā)達的社會經濟的體現,是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結果,同時還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傳承性,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增強。(過程與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直觀感性的材料,盡可能拉近歷史與他們的距離;創(chuàng)設情境、讓全班同學帶領卡通人物“游覽”東京,體驗宋代的社會生活,力爭將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融入愉快的學習。在此過程中,我和學生都將有目的、有計劃的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每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留下自主學習的痕跡,為課后小結做準備。
從側重點看:宋朝的服飾變化與瓦子的出現可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較難理解的內容,我將之視為本課的重點與難點,為解決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任務,我設計一方面:為學生提供適量課外材料,為他們通過觀察、比對,主動歸納宋朝服飾的時代特點創(chuàng)造條件;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研讀課文、緊扣課本,嘗試從中為瓦子的種種特征找出依據,幫助學生及時、科學地使用教材這一學習工具。
三、分析學情
課程改革的沖擊下,歷史課堂已經不能封閉自為。我的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他們天真活潑,好動、好奇、好問,早已經通過互聯(lián)網、圖書館、影視作品、報刊雜志等各種渠道接觸歷史,他們更喜歡直觀有趣的歷史資料,并且樂于參與教學,善于想象。進行本課教學時,他們學習過了宋朝時期各民族政權并立及民族間交往的相關知識,了解本課的歷史背景;還初步具備了閱讀、分析、比較史料的學科能力,為參加本課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做好了準備。由此,我得出結論:學生學習本課的知識、能力與心理準備已經充分。。
四、展示流程
停留于設計層面的教學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實踐教學設計的過程令我興奮,也令我成長。接下來,我將逐步展示我的教學流程。
第一步:知識鋪墊
為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宋代社會風貌的歷史背景,我和學生一同簡單的回顧過往所學的知識,包括兩宋時期漢族及少數民族政權的更迭、民族間交往等,其間,我使用白板的遮屏功能,暫時遮擋課題,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使知識回顧更高效。
第二步:輕松導入
展示本課主題之后,我為學生播放新近上映的動畫片《麥兜響當當》的片段,主要內容是基于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3D動畫,初步展現宋代市井生活的畫卷,課堂氣氛立刻輕松、愉快起來,學生興趣盎然。
第三步:自主選擇
看完短片,我向學生請教卡通人物“麥兜”與短片中的主角“麥子”是什么關系,并詢問:同學們是否愿意帶著麥兜一同見識其祖先生活的真實世界,得到肯定的答復后,顯示今天的學習游歷任務:宋代的“衣”、“食”、“住”、“行”、“娛”,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并提問大家想最先了解兩宋時社會生活的哪一方面。我會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感受“我的課堂我做主”。
民以食為天,在實際的教學中,絕大多數學生和我都首選了解兩宋的飲食文化,隨后我們將進入對宋代飲食的學習。這個自主選擇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消除了學生與我的距離感,他們發(fā)覺:在生活上師生是完全平等的,這將為后面的教學活動營造更加民主的氛圍,鼓勵孩子們大膽的參與教學活動。
第四步:互動學習
由此開始,學生進入了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體部分,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將分版塊,通過各種預設的活動、使用電子白板,逐步完成對兩宋社會風貌的認識與總結。我的教學預設是隨機的,下面我依據實際教學中學生的選擇順序逐步講述這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
1.兩宋的“食”:
【教師使用白板資料庫】
將事先準備好的食物圖片和名稱拖放到屏幕為學生活動做準備。
【學生活動1:】
游戲“猜猜猜!”——請學生使用電子白板將圖片拖拽至相應的名稱。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標是通過一人上臺操作,全班學生共同出謀劃策,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其大膽嘗試、積極交流。
【學生活動2:】
說說飲食——自主歸納兩宋飲食特點
完成前一個活動后,我引導學生回歸課本,結合課文內容與我提供的課外素材,結合政權更迭、社會性質等知識討論、歸納宋代的飲食特點,得出隨著政權南遷,主要的食材發(fā)生了變化、華麗美味的食物僅屬于統(tǒng)治階層等結論。
【學生使用白板】
填寫板書——學生依據剛才討論所得,在白板上將飲食的特點填寫完整。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將使用電子白板把自己的學習所得與我預設的`板書相結合,同時,學生板書的頁面將留存在電子白板的資料庫中,成為最后我回顧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要素材。
2.兩宋的“衣”
服飾是一個時代主流思想和審美情趣的體現,兩宋服飾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所在,在這個版塊里,學生將通過三個活動發(fā)現宋代服飾深受經濟發(fā)展、民族融合和封建思潮的。影響。
【學生活動1:】
以“衣”取人——依據服飾為圖中人物的身份高低排序
學生們都明白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我以一反常規(guī)的表達,引起學生的好奇,并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相關知識,仔細觀察圖片,大膽猜測圖中人物的身份。學生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不僅運用了本課所述的有關宋代服飾的知識,還運用了封建社會不同階層生活境遇的差距等知識。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還會進而得出剝削階級被消滅后,服飾也不再體現著階級的差異。
【學生活動2:】
各抒己見——評價纏足、說說你最欣賞的美
纏足陋習的真實圖片和大文豪蘇軾對小腳之美的詠嘆之間形成的強烈對比是最能激起學生討論的素材,在活動中,學生不僅能明確的判斷纏足是否美,還能將初中政治課中關于培養(yǎng)正確審美觀的內容與歷史學習相滲透。
【學生活動3:】
看圖識變——觀察圖片,發(fā)覺宋代服飾的變化特點
觀察圖片、獲取信息是歷史學科能力的一部分,學生在對比和交流中發(fā)現宋代服飾的動態(tài)發(fā)展及主要特征。
【學生使用白板】
填寫板書——學生依據剛才討論所得的結論在白板上將宋代服飾的變化及特點填寫完整。
3.宋代的“娛”
日常的娛樂與節(jié)慶活動是宋朝的精神生活的主要內容,它既屬于統(tǒng)治階層又屬于廣大市民與農民,它基于宋代物質文明水平的上升,且包含深邃的傳統(tǒng)文化。該板塊我組織了以下活動:
【學生活動1:】
我說《元日》——播放節(jié)日圖片及《元日》詩文,請學生自己上臺為同學們解讀詩中展示宋朝節(jié)日風俗的詞句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不僅主動學習,還將自己的探究成果與大家分享,當了一回小老師,學習的自信和主人翁意識自然得以增強;講述過程中,學生還結合自己的發(fā)言使用電子白板的繪畫功能標明要點,動手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均得到了綜合訓練;講述完畢,我給予學生即時的、熱情的贊揚,激勵大家更積極地投入后面的活動。
【學生活動2:】
認識“瓦子”——回歸課本,探究瓦子的秘密
認識“瓦子”、理解“瓦子”娛樂兼營商業(yè)的特性又是一個難點,教材上精煉、明確的表達為學生學好這一環(huán)節(jié)提供了支持。
【學生使用白板】
填寫板書——學生依據閱讀與分析所得的結論在白板上將宋代精神生活的主要內容填寫完整。
4.宋代的“住”與“行”
住房的變遷,出行方式的增加充分反映了兩宋物質文明的進步,
【學生活動:】
圖說“住”與“行”——學生使用白板的繪圖功能將兩宋不同種類的交通工具、房屋在《清明上河圖》的局部圖上標出,并使用截圖的功能將之分類排列。
第五步:溫故知新
1.溫故
學習歷史知識的途徑很多,《清明上河圖》便是一幅形象的宋代風俗畫卷,我設計的圖說“住”與“行”活動,把課堂教學這個舞臺再度還給學生,讓他們再度體會到積極參與教學的樂趣與成就感。此外,我還使用聚光燈和放大鏡功能根據學生的自由發(fā)言,協(xié)助臺上學生辨別和尋找,真正做到師生共同探究,并從一個欣賞者的角度來評價大家的學習成果。
【學生使用白板】
填寫板書——學生依據自己的發(fā)現與歸納將“住”與“行”的主要內容填寫完整。
