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初中歷史說課稿4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歷史說課稿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歷史說課稿 篇1
歷史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其思想內涵廣泛滲透到其他各門課程中。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初中歷史說課稿川教版,希望能幫到你!
大一統(tǒng)的漢朝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三大板塊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ㄒ唬┙滩姆治
本課作為本單元的第三課時,是由秦王朝的學習轉到漢朝的學習的過渡課,屬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學生梳理了漢朝興衰的基本脈絡。西漢的漢武帝時期,不僅是西漢強盛的一個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期的第一個鼎盛局面。它對于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課的內容在中國古代史的學習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
課標要求:
內容標準:列舉漢武帝大一統(tǒng)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
活動建議:組織討論,比較秦始皇與漢武帝的歷史作用。
那么根據(jù)教材內容與課標要求,我的教學三維目標制定為如下內容:
(二)教學目標
1. 了解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掌握“文景之治”并列舉漢武帝大一統(tǒng)的基本史實。
2. 學會一分為二地全面評價歷史人物;
3.通過談話法實現(xiàn)師生互動;借助表格歸納法記憶基本史實;利用歷史短劇將學習難點簡單化。
4. 體會統(tǒng)一、安定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維護統(tǒng)一的歷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這些目標,則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ㄈ┙虒W重難點
1、重點——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
確立依據(jù):首先,這個重點的設置符合課標要求;其次,本課主要是從政治角度講述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時間跨度較大,涉及的史實較多。所以我根據(jù)教材內容,本課的教學重點的范圍縮小在西漢的興盛,而漢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則成就了這一興盛,所以,將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作為教學重點是比較恰當?shù)摹?/p>
2、難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確立依據(j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在思想上加強中央集權,促成大一統(tǒng)的重要措施。而思想方面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對這一內容的闡述較為簡單,不利于學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認識,因而這一內容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至于如何突出重點與突破難點,我會在后面的說教學過程中具體說明。
二、說教法、學法
(一)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初一學生
優(yōu)勢: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一第一學期的學生,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思維較活躍,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欲,會比較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互動學習。
不足:剛剛接觸歷史不久,還沒有積累一定的學習經驗與學習方法,所以需要老師進行正確的引導。
根據(jù)學生的學情,我運用了下列的教法、學法
。ǘ┙谭ㄅc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談話法與講解法,對于重點內容將采用表格歸納法、由學生表演歷史短劇的方式,加上多媒體的輔助,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歷史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1課時)
。ㄒ唬⿲胄抡n (3分鐘)
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大一統(tǒng)”這個名詞,所以我會在進入新課的學習之前向學生解釋清楚“大一統(tǒng)”這個名詞的概念,讓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明確學習方向。然后我會用語言過渡到新課的學習:那么,漢朝是如何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呢?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本課尋找答案。
這樣的導入簡單直接,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并且?guī)е蓡栍心康牡卣归_新課的學習。
。ǘ┲v授新課(34分鐘)
1.文景之治(10分鐘)
這一子目的內容比較簡單,首先我會讓學生閱讀教材,歸納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漢初的社會環(huán)境。然后利用這樣一個表格,與學生一同完成對第一子目的學習。這個表格是秦王朝與漢初文景時期統(tǒng)治政策的對比。我將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所學內容并利用本課教材內容完成這一表格。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復習鞏固前兩課的內容,還可以在對比中加深對文景之治的認識。另外,表格內容條理清晰,有助于學生記憶。
在完成這個表格歸納了文景之治的主要內容后,我會讓學生試著用一句話定義“文景之治”,讓學生提高歸納概括能力的同時對“文景之治”形成明確的概念。
接著我會用這樣一句話過渡到第二子目的學習:漢初文景時期休養(yǎng)生息帶來的經濟繁榮,為西漢進入強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也為漢武帝得以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提供了客觀條件。
2.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17分鐘)
這一子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首先我會讓學生閱讀小字部分,回答這一個問題:漢武帝完成大一統(tǒng)的主觀因素是什么?——漢武帝年輕有為,善于用人。
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3分鐘分別討論總結出漢武帝在政治思想兩大方面所采取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至于經濟方面的措施,將在后面一課獨立單獨學習,這一點我會向學生說明。在小組討論總結出答案后,我會給出我的答案。然后對學生較難理解的推恩令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進行進一步講解。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老師在學生小組討論后給出答案,可以讓學生在已經思考總結過的前提下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的不足之處,加深理解。老師也可以根據(jù)學生討論得出的答案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點撥。
