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沃爾夫?qū)?middot;歌德(1749-1832),德國著名詩人,文學家。1749年8月28日生于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1832年3月22日卒于魏瑪。其生平和創(chuàng)作可分5個時期。
學習年代和狂飆突進時期(1765~1775) 1765年歌德到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3年后因病回家。在萊比錫時期寫出了具有洛可可風格的抒情詩和戲劇。1770年去斯特拉斯堡繼續(xù)讀法律,翌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770年9月與赫爾德結識。在后者的影響下,他閱讀荷馬史詩、莎士比亞的劇本以及《莪相》等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并開始采集民歌。這時他寫出優(yōu)美的抒情詩《歡會與離別》、《五月之歌》、《野地上的小玫瑰》等,開創(chuàng)了德國抒情詩的新時代。1771年8月回到法蘭克福,此后幾年里除寫了《普羅米修斯》等許多詩篇外,還創(chuàng)作了劇本《鐵手騎士葛茲·封·貝利欣根》、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等,這些文學作品成為狂飆突進運動最為豐碩的成果。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很大程度上是根據(jù)作者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寫成。小說中的維特反對封建習俗,渴望真正的愛情,要求個性自由,并希望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但他在鄙陋的環(huán)境、黑暗的現(xiàn)實中四處碰壁,不幸的愛情又給了他沉重的打擊,只好以死來求得解脫。小說以濃郁的詩意和強烈的感情表達了維特的痛苦、憧憬、多情善感和憤世嫉俗情緒,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擺脫封建束縛、建立合乎自然的社會秩序和平等的人際關系、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心聲。這部小說發(fā)表后引起青年人的強烈共鳴,立即風靡歐洲,奠定了歌德在國際文壇的地位。
魏瑪前期(1775~1786) 1775年11月歌德應魏瑪公國奧古斯特公爵的邀請來到魏瑪,擔任國務參議員等許多職務,1782年獲得貴族身份。他的職責有領導礦山開發(fā)、管理交通、領導軍事到負責水利、掌管財政等等,此外還要參加各種文藝活動。繁忙的公務,浮華的宮廷應酬和愛情的挫折,使他無法得到創(chuàng)作所需要的安靜和時間。和狂飆突進時期相比,他這時期的詩歌趨于平穩(wěn),對自然和人生由熱情的歌頌轉(zhuǎn)變?yōu)樯钊氲挠^察和探索以及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歌德的《漫游者夜歌》《致月亮》等詩歌以及《魔王》《漁夫》等敘事謠曲均作于這一時期。
意大利之行和法國大革命時期(1786~1793) 歌德為了擺脫使他感到厭倦和苦悶的宮廷生活,于1786 年9 月3 日改名換姓,悄然去意大利旅行。意大利明媚的風光和完美的希臘羅馬古典藝術使他陶醉。這期間他把《伊菲格涅亞在陶里斯》散文稿改為詩體,完成了悲劇《埃格蒙特》。前者借希臘神話中的人物表達自己的古典人道主義理想。后者取材于16世紀尼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的史實,把埃格蒙特塑造成一個受人民愛戴的英雄。
歌德一生勤勉寫作,確立了他作為世界大作家的地位。其作品數(shù)量之大達到驚人地步,《歌德全集最后手定本》達40冊,他逝世后的補充本《歌德遺著》達20冊。代表作詩劇《浮士德》是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