第五步:溫故知新
1.溫故
【教師使用白板目錄】
——使用白板目錄回顧本課所學
傳統(tǒng)教學中對全課的回顧多為教師講述,在這課中,我借助白板自動生成的頁面,把學習活動成果——由學生自主完成的板書一幕幕呈現,此舉令學生很是興奮,在此過程中既鞏固了知識,又感受到了收獲的樂趣,進而為以后的歷史學習培養(yǎng)興趣。
【學生活動:】
大家來找茬——運用所學知識共同完成為短文改錯的任務
改錯是近年來在各地中考中普遍出現的一種新題型,我設計了為某位同學的短文改錯的活動,仍然由學生操作白板的繪圖功能自主完成,使之嘗試運用新知,感受自己知識的增長和能力的提升。
2.知新
【學生活動:】
趣味探究——問題1:探討為什么纏足陋習被人們摒棄而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卻流傳至今?問題2:動畫片中麥子在宋代使用信用卡、開超市都失敗了,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為了使本課的學習得到有效的延伸,我預備了兩個課后探究問題讓學生選擇探討,意在引導學生感悟出人類進步過程中歷史背景對社會生活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至此,課堂教學活動全部結束。
五、反思教學
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后,我對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實踐進行了及時的總結和反思。
從教學設計的實施看:我預設的各版塊活動多次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學習、展示自己的平臺,同時配合和電子白板手寫文字、彩色繪圖、資源圖庫、白板目錄、放大鏡及截圖、遮屏、聚光燈等各種功能,有效的調動了學生投入教學活動,引導他們步步構建知識,一定程度體現了學生本位的教育理念,基本實現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從學生活動的情況看:學生參與意識強烈,對于教學中的游戲、討論表現得十分積極,此外,他們對使用白板組織教學倍感新鮮與興奮,并樂于嘗試使用白板和展示自己的操作過程,使學習更加積極主動、輕松愉快。尤其在本課回顧的過程中,白板生成的目錄成為讓學生最有成就感的教學資源,令他們學習歷史的信心和興趣倍增。
從設備使用的角度看:我在教學設計中所用的只是其功能的一部分,我認為只要以把握教學新理念為前提,經過潛心研究和精心設計,應該可以使電子白板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例如:交互功能可以即時檢驗學生的學習狀況,資源庫可以成為教材的有力補充,生成性資源可以長久保留以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從而為全面評價學生提供依據等。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會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力爭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廣闊的活動空間,更徹底的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的第1課《繁盛一時的隋朝》。
對于本節(jié)課的設計,我的核心思想是如何科學、藝術地處理好學生、教師與教材三者之間的關系,將課堂真正的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樂學;讓自己與學生共同學習、探究;讓教材成為我和學生溝通的橋梁,合作的依托。
本課的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1、南北重歸統(tǒng)一;2、大運河的開通。
根據新課改的理念和學習的需要,我對教學內容做了一些調整和拓展,以三個“一”為教學主線:
一個政權──隋朝的建立
一個局面──隋初經濟的繁榮;
一個創(chuàng)舉──隋朝大運河的開通;
引導學生比較、分析,總結歷史規(guī)律,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情況和大綱要求,對本課我設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識目標:隋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社會經濟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
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對“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目的及其作用”這一問題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根據特定的歷史條件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提問相關的地理知識和導入框中的故事導入;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及課下收集的資料,講“胭脂井”的傳說;通過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經濟繁榮的表現及原因;學習“大運河的開通”這一內容時,充分利用各種資料和信息,結合動態(tài)示意圖,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把握這一重點知識。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國家的統(tǒng)一社會的安定使社會經濟發(fā)展、繁榮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隋朝大運河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又一重大貢獻,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珍惜統(tǒng)一、安定、團結的環(huán)境。
三個目標在整堂課中始終是一個整體,有機結合,在教法、學法中我會進一步談到。
。ㄈ┱f教學重難點
重點: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
這個內容我準備設置幾個可操作性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從書中獲取信息,然后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適當的進行詳細講解,是這個問題由難轉易。
難點:首先是隋朝初年經濟的繁榮。 因為教材的內容比較簡單,概括性很強,所以適當的補充史料可以使學生分析出原因。
另外對大運河開鑿的目的和作用也是本課的難點之一。七年級的學生對這個問題要是進行辯證全面的分析用一定難度,所以我準備通過提問題、提供史料、傳授方法、適當引導及比較到位的進行總結等途徑來突破這個難點。
二、說學情
經過近一年的歷史學習,七年級的學生初步具備歷史比較、分析的能力,既有對歷史學科的濃厚興趣,也具備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趣味性與學科嚴謹性、科學性相融合。特別是所教的學生,自我表現欲強、思維活躍,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技能。
三、說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的設計,依托于面對哪些學生、處理哪段教材。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材,實施的教學方法截然不同。針對外校學生自主、獨立、大膽、思維活躍、愛表現的特點,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辯論、探究、體驗等教學方法,和學生一起以“學”的身份,師生同堂,解讀《繁盛一時的隋朝》。
四、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就具體教學過程說明一下教學目標的實現。
。1)提問注意學科滲透 故事設疑激發(fā)興趣
關鍵詞:世界著名運河、隋煬帝看瓊花開運河
一堂課成功與否,開頭抓住學生的心,吊起學生的胃口很關鍵。所以我采用地理知識提問的方法進行隋運河開通的課堂導入,利用教材導入框中的隋煬帝看瓊花的故事引出問題調動學生情緒、渲染氣氛,營造歷史課堂獨特的感覺。同時指出,傳說與歷史史實間的區(qū)別。
進一步刺激學生情緒、激發(fā)興趣,使學生對大運河有一定宏觀了解,輕松、有趣、學生很容易接受,而且能夠在一開始就緊緊地抓住學生,提起學習興趣。
。2)啟發(fā)思維 培養(yǎng)能力
關鍵詞:圖說歷史 史學辯論 總結規(guī)律
地圖是歷史課堂的重要工具之一。通過《隋朝疆域圖》和《隋朝大運河圖》能夠幫助學生輕松、明了地掌握隋朝統(tǒng)一后疆域和大運河的中心和南北端點,并形成正確的空間地理概念,從而在有效的視覺沖擊下,于不知不覺、輕松的狀態(tài)中突破本節(jié)課的兩個知識點1、南北重歸統(tǒng)一;2、大運河的開通。
所教學生有小組學習與課堂辯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且學習的自主性較強,表現欲也很強,因此為突破本課重點: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我采用了層層設疑、史學辯論的方法,設置辯論題:
隋煬帝專為看瓊花開通大運河的.說法對不對?
隋朝大運河開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隋朝大運河開通有何利弊?
