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暑期社會實踐報告(報社)
實習地點:**報社
實習時間:2009年7月4日——2009年8月28日
實習內容:本人于2009年暑假在**報新聞部熱線組,跟隨記者**實習。所發(fā)稿件多為消息,刊登于《**》《**》《**》等版面。
實習報告:
作為一個新聞系的學生,在學校課堂里學到的東西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次能得到在媒體實習的機會,把理論付諸于實踐,我非常珍惜。通過近兩個月的學習,我收獲了很多,也發(fā)現了自己的不足。有人說大一的學生不知道自己不會什么;大二的學生知道自己不會什么;大三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會什么;大四的學生知道自己會什么。于我來說,實習就是這樣一個契機,讓我明白了自己“不會什么”,于是才有了彌補的可能。
在報社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人際關系。采編大廳里坐著的有領導,有記者,有編輯,有見習記者,還有同我一樣的實習生。來報社的第一天就一個感覺:實習生比記者多。幾乎每個記者都帶有實習生,有的記者甚至帶了兩三個之多,所以首先要取得的就是老師的信任。這些記者本沒有帶實習生的義務,我們這些半吊子水平的實習生也確實給他們添了不少麻煩,所以讓他們相信我們是誠心誠意來學習的,我們能給報社幫上一些忙是很重要的。時間久了,我們和記者的關系都是亦師亦友的。大家都喜歡勤快的人,有些瑣碎的小事是每個實習生都必須經歷的。每天早上我們都會幫老師做些清潔工作,給老師們倒水、拿報紙,眼高手低的大學生是不為人所喜的,只有給記者們留下好映像,他們才會逐漸信任你,出去采訪的時候也會盡量帶著你。其次,和實習生們的相處也是很重要的,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疏離,彼此是同伴又是競爭對手,但畢竟是同齡人,交流起來也比較投機,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實習的地方,彼此就好像是對方的鏡子,不多久,十幾個人竟都成了朋友,這算是本次實習的額外收獲吧。
這次實習中,最重要的是積累了實際工作的經驗。理論說起來誰都會,但真正到了實際操作的時候,做起來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就拿采訪來說,我們都知道采訪前要做好準備工作,要明確采訪的目的和重點,記者要具備必要的知識,要熟悉采訪對象,要使采訪的起點高,節(jié)省時間。但這些都是課本上的知識,實際情況是,很多時候,尤其對于都市報,我們面對的都是突發(fā)事件,沒有時間先去了解采訪對象,沒有時間臨時“具備”相關知識,即便是趕往采訪的路上匆忙定下的采訪目的和重點,多數情況下也會在記者置身于事發(fā)現場時發(fā)生改變,也會因采訪對象不經意間說出的一句話而改變。另外,采訪時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對記者來說是非常頭痛的,因為不了解,采訪就不可能深入,在采訪對象侃侃而談的時候,記者就會疲于應付,導致報道流于表面。所以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時刻處于采訪狀態(tài)中,隨時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把每一次采訪都當作是學習的機會。很多時候,我們這些新手欠缺的就是經驗,只有接觸的多了,我們的視野才能得以開拓,這對以后的工作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記者還要懂得創(chuàng)造訪問的條件。通常到了新聞現場,我們首先要找到掌握總體情況的人,其次找一些一般參與者、知情者,然后是事件的外圍人物,即旁觀者和聽說過的人。這三種人缺少任何一種就會讓受眾覺得報道不完整,缺少說服力。另外還要選擇好訪問的時機和場合,在一次工地失事的負面事件采訪中,一些工人面對記者的時候守口如大學,但私下里卻單獨電話聯(lián)系記者反映情況,因為他們害怕別人知道是自己向記者透漏情況,害怕工地負責人報復。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記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穿衣服也要注意采訪的場合。記得有一次采訪的對象是珠寶商,到了現場以后,才發(fā)現他們都是西裝革履,只有我一個人還是T恤衫牛仔褲,感覺特別尷尬。
帶我的趙老師經常對我說,最大限度地讓記者接受進而傾訴,才能算是好記者,在這方面我欠缺的很多。有一次采訪需要了解當事人居委會方面的情況,趙老師讓我單獨電話采訪,可是我問來問去問了一堆空話,沒用,而且還讓居委會的人覺得很委屈,因為當時聽信居民的一面之詞,潛意識里認為居委會什么工作都沒做,不管有沒有意識到,我的語氣讓居委會的人感到不舒服,但事實上居委會做了很多,這次采訪很不愉快,后來趙老師重新打了個電話,先把我這個爛攤子收拾了,之后問到了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這次失敗的采訪讓我認識到,兼聽則明,不可相信一面之詞,有時候弱勢的一方并不是有理的一方,我們所遭遇的事實很少有絕對錯的一方和完全對的一方,切莫讓感情影響判斷。采訪的時候要把握好交談的氣氛,記者的身份很敏感,我們應該盡可能地讓對方覺得記者的到來能給他一個澄清事實的機會,而不是來懷疑詰問追究責任的。記者還要注意問話要從具體情況問起,要從細節(jié)下手,問得簡單明白,一個太過籠統(tǒng)的問題會讓被訪者覺得無從開口。此外還要及時組織問題引導談話,問出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切莫讓采訪對象牽著鼻子走。
