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潘建偉事跡及頒獎詞
潘建偉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九三學社安徽省委副主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多年來,他率領的科研團隊致力于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和量子信息等方面的研究,系統(tǒng)地發(fā)展了多光子糾纏干涉量度學,在廣域量子通信和光學量子信息處理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的原始創(chuàng)新成果,實現(xiàn)了“六個世界首次”,為我國在新興的量子信息產(chǎn)業(yè)搶占先機、成為領跑者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潘建偉事跡及頒獎詞,歡迎大家閱讀。
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潘建偉事跡及頒獎詞
2016年8月16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墨子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它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xiàn)衛(wèi)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wǎng)絡。這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潘建偉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對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創(chuàng)新性貢獻,是該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潘建偉有關實現(xiàn)量子隱形傳態(tài)的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志“年度十大科技進展”,并同倫琴發(fā)現(xiàn)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志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jīng)典論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
頒獎詞:
嗅每一片落葉的味道,對世界保持著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學糾纏,保持與名利的距離。你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對話,以先賢的名義,做前無古人的事業(yè)。
量子之星潘建偉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存在!
他27歲入選美國《科學》雜志“年度全球十大科技進展”,31歲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32歲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1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42歲斬獲國際量子通信大獎,45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46歲把世界首顆量子衛(wèi)星送上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的人生履歷充滿了無數(shù)驚嘆號。這位當紅科學家,如果不是東陽人,如果不是幾個月前還站在金華市文化中心報告廳的演講臺上,他的人生一定不會讓金華人如此熟知,他的故事也就不會讓金華讀者這么親近。其實,從教育思考者的角度來審視“別人家的孩子”潘建偉,滿身都是給現(xiàn)今焦慮萬分父母的教育啟示。
記者從多年前就開始關注和采訪這位不斷刷新自己的前沿科學家,知道他的一些成長故事和經(jīng)歷,這里列舉一些,或許對金華家長來說會有一些啟發(fā)。優(yōu)秀的人總有一些共性,在平民出身的科學家潘建偉身上,這些特點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是完全可以學習和模仿的。我想,很多人的家里都有個小小的潘建偉正在悄悄地成長。
故事一:
從小愛拆玩具
潘建偉出生在東陽市馬宅鎮(zhèn)雅坑村,讀的是馬宅鎮(zhèn)雅坑小學,地地道道的農(nóng)村學校。他的爸爸在城里工作,經(jīng)常給他帶回來一些玩具。這些玩具最后的下場總是支離破碎、首尾分家。父母并沒有因此多說他,只是讓他整理在一個大籮筐里放在床下。他拆煩了也會嘗試著組裝玩具,或者重新組合,雖然多數(shù)以失敗告終。
啟示:拆玩具的熊孩子挺多,現(xiàn)在的家長不會太心疼,不過能不因此罵孩子的父母還是非常少,能抽出點時間來一邊幫孩子重新組裝玩具,一邊給孩子講歷史故事的爸爸更是非常罕見。
故事二:
漫山遍野地玩