通過辯論,構建對比,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語言表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將知識、情感、能力三個目標有機結合,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也突破了教學重點。課堂效果非常好。
(3)激發(fā)興趣 活躍課堂
關鍵詞:歷史故事講述 歷史小游戲 辯論 畫圖
歷史小故事的搜集整理及講述,歷史小游戲的穿插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膽量、語言表達、綜合協(xié)調能力、并延伸了課堂教學,將知識、能力、情感目標緊密結合,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并在課程近半時制造興奮點,提高學習興趣。
辯論:結合教材,以“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和利弊”為辯題,通過回顧、對比、正反雙方的辯論,老師的點撥,從開通大運河的條件和意義等方面突破本課難點。
畫圖:讓學生在看過隋朝大運河的圖片之后,讓學生上臺畫出隋朝大運河的簡單示意圖并標注出幾個重要位置,這樣就使學生能夠圖文并記,既能體驗再次創(chuàng)作的樂趣,鞏固知識的目的也可以達到。
五、課堂反思
關鍵詞:學生主體 快樂課堂
一切的課堂設計圍繞一個主體:學生,一個原則:課堂輕松、充滿未知,一個效果:不知不覺、意猶未盡。總體來看,課堂效果比較好,達到了預期目的。但如何根據教材的變化、學生的不同,設計符合課堂教學需要的教學活動,更合理的教學方法,來輔助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讓歷史課堂生動、有趣,讓學生有強烈的探知欲望,是我今后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比如:如果講古代水利工程,如何處理得更加符合初一學生年齡特點?
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國歷史》第六單元第20課《社會生活的變化》。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本套教材的編排充分體現了現代化史觀、整體史觀和文明史觀的特點。本課主要講述的是從戰(zhàn)爭到民國時期,隨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國由傳統(tǒng)社會 逐漸向近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社會生活領域發(fā)生變化的一些情況。這種敘述體現了整體史觀和文明史觀。本課內容又與新中國成立后人們的社會生活的變化緊密相 關。所以本課占有承上啟下的總結性地位。
二、說目標
在反復閱讀教材、認真鉆研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簡稱“課標”)和《宜賓市初中畢業(yè)會考與高中招生考試說明》的基礎上,我將教學目標設置如下:
1、知識目標:
。1)知道輪船、火車、電報、照相和電影等在中國出現的史實。
(2)以《申報》、商務印書館等為例,了解大眾傳媒對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
。3)了解民國以來剪發(fā)辮、易服飾,改稱呼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2、能力目標:
通過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與古代社會生活的比較,使學生學會運用發(fā)展的觀點和歷史縱向比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西方社會工業(yè)文明的傳入使中國的社會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這些變化客觀上順應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潮流,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但這些變化是以我們中華民族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災難深淵為代價的,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發(fā)展觀和社會進步觀。
三、說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在社會的轉型期,交通和通訊工具的改變是社會進步特別是物質文明進步的標志性產物,影響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社會發(fā)展的前瞻性,有力的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而大眾傳播媒體的變化主要是精神文明進步的產物,與物質文明相輔相成,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
所以本課的重點確定為:新式交通和通訊工具的出現,文化生活的變遷,社會習俗的變化。
2、教學難點:
從文明史觀來分析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原因和評價,需要對政治史的基本知識較準確的掌握,對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要求較高,所以本課的難點確定為:近代社會生活發(fā)生變化的特點、原因、評價。
四、說教法、學法
采用多媒體演示法,給學生以直觀的歷史感受;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新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合作探究法,通過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其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yǎng)其發(fā)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所以,本課采用的學法有:比較法、討論法、歸納法。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呼喚的教學過程是 “依賴主體的不斷活動”而構建認知的`過程,整個過程強調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努力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有效的、科學的課堂活動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為了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設計為“為拍攝電影做準備工作”的活動課,對教學過程進行了以下的設計:
1、導入新課:(約2分鐘)
為了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上,我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電影”為話題導入新課。導語為:“同學們喜歡看電影嗎?”在得到學生肯定的回答之后,我進一步提問:“你知道為了拍出一部高質量的影片,需要哪些人的努力工作嗎?”問題提出后,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可能會想到導演、演員、編劇、監(jiān)制、燈光師、化妝師、劇務、制片人等等。這樣學生的精力立即集中到了課堂上。
2、講授新課:(約15分鐘)
在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之后,我緊接著提出本節(jié)課的設想:“我們班準備拍攝一部反映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電影。今天,就由同學們來擔當導演和劇組人員。全班分成4組,分別從交通、通訊、文化生活、社會習俗等四個方面來為本片的拍攝作一些準備工作。”
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并請其將新舊事物進行對比,這一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接著,每組派兩名學生,其中一人介紹近代之前的社會生活某個方面的情形,另一人則介紹近代以來該方面出現的新變化,其他人可以及時進行補充或者糾正,教師則用多媒體課件適時地加以演示。這樣,學生的身心都融入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高漲。通過師生互動、討論,我們已將我國近代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變化一一指出。如下:
第一組:交通工具
——近代之前有:馬車、木船、轎子等。
近代有:火車、輪船、汽車、電車、飛機。
在此,我請所有學生思考新式交通工具與中國傳統(tǒng)交通工具在動力方面的區(qū)別是什么。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可以得出結論:新式交通工具主要以蒸汽機或內燃機、電力為動力,而中國傳統(tǒng)交通工具主要靠畜力、水力、風力、人力等自然力。這樣,學生就明白為何西方文明剛傳入中國時,中國人 “無不充滿好奇”了。
第二組:通訊工具
——近代之前:喇叭、擊鼓傳聲、烽火臺、驛站、信號旗、信鴿、燈塔等。
近代有:電報、電話、郵政。
在此,教師請學生舉例說明新式通訊方式有何優(yōu)點,使學生明白這樣的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是歷史的進步,以培養(yǎng)其社會進步觀。
第三組:文化生活
——近代之前有:畫像、舞臺劇、皮影戲等。
近代有:照相、電影、近代報刊、書籍出版業(yè)。
在此處,我以《申報》不同版面的內容為例,請學生評價近代報刊起到的作用,以培養(yǎng)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為了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使其感受到歷史其實就在自己身邊,在介紹近代書籍出版業(yè)時,我展示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的圖片,因為這是學生必備的工具書。
第四組:社會習俗
——由于該方面的變化主要發(fā)生在辛亥革命之后,故將社會習俗進行對比的時間界限劃為“辛亥革命”前后,與前三組有所不同。
辛亥革命之前:男人留辮子、長袍馬褂、跪拜禮、女子纏足等。
辛亥革命之后:剪辮、易服、改稱呼、變禮儀等。
在第四小組的學生介紹社會習俗的變化之后,教師展示一些眾所周知的明星(如張國立、王剛、陸毅等)在影視作品中的相關照片。我又介紹了中山裝的內涵、“三寸金蓮”的來歷。明星、故事這兩大元素將所有學生的情緒都調動起來,也將本節(jié)課推向高潮。
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我設計了“火眼金睛”環(huán)節(jié),請學生為劇本糾錯,劇本如下:“1921年的元旦,我在電影院看電影,電影的聲音很大。突然有人進來說,從南京來電報了,中華民國成立了,我們快把辮子剪掉吧,于是,我很快去做了,還照了一張照片做留戀,然后我坐火車去了南京,見到了孫中山,他說:“你見到了本總統(tǒng)還不下跪?”
最后我鼓勵大家:“相信我們一定能拍出高質量的電影”。以此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其實踐能力。
3、合作探究:(約10分鐘)
。1)近代中國的社會生活變化有什么特點?