觀察的能力是一個新聞記者最基本的素質,它是記者取得第一手大學的唯一途徑,以及把第二、三手大學變成第一手大學的主要手段,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觀察會成為記者采訪的唯一手段。有時候愈是細節(jié)的愈是特別的,很多報道都是因細節(jié)兒出彩,很多采訪也是因細節(jié)而真實,能讓記者判斷采訪對象言論的真?zhèn)巍?/p>
采訪的最后一步是核實,在**報實習的`這段時間里,我經歷過的每一次采訪都要在采訪結束后向相關單位或個人核實,報紙上的一小塊文字,看起來簡單,但這四五百字要求記者親身趕往現場,去采訪、寫稿、求證,無法核實的寧可拋棄不用,也不能冒著違背新聞真實性的原則去刊發(fā),事實上每一篇文章在交到編輯手中時,編輯都要再一次審查。
至于新聞稿的寫作,趙老師一再提醒我要有現場感,受眾是通過記者的眼睛去感知新聞現場的,讓受眾感到記者在現場,才能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也許是由于熱線部大部分的稿件都發(fā)在《**》《**》和《**》等板塊,我們的采訪尤其注意時效性和時間性,趙老師到達新聞現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表,記下記者到現場的時間。我們都知道新聞的五個“W”,當初上課的時候背得那叫一個滾瓜爛熟,平時也要求自己時刻記著,可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卻犯過這種烏龍錯誤,比如好不容易采訪結束,忘記問當事人的姓名,比如興沖沖從事發(fā)現場趕回來然后發(fā)現忘記記下事發(fā)地點在哪里,比如終于寫完了一篇稿子忘記了向相關單位核實……犯了不少錯誤,受了不少打擊,心情難免低落,不過我相信人是在挫折中成長的,這些打擊便是活生生的教材,我還沒有參加工作,有了這些經歷,也許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少走許多彎路。
這段時間的實習生活還鍛煉了我的韌性,讓我懂得一個新聞記者要隨時保持良好心態(tài),隨時調解心情。不是每次采訪都能很順利的,尤其是一些負面的新聞,除了要想方設法套出話來外,記者還要學會保護自己。關于套話,我的體會是“臉皮厚則無敵”,如果采訪對象說“這個問題我不想回答”或干脆就不開口,如果記者不想放棄,就不要接他的話,大可從其他方面去問,契而不舍,是為無敵。此外,即便真的被拒絕地一干二凈也不必難受,如果被拒絕一次受傷一次,相信大部分記者也活不到現在。
有時候一些不怎么難的采訪,老師會讓我自己去,每次出去她都會叮囑我要注意安全,這幾乎是她每天必對我說的話。這可不是一句客道話。有時候為了新聞的真實性,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采用“暗訪”的手段。7月8日我們刊登了一篇報道——《青蛙還在賣 市場管理辦說“沒權管”》,因為當時采訪的時候,我們冒充要買青蛙的,趙老師用自己都手機給賣青蛙的打了個訂購電話,稿子發(fā)出來后,那一整天,青蛙販子就一直電話騷擾趙老師,讓人不勝其煩。后來,在報社坐著的時候,偶爾會接到一些詢問某某記者手機號的電話,剛開始我不怎么在意,就去幫他問該記者的電話,但記者老師們提醒我們對于這類電話要警惕,采編大廳的電話大部分都曾公布到報紙上,很多被負面報道過的人和單位可能想通過報社電話詢問記者手機,這中間有什么企圖就難說了。
經過這段時間的鍛煉,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還要繼續(xù)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當不辜負報社記者老師幾十天來對我的幫助,做一個合格的記者,讓自己成為群眾看社會的眼睛,不愧于“鐵肩擔道義”這幾個字的重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f5a2a00100f6yz.html
【2009年暑期社會實踐報告(報社)】相關文章: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通用15篇)01-22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合集15篇)01-22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匯編15篇)01-22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精選15篇)01-22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范文12-13
大學生暑期金工社會實踐報告范文11-03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集合15篇01-22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精】12-13
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15篇11-25
暑期初中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5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