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駐村民情日記(共五篇)
篇一:
下午,我在村里和劉仕宏副書記算起了一筆種田的“經濟賬”。其實這筆賬在走訪種田農民的過程中我們也有過類似的交流,使我確信他的賬算得基本靠譜。
據(jù)劉仕宏介紹,他家種了四畝水田,農業(yè)稅取消之前,每年要上交四五百元,如今不僅不上交,各種補貼反而可以從國家拿到四百多元。“以前每年我都要種兩季,現(xiàn)在只種一季。每畝900多斤產量,不用上交,家里人吃飯足夠了,還有余糧。”
“如今政策好了,為什么不多種呢?”
劉仕宏細細給我算了一筆種田賬:“按一畝田算,農藥化肥成本在150元,種子40元,如果請人耕地(包括牛工)需200元,割谷和插秧人工成本各需200元,稻谷脫粒大概80元,再加上其他的養(yǎng)護費用,每畝大概可以賺一到兩百元。這還不算自己及家人的投工投勞。再說,糧食直補等各種補貼是按‘畝’算,又沒有嚴格按‘季’算,自家口糧夠了,再打工掙點錢,往往是一種劃算的選擇。”
靠種田能解決溫飽問題,這是沒有疑問的。但僅靠種田解決不了致富問題,特別是在難以規(guī);a的丘陵地帶。大董村的水田拋荒現(xiàn)象比較嚴重。農村土地流轉政策雖然在推行,但這里農民“流轉”的積極性很低。
篇二:
原計劃本周六召開的座談會提前了,黃石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長張家勝上午親自到劉仁八鎮(zhèn)聽取調研情況的匯報。每個組一個人發(fā)言,名單提前就通知了。不知道與上次大會交流是否有關聯(lián),駐大董村調研隊指定我發(fā)言。
沒什么準備,還是按上次發(fā)言的套路講了十來分鐘,其間張家勝書記打斷我兩次,問了我兩個問題:一個是宗姓祠堂建設的問題,一個是土地流轉的問題。我作了簡要的回答。我主要談了問題和建議,這也是組織組和主持人的要求。后面發(fā)言的放開了一些,有的學員講了“感受到什么,學到什么,做了些什么”,似乎也無不妥。如果按這樣的要求,我們修膳村小學的事例倒是可以重點講一下。陳如海村隊員為村干部買早餐的事還受到張書記“肯定”呢。
指定發(fā)言完畢,張家勝副書記提出“自由發(fā)言”,大家都很踴躍。畢竟有重要領導在場,發(fā)言水平明顯高于上一次,有的意見聽后頗受啟發(fā)。張家勝對這次實踐鍛煉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大家對農村近年取得的成就有切身感受,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有深入思考,對如何推動“三農”工作找到初步對策,同時也增強了做群眾工作的能力,鍛煉了年輕干部深入群眾的工作作風。最后,張家勝提出三點希望:一是進一步增強群眾意識,密切聯(lián)系群眾;二是進一步增強團隊意識,融入團隊,找到自身定位;三是進一步強化進取意識,“思想上要艱苦,工作上要刻苦,生活上要清苦”。
篇三:
午飯是在鎮(zhèn)里吃的,照例沒喝酒。這在無酒不成席的鄉(xiāng)鎮(zhèn)很少見。飯后,在鎮(zhèn)黨委副書記、副鎮(zhèn)長毛文勝的安排下,我和清麗、汪勇、徐可四人參觀了紅三軍團建軍舊址,這算是“規(guī)定動作”之外的項目。
“舊址”上建起紅三軍團建軍紀念館,地點在劉仁八鎮(zhèn)中心小學內。
1930年6月,彭德懷、滕代遠、何長工等二十余人在這里召開會議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彭德懷為軍團總指揮兼前委書記。當年8月,紅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永和市同朱德、毛澤東率領的紅一軍團會師,組建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
紅三軍團是一支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重要歷史地位、戰(zhàn)功卓著的英雄部隊,走出了彭德懷、楊尚昆、黃克誠、黃公略、彭雪楓等一大批杰出的軍事人才,同時也鑄造了與其淵源極深的38軍——朝鮮戰(zhàn)場上赫赫有名的“萬歲軍”。1990年,大冶市政府在紅三軍團建軍舊址上出資興建了紅三軍團建軍紀念館,并由王平上將親自題寫?zhàn)^名。2006年5月,該館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除收藏紅三軍團重要歷史資料外,另一部分展出的是彭德懷元帥的個人資料。這位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均立過赫赫戰(zhàn)功,在國際軍事史上都是如雷貫耳的共和國國防部長,文革期間居然晚景凄涼,含冤辭世。
政治斗爭之殘酷,令人不勝感慨。
篇四:
從鎮(zhèn)里回來后,大董小學已經發(fā)生了新的變化。
在黃石供電公司城郊分公司的幫助下,帶來了廣播設備,同學們終于可以正常做早操了。還添置了兩臺電腦、一臺打印機和大量文具用品。教室窗戶及破損的玻璃全部更換,坑坑洼洼的黑板面貌一新,三條腿的凳子有了新的支撐。另外還送了10套辦公桌椅。這次支教活動大概花費兩三萬元。
校園面貌有了新的變化,大董小學的小朋友們秋季上學多少會有一些驚喜。這是黃石供電公司城郊分公司的心意,也是正潔和我們“調研隊”的心意。
總算能為大董村做一點實事。
篇五:
走訪工作昨天全部結束。我們一共走訪了33戶,主要是黨員、干部、種養(yǎng)大戶、實用人才、困難家庭等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人群。還現(xiàn)場察看了村小學、衛(wèi)生室、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上周主要是與村委會干部一起走訪,本周更多的是隨機走訪。
在交流會上,有的小組稱“走訪”了七八十戶,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走馬觀花”的。難怪在現(xiàn)場發(fā)言中,面對張家勝副書記的提問,有位鄉(xiāng)鎮(zhèn)干部出身的調研隊隊員居然“一問三不知”。
通過走訪,我們發(fā)現(xiàn)村民普遍反映黨的惠農政策好,農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新農村建設也有明顯成效。這讓我們感到很欣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主流是好的,黨的政權根基毫無疑問是穩(wěn)固的。
通過與農民坐在一起,說在一起,吃在一起,增進了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感受到了老百姓的善良,感受到了基層工作的不易,也提高了與群眾打交道的能力。
一句話,不虛此行。
本想多總結一下,接到電話,明天行程有變,我們要到陳貴鎮(zhèn)參觀農業(yè)產業(yè)化項目。而調研報告尚未動筆。
看來晚上得加班加點了。
【駐村民情日記共】相關文章:
駐村蹲點民情日記03-12
駐村工作的民情日記01-28
駐村日記和民情日記02-01
駐村扶貧工作民情日記09-04
駐村入戶民情日記大全12-12
駐村工作民情日記范文11-30
精選駐村下鄉(xiāng)民情日記02-01
駐村扶貧的工作民情日記08-29
南疆駐村工作民情日記03-04
駐村工作民情的日記范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