我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歸納出變化的特點。“同學們,你有沒有注意到馬車、燈塔、信號旗、舞臺劇等一些近代之前的事物到近代乃至現在依然存在?這說明了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什么特點?”“中山裝的來歷又說明了什么特點呢?”在學生們討論回答之后,我總結其特點為:中西并存、土洋結合。
。2)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采用講解法突破此教學難點,火車、輪船是工業(yè)革命的產物;有線電報、電話、照相和電影等則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產物,這些變化都是隨著列強對中國的不斷侵略而出現的;而社會習俗的變化主要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出現的。
變化的原因為:①西方工業(yè)文明的傳入(兩次工業(yè)革命的科技發(fā)明)②辛亥革命的沖擊。
(3)如何評價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
學生通過對中國近代之前和近代社會生活進行比較,可以總結出這些變化代表了社會進步的方向,這是其進步性。為了讓學生認識到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局限性,我節(jié)選了老舍先生《茶館》的一段文字:
宋恩子:“民國好幾年了,怎么還請安?你們不會鞠躬嗎?
崔久峰:“做過國會議員,那真是造孽呀!革命有什么用呢,不過自誤誤人而已!”
通過簡短的兩句話及課本內容,學生很快就歸納出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局限性——變化是有限的,很多變化只是出現在大城市中,廣大農村變化沒有這么大。傳統(tǒng)的習慣勢力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改變的。
最后,教師指出對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評價為:①變化有限,且以中華民族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災難深淵為代價,②這些變化卻代表了社會進步的方向。
本探究題目可以培養(yǎng)學生全面、客觀地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4、課堂總結:(約5分鐘)
結合板書與學生一起回顧本課所學的知識,再次指出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板書設計為結構式,目的在于力求思路清晰,使板書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有效工具。
5、課堂練習(8分鐘)
六、說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知規(guī)律,采用直觀教學和討論探究的教學方法,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結合起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最后,讓我們一起走進初中歷史新課程,一起有效地實施歷史新課程!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 篇9
一、本課地位:
我說課的內容是七年級上冊的第13課《秦帝國的興亡》。課本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秦王掃六合”2、陳勝吳廣起義3、秦漢戰(zhàn)爭(自學內容)。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封建朝代。秦的統(tǒng)一,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zhàn)的局面,將中國歷史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它存在的時間雖短,但對后世影響深遠。所以本課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據新課改的理念和學習的需要,我對內容作了一些調整和拓展。以“秦王掃六合”作為本節(jié)課的主線,增加了對秦朝的短暫的存亡的探討,以史為鑒,談對當今的啟示教訓。而這些也正是我們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歷史的熏陶,為現實服務。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在網絡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已經能夠運用網絡,而且他們對新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會給予一定的關注。但初一學生知識的積累還較少,同時對國家興亡的概念還比較模糊。
三、本課目標:
根據以上情況和大綱的要求,對本課我確定了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秦兼并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探討統(tǒng)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2)認識陳勝吳廣起義。
2、能力目標:
。1)通過網絡的自主學習使學生學會查找資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習服務的技能。通過探究式的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交流,培養(yǎng)學生樂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通過認識秦朝的文物古跡來分析秦朝在中國歷史中的作用,同時總結秦朝在統(tǒng)治國家中有哪些經驗教訓。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秦統(tǒng)一的歷史意義,認識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開創(chuàng)了我國歷史的新局面,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四、本課重點:
由于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積累程度的限制,對理性的知識較難領會,所以本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歷史事實如何讓學生認識秦兼并六國的意義和對后世的影響。
五、本課難點:
秦為什么能統(tǒng)一中國。在各個諸侯國中,最初秦國并不是最強的,但它后來為什么能統(tǒng)一中國,這是學生較難理解的。
六、教學方法設計:(展示課件首頁)
根據要求和新課改的理念,我把本節(jié)課設計成網絡探究課的形式,這是目前采用較多的一種課堂的形式。在網絡逐漸普及的時代,信息更為廣泛,老師已經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傳授者,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信息,如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當中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學會學習,提高興趣應當是我們教學當中充分考慮的問題。本節(jié)課通過網絡平臺,學生自學、搜集資料、討論、動手等多種方式可以取得較好效果。
七、說學法:
在本課教學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兩種能力:第一是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教材的課內思考題來實現:第二是通過識圖繪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八、教學目標的實現:(結合課件)
下面我就結合具體教學過程設計說明一下是如何實現教學目標的。(展示課件)
1、復習導入:通過提問“戰(zhàn)國七雄“是哪七個諸侯國,并要求在事先準備好的戰(zhàn)國形勢圖上填出七國的名字,然后指出是秦統(tǒng)一了六國,引入新課。
2、“秦王掃六合”,此目內容既是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所以應當花較多時間來探討。這里主要從秦朝統(tǒng)一的歷史背景、完成統(tǒng)一過程、秦朝的建立以及對中國發(fā)展的作用四個方面層層深入進行。
秦朝統(tǒng)一的歷史背景,由學生回顧第二單元的內容,在討論的基礎上,我可以適時的進行引導。主要原因包括統(tǒng)一成為大勢所趨,商鞅變法增強秦國國力以及長平之戰(zhàn)后六國無力抵抗強秦的進攻等。
完成統(tǒng)一的過程,這個子內容比較簡單,通過多媒體的演示,使學生一目了然。涉及到成語“紙上談兵”,可以由學生進行講述或扮演,可以提高興趣。
秦朝的建立及其疆域范圍,我不僅僅是通過老師的演示,而是要求幾個同學到黑板上大概繪制,然后展示評比,可以彌補初一學生歷史地理概念模糊的不足,同時增強動手能力。
秦朝的統(tǒng)一,對中國歷史發(fā)展有什么作用?安排學生分組討論。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的`統(tǒng)一是人民的要求。戰(zhàn)爭對生產力的破壞是極大的,統(tǒng)一可以是人民安心生產,生活也相對安定。
3、陳勝吳廣起義。
首先通過對學生收集的圖片“兵馬俑”、“萬里長城”、“阿房宮”等名勝古跡,從另一個角度反映秦朝的賦稅沉重徭役繁多,從而最終爆發(fā)了歷史上第一場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
其次起義過程,簡單介紹一下“大澤鄉(xiāng)起義”以及起義軍的路線和最后的失敗。涉及成語“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最后總結一下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戰(zhàn)爭的意義,應著重強調其首創(chuàng)精神。
4、楚漢戰(zhàn)爭。
楚漢戰(zhàn)爭在教材中屬小字內容,只需引導學生了解戰(zhàn)爭雙方以及結果即可。在講述巨鹿之戰(zhàn)和楚漢戰(zhàn)爭時,簡介“破釜沉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等成語典故的來源。
5、練習鞏固: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是()
A、夏朝B、西周 C、商朝D、秦朝
想一想:秦為什么能統(tǒng)一中國?秦的統(tǒng)一對中國歷史發(fā)展有什么作用?
九、板書設計:
一、“秦王掃六合”
a) 秦統(tǒng)一的歷史背景
b) 秦統(tǒng)一的經過和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
c) 秦統(tǒng)一的歷史意義
二、陳勝吳廣起義:
(1)起義的原因
。2)簡單的經過(公元前209年)
(3)項羽劉邦領導:A、巨鹿之戰(zhàn) B、秦朝的滅亡
三、楚漢戰(zhàn)爭:(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1)性質:爭奪帝位
(2)結果: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最后,我再說明一下我的課件的設計思想。(結合課件簡單說明)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分析和安排,請各位老師指教。謝謝!