那么,對于推恩令的講解我將用這樣一幅圖表,直觀清晰,方便學生理解認識。
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內容,我會讓學生表演課前準備好的歷史短劇,即由四個學生分別扮演漢武帝,法家、道家與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別說明自己的主張,由漢武帝選擇采用,扮演漢武帝的學生要說明為什么這么選擇。
然后我會進行小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是儒家思想成為法定的封建正統(tǒng)思想,實現(xiàn)了思想上的大一統(tǒng)。
利用歷史短劇不僅可以重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將教學難點簡單化,加上教師的進一步總結,讓學生較輕松地進行理解學習。
最后,我依舊會用語言過渡到第三子目的學習: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使西漢進入了鼎盛時期。但是,百余年后,西漢逐漸走向了衰亡。重新建立的漢朝,定都在洛陽,歷史上稱為東漢。
3. 東漢的統(tǒng)治(7分鐘)
這一子目內容在教材中可以作為自主學習部分,所以我會將其進行簡單處理。學生在閱讀全文后,讓一名學生試著對“光武中興”進行簡單定義,還有一名學生簡單向大家講述東漢的滅亡。這種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ㄈ╈柟炭偨Y 3分鐘
做好課堂總結有助于學生理清本課的歷史發(fā)展線索,也有助于老師重新強調重點與難點。這里我將結合板書引導學生整理本節(jié)課的基本線索。
。ㄋ模┱n后作業(yè)
寫一寫:
俗話說,功過自有后人評,秦始皇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漢武帝在位時,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但是秦二世而亡,而漢朝經歷了百余年后才走向衰亡,你怎樣看待這兩位皇帝?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是為了對應課標要求“組織討論,比較秦始皇與漢武帝的歷史作用”,因為課時的限制,我將其靈活處理,作為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初中歷史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課上承第18課《三國鼎立》中吳國對南方經濟的開發(fā),下啟南方經濟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為以后講述南方經濟在南宋時期全面超過北方做好了鋪墊。本課介紹了西晉的短暫統(tǒng)一,少數(shù)民族的內遷、淝水之戰(zhàn)以及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始終圍繞著民族融合與社會發(fā)展這一歷史線索,在經歷了長達300多年的巨大歷史災難的同時,也孕育著新的歷史進步因素。由此可見,本課在上下章節(jié)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具有重要地位。
2、教學目標:
依據(jù):
A、初中歷史教學大綱有關要求
B、初一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水平
知識與能力:
(1)學生通過學習,了解西晉、東晉、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shù)民族內遷的史實。以及淝水之戰(zhàn)的時間、背景、經過和影響。
(2)學習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農業(yè)、水利、手工業(yè)等較快發(fā)展的史實。
。3)知道淝水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zhàn)役,人心的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4)通過探究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了解到自東漢末年以來由于內亂不已,戰(zhàn)火遍野,北方人口大量逃亡,形成了人口流動,其人數(shù)之多、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是我歷史上罕見的,它促進了民族融合,使我國人口布局日趨合理,也開始改變了北方黃河流域為重心的經濟格局,從而促進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發(fā)展進程,為國家的重新統(tǒng)一和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分組研讀“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圖,進一步了解閱讀歷史地圖的方法--通過圖例讀地圖,感知歷史地圖中一些直觀的有效信息。
。2)組織學習探究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另一方面用“問題解決”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歷史知識,自主解決問題。
。3)通過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話題:“假如我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會不會南遷?”讓學生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zhàn)亂的嚴重程度,并對新知識進行遷移。
。4)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果你是西部大開發(fā)中的一位建設者,西部開發(fā)應注意什么?還必須具備什么條件?請你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出謀劃策!迸囵B(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同時指導學生關注本地的歷史,關注身邊的歷史,懂得學習歷史以更好的為現(xiàn)實服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生在探究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原因過程中,認識到和平、安定是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2)經濟發(fā)展不能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北方人口大量南遷,除戰(zhàn)亂因素外,還因為北方長期以來過度的土地開墾和森林砍伐,使得人們向往資源豐富的江南地區(qū)。因此進行知識遷移時,要讓學生具備“經濟要發(fā)展,環(huán)境要保護”的環(huán)境意識。
3、本課重點:“淝水之戰(zhàn)”和“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4、本課難點:闡明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因素
5、關鍵點:人口南遷,淝水之戰(zhàn)成為江南地區(qū)經濟開發(fā)的原因。
采用小組先研讀“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圖,從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情況入手,突出“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這一教學內容。以引導學生探究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為主線,將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淝水之戰(zhàn)視為背景原因來處理,既抓住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二、教材處理
1、學情、知識點的心理因素分析:
