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猛將 兵仙——韓信(西漢)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曾先后為齊王、楚王,后貶為淮陰侯。為漢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戰(zhàn)功,但后來遭到漢高祖劉邦的疑忌,最后以謀反罪處死。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zhàn)”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 “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zhàn)”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為“兵仙”、“戰(zhàn)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軍事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戰(zhàn)功卓著,為漢王朝的創(chuàng)建作出了重要貢獻。
其用兵之道,為后世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zhàn)爭史上最善于靈活用兵的將領(lǐng),其指揮的破魏之戰(zhàn)、井陘之戰(zhàn)、濰水之戰(zhàn)、垓下之戰(zhàn)都是戰(zhàn)爭史上的杰作,破魏之戰(zhàn),針對魏軍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勢,暗從側(cè)后偷渡,攻其不備,俘獲魏王豹;井陘之戰(zhàn),背水為陣,使將士死地求生,人自為戰(zhàn),以一萬之眾大破二十萬趙軍;淮水之戰(zhàn),借助河水,分割楚軍,將齊、楚聯(lián)軍各個擊滅;公元前202 年春,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zhàn),韓信獨當中軍,他先令兩翼部隊對楚軍實行側(cè)擊,再令中軍推進,很快完成了合圍。入夜,韓信令漢軍四面唱起楚歌,終使楚軍喪失斗志,被漢軍一舉聚殲于亥下。項羽眼見大勢已去,慷慨自刎于烏江邊。楚漢戰(zhàn)爭以漢王劉邦奪得天下而告終。
作為戰(zhàn)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zhàn)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tǒng)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
作為軍事理論家,在當時,劉邦雖用韓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項羽敗亡后,即奪其兵權(quán),徙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軟禁于劉邦身邊的情況下,他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兵書整理,為我國軍事學術(shù)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chǔ)。
公元前196 年,呂后誘韓信至長樂宮的鐘室,以謀反罪名殺之。一代名將,死非其所,實堪哀傷。
韓信的軍事謀略自古到今備受景仰;其為將不過四年,卻戰(zhàn)無不勝,立天下奇功,不論軍隊數(shù)量多少皆可一戰(zhàn),武力之強無庸置疑;只是政治敏感度較差,猶豫不決最終導致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