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国产精品路线1路线2路线,亚洲视频一区,精品国产自,www狠狠,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時間:2024-06-08 05:19:38 賽賽 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精選21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吧,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后進的作用。擬事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1

  臨清是明清時期出產貢磚的地方,劉更生曾專程去臨清古城區(qū)和舊窯址搜集古磚,但終無所獲。孰料機會卻找上門來,與臨清相鄰的茌平縣有幾位中醫(yī)界朋友,因當?shù)鼗I建金元時期的歷史名醫(yī)成無己的紀念館,找到劉更生求教文獻典籍相關事宜。他得知劉更生正在搜集臨清貢磚,很快給他送來六塊“仿古建筑專用磚”,范本正是臨清貢磚大青磚。作為友情回報,劉更生專門用一塊大磚刻了篆書作品“至人無己”,贈送給成無己紀念館。

  前不久,劉更生教授的.研究生小張,去齊河考察民國時期山東名醫(yī)郝鳳章的故居。在老宅的墻底下,撿到一片有些殘缺的青瓦,讓劉更生一直愛不釋手。他說,郝鳳章是民國時期山東中醫(yī)界的著名人物,興辦了私立山東國醫(yī)專科學校,享譽全國。我省的骨傷科名醫(yī)梁鐵民、針灸名醫(yī)杜德五都是他的學生。民國時期,南京政府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廢止中醫(yī)案”,引起了當時中醫(yī)界的強烈反對。當時全國中醫(yī)界推選了六名代表,到南京抗議請愿,經過多舉措抗辯,終于使此案未獲實施。郝鳳章就是當時的六名代表之一。這塊郝鳳章老宅的青瓦,何其厚重呀!剛過完春節(jié),劉更生就來到工作室,在這塊青瓦上刻下篆書“道在瓦壁”。這四字出自《莊子·知北游》,揭示了大道無所不在、常處低微的深遠意義。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2

  從“文物修復界泰斗”李云鶴到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鳳林,從中國第一代核燃料師喬素凱到電網系統(tǒng)特高壓檢修工王進……他們是披荊斬棘的先驅,擇一事,終一生,讓“匠心”永遠傳承。他們精湛的.技藝和積極探求的精神,令人嘆為觀止。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創(chuàng)造不平凡價值的奮斗故事深深感染了觀影師生。

  作為新時代的中職學子,應當習得這種“工匠精神”,勇敢地在成為高技能人才的道路上尋夢、筑夢、圓夢,成為未來的“大國工匠”。

  職業(yè)院校的學生是“大國工匠”的后備軍,教師應當將“工匠精神”運用到日常工作中,通過各類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練就精湛的專業(yè)技能,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3

  固體火箭發(fā)動機是導彈武器裝備的"心臟",發(fā)動機推進劑燃面的尺寸和精度直接決定著導彈的飛行軌道和精準射程,燃面整形迄今仍然是一項世界性難題,再精密的機器依然無法完全替代人工。

  29年,1萬多個日日夜夜,徐立平和他的同事們用心做著一件事,"給發(fā)動機藥面進行微整形,按工藝要求用特制刀具對已經澆注固化好的推進劑藥面進行精細修整,以滿足導彈飛行的各種復雜要求。"

  徐立平從事的工作需要極高的精準度,"而與精準相比,這個崗位的高危險性則更令人生畏",他介紹說,固體燃料的.特殊性,使得操作人員在整形時猶如躺在炸藥包上,一旦刀具不小心碰到金屬殼體,或摩擦過大發(fā)生靜電放電,就會瞬間引起燃燒甚至爆炸,幾千度的高溫,操作人員一絲安全逃生的機會都沒有。

  "1987年,我不到19歲,從技校畢業(yè)后,在母親的建議下來到她曾經工作過的裝藥整形車間工作,雖然心里做足了準備,但進廠第一課的點火試驗,現(xiàn)場巨大的轟鳴聲和騰起的蘑菇云,還是把我看呆了,沒有想到會這么危險",徐立平回憶道。

  這堂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從那時起,他就暗下決心,要規(guī)避危險,唯有膽大心細,練好手中這把刀。

  由于固體火藥有很強的韌性,含有粗糙的顆粒,用刀的力道很難把握,一刀切下去,藥面很難保持平整,一旦切多或者留下刀痕,藥面精度與設計不符,火藥就不能按照預定走向燃燒,導致發(fā)動機偏離軌道,甚至爆炸。藥面平不平,每次用刀切多少,都靠技能人員自己判斷。為了練好手上功夫,徐立平就不停地琢磨和練習怎么用力、怎么下刀,比劃著切、削、鏟等基本功,揣摩著刀具切削量、切削角度、切削力度,手臂酸痛還不放下,上崗操作時更是一絲不茍,虛心請教,一刀一刀地勤學苦練,多年下來練壞了30多把刀具,手卻越來越有感覺,藥面整度也越來越高。到后來,用手摸一下,他就知道如何修整出符合設計要求的藥面,經過他整形的產品保持了100%的合格率。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4

