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国产精品路线1路线2路线,亚洲视频一区,精品国产自,www狠狠,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民情日記

時間:2022-06-25 11:33:32 著名日記 我要投稿

2016年民情日記

  廣大人民群眾都是通情達理的,只要他們明白有些問題之所以不能盡快解決的原因,就會諒解,還會主動為政府分憂。以下是民情日記范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016年民情日記

  2016年民情日記一

  9月23日,我和同事們一道進村入戶開展“掛包幫”、“轉走訪”精準扶貧攻堅工作。我們在天星鎮(zhèn)雙河村與村“三委”班子成員一道學習傳達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會議精神,聽取了村支書蔣貴強扶貧工作匯報,研究了部門掛鉤扶貧工作。

  在談到村里的困難時,蔣支書對我們說,雙河村有17個村民小組,767戶2928人。雖然全村貧困面大,但是我們有信心通過多方努力,在2019年全面實現(xiàn)建檔立卡貧困戶468戶1594人脫貧出列。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難是群眾增收難,居住環(huán)境差、生活不寬裕。公共基礎設施薄弱、產業(yè)發(fā)展滯后,無戶間作業(yè)路硬化到家家戶戶,村組公路晴通雨阻現(xiàn)象突出。特別是一些邊遠高寒的地方,當?shù)厝罕娚a生活、居住生存環(huán)境條件十分差,房屋破爛、生活簡陋,急需異地搬遷轉移安置。

  聽完蔣支書的情況介紹后,我們一行6人從村委會出發(fā),踏著泥濘小道、爬坡上坎,走訪扶貧對象72戶。下晚返回到村委會休整,明天還將繼續(xù)進村走訪扶貧對象。

  9月24日,從早8時開始進村入戶,到晚18時45分,我們一行6人終于完成了每人12戶扶貧對象的調查摸底和訪問任務,平安返回縣城。

  一大早,雨下個不停,仿佛為我們洗塵。心里惦記著住在山一家、水一家的鄉(xiāng)親們,我們繼續(xù)冒雨進入雙河村營頭、團山自然村,走進貧困農戶家中完成昨天未走訪完的任務。走在滑溜溜、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堅定的腳印淺一腳深兩腳的通向遠方的家。走進村民家中,老鄉(xiāng)們把我們視親人般遞水讓座。我們同鄉(xiāng)親們拉著家常、講解扶貧政策,用筆記錄生產、生活困難情況,用相機見證一瓦一房一家人的境況。秋雨也不一直下了,汗水也不一股腦流了,大家心里都暖暖的。那天大的困難也一下子讓微笑著的精氣神趕跑了。

  中午,我們走訪到雙河村監(jiān)督委員趙德芳老人家。75高齡的趙老也是團山自然村老社長,一位在當?shù)氐赂咄氐睦先,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貼心人。