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專家、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說《法國大革命》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說課。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匚
《法國大革命》一課是課標川教版九年級上冊《世界近代史》第一學習主題“歐美國家的巨變與殖民擴張”的第4課。法國大革命是繼英、美資產階級革命后一次比較徹 底的革命,也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它不僅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動搖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為以后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在世界歷史中有重要 意義。
。ǘ┱n標要求及教材內容安排
課標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如下。其中前三項目標將在本節(jié)課完成。
依據課標,本課教材安排了攻占巴士底獄、《人權宣言》和共和國的誕生、拿破侖和拿破侖帝國三個子目的內容。這樣的安排既體現了法國大革命發(fā)展的時序性,又體現了史實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
科學的教學目標具有良好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擬定了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ㄈ┙虒W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知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人權宣言》的基本內容,了解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講述拿破侖的主要活動。
通過理解《人權宣言》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合作學習,講述拿破侖的主要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和綜合歸納能力。通過對拿破侖主要活動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能夠初步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在感知、理解法國大革命的基本史實的過程中,掌握對歷史現象進行比較、歸納的方法;在解讀《人權宣言》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賞析教材插圖的過程中,學習以圖證史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程中人民參與和推動革命的史實,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唯物史觀;
通過對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史實的分析,認識到侵略戰(zhàn)爭最終必然失敗,樹立“熱愛和平、反對非正義戰(zhàn)爭”的思想。
在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的指引下,結合學生知識儲備,我擬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ㄋ模┙虒W重難點及依據
重點:《人權宣言》的基本內容及影響;拿破侖主要活動及其評價。
依據: 《人權宣言》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階段性成果和綱領性文件,也是引導法國走向近代社會的指針,具有世界性的反封建意義。拿破侖一生的主要活動是評價拿破侖 的重要載體,正確把握有利于主題活動的開展,拿破侖的`內外政策深刻影響著法國和歐洲歷史的發(fā)展,并對世界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
因此,將“《人權宣言》的基本內容及影響;拿破侖主要活動及其評價”作為本課教學重點。
難點:拿破侖主要活動及評價。
依據:拿破侖的內外政策具有雙重性,拿破侖稱帝、實行軍事獨裁等活動容易導致學生對其進行全面否定,需要引導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對拿破侖的活動進行正確分析和評價。
因此將此既作為教學重點,又作為教學難點。
二、教法學法
。ㄒ唬⿲W情分析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九年級的學生仍然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感性思維較強、理性思維正在逐步形成;且學生已經學過英、美資產階級革命,對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有一定的認識,也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解析史料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為學習本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ǘ┙谭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本課內容特點和學生學情,我在本課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實踐探索、歸納總結、情感升華,以啟發(fā)式教學法為主,輔之討論法、比較法、閱讀指導法、觀察法等
。ㄈ⿲W法
我在學法指導上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習歷史探究方法,提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ㄒ唬┱n前準備
為了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我習慣于在備課前做好學情調查。這課的調查讓我明確了學生的興趣點和存在的疑惑。根據調查結果,我將自己定位為學生的“導”師:引導學生明確重點、指導歷史探究方法、培養(yǎng)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新課教學(38分鐘)
導入
我抓住學生興趣點,播放電影《博物館奇妙夜Ⅱ》中關于拿破侖和三大惡魔的搞笑對話片斷,激發(fā)學生興趣,在開心、輕松的氛圍中提問:“歷史上的拿破侖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 設置懸念,導入新課教學。
新課教學
結合教材結構清晰的特點,為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我把本課設計成“法國大革命展”,將各子目教學內容融入每個展廳。我就是學生參觀的導游。
第一展廳:攻占巴士底獄
——情境再現,夯實基礎(6分鐘)
首先進入在第一展廳里。通過觀看視頻,我?guī)ьI學生一起感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的排山倒海的沖擊。并在播放結束后回答問題,達到夯實基礎的目的。
再針對兩個問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
一 是“大革命爆發(fā)的根本原因”。通過視頻,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共同探討得出: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的根本原因。在此 基礎上,讓學生回顧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比較得出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的共同原因。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歸納能力,加深學生對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認 識。
二 是“攻占巴士底獄”。我指導學生觀察插圖,設問:“巴黎人民為什么攻占巴士底獄?”,讓學生帶著疑問自主學習相關內容。從而得出攻占巴士底獄的原因是:巴 士底獄是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象征。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說明人民在革命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 唯物史觀。
攻占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革命的序幕,然后我將帶領學生進入第二展廳,親身體驗更加波瀾壯闊的法國大革命。
第二展廳:《人權宣言》和共和國的誕生
——分析史料,突出重點。(12分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一個不好的教師奉獻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真理。這就要求讓學生自主學習,授之以漁。
因此,這一展廳我設計了“我是小小史學家”和“圖說歷史”兩個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人權宣言》的內容、影響,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相關史實。
第 一板塊:“我是小小史學家”。我精選《人權宣言》中的核心內容作為材料,并就此提出三個研究問題:學生結合問題,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分析教材內容,再進行合 作探究,并開展“比比看,誰的研究成果最優(yōu)秀”的活動,讓學生成為“小小史學家”。掌握《人權宣言》是資產階級的綱領性文件,具有反封建的積極作用,它所 倡導的“自由、平等”主要保障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具有階級局限性。在這個過程中,以設問的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以合作學習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 圍,以相互交流的形式激發(fā)出思想的火花。
再與學生一起總結史料分析的基本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第 二板塊:“圖說歷史”。文化史學家布克哈特把圖像稱作“人類精神過去各個發(fā)展階段的見證”,認為通過圖像可以加深對歷史變遷的理解。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 特色——插圖和輔欄,設計“圖說歷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圖文結合的講述共和國誕生等基礎知識,理解法國革命在不斷深入發(fā)展,得出法國大革命是一次比較徹底的資 產階級革命。
最后,教師設問:“雅各賓派政權被顛覆,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落下了帷幕,法國形勢急劇動蕩,歷史將給誰機會?”我?guī)ьI學生進入第三展廳,體驗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興起和衰亡。
第三展廳:拿破侖和拿破侖帝國
——合作探究,突破難點(12分鐘)