  在這樣一個有著濃厚“航空報國”氛圍的環(huán)境里,秦世俊最喜歡聽爸爸講哈飛的故事!拔乙惨癜职忠粯,長大以后造飛機。”這個念頭像一粒種子,播種在了秦世俊幼小的心頭。19歲那年,心懷航空夢想的秦世俊從哈飛技校模具鉗工專業(yè)畢業(yè),被安排到哈飛數(shù)控銑工崗位。

  作為一名技校畢業(yè)生,秦世俊的起點并不高。初進公司,學習鉗工專業(yè)的他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數(shù)控工段。數(shù)控是個新興專業(yè),毫無基礎的他只能幫師傅打下手,干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活。

  “數(shù)控加工根本就不是我的專業(yè),我現(xiàn)在完全沒有用武之地,我來哈飛是為了造飛機,不是干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活。”面對現(xiàn)實,秦世俊開始動搖了。他的抱怨傳到了同在一個車間當工長的父親那里。“不要怕改專業(yè),眼前的困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不會就要學。數(shù)控技術是新領域,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是新時期產業(yè)工人必須掌握的本事!备赣H的'話語很嚴厲,但卻點醒了迷茫的秦世俊。

  父親的教誨讓秦世俊重燃往日的斗志,“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出個樣來……”他在心里暗暗發(fā)誓,他先從普通銑床練起,在實踐中細心體會銑削加工的要領。熟練后,他轉戰(zhàn)數(shù)控機床,從零件裝夾、機床操作等基礎知識開始學起。

  為了盡快練好自己的技能,秦世俊總是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后繼續(xù)留在單位,向夜班師傅學習。日復一日的苦學是對身心的雙重挑戰(zhàn),知難不言退,受挫不服輸?shù)男愿褡屒厥揽《冗^了那段苦樂相伴的日子。慢慢地,他喜歡上了數(shù)控加工,迷上了這項奇妙強大的技術,機床成了他最親密的伙伴。

  秦世俊在和同事們討論問題(央廣網發(fā)黑龍江省總工會供圖)

  技術逐漸熟練后,秦世俊對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當時,他接到了一個零件加工任務,因為數(shù)模和鍛造的外形有很大的差異不能用編程加工,多年來只能采取手動加工,秦世俊心想這個活兒批量大,每次加工都需要耗費很多精力而且質量還不穩(wěn)定,他決定自己琢磨編程方法。去機床采集點位,匯編程序,反復試驗,秦世俊得出了他“自創(chuàng)”的加工方案。經過數(shù)字化吻合,大家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研究的加工方案比以往的加工效率提高了8倍,零件的一次交檢合格率更是達到了百分之百。

  入職不滿一年,秦世俊就在哈爾濱市數(shù)控工人技術比武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晉升為高級工。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5

  鄭志明今年45歲,年紀并不老,但因為技能水平高,是集車、鉗、刨、銑等技能于一身的全能型工匠,大家都親切地叫他“鄭老師傅”。

  1997年,鄭志明從職高畢業(yè),進入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一名鉗工學徒。

  學徒時期,他每天早出晚歸,在生產一線磨煉技能,日復一日的刻苦練習讓他的鉗工技能爐火純青——手工銼削平面可將零件尺寸誤差控制在0.003毫米以內,手工畫線鉆孔的位置誤差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內。

  勤奮的`鄭志明還擠出時間自學了ug三維建模技術,工余時間,他總會找到企業(yè)的工程師請教電機轉數(shù)、扭矩、機械動力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

  鄭志明調侃說,覺得自己“有點笨”,“今天學會了,過幾天又忘了,又要去請教,只能反復學!

  理論知識和復合技能的儲備,讓鄭志明對于工藝改進有了全新的認知。

  在一次設備工藝改造中,他發(fā)現(xiàn),公司花大價錢購入的進口設備看似“高大上”,但實用性卻不強。

  于是,他瞄準前沿新技術,從機器人編程、控制技術學起,后來又開始探索機器人設計制造,硬是“啃”下了《機器人編程》等十幾本專業(yè)書籍,成了自動化技術領域小有名氣的“土專家”。鄭志明帶領創(chuàng)新團隊展開攻關,最終,他們研發(fā)出的專業(yè)設備投入使用后,性能實用性比進口設備更好。