  精神矍鑠的趙老告訴我們,他當了32年的社長,為村民們發(fā)展生產、生活做了一些力所能盡的事,獲得了一些榮譽。看著墻上的榮譽牌,趙老喜滋滋告訴我們,這是2013年12月天星鎮(zhèn)黨委、政府首屆 “十佳道德模范”評選給他的“敬業(yè)奉獻模范”先進個人獎牌。同行的`蔣貴強村支書介紹說:老社長沒讀過兩天書,也不是共產黨員,但他思想先進、熱愛集體、愛學習,處事公道、為人正派,敢說敢想敢做,鄉(xiāng)親們都佩服他、敬重他。村里大小事都聽他的意見和安排。前年,團山公路有一段路被山洪沖毀,急需要恢復,村委會幫助解決了5噸水泥,老社長硬是發(fā)動了100余名村民,花了兩天時間,自力更生把近100米的損毀路面打成了水泥路,這段路至今都保持了順暢通車。蔣支書還給我們介紹說:今年,老社長動員發(fā)展了村里有志青年羅國文成為團山社的第一個養(yǎng)殖大戶。我們隨后走訪進入羅國文家,參觀了他今年新修的養(yǎng)豬場。羅國文介紹說:他年初投入了50余萬元資金,喂養(yǎng)了100余頭豬,長勢良好,豬價也看好。在談到今后打算時,他期盼幫扶資金支持,通過聯(lián)戶經(jīng)營、群眾入股、訂單收購等方式帶動周圍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發(fā)展生豬養(yǎng)殖,逐步壯大養(yǎng)殖規(guī)模,為大家脫貧致富盡一份力。 下午,我們來到在9月17日被近300方危石阻斷村組公路的排危作業(yè)現(xiàn)場(該路斷位于雙河村委會老街安置點去榨房自然村20余米入口處),因下雨路滑推車濺了一身泥的蔣支書指著工人正在破碎的石頭對我們說:9月14日,我們接到村民險情報告,當天就組織人員安全轉移了涉及危險威脅的5戶18人。同時還在在公路兩頭加設了防護欄和安全警示牌。這幾天,雖然天天都是秋雨,險斷邊坡還不時有石頭、泥土滾落,但是我們采取了有效措施、險情處置及時,險情預警預報有力,當?shù)厝罕娚踩瓦^往車輛行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山路在延伸,腳步在丈量,夢想在心中,希望在前方。我們堅信,有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舉全社會之力打贏扶貧攻堅戰(zhàn),大關貧困群眾必將與全國人民一道齊步康莊大道。

  2016年民情日記二

  10月24日星期四 天晴

  屈指算來到xx村已12天了。這些天來,走村串戶,訪貧問寒,與這里的村社干部、黨員和村民談心、交流、拉家常,收獲頗多。在這里,人們的生活有貧有富,但更多的是貧困。農民們很辛苦,家家戶戶幾乎都耕種著三十畝以上的耕地,有的還耕種四五十畝,這在我的家鄉(xiāng)及好多農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里的人們早已習慣了這種繁忙的生活。但是這些天來一直讓我感動的是,他們即使生活條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但這些鄉(xiāng)親們一個個都活的挺有精神。寫到這里,我就想起現(xiàn)在的許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總拉著一張苦瓜臉,無精打采,生活在郁悶的`世界里。我們的“上班族”們坐在寬敞的辦公室里,面對電腦一臉茫然,好似有無盡的煩惱。在這里,我們與貧困戶聊天,他們說有許多寒苦,但他們相信黨和政府,對今后的生活充滿了信心與希望。我想,這就是他們以陽光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的緣由吧!

  九點半時,我們幫扶組的同志們都到齊了。今天我們去走訪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離我們的根據(jù)地村委馬主任家還有兩公里。我們向東徒步行走十來分鐘,眼前出現(xiàn)了一道大坡,這個自然村剛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溝成行。我這時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稱可能就是這樣得來。順著山坡土路向下繼續(xù)行走了十多分鐘,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廢棄的莊廓隨處可見,真正像樣的農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見個人影。一路上聽老謝說原先這個社有26戶,現(xiàn)在只剩10戶。我們連走了三戶,但家家都鎖門。在老謝的提議下,我們徑直來

  來到原村支部書記孫萬發(fā)家。走進他家時,他正要出門去收割玉米,見到我們他很熱情地讓我們進屋?瓷先ゼ依飾l件并不好,像樣的只有一臺電視機,上邊還赫然寫著“農村黨員遠程教育收視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說村上有個電視在孫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誰也不愿去要回來。老謝說他家在這個社還算最好,以前這個孫書記工作干得也不錯,青海《黨的生活》還專門報道過他,可是后來群眾反映不好,換屆時沒能當選。攀談中我們得知以前他當過民辦教師,如果再堅持兩年就轉正了。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在外跑車,收入也可以,但因為他們這個地方條件太差,已過結婚年齡的兒子一直說不上媳婦。他說這個社、包括整個xx村的小伙子們都很難說媳婦,姑娘們沒人愿意到這個山大溝深的窮地方來當媳婦。好在他的二兒子很爭氣,現(xiàn)在上天津石油大學,快畢業(yè)了,工作已簽約。談到村里的工,他說這里的群眾有條件的想方設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難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幫助他們搬出大山溝。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體搬遷不太現(xiàn)實,但是通過政府適當扶持鼓勵自行搬遷還是可行的,作為幫扶工作組我們還是多反映吧!