“拿破侖和拿破侖帝國”改變了法國歷史,震蕩了歐洲,引 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針對這個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合作探究拿破侖主要活動的“三步曲”的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生的互幫互學為 平臺,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獲取相關知識,發(fā)展各種能力。實現新課標倡導的學生主動學習,并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精神和探索 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理念。
具體展開教學模式如下:
第一步,序曲: 梳理知識,把握基礎,知道拿破侖的主要活動。
為了完成基礎知識的教學,我采用了“知識馬賽克”的圖表教學法。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填充內容,知道拿破侖的主要活動的具體內容,為第二、三步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第二步,主旋律:解析知識,分組探究,分析拿破侖的主要活動。
為了讓學生對拿破侖主要活動的作用作出正確的分析,我提供了三個中心議題,學生用不同方式展開分析研究:
霧月政變:學生通過短劇表演的形式展現當時法國的內憂外患,揭示拿破侖上臺的必然性。
拿破侖的對內措施、對外戰(zhàn)爭:將全班學生分成兩個大組,合作探究拿破侖的對內措施、對外戰(zhàn)爭的作用,展開討論,我深入兩個組適時的進行正確引導,并最終推選發(fā)言人從政治、經濟、軍事的角度闡述小組觀點,老師根據發(fā)言情況做及時補充。從而明確拿破侖的對內措施和對外戰(zhàn)爭都具有兩面性。
第三步,高潮:教師點撥,突破難點,評價拿破侖的主要活動。
通 過第二步的合作探究,學生對拿破侖的主要活動的有了正確的認識,突破“評價拿破侖的主要活動”這個難點就水到渠成了。我針對初中學生認知水平,提示學生評 價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方法:不能脫離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展開評價。教師總結提煉,強調拿破侖 戰(zhàn)爭的兩個階段和后期侵略戰(zhàn)爭與第一帝國滅亡的關系。并引導學生樹立“熱愛和平,反對非正義戰(zhàn)爭”的思想。如果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出現對拿破侖個人評價的辯 論,我將及時引導學生課后在更詳實的資料搜集基礎上將辯論熱情釋放在教材后面的“主題活動”課中去。
留言廳——暢所欲言,心得疑問
“ 心得與疑問”是課標川教版教材極富特色欄目,它有利于學生及時抒發(fā)自己學習感想,記錄自己學習的疑問,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 及時的反思。在本課教學中我將“心得與疑問”設計為“留言廳”,讓學生在《英雄交響曲》的背景音樂中先寫下自己的學習本課的心得和還存在的疑惑,然后讓學 生暢所欲言,相互交流,教師加以引導、點撥和評價,以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知識小結
在完成參觀后,用課堂問答的方式總結全課知識,以提綱形式展示,便于學生掌握。
。ㄈ┳鳂I(yè)布置:(2分鐘)
根據本節(jié)課教學情況和學生掌握的實際,進行作業(yè)布置。
課堂完成“學習測評”的選擇題,及時鞏固基礎知識。
“學習測評”第二題,有一定綜合性,考察了學生的遷移能力和比較歸納能力,課堂完成時間不夠,留到課后合作完成。
四、板書設計
本課我通過PPT設計提綱式板書,利用黑板書寫副板書,伴隨教學進度呈現。這樣既使知識結構比較清晰,又有利于學生學習歸納總結知識的方法。
以 上就是我對《法國大革命》的說課設計。在認真閱讀理解教材和深刻領會課標要求的基礎上,我結合川教版教材靈活、內容豐富的特點,把握學生興趣所在,充分發(fā) 揮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功能,把學生活動和教材知識融為一體,力圖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讓這一課的教學成為以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探究學習為主的一課,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當然,加之本人水平有限,在講述過程中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同仁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 篇11
▲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貞觀之治》是人教版初級中學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的第二節(jié)內容。《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這一單元講述了隋唐時期我國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況。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鼎盛階段。因此,是我國封建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這時候的中國,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國文化對世界特別是亞洲產生了深遠影響。世界學者們公認的“中華文化圈”的總體格局就是這時候形成。所以,學習這一時期的歷史,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fā)愛國熱情。具體到本課,本課介紹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唐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統(tǒng)治,使唐朝出現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fā)達的景象,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啟盛唐新氣象,應該說,學好《貞觀之治》是學好這一單元和整個唐朝歷史的基礎。再者,貞觀之治上承文景之治、開皇之治,下接開元盛世、康乾盛世,所以學好本課,還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掌握封建社會盛世這個專題知識,為當今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借鑒。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jié)課的知識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
、偻ㄟ^學習,了解唐朝的建立,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基本史實。
、谡莆铡柏懹^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通過材料分析和歷史故事,加深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的認識,培養(yǎng)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采用多媒體展示影視圖片,引導學生自主獲得歷史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與真實歷史之間的關系。
通過分組討論“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通過學習,明白“成由勤儉,敗由奢” 的道理。認識虛心接受他人正確意見的好處。
(2) 從唐朝的強盛中,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為今天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發(fā)讀書的決心。
▲說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貞觀之治”。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為鑒的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符合歷史發(fā)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貞觀之治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本課的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做出恰當的評價。對于初中學生,他們評價一個人物,往往會帶有感情色彩,從“好”或“壞”出發(fā),而不能客觀地分析,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fā)展,尤其是經濟發(fā)展所起的作用。
▲說教法
歷史知識的掌握離不開教師的教授,所以講授法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新課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因此,本節(jié)課還要采用分組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多媒體展示法,材料分析法、練習法等。
▲說學情學法
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強,思維活躍,所以要引導學生觀看圖片、分析資料,培養(yǎng)他們自主獲取信息能力。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進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因為初一學生知識積累較少,還未形成正確史觀,所以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初步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約3分鐘)采用故事引入法導課。選用“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給唐太宗送去一個魏征未寫完的奏章” 的故事導入。該故事緊扣本課內容,可以實現有效導入,同時因為故事本身趣味性特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附故事: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給唐太宗送去一個魏征未寫完的奏章。上面寫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壞事。人,有好人壞人,任用好人,則國家安泰,任用了壞人國家就要大亂;朝中大臣之間有愛有憎。往往對他愛的人,只看見長處,對他憎的人卻只能看見短處,這是不正確的。應當是:能看見所愛的人的短處,看到所憎人的長處。如果這樣,就能去掉真正的壞人,任用好人,天下就興旺了。”唐太宗看了這段話以后,非常感動,他對大臣們說:“今后,我難免會遇到這樣的事,你們把魏征的語言寫在笏上,看到我有錯時,隨時給我提出來,幫助我改正。”
然后通過設計過渡語:唐太宗為什么能虛心聽取臣下的意見?他統(tǒng)治的時候,唐朝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現在我們來學習本課內容。來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一)、唐朝的建立(略講)