對于剛從小學畢業(yè)跨入中學的初一學生來說,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更有許多奇思妙想,既需要及時鼓勵,也需要正確引導。而且學習習慣處于轉型時期,認知也基本上處于感性認知階段,需要不斷的予以啟發(fā)、提示。經過半學期的訓練,大部分學生掌握了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和辯證看待歷史人物及簡單的評價。就本課而言,理解西晉的興亡和淝水之戰(zhàn)并不困難,難就難在理解西晉滅亡的后果和淝水之戰(zhàn)的影響成為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因此我大膽地調整了教材順序,精心設計導入語,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研究問題的興趣,并連續(xù)設問,這樣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之后,把他們的好奇心引到現(xiàn)實中來,用學過的歷史知識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如何開發(fā)西部、建設家鄉(xiāng)?”這樣學習歷史的目的就達到了。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歷史學科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所以,教學中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歷史的因果關系等思維方式講述歷史、學習歷史的方法很好,可是這樣做的最大弊端是缺乏對學生思維的挑戰(zhàn)。
從教育學的研究來看,具有挑戰(zhàn)性思維的問題,能夠極大地調動人類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最終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我大膽地調整了教材的順序,將教材的第三目調到最開始講授,將前兩目調整到后面來學習,既先講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這個“果”,后談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將因果關系的慣性思維方式,改變?yōu)槟嫦蛲评硭季S方式,由結果探究原因,挑戰(zhàn)學生的思維,力求讓學生在挑戰(zhàn)中以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學習本課內容。
三、教學方法的采用:
1、采用問題教學法
圍繞本課的重點、難點設置了若干個問題,以圖說文,聯(lián)系現(xiàn)實,讓學生在討論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啟發(fā)式教學法
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講、讀、觀察相結合,通過學生思考來突破課文難點,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
3、自學討論,師生合作教學法
提倡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終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法,這是新課程的最終目的,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活動時,力求在這方面有一定的體現(xiàn)和反映。
4、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運用多媒體課件,提供有關歷史資料,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的印象。
5、加強學科滲透,增強學習歷史的現(xiàn)實性
歷史的內容包羅萬象,學科間的知識是相互滲透的,需要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實現(xiàn)知識遷移,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順應教改趨勢。如淝水之戰(zhàn)前后蘊含三個成語故事,引導學生講出來,就是語文知識的滲透,探究“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時,就要啟發(fā)學生從地理的角度來考慮。
初中歷史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貞觀之治》是人教版初級中學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的第二課內容。所以,學習這一時期的歷史,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fā)愛國熱情。本課介紹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唐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啟盛唐新氣象,應該說,學好《貞觀之治》是學好這一單元和整個唐朝歷史的基礎。再者,貞觀之治上承文景之治、開皇之治,下接開元盛世、康乾盛世,所以學好本課,還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掌握封建社會盛世這個專題知識,為當今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借鑒。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本節(jié)課的知識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
、偻ㄟ^學習,了解唐朝的建立,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基本史實。
、谡莆铡柏懹^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通過材料分析和歷史故事,加深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的認識,培養(yǎng)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采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引導學生自主獲得歷史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與真實歷史之間的關系。
通過分組討論“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通過學習,明白“成由勤儉,敗由奢” 的道理。認識虛心接受他人正確意見的好處。
(2) 從唐朝的強盛中,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為今天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發(fā)讀書的決心。
說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貞觀之治”。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為鑒的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符合歷史發(fā)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xiàn)。貞觀之治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本課的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做出恰當?shù)脑u價。對于初中學生,他們評價一個人物,往往會帶有感情色彩,從“好”或“壞”出發(fā),而不能客觀地分析,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fā)展,尤其是經濟發(fā)展所起的作用。
說教法:
歷史知識的掌握離不開教師的教授,所以講授法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新課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因此,本節(jié)課還要采用分組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多媒體展示法,材料分析法、練習法等。
說學情學法:
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強,思維活躍,所以要引導學生觀看圖片、分析資料,培養(yǎng)他們自主獲取信息能力。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進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因為初一學生知識積累較少,還未形成正確史觀,所以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初步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約3分鐘)采用故事引入法導課。選用“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給唐太宗送去一個魏征未寫完的奏章”的故事導入。該故事緊扣本課內容,可以實現(xiàn)有效導入,同時因為故事本身趣味性特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然后通過設計過渡語:唐太宗為什么能虛心聽取臣下的意見?他統(tǒng)治的時候,唐朝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本課內容。來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ㄒ唬、(略講)唐朝的建立
通過設計問題:① 隋朝是怎樣滅亡的?②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一目的'內容,找出答案。讓學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時間和都城,(教師板書概括)
。ǘ、(重點講)“貞觀之治”
新課程倡導“用教材教”的理念。我按照“明晰概念――了解表現(xiàn)――探析成因”這樣的脈絡予以教學該目內容。
先用多媒體展示唐太宗畫像,簡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因目睹隋亡過程,前車之鑒,勵精圖治,成為一代明君,形成“貞觀之治”的局面。然后借助教材第九頁第一段的內容,指導學生理解“貞觀之治”的概念及其表現(xiàn)。
而在探析“貞觀之治”的原因時,我擬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共同合作,并在教師的引領下,概括出5點原因,并板書出來:
1.以隋為鑒,以民為本
2、輕徭薄賦,發(fā)展生產
3.勤于政事,善于納諫
4.精兵簡政,吏治清明
5.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接著展示《唐朝雨中耕作圖》感受經濟繁榮景象,讓學生認識到治世局面形成離不開人民的辛勤勞作,讓學生知道,這也是“貞觀之治”得以形成除開明政策外的另一重要原因。
完成了該目教學任務后,我選取《同步導學》(練習冊)及時鞏固知識,提高效果。同時,也可借助習題彌補完善本課教學,對題目的解答,關注層次教學,因材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有意讓差生體驗成功,樹立信心。
。ㄈ、教學“女皇武則天”
。1)展示女皇武則天的圖片,讓學生知道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同時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印象中的武則天。教師加以點評,讓學生知道“盡管武則天是一個爭議很多,眾說紛紜的歷史人物。她專斷、剛烈、愛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對歷史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武則天的政績主要有哪些?”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后歸納,得出答案。
(2)同步鞏固:完成《同步導學》中的習題予以鞏固訓練
。ㄋ模、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
唐太宗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政變奪取政權,開辟了唐朝的盛世基業(yè),但政變中他殺父拭兄,你覺得應該如何評價他呢?
武則天給自己留下了一個無字碑,她希望后人為她書寫功過,如果要你書寫,你打算怎樣寫呢?
設計意圖:這樣處理,既可以復習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的正確認識,也為下一課教學設置了懸念。
三、全課總結
用歌謠進行總結:(一) 唐太宗 李世民,隋亡教訓記在心,輕徭簿賦重生產,君臣廉潔又勤政,“房謀杜斷”重賢能,虛心納諫用魏征,政治清明國強盛, “貞觀之治”真繁榮。
(二) 唐朝有個武則天, 后宮之中掌大權,晚年稱帝國號周,唯一女皇她為先,弘揚“貞觀”有政績,引出“盛世”到開元。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有利于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和便于記憶,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學到知識。
四、作業(yè)布置:完成同步導學的習題。
目的: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五、說板書設計:
一、隋亡唐興
1.隋煬帝的暴政 2.李淵建唐代隋(618年) 3.李世民登基(626年)都成:長安
二、“貞觀之治”
。ㄒ唬柏懹^之治”的局面形成
。ǘ柏懹^之治”的原因:
1.以隋為鑒,以民為本
2輕徭薄賦,發(fā)展生產
3.勤于政事,善于納諫
4.精兵簡政,吏治清明
5.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三、女皇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六、說教學效果預測
通過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的分布實施,我還課堂于學生,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相信預期的目標將會得到很好的落實,學生將會在和諧的氛圍中充分的活動起來,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從而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但在教學中可能會有一些想不到的問題生成,我會根據(jù)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解決。
初中歷史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說本節(jié)課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七單元《戰(zhàn)后世界格局的演變》的最后一課。
隨著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二戰(zhàn)后形成的美蘇兩極格局不復存在,國際形勢趨于緩和,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fā)展;加上現(xiàn)代科技的進步,特別是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世界經濟出現(xiàn)全球化趨勢,世界正處在向新格局的過渡之中。本課以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為主題,以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xiàn)和影響為主要內容,反映了世界日益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的趨勢。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xiàn)既是當代世界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又將成為新的世界格局的基礎,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因此,本課對戰(zhàn)后世界格局的演變這一主題起到了總結的作用。