  “一個班下來再不會像從前那樣腰酸背痛了,咱們自己研發(fā)的設備好使!惫と藗兗娂娍滟?粗と藗儾倏刈约簠⑴c研發(fā)的設備,生產效率提升,勞動強度降低,優(yōu)質零部件有序下線。鄭志明在車間凝視許久,這是屬于“智慧”工匠獨享的成就時刻。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6

  有這樣一個崗位,要為火箭發(fā)動機里危險的火藥做整形。在這個危險崗位上,堅持三十年不失誤不出次品,需要怎樣的力量和勇氣。今天的時代先鋒,我們來認識這樣一位天天和火藥打交道的人:徐立平。

  這是我國最大的固體火箭發(fā)動機,是未來中國運載火箭的心臟。而要保證飛行精度,一道特殊的工藝必不可少。

  固體發(fā)動機里裝滿了橡膠一樣的燃料,徐立平的工作就是用刀具為燃料整形。

  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但更大的挑戰(zhàn)來自于燃料的危險性。幾克的燃料就能劇烈燃燒,而徐立平卻要近距離地為幾百公斤的燃料整形。

  89年,一臺重點型號發(fā)動機出現(xiàn)內部缺陷。為徹查原因,廠里決定成立突擊隊,把燃料全部挖出來。這需要徐立平進入發(fā)動機內部工作。

  就這樣,徐立平和同事們挖出了幾百公斤的燃料,研制工作如期完成。這樣的'驚險時刻,徐立平經歷過不止一次。三十年來,他參加制造的載人火箭逃逸塔一次次守護著航天員的生命安全,而閱兵式中許多導彈武器,也裝備著徐立平親手修整過的發(fā)動機。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7

  小顧,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組裝工人。

  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其組裝對精密度要求達到了“絲”級,在中國,能實現(xiàn)這個精密度的只有小顧。

  成功把“蛟龍”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戰(zhàn)是組裝中國首個完全自主設計制造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

  這8位“國寶”級的“大國工匠”,都是奮斗在生產一線的杰出勞動者,都工作在最普通的崗位上,做的也是最平凡的工作,他們是當今中國千千萬萬一線工人中的一員,他們所做的工作,正是千千萬萬中國工人每天都在做的工作。

  但是他們精湛的技藝和積極探求的精神,令人贊嘆不已。

  他們雖沒有過硬的學歷,也沒有超人的天賦,但他們用孜孜不倦的刻苦鉆研精神立足本職工作,在本職崗位上將自己的能力發(fā)揮到極致和完美。

  即使再小的。細節(jié),他們都會全心專注,全力以赴,即便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他們也沒有任何怨言。

  他們善于從細微處入手,用“螺釘”精神,努力在技工、技能上尋發(fā)展、求突破。

  精湛的技術加上敬業(yè)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就是人們常常稱道的“德技雙馨”,讓人敬畏和感動。

  這種執(zhí)著、堅守、奉獻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質,正是當今時代的“工匠精神”。

  而他們身上所擁有的那種對工作的無限熱愛、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專注、對質量的.極致追求以及甘心奉獻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現(xiàn)實展示,是當今時代工匠精神的完美代言人。

  堅守、執(zhí)著、熱愛、奉獻。這世界一切美好的形容詞用在他們身上都不違和,正是有著這樣一群人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8

  張冬偉,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殷瓦板牛皮紙一樣薄,一條LNG船上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一個針眼大小的漏點,都有可能帶來致命后果。

  而他的'焊接技術不但質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觀上也完美無缺。

  寧允展,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

  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師,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稱為“鼻祖”。

  從事該工序的工人全國不超過10人。

  他研磨的轉向架裝上了644列高速動車組,奔馳8.8億公里,相當于繞地球22000圈。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9

  師傅帶徒弟是長期從事技術工作的常見模式。小劉賓告訴記者,回顧自己近40年的奮斗歷程,首先要感謝自己的師傅。

  20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部提出了學習蘇聯(lián)勞動儲備制度,并設立了技術學校,貫徹教學原則,培養(yǎng)既有文化技術理論又有操作技能的工人。據(jù)小劉賓說,他的主人是中國第一個技術學校的學生,他去蘇聯(lián)學習技術。

  考核是拜師入門不可或缺的!暗谝淮我娒,師傅問我,你當兵回來會怎么辦?我說我什么都做不了,然后他給了我?guī)讉問題讓我解決!毙①e回憶說,師傅給出了六個三角函數(shù)公式,要用勾股定理來解決問題。

  “雖然我沒有完成高中,但這些事情對我來說仍然很簡單。在軍隊呆了三年后,我沒有放棄對文化課程的。學習,解決了一個方程,然后推出去驗證。結果,數(shù)字是合適的`,我感到非常興奮!敝魅丝吹,問題解決得很好,讓劉向賓跟著他學習。

