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薩克·牛頓
牛頓(Isaac Newton) 是英國較為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數(shù)學學家。 在學校里,牛頓是個古怪的孩子,就喜歡自己設(shè)計、自己動手,做風箏、日晷、滴漏之類器物。他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但并不顯得特別聰明。
1665~1666年嚴重的鼠疫席卷了倫敦,劍橋離倫敦不遠,為恐波及,學校因此而停課,牛頓于1665年6月離校返鄉(xiāng)。一天在樹下閑坐,看到一個蘋果落在地上,便開始捉摸,這種將蘋果往下拉的力會不會也在控制著月球。由此牛頓推導(dǎo)出物體的下落速度改變率與重力的大小成正比,而重力大小與距地心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后來牛頓的棱鏡實驗也使他一舉成名。
牛頓最卓越的數(shù)學成就是創(chuàng)立了微積分,此外對解析幾何與綜合幾何都有比較顯著的貢獻。
牛頓有兩句名言是大家所熟知的。他在一封信中寫道:“如果我比別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據(jù)說他還講過:“我不知道世人對我怎么看;但在我自己看來就好像只是一個在海濱嬉戲的孩子,不時地為比別人找到一塊光滑的卵石或一只更美麗的貝殼而感到高興,而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卻還完全是個謎。”
萊布尼茨
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國最重要的自然科學家、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一位舉世罕見的科學天才,和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同為微積分的創(chuàng)建人。他博覽群書,涉獵百科,對豐富人類的科學知識寶庫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萊昂哈德·歐拉
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1707年4月5日~1783年9月18日)是瑞士數(shù)學家和物理學家。他被一些數(shù)學史學者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數(shù)學家之一(另一位是卡爾·弗里德里克·高斯)。歐拉是第一個使用“函數(shù)”一詞來描述包含各種參數(shù)的表達式的人,例如:y = F(x) (函數(shù)的定義由萊布尼茲在1694年給出)。他是把微積分應(yīng)用于物理學的先驅(qū)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