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18年春節(jié)手抄報資料:春節(jié)拜年習俗
春節(jié)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jié)日,也是中國人最喜歡的節(jié)日之一,所以了解些春節(jié)拜年習俗是有必要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春節(jié)手抄報資料:春節(jié)拜年習俗
拜年的歷史
春節(jié)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拜年,就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里祝賀新春。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后,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拜年的四種形式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4類:(以下都是舊禮節(jié),現(xiàn)在叩首、跪拜這種形式已經基本消失,僅在小孩向長輩拜年時還有)。
一是走親戚。
其中必須到岳父家,須帶禮物。進門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jié)性的拜訪。
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喧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
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y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意。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
對于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fā)財”、“一順百順”,在屋里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jié)。
拜年的'種類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xiàn)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yè)、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飛貼——賀年片、賀年卡的源頭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眱勺,即為承放飛帖之用。
此俗始于宋朝上層社會。
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jié):“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背蔀闀r尚。
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
至今的春節(jié)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jié),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
當時士大夫交游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
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畫家、詩人文征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憎嫌簡不嫌虛”。
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xiàn)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于聯(lián)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聯(lián)年誼,以敦鄉(xiāng)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F(xiàn)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舊時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數(shù)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訪。拜年活動要延長很長時間,到正月十五燈節(jié)左右。傍晚時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節(jié)”,初十以后叫“拜燈節(jié)”,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遲”的笑話。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后補行的,謂之“拜晚年”
【春節(jié)手抄報資料:春節(jié)拜年習俗】相關文章:
春節(jié)習俗手抄報內容資料:拜年06-21
春節(jié)習俗手抄報資料06-20
春節(jié)拜年習俗手抄報07-05
春節(jié)手抄報資料《臺灣春節(jié)習俗》06-20
春節(jié)手抄報資料:除夕的習俗07-04
澳門春節(jié)習俗手抄報資料06-21
春節(jié)習俗手抄報內容資料06-21
江蘇春節(jié)習俗的手抄報資料06-21
有關春節(jié)習俗的手抄報資料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