  銑床是機械加工中最困難的工作之一,它需要很好地掌握數(shù)學、物理和其他學科的知識。因為以前沒有數(shù)控機床,都是手動機床,所以手動計算要求很高,空間尺寸的測量也應該準確。

  小劉斌說,第一批技術人員,思想有點保守,尤其是在教“獨特技能”時,不能相信的人不會傳播。一些航天產品的關鍵部件,通常白天不做,晚上鎖門。工作完成后,第二天黎明,主人會讓他拆除所有的工具和夾具。

  “現(xiàn)在不一樣了。我當師傅,帶了30多個徒弟。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我所有的技能都教給他們!毙①e告訴《新京報》,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上天堂,所以任何一步都要做好。沒有99.9%的產品,所有產品的標準都必須是100%。這也是師傅給他的教導。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10

  2019年4月,當水電四局白鶴灘機電安裝工程項目部成立征調各工種人員時,師傅們第一個推薦了田得梅。

  當舍下不足周歲的孩子,帶著行李匆匆趕到白鶴灘時,面對眼前忙碌又有些雜亂的工地現(xiàn)場,田得梅倒是覺得“很平!,和之前待過的項目并無二致,那時的她還無法預料,在大國重器的舞臺上,她將綻放出怎樣的光芒和華彩。

  項目開工初期,白鶴灘水電站左岸安裝間場地被土建雜物大面積占用,為盡快開展施工,需將場地及時騰出,作為項目部當時唯一的天車工,雜物倒運和設備材料吊裝的`重任便落在田得梅一人的身上。時間緊、任務重,田得梅經常兩個橋機換著開,以每天超過12個小時的高強度作業(yè)時長,在短短幾周時間里完成了項目前期材料設備倒運和場地清理等工作。

  與此同時,田得梅也從曾經的“徒弟”變成了別人的“師傅”。作為天車班班長,田得梅堅持通過“傳幫帶”,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所學傳授給徒弟。如今所帶出來的6位徒弟,已全部能夠獨立負責吊裝作業(yè)并憑借優(yōu)異的工作表現(xiàn)轉錄成為水電四局正式員工。

  “師傅兢兢業(yè)業(yè)、刻苦鉆研的精神,將一直影響著我們,在天車工的崗位上持續(xù)發(fā)揮光和熱,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田得梅的徒弟鄧滿平說。

  2020年8月18日,白鶴灘水電站全球首臺百萬千瓦水電機組轉子迎來吊裝時刻。作為水輪發(fā)電機組的核心部件之一,轉子是機組安裝過程中重量最大的部件,起吊重量約2100噸,需由左岸地下廠房內部兩臺1300噸橋機配合完成吊裝。在吊裝過程中,兩臺橋機需要保持步調一致,以7米每分鐘的速度前進。面對挑戰(zhàn),田得梅帶領班組成員一次次模擬轉子吊裝過程,詳細講解各個重要關點注意事項,一遍又一遍的對觸電控制器、剎車片、行程限位、警報裝置等橋機部件進行檢查。

  吊裝時,她冷靜細心,沉著細致,面臨5厘米的吊裝誤差,在眼睛無法看到的情況下,她憑借出色的吊裝水平,一次性順利完成全球首臺百萬千瓦水電機組轉子吊裝,全面吹響全球首臺百萬千瓦水電機組攻堅號角,為2021年6月28日首批機組安全投產發(fā)電,獻禮打下了堅實基礎。

  后續(xù)工作之中,田得梅結合白鶴灘左岸地下廠房實際情況,不斷總結經驗、分析不足,在她的帶領和天車班的共同努力下,左岸剩余7臺百萬千瓦水電機組轉子全部取得一次性順利吊裝就位的良好成績。她所帶領的天車班2021年榮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她個人也因為優(yōu)異的表現(xiàn),先后榮獲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大國工匠”、中國電建“電建工匠”、中國電建“起重機械操作專業(yè)特級技師”等榮譽稱號。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11

  本世紀初,我國正在研制新型主戰(zhàn)坦克和裝甲車輛,這些新型戰(zhàn)車使用堅硬的特種鋼材作為裝甲。然而這種材料的焊接難度極高。

  盧仁峰:它的最大特點就是碳當量高得多得多,可焊性極差。所以說它難就難在如何控制,讓如此高的碳鋼量金屬材料不產生裂紋。

  作為領軍人的盧仁峰必須盡快找到新的焊接方法,這樣工人們才能以此為范式,展開規(guī)模化的生產。為了研制出新的'焊接方法,盧仁峰把自己家的煤氣罐、煤氣灶、廚具都搬到了車間,吃住在車間里,反復琢磨。盧仁峰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做了上百次試驗,終于對新型鋼材的性能了如指掌。

