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趙恒說:“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強調(diào)了書籍的重要性。而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讀書可以創(chuàng)造品性,好品性源自讀好書。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培根說,“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jīng)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jīng)驗范之,則又大而無當。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最終杜甫造就了詩圣。“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認為讀書是為了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的品性。余秋雨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周總理高呼:“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就像諸葛孔明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成為我們心中的好總理。在學校得沉下心來,將自己的品性變得穩(wěn)重,不能心在別處,否則將竹籃打水一場空。“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書山有路勤為徑。”匡衡鑿壁借光,孫敬蘇秦懸梁刺股,車胤孫康囊螢映雪。他們無一不是我們的榜樣。在這個溫飽的環(huán)境中,要的是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求學欲望。“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只不過喜歡刨根問底地追究問題罷了,”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無心是蠢才。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多創(chuàng)造好的品性。書不可盡信,盡信不如無書。知識是從書中提煉出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知識要厚積。積累知識勝過積累財富。歐洲用這句諺語向我們展示了知識的重要,從知識中造就的品性對國家的重要。要懂滴水穿石。貴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品性源自讀書,只有讀書,讀好書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