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編三絕好書需讀千百遍人生感悟
問:《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了這么一個故事:孔子晚年喜歡讀一本書,反反復(fù)復(fù)不知讀了多少遍,甚至把編竹簡的熟牛皮繩都磨斷了三次,韋編三絕由此而來。可即使讀到這種地步,謙虛的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這本書的精髓了!笨鬃涌炭嘌凶x的是什么書?
答:《易》(或答《易經(jīng)》《周易》)
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還是我國古代主流思想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孔子自小就勤奮好學(xué),十七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憑借學(xué)識聞名于魯國了。因為精通六藝、知識淵博,加之崇尚周禮,對古禮特別熟悉,孔子的名氣漸漸大了起來,其他國家的人都知道他,還有不少人前來拜他為師。后來,孔子還曾周游列國宣傳他的政治主張?鬃与m然已經(jīng)學(xué)富五車,但他一生都在踐行著“學(xué)而時習(xí)之”,從來都沒有對學(xué)習(xí)松懈過。
春秋時期因為還沒有發(fā)明紙,所以主要是將竹片做成一根根竹簡,在上面寫字。一根竹簡,多則寫幾十個字,少則只能寫八九個字。因此,要完成一本完整的書,要耗費大量的竹簡。另外,還要用牢固的繩子把這些數(shù)量龐大的竹簡按次序編連起來,才便于閱讀。通常,人們把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熟牛皮繩是最為結(jié)實的。
漢獻帝興平年間,關(guān)中李傕等人作亂,董遇隨其兄投奔好友段煨處。董遇靠賣柴維持生計,每次上山打柴,總是帶著書本,一有空閑,就拿出來誦讀。他哥哥曾譏笑他自不量力,可他還是照樣讀書。
日夜苦讀,董遇終有所成,漸漸名聲遠播。附近的讀書人請他講學(xué),他不肯教,只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庇腥讼蚨雎裨箾]有讀書的時間,董遇告誡道:“讀書當(dāng)用‘三余’。冬天,沒有多少農(nóng)活,這是一年里的空閑時間;夜間,不便下地勞作,這是一天里的空閑時間;雨天,不好出門干活,也是一種空閑時間!北娙藝@服。
孔子晚年時,非常喜歡研究《周易》。為了將《周易》讀熟、讀通,孔子用了很大的'精力。他先是把《周易》從頭到尾全部讀了一遍,以此來掌握全書的基本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孔子又進行了第二遍閱讀,這次掌握了書中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zhì)也有了透徹的理解。
【拓展】
“韋編三絕”中的“三”是虛數(shù),指牛皮繩斷了多次,而非恰好三次。古人也喜歡用三的倍數(shù)來形容多,比如李白《將進酒》“會須一飲三百杯”,王維《老將行》“一身轉(zhuǎn)戰(zhàn)三千里”。值得一提的是,辛棄疾《西江月》“兩三點雨山前”,三卻是“少”的意思。
為了全方位給弟子們展示《周易》的博大精深,更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孔子不知又翻閱了多少遍。就這樣讀來讀去,串連竹簡的牛皮繩子不知被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用。后來,孔子編撰了解說《周易》的《易傳》,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是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那么我掌握的有關(guān)《周易》的知識將更加豐富!
后來,人們就用“韋編三絕”來比喻讀書勤奮。
【韋編三絕好書需讀千百遍人生感悟】相關(guān)文章:
讀好書《海底兩萬里》01-16
好書伴我成長讀《丑小鴨》有感02-20
暑假讀一本好書征文700字「薦讀」08-20
讀一本好書征文 (15篇)01-03
讀一本好書征文 15篇01-03
【熱門】暑假讀一本好書征文01-03
【熱】暑假讀一本好書征文01-03
暑假讀一本好書征文【薦】01-03
中學(xué)暑假讀一本好書征文08-20
提倡讀好書的手抄報內(nèi)容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