  甚至他僅憑一塊鋼板掉在地上的聲音,他就能聽出其中碳當量有多少,判斷出應該采用怎樣的焊接工藝。

  技術難題攻克,一批批新型坦克裝甲生產下線。在穿甲彈沖擊和車體涉水等多種嚴峻的考驗中,坦克車體依然堅如磐石,密不透風。

  中國工匠們的職業(yè)生涯既是技藝磨礪、技能積淀的過程,也是突破自我的心路歷程。無數(shù)極限式挑戰(zhàn)的積累,造就了他們自己,更拓展了人類的認知空間和創(chuàng)造能力!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12

  周五晚上收看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些“大國工匠”,既是匠人,也是追夢人。他們用雙手鑄就了港珠澳大橋的輝煌,用智慧將航天器送上太空,用堅守探

  測出一個個油田,用果敢挑戰(zhàn)超、特高壓帶電作業(yè)……他們是焊工、技工、電工、橋梁工等等,來自于不同的工作崗位,卻有著同樣對工作執(zhí)著的追求。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建設港珠澳大橋的團隊。這座大橋創(chuàng)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它的美麗、雄偉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實現(xiàn)這份美麗的過程中,那些辛酸和勵志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其中一個難點便是一個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橋之前,全中國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來不到4公里,而且,這是中國第一次在外海環(huán)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從零跨越。中國的`橋梁專家們,在困難面前沒有后退,也不能后退。2013年5月1日,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xù)鏖戰(zhàn),海底隧道的第一節(jié)沉管成功安裝。這是不平凡的96個小時,仿佛一個從來沒有人教過,也從來沒有駕駛經驗的新手司機,要把一輛大貨車,開上北京的三環(huán)、五環(huán)。

  這些可敬的榜樣,他們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一員。但是,他們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我們要向這些榜樣人物學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探索,精益求精,用自己的愛心、耐心、恒心去守護孩子們稚嫩的童心,讓他們在愛的雨露中茁壯成長。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13

  他們技藝精湛,比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他給火箭焊“心臟”。是發(fā)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fā)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的誤差。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fā)動機把衛(wèi)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他們每天都在精益求精,每一刻都在一絲不茍的努力工作,努力學習,可以說學習伴隨一生。在他們的人生中有對祖國的責任,有對單位的責任,有對自己的責任,正是這責任的信念支撐他們走到中國第一。

  高鐵研磨師寧允展,深海鉗工,管延安。船上縫鋼板這些人物的事跡更加突出了他們的責任感對國家的責任。

  2022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學習心得(篇7)通過觀看《大國工匠》給我了很多啟發(fā)。

  《大國工匠》主要講述的是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工作人員,他們以精煉的技術,使我們的國家更加的興盛,更加的繁榮。

  有時候,一毫米的厚度就有可能導致致命的危機,在那時候機器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通過雙手打磨一件零件,只有憑借技藝的高超才會擁有超凡的能力。

  《大國工匠》就是給我們訴說了技藝的重要性。帶我們認識了高超的技術人員,告訴我們在工作方面,我們要一絲不茍,要堅持不懈,更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有擁有高超的技能才能永垂不朽。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14

  劉更生出生在北京天壇北門的魯班胡同,據(jù)說當時北京城耍手藝的人都聚集在此,其中木匠居多,而劉更生的父親就是其中一位。

  小時候,劉更生的玩具幾乎都是父親干活的工具,他從小耳濡目染,漸漸地對木質家具制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983年,18歲的劉更生接了父親的班,來到龍順成工作。在他將近40年的從業(yè)生涯里,他潛心研究榫卯結構京作家具,并且練就了讓古舊家具殘件“起死回生”的絕活。

  今年42歲的張云希是劉更生的徒弟,和劉更生一樣,張云希的父親也是一位木匠。2002年,張云希從老家滄州來到北京進入龍順成,到今年師徒二人已經共事了17年。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劉更生的嚴厲在于對細節(jié)的精益求精,作為徒弟的張云希對這種“嚴厲”已經習以為常。

  進入龍順成之前,張希云有5年的木工經歷,進廠后不久他接到了一個制作3米高頂箱柜的任務,其中有一道工序是要使用豬皮膠來粘合。當時張云希為了趕工,在熬制豬皮膠的時候由于熬制時間短,沒有達到師父要的固定效果,不得不返工重新制作。

  劉更生說:“我們要把每一件家具當做‘傳家寶’去做,只有用這樣的心態(tài)制作才能對得起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

