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過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的做法你們知道嗎?下面是應屆畢業(yè)生網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元宵節(jié)節(jié)日手抄報,僅供參考!
節(jié)日食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 的新奇食品。
元宵節(jié)燈籠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蟆⒂驼、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同時,還要吃些應節(jié)食物,在南北朝時澆上肉加便便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jié)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jié)食,上元油錘”。油錘的制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唐朝的元宵節(jié)食是面蠶。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jié)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jié)食也”。到南宋時,就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xiàn),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
元宵節(jié)節(jié)日手抄報
至少到了明朝,人們就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團子。劉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記載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清朝康熙年間,御膳房特制的“八寶元宵”,是名聞朝野的美味。馬思遠則是當時北京城內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遠近馳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詞》云:“桂花香餡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詩中所詠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家元宵。
近千年來,元宵的制作日見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黃米面和苞榖面。餡料的內容更是甜咸葷素、應有盡有。甜的有所謂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豬油肉餡,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勞、長久、向上的意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帶湯、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的美味可口。元宵已成了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吃,隨時都可以來一碗解解饞。
元宵節(jié)節(jié)日手抄報
元宵祝福語
一個湯圓一份情,萬千情意蘊其中。湯圓香甜傳萬里,情意純厚放心底。一句問候一份愛,融融真愛永不改。問候聲聲到身邊,真愛綿綿祝福長。只愿好友心歡暢,元宵佳節(jié)幸福揚。
元宵萬家團圓,愿你美事圓圓,快樂溜溜圓,笑容分外甜;好運圓溜溜,財源似水流;健康圓又圓,身體倍康健;幸福永圓圓,美好日子常相伴!
親手下廚做湯圓,水晶面皮蜜糖餡。甜甜蜜蜜團團圓,送給親朋嘗一嘗。甜美團圓不離散,親人團聚一家圓。朋友情深友誼聯(lián),美滿和諧幸福長。宵節(jié)喜樂揚!
元宵佳節(jié)樂無邊,相識相知皆是緣。宵光輝映九州雪,祈盼月滿人長圓。獨言難盡江湖意,不盡祝福轉七弦。吉祥喜慶常擁有,快樂伴隨整一年。元宵快樂!
元宵節(jié)節(jié)日手抄報
正月十五花燈展,圓月高照星燦爛。觀燈人流前后擁,笑語猜迷圍觀看。此起彼落歌聲揚,牽攜女友花燈觀。增進情感戀意濃,情纏意綿宵夜玩。祝你元宵聚圓情!
冬去春歸,又見春風裁夢來,鶯歌燕舞入情懷;橫掃煙霾,情溢景艷心豪邁,萬紫千紅花常開;九霄云外,清風嫵媚拂塵埃,月明圓缺皆為愛。元宵節(jié)快樂!
迎新辭舊,歲元佳節(jié)慶,品茶賞酒。芳菲暗香,綠染山河秀。冬去春留,酥銹舞,鵲歌枝頭。良友和睦,艷陽梨園,乾坤匡佑。元宵快樂,祝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