今年4月,潘建偉回母校,有幾個東陽的小學生跑去看他,問他是怎么走上科學之路的。他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小時候住在山區(qū),經(jīng)常爬山,漫山遍野地玩,看到新奇的東西就撿回來當寶貝,嘗過山里各種各樣葉子和果子的味道。有一次看到一只冬眠的青蛙,感到奇怪的同時更為它擔心,因為那時候并不是冬天,小男孩很怕青蛙在還沒醒過來的時候就被蛇啊貓頭鷹啊之類的動物吃掉。直到他成年后,每當陷入思考的困境,也會去林間散步,喜歡撿那些掉在地上的樹枝來聞一聞。留學的時候,他還喜歡在田野里挖野菜,回家做成菜給家人吃。
啟示:從這個故事里你看到那種在平凡的中國人身上缺少的好奇心了嗎?都說玩耍本身就是學習,教育專家說了無數(shù)遍,可就是沒幾個家長真的相信,或是真的敢去執(zhí)行。難道只有坐在教室里才算學習嗎?孩子和大自然本身就有一種天生的親近,但多數(shù)家長常常忘記,這也難怪,多數(shù)正在當父母的成年人小的時候也沒怎么真正痛快地玩耍過,難解玩中滋味。
故事三:
補課可以有
潘建偉讀初中時進了東陽城,作文不會寫,英語沒學過,初中第一次寫作文只得40分。爸爸媽媽心里有點著急,一邊安慰兒子一邊給兒子找老師補習。找的老師合適,只補了幾次,小建偉就進步了。他在班里是班長,很想學好,有一種不怕輸?shù)木。為了學好英語,就把同學約到家里來學,向老師請教,進步非?。后來英語成績一直在學校里領先。
啟示:補課是可以有的,不過一定要對自己的癥,不能跟風,不能簡單地和人家的孩子比。這個道理似乎人人都知道,做得好的沒幾個。如何補課,真是一門大學問。
故事四:
把自己的棉衣送同學
潘建偉爸爸和不少媒體記者講過兒子有一次回家太晚,為了不打擾父母休息就在門外坐到天亮的故事。還有一個故事是好多年前潘爸爸只講給金華日報記者的:高中的時候,潘建偉是個熱心腸,有一次,他把自己穿的棉衣脫下來送給了生活困難的同學,還發(fā)動大家一起湊糧票接濟那個孩子。他家還有一張高中同學一起騎著自行車做好事的合影呢。
啟示:父母善良,孩子才會善良,這種品質雖說并非遺傳,但完全可以傳遞。少年潘建偉情商挺高,不但贏得了高中女同學的愛情,還在后來的事業(yè)中凝聚起一支非凡的科研隊伍———量子科學“夢之隊”,在自己做好科研的同時,帶領團隊共同進步。這需要極高的智商、情商和逆商。他的科研事業(yè)做得如此輝煌,隊伍越來越大,連衛(wèi)星都放了,真不是一個普通的科學家能做到的。這里包含的學問,是不是藏著一點西方名校要求的那種神秘的“領導力”影子呢?
故事五:
喜歡什么就學什么
1987年,潘建偉考入中科大,學的當然是物理。因為他高中的時候就對量子疊加態(tài)問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怎么也想不明白,想的時間太多,太投入,都沒好好聽別的課,期中考試差點沒考及格。從那時開始,為了搞明白這個問題,他開始自學量子物理,一學就是30年。他曾經(jīng)對中科大的老校長朱清時說:“只要什么時候能把為何會有量子糾纏搞明白,我馬上就可以死,沒有問題。但現(xiàn)在還搞不清楚,我就想活得長一點,我想把它搞明白。”
潘建偉大學時代的宿舍墻上貼著愛因斯坦的照片,人家問他最崇拜誰,他毫不猶豫地說是愛因斯坦。1996年,26歲的潘建偉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起初選的導師是一位諾獎得主,但最終改選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弟子塞林格教授。塞林格教授當時只是一位普通教授,潘建偉認為他學識淵博,在新興學科量子力學方面潛力更大。他對爸爸說,自己是要選準方向,選對導師,不是為了出國而出國,而是要把最先進的技術學回來。他知道導師正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學什么。
前段時間,有年輕人問他如何選專業(yè),他的回答是“喜歡學什么就學什么”。
啟示:很多時候,孩子的任性中有著一股執(zhí)著和自信,有的家長會根據(jù)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好心給以糾偏,結果好心辦了壞事,讓孩子離自己的喜好越來越遠。如果父母的家長意識在這時候弱化一點,或許反而能培養(yǎng)出更為優(yōu)秀的孩子。這似乎是一個共性,不少出身農(nóng)家的科學家和企業(yè)家等成功人士身上都有體現(xiàn),可以對號入座。所以,孩子的強與弱,父母的弱與強,挺辨證,挺藝術,個中滋味,當家長的需要調動一點悟性方有體會。
另一點啟示是:偶像和榜樣,絕對可以有、應該有,這是非常寶貴的財富。追星就要追對星。潘建偉追了愛因斯坦幾十年,把偶像的預言變成了現(xiàn)實,他自己也變成了別人眼中的科技大明星。
故事六:
對錢學森之問的回答
今年4月,潘建偉給金華老鄉(xiāng)做了一場精彩的報告。記者當時問潘院士:作為成功的科學家,如何解答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當時,他想了想說:“這個問題有點復雜,我需要好好想一想,你給我發(fā)郵件,我空的時候回答。”后來他就一直沒有空,量子衛(wèi)星的事情過不了多少日子就有新進展,忙到家人都不敢給他打電話,郵件之約也就沒了下文。前些天,記者看到他在央視訪談中講了一個故事,說自己感觸良多:“在國外留學的時候,我到阿爾卑斯山大峽谷去游歷。一個大概80多歲、滿頭白發(fā)的老太太坐在輪椅上,問我是干什么的。我說是做量子物理的。老太太問,你做量子物理的哪一方面?我說是量子信息、量子態(tài)隱形傳輸,就像時空穿越里面的東西。萬萬沒想到,老太太說:我讀過你在《自然》雜志發(fā)表的那篇文章。這位80多歲的老太太仍然對科學抱有濃厚的興趣,竟然自己跑去讀艱澀難懂的科學期刊,這是一種天生的好奇!”這是不是個例呢?幾年之后,潘建偉在海德堡大學做了一個手術,醒過來時護士站在床前。護士說:潘教授,你是不是研究跟時空穿越類似的東西?他說:是。護士說:你能不能給我講講?因為他當時鼻子里插著兩根管子,非常痛苦,只好說現(xiàn)在我講不了,將來送給你點資料吧。這就是普普通通的歐洲人對物理學的好奇。