  在磚刻作品“一千磚頭富翁”前,劉更生大笑自嘲:“這方磚完全摹自齊白石先生的一方印‘三百石印富翁’,哈哈,我比白石翁還富有!”至于“一千磚頭”的來歷,劉更生卻按下不表,給我們賣了個關子。隸書磚刻“三耕堂”,是劉更生去年虛歲六十時,用于總結和自勉的一件作品。他說,總結自己這些年的工作生活經歷,可概括為“三耕”:一是一輩子當老師,賣嘴皮子,可謂“舌耕”;二是專業(yè)為中醫(yī)文獻,搞中醫(yī)古籍整理,早年沒有電腦,天天爬格子,是謂“筆耕”;最近十余年,喜歡上玩磚刻,就是“刀耕”了。加起來湊成“三耕”,他就成了“三耕堂主人”。

  一名大學教授為何喜歡上了磚刻,劉更生給我們談起“一千塊磚頭”的緣起。2007年,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從千佛山校區(qū)遷往新校區(qū)長清校區(qū)。老校區(qū)有一座文獻樓面臨拆遷,此樓建于上世紀50年代初期,比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原山東中醫(yī)學院)建院還早。從大學時代起,劉更生在這座樓上學習工作了30年,建立了很厚的.感情。2010年,當?shù)玫竭@座樓要拆掉的消息,劉更生實在不舍,就想留下一些磚作紀念。一座歷經半個多世紀老樓,在鏟車轟鳴聲中很快被夷為平地。同事郭棟得知他的想法,從工地的民工手里“搶救”了上千塊紅磚頭,雇了一輛農用三輪車幫他拉到了長清校區(qū)的家里。劉更生激動不已,就將這上千塊磚頭存放在自家儲藏室。這些廢磚頭以每塊五毛錢買來,劉更生為此付了七百元錢。

  望著散作一堆,回歸原初狀態(tài)的“文獻樓”,劉更生忽一日萌生了一個念頭。他從小喜歡篆刻,想用刻刀讓這堆磚頭重獲生命。當他拿起刻刀在磚頭上試了試,不覺心頭一震,這磚頭質地密實均勻,竟然是很好的鐫刻材料。從此,一塊塊廢磚在劉更生的刻刀下活起來,鐫刻的內容圍繞《黃帝內經》和傳統(tǒng)文化,形式不拘一格、靈活多變,每一塊磚刻都匠心獨運,力求內容與形式完美統(tǒng)一。不知不覺,劉更生已堅持磚刻十余年,磚刻作品已完成300多件,開辟了獨具風格的藝術門類。劉更生的磚刻作品做成的拓片,成了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對外開展文化交流的靚麗名片,他的名氣也逐漸大了起來。

  本來,劉更生的磚刻材料限于那一千塊紅磚,隨著名聲大了,一些朋友主動為他搜集古磚。這搜磚、贈磚的背后,又有一串可資紀念的故事。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15

  徐立平是航天科技特級技師,自1987年參加工作以來,30余年一直從事固體火箭發(fā)動機藥面整形工作,該工序是固體火箭發(fā)動機生產過程中最危險的工序之一,被喻為是“雕刻火藥”。多年來,他承擔的戰(zhàn)略導彈、戰(zhàn)術導彈、載人航天、固體運載等國家重大專項武器裝備生產,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準操作,工藝要求0。5毫米的整形誤差,他卻始終控制在0。2毫米內。在重點型號研制生產中,他經常被指定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險、高精度、進度緊等嚴苛的生產條件下,經他整形的產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從無超差。

  多年來,他先后數(shù)十次參與發(fā)動機缺陷修補型號攻關,并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了真空灌漿、加壓注射等修補工藝。在某重點戰(zhàn)略導彈發(fā)動機脫粘原因分析中,他憑借扎實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氣,鉆入發(fā)動機腔、精準定位并對缺陷部位完成挖藥、修補,修補后的發(fā)動機最終成功試車,保障了國家重點戰(zhàn)略導彈研制計劃順利進行,為國家挽回數(shù)百萬元的損失。為解決手工面對面操作帶來的安全隱患,徐立平帶領班組開展機械整形技術攻關,推動實現(xiàn)了包括“神舟”系列在內的20余種發(fā)動機遠距離數(shù)控整形,填補了國內行業(yè)技術空白。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16

  小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自1987年入廠以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fā)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目前,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藥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

  0.5毫米是固體發(fā)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小徐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小徐還自己設計發(fā)明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由于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后遺癥,小徐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發(fā)也掉了大半。28年來,他冒著巨大的危險雕刻火藥,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

  在無比艱難的.兩個多月里,小徐和隊友們挖出了300多千克藥,且成功排除發(fā)動機故障,而他由于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工作結束后雙腿幾乎無法行走。

  像這樣危險的任務,小徐已不記得完成多少次了。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小徐發(fā)明設計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

  28年過去了,小徐已不再年輕,同時進廠的工友們都已離開或調換崗位,只有小徐一直堅守,有人問他為什么,他說:“危險的崗位總得有人去干吶!”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17