  2016年民情日記三

  今天我到三組入戶走訪,感覺三組大部分都是新搬遷戶,一統(tǒng)計,僅去年就搬遷了18戶。原來三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約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村民們強烈要求搬遷。經(jīng)村委會協(xié)調,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條件好的都遷下來住進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約還有七、八戶,我決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著山路往上爬,大約二十多分鐘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間土坯房,家里很亂,滿院都是剛孵出的小雞。徐光朝的兒子徐斌對我們說,他們家三口本來都在外打工,因為他母親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醫(yī)院住了幾個月,醫(yī)生說沒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來。他母親現(xiàn)在病情雖然沒有惡化,但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他父親身體也不好,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棄打工回家照顧父母。為了掙點錢,他到省農科院學習了蜈蚣養(yǎng)殖技術,在家里養(yǎng)蜈蚣,但才起步,還沒有見收;同時又買回了一批雞苗,準備搞規(guī)模養(yǎng)殖。徐斌是我入戶走訪來在農戶家里遇到的第一個年輕人,今年25歲,也是全村唯一一個搞特色養(yǎng)殖的,我很有感觸,年輕人就是不一樣,有文化,有思路,建設新農村就需要年輕人。我對他說,養(yǎng)蜈蚣風險很大,關鍵是技術,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問題一定要及時請人解決,千萬不能讓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來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說我們是“三萬”活動工作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們帶到她家。家里條件還不錯,雖然住在山上,但是樓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凈,她說房子建了好幾年了。程梅今年39歲,是我入戶調查遇到的第二個40歲以下的年輕人,接連遇到兩個年輕人,我便有些興奮,現(xiàn)在年輕人都出門打工,留下來的實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開農用車在周邊村從事農產品收購、販賣,每年可以掙一些錢。她在家種莊稼,不僅種了10畝土地,還養(yǎng)了10頭豬、3頭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種地搞養(yǎng)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萬元。她還有一個女兒,9歲,在洪門鋪讀小學。她家是我在洪門鋪村入戶走訪以來遇到的條件算比較好的一戶了。我問她現(xiàn)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難,她說主要是她女兒上學比較困難,才9歲,每天要走幾里路到山下讀書,又沒有同伴,中間要穿過好幾個樹林子,現(xiàn)在野豬比較多,很有危險,上學的時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學要是太忙就來不及接,希望能夠解決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幫忙在山下協(xié)調一個屋基,還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組山上的'資源其實還是很豐富,森林保護得比較好,山場面積也很大,如果年輕人不出門打工,像程梅一樣,在家發(fā)展養(yǎng)殖,也還是可以掙到錢。政府應該在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輕人吸引回來,只有年輕人回來了,村子里才有發(fā)展的生機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更好地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和新農村建設。

  接著我又到吳玉海、程家錢、吳兆旭、涂原進等幾家,情況大體差不多,都屬于比較勤奮、生活過得去、但生存條件又比較差的一類。他們都反映山上條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壞性大,莊稼都種不成,要求村里能夠幫他們遷到山下居住。

  從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遷移扶貧是正確的,應該把村民從山上遷下來,人雖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還是可以種,而且還可以利用山場資源發(fā)展特色產業(yè),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是城市化,那么農村發(fā)展的趨勢應該是集鎮(zhèn)化和村莊化,如何探討一種土地流轉機制和搬遷幫扶機制,把那些生存條件惡劣的村民集中遷移到公路沿線、集鎮(zhèn)周圍,讓他們遷得下、住得穩(wěn)、能發(fā)展,應該是政府認真研究并切實解決的問題。

 


【民情日記】相關文章:

下鄉(xiāng)日記民情日記07-02

簡單的民情日記07-04

掛鉤民情日記06-27

民情日記格式07-05

我的民情日記09-06

前民情日記08-29

林業(yè)民情日記08-29

黨員民情日記08-29

實施民情日記08-29

村官民情日記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