1、通過設計問題:① 隋朝是怎樣滅亡的?②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一目的內容,找出答案。讓學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時間和都城,(教師板書概括)
2、讓學生發(fā)問,師解疑釋難。
(二)、“貞觀之治”(重點)
新課程倡導“用教材教”的理念。我按照“明晰概念DD了解表現DD探析成因”這樣的脈絡予以教學該目內容。
先用多媒體展示唐太宗畫像,簡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因目睹隋亡過程,前車之鑒,勵精圖治,成為一代明君,形成“貞觀之治”的局面。然后聯(lián)系借助教材第九頁第一段的內容,指導學生理解“貞觀之治”的概念及其表現。
而在探析“貞觀之治”的原因時,我擬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共同合作,并在教師的引領下,概括出5點原因,并板書出來。此后,教師可以以史為鑒,聯(lián)系時政(點到為止)繼這個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展示《唐朝雨中耕作圖》感受經濟繁榮景象,讓學生認識到治世局面形成離不開人民的辛勤勞作,讓學生知道,這也是“貞觀之治”得以形成除開明政策外的另一重要原因。
完成了該目教學任務后,我選取《課課精練》(練習冊)和近些年的中考習題中的一些對應題目及時鞏固知識,提高效果。同時,也可借助習題彌補完善本課教學,對題目的解答,關注層次教學,因材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有意讓差生體驗成功,樹立信心。
(三)、教學“女皇武則天”
(1)放映《大明宮詞》有武則天登基場面的電視劇片段,讓學生知道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同時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印象中的武則天。教師加以點評,讓學生知道“盡管武則天是一個爭議很多,眾說紛紜的歷史人物。她專斷、剛烈、愛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對歷史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武則天的政績主要有哪些?”由此要求學生讓閱讀教材后歸納,得出答案。而后教師進一步引用郭沫若對武則天評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這句話的意思是她為后來的開元盛世開辟了道路,弘揚了貞觀之治。她不失為一位有作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來論證。
(2)同步鞏固:當場完成《課課精練》中的適應題和摘錄的中考相關考題予以鞏固訓練
(四)、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
引用范文瀾先生的話“唐朝只有兩個半明君”讓學生思考:這兩個半明君是誰,并說出理由。這樣處理,既可以復習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的正確認識,也為下課教學設置了懸念。
三、全課總結 用歌謠進行總結:
(一)
唐太宗 李世民,隋亡教訓記在心, 輕徭簿賦重生產, 君臣廉潔又勤政,
“房謀杜斷”重賢能,虛心納諫用魏征,政治清明國強盛, “貞觀之治”真繁榮。
(二)
唐朝有個武則天, 后宮之中掌大權, 晚年稱帝國號周, 唯一女皇她為先,
弘揚“貞觀”有政績, 引出“盛世”到開元。
四、課外作業(yè): 設計一張表格,列出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布置下一課的預習提綱。
▲說板書設計:一、隋亡唐興
1.隋煬帝的暴政 2.李淵建唐代隋(618年) 3.李世民登基(626年)
二、“貞觀之治”
(一)“貞觀之治”的局面形成
(二)“貞觀之治”的原因:
1.以隋為鑒,以民為本 2輕徭薄賦,發(fā)展生產 3.勤于政事,善于納諫 4.精兵簡政,吏治清明 5.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三、女皇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 篇12
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號考生。
我說課的題目是《美國經濟的發(fā)展》。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jié)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過渡語: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將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美國經濟的發(fā)展》是人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第8課的內容,本課從“戰(zhàn)后的繁榮”“危機和經濟調整”以及“新經濟的出現”三階段介紹了二戰(zhàn)后50、60年代至90年代美國經濟發(fā)展的基本狀況及主要原因。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典型代表,戰(zhàn)后美國的經濟也帶動了整個世界經濟的發(fā)展,了解美國經濟發(fā)展的歷程,分析原因和特點,對研究西歐、日本,直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說學情
過渡語:要想上好一堂歷史課,不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還要對學情有深入的把握。
本課授課對象是九年級學生,通過兩年的學習他們已經有一定的歷史思維,能進行一些抽象的思考,但是對經濟屬于比較陌生,尤其是本課涉及一些經濟術語,比如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新經濟時代、知識經濟、信息化等,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因此我在授課過程中會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史實,精簡抽象理論,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語:新課程標準是制定教學目標的出發(fā)點和依據,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概述二戰(zhàn)后美國經濟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分析二戰(zhàn)后美國經濟發(fā)展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經濟的發(fā)展情況圖”“戰(zhàn)后初期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等圖表的分析,學會運用圖表數據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學生感受不同觀點的交鋒和碰撞,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二戰(zhàn)后美國經濟發(fā)展的新動力,形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二戰(zhàn)后美國經濟發(fā)展歷程及其原因。
【難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chuàng)新對美國經濟發(fā)展有重要作用。
五、說教學方法
過渡: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本課,我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有談話法、史料教學法和小組討論法等。通過啟發(fā)式的教學,使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傳授知識、思想教育和培養(yǎng)能力的教學目的。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語:接下來,我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和難點,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本節(jié)課我將采用經驗導入。我會在PPT上出示麥當勞、肯德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耐克、蘋果等商標,并提問:同學們都對這些品牌非常熟悉了,那大家知道這些品牌是哪個國家的嗎?
學生回答美國后,我將進一步追問:我們每天都在享受這美國經濟帶來的益處,那同學們知道戰(zhàn)后美國經濟發(fā)展的奇跡是如何創(chuàng)造的嗎?順勢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耳熟能詳的商標導入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了解美國經濟發(fā)展的欲望,又能引導學生認識到歷史與現實的聯(lián)系,體現歷史課程的綜合性。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教學
在新課教學環(huán)節(jié)我會首先在PPT上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經濟的發(fā)展情況圖”和表格,并提問:戰(zhàn)后美國在不同時期經濟發(fā)展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通過初步閱讀教材和觀看圖表可以得出二戰(zhàn)后美國經濟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最后我會在PPT上總結展示:
學生了解了戰(zhàn)后美國經濟發(fā)展的階段特征后,我會進一步提問:那為什么戰(zhàn)后美國經濟呈現截然不同的三個階段呢?進而帶領學生一起去探討每一階段美國經濟發(fā)展的原因。
1.戰(zhàn)后的繁榮
首先,我會帶領學生來到五六十年代,在PPT上展示圖片—“戰(zhàn)后初期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美國學生在使用計算機”和“從月亮上看地球”,請學生結合圖片和教材49頁的材料“工業(yè)生產極大發(fā)展”思考戰(zhàn)后美國經濟的原因。
學生回答后,我會進一步明確:這一時期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大力發(fā)展基礎教育;利用高新技術成果,改進傳統(tǒng)工業(yè)的生產技術,發(fā)展新興工業(yè)和軍事工業(yè)。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展示圖表和圖片來總結美國經濟發(fā)展的原因,能夠提高學生分析、解讀圖表的能力,同時直觀的圖片和圖表也避免了材料的數字化,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一舉兩得。
2.危機和經濟調整
繁榮過后是危機,接下來,我會請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小字“經濟危機”和“債務增加”,深刻理解這一時期美國經濟發(fā)展受限的原因。本階段中學生會接觸到通貨膨脹等專業(yè)經濟術語,這時我會用生活中通俗的例子給大家解釋,引導學生認識到通貨膨脹的基本含義就是貨幣貶值,物價上漲,這樣學生會更容易理解這一時期美國經濟的表現。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采用的是史料教學法,從史料中分析原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意識,同時提高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3.新經濟的出現