  “作為技能工人,這個合格率肯定是無法接受的。”2016年,某型號發(fā)動機噴注器架生產遇到瓶頸,有項精度僅相當于頭發(fā)絲的`十分之一,在機床上無法測量,試加工合格率僅有20%。

  “交給我,我有信心啃下來!焙涡』⒘⑾萝娏顮。

  原來,在一些老師傅搞技術攻關時,何小虎就已經關注到了這個產品,并一直在思考合格率低的原因。上手后,他發(fā)現(xiàn)攻關“真難”,之前車間從未加工過,沒任何可借鑒的經驗和數(shù)據(jù)。那兩個多月,何小虎天天熬夜查資料、找人討論,有時正吃著飯,突然想到什么,放下碗筷跑回車間進行試驗。

  經過無數(shù)次試驗,何小虎提出“設備熱穩(wěn)定性”概念,發(fā)揮其極限加工精度,顛覆傳統(tǒng)方法,讓產品合格率達到100%,加工效率提升4倍。

  在加工某發(fā)動機燃燒噴嘴時,廠里遇到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題,合格率只有50%,這不僅影響發(fā)動機的交付和后續(xù)型號生產任務,更關系著飛行器能否精準入軌。之后的兩年,何小虎聯(lián)合工藝、操作人員,找過西北工業(yè)大學教授、設備生產廠家請教交流,甚至花錢找大學老師補課。最終,2020年,他們攻克了瓶頸難題。

  多年來,何小虎先后攻克液體火箭發(fā)動機生產研制難題65項,申請專利8項,獲得1項國際專利授權,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國家發(fā)明專利。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18

  從人民大會堂領回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后,國家氣象中心臺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總工程師許映龍沒有任何變化。這位在臺風預報一線崗位工作了24年的老預報員,提起剛剛獲得的榮譽,只是憨厚地笑著說:“我只是抱著平常心,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已!

  “經常值夜班,壓力比較大!痹S映龍談及工作體會時說道。2013年6月29日,熱帶風暴“溫比亞”正向我國南海步步逼近。許映龍整個白天都忙碌于臺風監(jiān)視和資料的分析。晚飯后,他再次來到中央氣象臺的會商室處理臺風編報工作。窗外雷聲隆隆、暴雨磅礴。22時后,疲憊的.許映龍下班回家。在歸家途中,雨后濕滑的路面讓許映龍重重摔了一跤。他忍著刺骨的疼痛回到家中,打算盡早休息以便繼續(xù)工作。妻子發(fā)現(xiàn)他的異樣,帶他連夜去了醫(yī)院。醫(yī)生診斷,他右腕粉碎性骨折,叮囑他一定要好好休息,妻子也勸說他留在家里恢復,可眼看著“溫比亞”勢頭兇猛,打著繃帶的許映龍還是回到了臺風預報平臺前,直到“溫比亞”銷聲匿跡!澳嵌螘r間很難睡著,因為不論什么姿勢都不舒服?晌乙堑瓜铝耍瑒e人就得替我值班。一共也沒幾個人,還是盡量堅持,別拖累大家!贝撕,他被大家趣稱“硬漢”。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19

  休息前關閉手機,是很多人的生活習慣,而馮新巖的手機卻常年處于24小時暢通狀態(tài),不分晝夜,無論節(jié)假。因為,他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緊急求救”電話,這些求助可能來自山東省內外,也可能來自海外。

  2022年9月的一天,忙碌半天的馮新巖準備吃午飯時,收到了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一位電氣試驗人員發(fā)來的信息。對方請教他變電設備紅外熱像異常原因。馮新巖立刻放下碗筷,仔細分析對方發(fā)來的圖像,并給出了縮短周期跟蹤一段時間的建議。

  對于馮新巖來說,通過電話、微信幫省內外電氣試驗人員分析變電設備異常并給出建議,是三天兩頭就有的事。作為國家電網公司高級兼職培訓師,他的手機號早已成為圈內小有名氣的“專家熱線”。

  2016年,馮新巖被聘為國家電網公司高級兼職培訓師,為來自全國各地的電力從業(yè)者傳授實踐經驗。多年來,他累計授課600多課時,培訓1000多名帶電檢測技能人員,被評為“國網技術學院優(yōu)秀兼職培訓”。

  如今,馮新巖的`24小時不關機“熱線”還變成了“國際熱線”。這還要從距離山東3000多千米的巴基斯坦說起。

  2018年,默拉直流輸電工程開工,近900千米長的電力線路縱貫巴基斯坦南北。自2020年起,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的“電力鐵軍”就駐扎在默拉直流工程現(xiàn)場,帶去了先進的電力技術,手把手地教“巴鐵”兄弟實現(xiàn)電網工程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

  馮新巖常常撥通國際長途電話,詢問駐守在巴基斯坦默拉直流工程現(xiàn)場的同事們工程的運行情況。他說:“遇到專業(yè)上的問題,一定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本瓦@樣,馮新巖成了默拉直流項目的場外專家。為此,有人開玩笑說:“馮班的技術不僅點亮了齊魯大地的燈,也讓巴基斯坦的燈火更加燦爛!”

