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jié)具體是如何起源,現(xiàn)在不得而知,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nóng)歷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農(nóng)歷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農(nóng)歷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故人雖已去世,他們已經(jīng)在陰間做鬼,但民眾還是把他們納入了人情的范疇,時刻記掛著他們。并專門設(shè)了節(jié)日來抒發(fā)這份人情,其中寒衣節(jié)就是其中之一。寒衣節(jié)與自然時令密切結(jié)合,又與生者的生活相關(guān)。十月一天氣漸寒,正需要添加冬衣,人鬼同此情,由陽間推及陰間,便要送寒衣,又可勸女紅。
寒衣節(jié)又因寒衣之“送”其實是燒,因此又叫“燒衣節(jié)”。寒衣節(jié)的主要節(jié)俗活動是送寒衣。節(jié)日當天,人們祭拜祖先墳墓,并在祖先墓前焚化彩紙剪成的寒衣等,或于晚間在門外焚化。
送寒衣的方法各地不同,一般比較簡單的是把寒衣帶到墳塋燒化,或者于晚間在門前燒化。比較鄭重的是作封包,把寒衣及紙錢等裝在里面,包封寫明收寒衣者的姓字、行輩以及寄發(fā)人等,就像寄信和發(fā)郵包一樣。
又有人認為寒衣節(jié)是從先秦的迎冬禮儀脫胎而成。據(jù)《禮記·月令》記,農(nóng)歷十月是立冬的月份。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舉行迎冬禮,禮畢返回,要獎賞為國捐軀者,并撫恤他們的妻子兒女。已經(jīng)死去的人怎么受賞呢?為他們送寒衣當是題中應有之義,上行下效,遂相沿成習。
寒衣節(jié) - 習俗
為亡人送冬衣
民間送寒衣時,還講究在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征布帛類。用意是救濟那些無人祭祖的絕戶孤魂,以免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焚燒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墳前進行,講究在太陽出山前上墳。有的地方習慣在門前焚燒祭物。先人的遷墳合葬等儀式,民間也總是習慣在十月一日進行。
晉南地區(qū) 送寒衣時,講究在五色紙里夾裹一些棉花,說是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晉北地區(qū)
晉北地區(qū) 送寒衣時,要將五色紙分別做成衣、帽、鞋、被種種式樣。甚至還要制作一套紙房舍,瓦柱分明,門窗俱備。這些紙制工藝品除體積縮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還要精致漂亮。凡屬送給死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干干凈凈,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zhuǎn)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燒寒衣,要特別認真細致。這種行動雖然看來好笑,卻也反映了生者對亡人的哀思與崇敬,屬于一種精神上的寄托。
雁北地區(qū) 雁北許多地方及晉中的平遙等縣,傍晚婦女要在門外放聲大哭。臨縣舊日傳有一詩:“粘紙成衣費剪裁,凌晨燒去化灰埃。御寒泉臺果否用?但聞悲聲順耳來!”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對其傳說效應提出了質(zhì)疑。兒女們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滿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換穿常服。
生者習俗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tǒng)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后,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十月一日,婦女忌出行。民間改善生活,山區(qū)興吃蕎面、莜面。
寒衣節(jié) - 記載
“(十月)朔日,剪楮為寒衣焚墓,為寒衣節(jié)。”——河北《萬全縣志》,清道光十四年增刻乾隆十年本。
“十月朔,俗稱十月朝。人無貧寒,皆祭其先,多燒冥衣之屬,謂之燒衣節(jié)。”——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
“(十月)初一日,謂之鬼節(jié),各家祭掃祖塋,并以五色紙剪制衣褲,用紙袱盛之,上書祖先名號,下書年月日、后裔某某謹奉,照式制若干份,焚于墓前,或焚于在門前,取其子孫為先祖添衣之意。”——河北《張北縣志》,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城市內(nèi)外,于九月下旬,即買冥衣靴鞋席帽衣緞,以備十月朔日獻燒。”——孟元老《東京夢化錄》
“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于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于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清潘榮《帝京歲時紀勝》
“農(nóng)歷十月初一為寒衣節(jié)。舊時,祭墓、燒紙錢和紙衣(彩紙剪成),表示給亡者送衣物、錢幣。今民間仍上墳燒紙。”——引自河北《河間縣志》
關(guān)于祭祖節(jié)還有這樣一個蔡倫造紙和蔡莫燒紙的故事。
蔡倫剛發(fā)明出紙時,買賣很好。蔡倫的嫂子慧娘就讓丈夫蔡莫向蔡倫學習造紙;貋黹_了一家造紙廠,但蔡莫造的紙,質(zhì)量不好,賣不出去,二人很著急。后來,慧娘想了一個辦法,擺脫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裝因急病而死。蔡莫傷心欲絕,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邊燒紙邊哭訴:“我跟弟弟學造紙,不用心,造的紙質(zhì)量太差了,竟把你氣病了。我要把這紙燒成灰,來解心頭之恨。”他燒完了又抱來紙燒,燒了一陣之后,只聽見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門開開,我回來了。”這可把人們嚇呆了,人們把棺材打開,慧娘裝腔作勢地唱道:陽間錢能行四海,陰間紙在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肯放我回家來?
慧娘唱了很多遍說:“剛才我是鬼,現(xiàn)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陰間,閻王就讓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錢,就有許多小鬼幫我,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錢,我把全部的錢都送了他,他就開了地府后門,放我回來了。”蔡莫裝作糊涂:“我并沒有送錢給你啊?”慧娘說:“你燒的紙就是陰間的錢。”這樣一說,蔡莫又抱了幾捆紙,燒給他的父母。
在場的人們一聽,便以為燒紙有很大的好處,都向蔡莫買紙;勰锟犊厮徒o鄉(xiāng)親,這事一傳十,十傳百,遠近的鄉(xiāng)親都來買蔡家的紙,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不到兩天,積壓的紙被搶購一空;勰“還陽”那一天正是農(nóng)歷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以示對祖先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