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通過本課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辯證地看待經濟全球化趨勢,又可以使他們增強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信念與責任感。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具體表現(xiàn)和影響。
因為只有使學生掌握了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具體表現(xiàn),才能把握經濟全球化趨勢本身的內涵并為學習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做準備。只有掌握了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影響,才能認識到我國經濟發(fā)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從而理解我國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積極融入世界的原因和意義,才能使學生增強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信念與責任感。
難點: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使發(fā)達國家成為最大獲利者,拉大了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差距,使發(fā)展中國家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凸顯了它給世界發(fā)展帶來的弊端。
由于目前對全球化的態(tài)度,世界存在著不同的聲音,要求初三年級學生從利、弊兩方面認識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師生共同通過對已有材料進行挖掘和廣泛地收集資料進行必要的探究。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含義和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掌握經濟全球化趨勢發(fā)展的具體表現(xiàn)及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理解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還要讓學生能通過對經濟全球化的表現(xiàn)和利弊的分析,增強論從史出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提高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2、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xiàn)是當代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通過學習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和中國的對策,讓學生理解中國在全球化趨勢的大背景下面臨著難得的機遇與巨大的挑戰(zhàn),使學生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意識,增強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信念與責任感。
3、過程與方法
材料解析法:通過收集的材料引導學生對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xiàn)和影響得出正確的認識。
合作探究學習法:經濟全球化是當今的一個熱點問題,還是一個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問題,已深刻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指導學生自主收集相關學習資料,感受經濟全球化。通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收集相關資料,參與對經濟全球化影響的課堂辯論法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在學生辯論后指導學生得出對經濟全球化影響的評價標準:①是否符合生產力發(fā)展的標準;②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標準。
中外聯(lián)系法:引導學生聯(lián)系我國改革開放的實際和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對策,理解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三、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992年10月,聯(lián)合國秘書長加利在聯(lián)合國致辭時說:“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化的時代已經到來”。
教師提問:加利的話說明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呈現(xiàn)什么趨勢?
學生回答:經濟全球化趨勢
教師設問,導入新課:什么是經濟全球化?它是如何到來的?它對世界的發(fā)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2、新課學習
(一)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通過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感受經濟全球化趨勢,從而了解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課堂搶答:當經濟全球化浪潮襲來,我們身邊的哪些事例能證明我們在不斷采擷經濟全球化的浪花?
學生回答:肯得基、麥當勞、可口可樂、海馬汽車、奔馳轎車、家樂福、耐克、海爾集團、波音飛機……
教師總結: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就是指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與信息的跨國界流通和優(yōu)化配置,從而使各國經濟聯(lián)系越來越密切,世界經濟逐漸形成一個整體的趨勢。
(二)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xiàn)的原因
(通過閱讀教材、獲取有效信息,讓學生認識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xiàn)的原因。)
教師提問:我們當前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體現(xiàn)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它出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
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本第一個子目“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的正文和小字部分,提取有效信息,找出經濟全球化出現(xiàn)的原因:(1)冷戰(zhàn)結束后,和平與發(fā)展成為世界發(fā)展的趨勢,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客觀環(huán)境;(2)各國積極尋求國際合作,發(fā)揮優(yōu)勢,彌補不足;(3)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條件。
教師提問:可見,經濟全球化的出現(xiàn)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那么它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
【【實用】初中歷史說課稿4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初中歷史說課稿3篇06-06
初中歷史說課稿(通用6篇)07-29
關于初中歷史說課稿六篇06-14
關于初中歷史說課稿5篇06-11
初中歷史說課稿模板八篇06-11
初中歷史說課稿范文八篇05-29
【精選】初中歷史說課稿3篇05-29
初中歷史說課稿范文7篇05-28
初中歷史說課稿范文六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