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都有什么習俗呢?春節(jié)之前需要掃塵,因為要把我們的家里打掃干凈,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大年三十的時候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會放鞭炮。這些也算是春節(jié)習俗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下16年春節(jié)手抄報圖片大全吧。
《大門上的福字不宜倒貼》
春節(jié)之際,很多家庭都在自家大門上倒貼福字,這樣做并不符合中國傳統(tǒng)民俗。
近年來倒貼福字,蔚然成風,由門板上的福字到居室各處張貼的福字,再到點心盒甚至賀卡上的福字,一律倒貼。
在我國傳統(tǒng)民俗中確有倒貼福字的說法,取其“倒”和“到”的諧音,意為“福到”了。民俗傳統(tǒng)中,倒貼福字主要在兩種地方。第一種地方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東西要從里邊倒出來。為了避諱把家里的福氣倒掉,便倒貼福字。這種作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來抵消“福去”,用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16年春節(jié)手抄報圖片大全
另一種地方是在屋內(nèi)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財氣)會一直來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不是說所有福字都要這么貼,尤其是大門板上。大門上的福字,從來都是正貼。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
山西春節(jié)傳統(tǒng)美食
除夕之夜,人們對新的一年充滿無邊的遐想和期望,貼窗花、貼春聯(lián)是年節(jié)前最生動活潑、最有文化氣息的風俗。初一 ,很長時期中,大年初一第一件重大的活動就是凌晨點旺火接神。初二日,山西大多數(shù)地區(qū)開始走親戚。晉北和晉中多在初二回娘家,晉南多在初三。正月初五,俗 稱“破五”,也有稱之“送窮節(jié)”的。過了初五,春節(jié)期間所有禁忌開始解除。
左權——頭腦
一個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亮之前吃頭腦。頭腦是山西名吃,用黃芪、羊肉、長山藥、黃酒等制成,傳說由傅山發(fā)明,算是一種滋補食品。但故鄉(xiāng)的頭腦卻很簡單,只是用豆腐和粉條同炒,吃時撒蔥末。
16年春節(jié)手抄報圖片大全
左權—— 面茶
大年初二早上喝茶。廣東一帶有喝早茶的習慣,我們那里也叫早茶,但只是在大年初二暢喝,而茶也不是廣東習慣的茶市,而是用小米面和玉米面混和后炒成的一種“面茶”,加水煮開,滿屋子有一種特別的香味。面茶里還要煮素餃子和豆腐條,總之都是素食,絕無半點葷腥。
太原河西——羊肉餃子年味足
提起春節(jié),讓老太原人最念念不忘的應該還是大年初一的那頓羊肉餃子。
鄉(xiāng)寧——棗花饃饃送親友
蒸“棗花饃”是家家戶戶最開心的事兒,春節(jié)期間蒸年棗花饃不僅供自家食用,它還是正月拜年走親戚時的主要饋贈禮物。因此蒸饃時,在數(shù)量上要比平時多得多。
陜西春節(jié)傳統(tǒng)美食
16年春節(jié)手抄報圖片大全
陜北的春節(jié)是熾熱的,到處是紅紅火火。除夕之夜人們總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徹夜不熄燈,預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鍋里放些吃食,這叫“照鍋”,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這夜睡不著覺,一個人靜靜地踏黑爬上山頂,面向東方了望,這叫“品天”。
臊子面
臊子面是陜西風味小吃,品種多達數(shù)十種,關中農(nóng)村地區(qū),新年第一天的早晨基本都是臊子面。吃飯前,先端一碗湯去門前撒一些以祭奠先人和土地爺、倉神、灶神等,后才家人享用。有的也在先人像前獻上在碗臊子面以示懷念。
餃子宴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在北方人的血脈里,“餃子”是奔騰的“大動脈”,缺之不可。餃子有許多吉利的寓意,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同時又表示辭舊迎新之意; 此外,餃子形似中國古代用金、銀鑄造的“元寶”,吃餃子便有了“招財進寶”的寓意。一家人圍坐一起一邊包餃子一邊又有說不完的話,那種溫馨的家庭氣氛才是 人們至今仍然珍視餃子的最重要原因。
葫蘆頭
葫蘆頭原于宋代的“煎白腸”,相傳至今。其主料由豬大腸頭、豬肚頭、肥腸去腥臊后加佐料煮成湯,再用湯煮饃而成。其湯釅味濃、鮮香適口,是一種高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食品。具有濃郁味醇,鮮香滑嫩,肥而不膩,老幼皆宜的特點。
牛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響的食品。古稱"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羊肉泡饃的烹飪技術要求很嚴,煮肉的工藝也特別講究。牛羊肉泡饃的吃法也很獨特,有羊肉燴湯,即顧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將湯汁完全滲入饃內(nèi)。
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攤煎餅,“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