在國內,潘建偉也做科普演講,嘗試用最生動的方法講量子疊加態(tài)、量子糾纏,許多學生會說:老師,我很認真聽了,但是聽不懂。然后,他們就去自拍、刷朋友圈、玩游戲。到這里,這個學生和物理學的故事基本上就結束了。我們國家為什么沒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原因也許就在其中,對科學沒有真正的好奇。
啟示:好奇心!這或許就是錢學森之問的答案!潘建偉用自己的故事和遇到的故事很好地做了回答。
不過,也不要太灰心,盡管很多大人已經(jīng)不太會提問了,但孩子們還沒喪失這種能力。4月7日,“潘老師”講完《神話、哲學、互聯(lián)網(wǎng)與人類未來》之后,立即就有一群身穿院士服的少科院“小院士”把他團團圍住爭相提問,“小院士”朱學謙問的問題頗有深度,得到潘院士的表揚:既然時間和空間可以說是同一個東西,為什么都在講空間上的糾纏而很少講時間上的糾纏?潘院士回答:“也是有的!苯又托牡刂v解了10多分鐘,最后還問“小院士”們是否聽懂了,并給每個“小院士”寫了一句鼓勵的話,簽了名。
潘建偉,遇到了很多貴人,也成了很多人的貴人。當父母和老師的,都應該努力去當這個時代孩子的貴人。
個人簡介
潘建偉,男,1970年3月生,浙江東陽人。1992年畢業(yè)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1995年獲該校理論物理碩士學位,1999年獲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實驗物理博士學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教育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xié)會會長,全國青聯(lián)副主席。
潘建偉教授主要從事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作為國際上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領域的先驅和開拓者之一,他是該領域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利用量子光學手段,他在量子調控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他關于量子通信和多光子糾纏操縱的系統(tǒng)性創(chuàng)新工作使得量子信息實驗研究成為近年來物理學發(fā)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
潘建偉及其同事有關實現(xiàn)量子隱形傳態(tài)的研究成果于1999年同倫琴發(fā)現(xiàn)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志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jīng)典論文”。其研究成果曾1次入選英國《自然》雜志評選的“年度十大科技亮點”、1次入選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的“年度十大科技進展”、6次入選英國物理學會評選的 “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5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9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潘建偉在包括Nature (11篇)、Nature Physics (8篇) 、Nature Photonics (9篇)、Nature Nanotechnology (2篇)、 PNAS (3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0篇) 在內的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60余篇,共被引用13000余次。
研究方向
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潘建偉事跡及頒獎詞】相關文章:
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個人事跡及頒獎詞02-21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17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跡04-23
十大中國感動人物事跡09-18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2-07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04-0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梁益建勵志故事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