新經濟的概念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所以我將對這個概念加以介紹,引導學生認識到新經濟時代即知識經濟時代,通俗地說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包括網絡、信息技術和其他高新技術的發(fā)展等基本內容,并且我會適時展示互聯(lián)網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到新經濟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接下來我會請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小字,了解這一時期美國經濟之所以能進入新經濟的原因是改革社會經濟和加大發(fā)展教育科技事業(yè)的力度,促進以信息產業(yè)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fā)展。
在學生了解了上述知識之后,我會展示“新經濟時代經濟結構示意圖”以及“西方國家勞動增長率中科技進步的因素”,并提問:通過觀察這兩幅圖,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
學生以歷史小組為單位,5分鐘時間自由交流討論,討論結束后,小組代表自由發(fā)言,其他小組可做補充,最后我會針對學生發(fā)言進一步總結,明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對美國經濟的發(fā)展有突出貢獻。
環(huán)節(jié)三:小結作業(yè)
小結:在小結環(huán)節(jié),我會讓帶領學生以板書為線索,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進行回顧。
作業(yè):課堂的最后,我會請學生課下搜集福特公司的發(fā)展歷史,從福特公司的發(fā)展歷程中了解美國經濟的發(fā)展。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小結的方式既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又體現了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開放式的作業(yè)設計,更能夠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以直觀、簡潔為原則,以下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 篇13
一、背景說明:
“岳飛抗金“是舊教材七年級第二學期第十五章 第一節(jié)《南宋與金的對峙》中的一個子目。在最初的教學設計中我把引導學生感受岳飛盡忠報國的愛國情感和評價岳飛作為了重點,為了突出這個重點,我對本目進行了如下的設計:首先強調指出南宋最著名的抗金英雄是岳飛,學生介紹岳飛生平,學生閱讀課文,總結歸納岳飛的抗金事跡,如“郾城大捷”、“精忠報國”、“十二道金牌”、“莫須有”等,結合岳飛的抗金事跡,關注岳飛的命運,組織學生分析宋高宗殺害岳飛的原因,以及導致岳飛悲劇命運的深刻歷史原因,最后引導學生用唯物史觀正確評價岳飛。
在七(2)班授課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學生對岳飛的興趣非常濃厚,完全超過了我在其他班級中所遇到的情況。我剛提到岳飛的名字,馬上就有同學說,他死的太窩囊了,真不值!看到學生的情緒如此激動,我忽然想到岳飛作為愛國主義精神的象征,對于初中學生的教育意義由此切入,不是一個很好的視角嗎?于是我立刻布置了一個題目:岳飛為什么會死?我打破了教材的順序,對教材內容重新進行了整合。我首先把岳飛命運的終結方式呈現給大家——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宋高宗和秦檜加害,并指出岳飛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的抗金事跡世代傳頌,直到今天,提到岳飛這個名字總會讓中華兒女心中的愛國激情蕩漾。其次,我又以該題目作為線索,充分利用課文,挖掘教學資源,設計了一系列層層推進的問題,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分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二、過程描寫(“岳飛抗金”片斷):
1、我首先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到形容岳家軍的語言,利用這些語言分析岳飛的抗金表現。“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撼山易,撼岳家軍難”說明岳飛領導有方,軍隊紀律嚴明,戰(zhàn)斗力強,成為抗金斗爭的主力軍。
2、其次,引導學生根據教材中岳飛講過的兩句話,分析岳飛心理的變化,教師提出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通過分析、討論解決問題,體驗岳飛的盡忠報國的愛國情感。學生們很容易便從教材中找到了這兩句話:“大家努力殺敵,等到收復失地后,再與各位痛飲慶祝勝利!”;“十年之功,廢于一旦”。問題:功指什么功?表現在哪些方面?引導學生歸納岳飛抗金的主要事跡,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戰(zhàn),不僅使南宋的同志得以穩(wěn)定,還重創(chuàng)進軍主力,奪回許多失地。為什么岳飛認為“十年之功“會“廢于一旦”?請學生講述十二道金牌的史實,引導學生分析,十二道金牌的含義,并思考:“宋高宗為什么連發(fā)十二道金牌,目的何在?岳飛有沒有退兵,為什么會退兵,為什么在收到十二道金牌后岳飛才退兵?為了幫助學生思考,便于解決這個問題,我請學生做了一次假設:“假設你是此時的岳飛,你該怎么辦?”有的學生非常干脆,說我就不退兵,看他們能怎么樣?反正我手中有兵權。他的話一出,立刻得到了一部分男同學的支持,可也引起了一些同學的反對。反對方說岳飛根本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他是個忠臣。經過幾輪的舌槍唇戰(zhàn),反對方的支持者越來越多。激烈的爭辯使學生認識到這是宋高宗和秦檜的陰謀,此時的岳飛已經因為戰(zhàn)功顯赫而遭到同僚的嫉妒,同時也成為宋高宗和秦檜他們謀求偏安的障礙。而一方面他痛恨宋高宗和秦檜的陰謀使得痛失抗金的大好形勢,使得多年抗金的成果毀于一旦,前功盡棄;另一方面身為南宋的官員和一名忠君的愛國將領,又不得不聽從皇帝的命令。岳飛在內心十分矛盾和痛苦的情況之下,不得不退兵。他的退兵,是無奈的退兵,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退兵。
3、再次,組織學生對“岳飛為什么會死,你怎么看待岳飛和岳飛的死?”的問題進行討論?問題一提出,教室便象炸了鍋一樣,因岳飛遇害而情緒低沉的學生再次七嘴八舌的發(fā)表個人的看法,有的說宋高宗和秦檜太無恥,有的說岳飛的死太不值。大家對岳飛的遇害非常不滿,既對宋高宗和秦檜的卑劣行徑表示不恥,又為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而扼腕嘆息。我在這時及時介入,指出每一位歷史人物的行為都發(fā)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之中,具有歷史局限性。在對岳飛進行評價時,一定要放在當時大的歷史背景之中去理解,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超越歷史,超越當時的社會現實。岳飛抗金雖然代表了當時反抗女真貴族暴政的南北人民的利益,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宋高宗和秦檜只求求和偏安,岳飛已經成為他們求和道路上的強大阻力。
4、最后,師生齊讀岳飛的《滿江紅》,再次體會岳飛盡忠報國的愛國情感。
三、說課反思: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岳飛是一面愛國主義的象征,為世代景仰;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岳飛又是一座精忠報國的豐碑,被四海傳頌。塵封的往事雖然如過眼云煙般逝去,但岳飛盡忠報國的愛國精神卻鼓舞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這段歷史深深吸引了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既對岳飛英勇的抗金事跡而透露出敬重、崇拜的心理,同時更為他的報國之志無法實現,最后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的命運而扼腕嘆息。經過重新設計和改動,從總體效果上看“岳飛抗金”的教學活動,應該是很不錯的。在相對有限的時間里,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了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學生大膽發(fā)言,激烈爭辯,使得岳飛的形象越來越清晰,通過對岳飛命運的關注,深切地感受和體會岳飛的愛國情感,對岳飛這個歷史人物能有比較恰當的評價。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收獲:
1、在授課過程中,能夠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fā),對教學設計及時進行適當的調整變動,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是一次大膽的嘗試,體現了二期課改的新理念,從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上做到了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
2、以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作為主導教學內容的線索,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層層推進的問題設置,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由于岳飛抗金阻止了金兵南下,有利于南方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的安定,受到人民的崇敬;而宋高宗和秦檜卻殘害忠良,謀己私利,不顧國家和人民的安危,岳飛的命運是時代的悲劇。尤其是“假設你是此時的岳飛,你該怎么辦?”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到了頂點,學生積極發(fā)言,大膽設想,課堂上出現了第一個爭論的高潮。
3、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岳飛為什么會死,你怎么看待岳飛和岳飛的死?”將教學活動推向了第二個高潮。學生的情緒通過討論再次得到了釋放,毫不掩飾對南宋政府統(tǒng)治者的鄙夷和對抗金英雄、盡忠報國的岳飛由衷的贊賞,以及對岳飛悲劇命運的惋惜,此時,教師及時介入學生的討論,引導學生用唯物史觀分析歷史事件和評價歷史人物。
4、最后以師生齊讀岳飛的《滿江紅》的方式,再次感受作者對抗金大好局面及抗金形勢未來發(fā)展的樂觀展望,體驗岳飛準備收復失地的壯志豪情。學生們在聲情激越,氣勢磅礴的韻律美中感受岳飛掃蕩敵寇、還我河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念,學生的情感因岳飛的愛國感情而升華、激蕩,在朗朗的頌讀聲中愛國的主題在學生的心中,慢慢浸潤,徐徐升華。
【初中歷史單元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說課稿11-02
初中歷史經典說課稿優(yōu)秀06-05
初中歷史說課稿優(yōu)秀10-28
初中歷史說課稿(精選10篇)04-27
初中歷史說課稿(精選15篇)09-23
初中歷史說課稿(精選20篇)03-25
初中歷史說課稿(15篇)11-02
初中歷史說課稿(合集15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