  多年來,馮新巖在自我成長、自我超越的同時,也不斷地帶動著身邊人,讓“能手身邊再出新能手”成為行業(yè)佳話。

  夜幕降臨,俯瞰齊魯大地,萬盞燈火流光溢彩,絢麗奪目。

  當一座座城市沉浸在燈火璀璨、歲月靜好中時,在遠離熱鬧市區(qū)幾十千米外的某座特高壓變電站,馮新巖正和徒弟們對一臺變壓器開展健康狀態(tài)檢測。深夜,通過一系列綜合研判分析確定設備健康運行后,馮新巖一顆懸著的心才落了地。

  有人說,作為萬家燈火的“守光人”,馮新巖早已成為一道光,一道技術之光,一道奮斗之光,一道溫暖之光。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20

  從1987年參加工作至今,徐立平一直從事著極其危險的航天發(fā)動機固體動力燃料藥面的微整形工作,相當于在炸藥堆里雕刻火藥。

  他在工作中不斷摸索、實踐,自學數(shù)控知識并親手設計出多個改良設備,大大提升了藥面雕刻精準度。他為火箭上天、神舟遨游、北斗導航、嫦娥探月等一項項國家重大工程任務“精雕細刻”,以匠人之心,用雙手助力著大國航天夢。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張路明堅守科研一線近40年,在無線通信領域有著“戰(zhàn)神”稱號。

  他主導研發(fā)了我國四代短波通信產品,曾帶領團隊成功解決邊海防通信難題,他和團隊助力新一代戰(zhàn)機、新一代通信網絡等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設與應用,屢屢為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的.發(fā)展與進步立下功勛。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 21

  講起馮新巖的工作,就不得不提到中國獨步世界的技術名片——特高壓。

  在山東,每六盞燈中就有一盞是由“外電入魯”的電點亮的。這些電大都是由風能、水能、太陽能等轉化來的“綠電”。電流通過特高壓大電網組建的“綠色通道”,經過一座座特高壓變電站,不遠萬里進入千家萬戶。馮新巖的主要工作就是檢測超高壓、特高壓變電站的“心臟”——變壓器的健康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并消除設備隱患,確保電網安全穩(wěn)定運行。

  2000年10月,泉城濟南褪去濃綠的`夏裝,渲染著金黃。新成立不久的山東電力超高壓公司迎來一批新員工。辦理入職手續(xù)的隊伍里,馮新巖排在第一個。他年輕的臉龐上難掩興奮與喜悅。

  馮新巖被分到了電氣試驗班。那時候,馮新巖白天在現(xiàn)場邊干邊學,總是拉著師父王寶利問個不停。王寶利常常半開玩笑說:“我從來沒見過像你一樣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徒弟!”在做油化試驗時,別人做一遍,馮新巖非要做十遍、二十遍……他不僅要學會,還要學通,弄清楚原理背后的“所以然”。晚上回到宿舍,他就一頭扎進書堆里,常常熬到后半夜。

  入職四年后,馮新巖憑借自己的刻苦努力,獲得了前往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繼續(xù)學習的機會。多年來,他一邊實踐提升,一邊勤學不怠,他的學歷不斷“升級”。經過努力,他不僅獲得了山東大學碩士學位,還被母校聘請為校外碩士導師。

  在專業(yè)上,他扎根一線擔當實干,苦練本領,入職第六年,他就與團隊拿到了全國首屆電力行業(yè)電氣試驗技能競賽團體第一的好成績,并被評為“全國電力行業(yè)技術能手”。備賽期間,由于廢寢忘食,他的體重整整掉了十斤。此后,他更加奮發(fā)實干,埋頭鉆研技術,勤奮磨礪本領,漸漸在專業(yè)上嶄露頭角。很多大國重器的“疑難雜癥”,別人解決不了,他卻能“手到病除”。他“電網神探”的名號漸漸叫響。

  2022年,馮新巖從100多萬名電網職工中脫穎而出,當選國家電網公司第一批首席專家。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相關文章:

大國工匠事跡03-13

大國工匠的事跡12-10

大國工匠事跡優(yōu)秀11-03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學習心得04-23

大國工匠事跡材料11-08

有關大國工匠精神事跡優(yōu)秀12-26

大國工匠人物事跡01-09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跡心得體會08-03

大國工匠人物事跡優(yōu)秀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