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忍則亂大謀
小不忍則亂大謀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薄褡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不學(xué)禮,無以立。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r />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小不忍則亂大謀。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g文孔子說:“知道學(xué)習(xí)不如喜歡學(xué)習(xí),喜歡學(xué)習(xí)不如以學(xué)習(xí)為快樂!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小不忍則亂大謀2
生活中,面對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對手,有時候采用何種手段已不太關(guān)鍵,而如何保持好自己的情緒才至關(guān)重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而情緒是一種很滑溜的東西,有時滑溜得讓人捉摸不到,但是,不管怎么滑溜,你都要想辦法將它捏得緊緊的。因為這關(guān)系到你能否在社會上游刃有余地生存。
有許多人能把情緒收放自如,這個時候,情緒已不僅是一種感情上的表達,而且成了攻防中使用的武器。有時候,掌控不住情緒,不管三七二十一發(fā)泄一通,結(jié)果搞得場面十分難堪。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碰到這種擦槍走火的狀況。但是,聰明人有將不良的情緒馬上收回來的本事。
自古以來,評價人的標準,只要看一個人的涵養(yǎng)和行事的風(fēng)格,就知是否可以成為可塑之才,是否有大將之風(fēng),因此要成為人上人,除了常識與能力之外,全視其能否將情緒操控得當(dāng)。一個人的涵養(yǎng)來源于他的修養(yǎng),有修養(yǎng)之人都懂得控制情緒。遇事不能冷靜,并且以某種極端手段處之的人,決不是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
情緒處理得好,可以將阻力化為助力,幫你解;U、政通人和。情緒若處理得不好,便容易失去控制,產(chǎn)生一些非理性的言行舉止,輕則誤事受挫,重則違法亂紀。
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各地農(nóng)民起義風(fēng)起云涌,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zhuǎn)向幫助農(nóng)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
。唐國公李淵(即唐太祖)曾多次擔(dān)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悉心結(jié)納當(dāng)?shù)氐挠⑿酆澜埽喾綐淞⒍鞯,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這樣,大家都替他擔(dān)心,怕遭到隋煬帝的猜忌。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宮去晉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煬帝很不高興,多少產(chǎn)生了猜疑之心。當(dāng)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
王氏把這消息傳給了李淵,李淵更加謹慎起來,他知道遲早為隋煬帝所不容,但過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隱忍等待。于是,他故意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湎于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煬帝聽到這些,果然放松了對他的警惕。這樣,才有后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
控制好情緒需要理性的克制,需要雅量。雅量,將使你面對攻擊者保有最完美的自尊和最充分的人格主動權(quán);雅量,還將最終迫使攻擊者情愿或不情愿地走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地位。
克制,乃為人的一大智慧,它有助于人們在攀登理想境界的征途中,消除情感世界不可避免的潛在危機。因而,對于一個成功的開拓者來說,它既是實現(xiàn)既定目標的保證,又是取得更大成功的起點。假如李淵當(dāng)初聽了隋煬帝的話,怒火中燒馬上與之理論或采取兵變,很可能會因為準備不足,時機不成熟而失敗。一旦失敗,則永無機會從頭再來了。
小不忍則亂大謀3
宓子賤,是孔子的弟子,魯國人。有一次齊國進攻魯國,戰(zhàn)火迅速向魯國單父地區(qū)推進,而此時宓子賤正在做單父宰。
當(dāng)時也正值麥收季節(jié),大片的麥子已經(jīng)成熟了,不久就能夠收割入庫了,可是戰(zhàn)爭一來,這眼看到手的糧食就會讓齊國搶走。
于是當(dāng)?shù)氐囊恍└咐舷蝈底淤v提出建議說:“麥子馬上就熟了,應(yīng)該趕在齊軍隊到來之前,讓咱們這里的老百姓去搶收,不管是誰種的,誰搶收了就歸誰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
大家都認為:“是啊,這樣把糧食打下來,可以增加我們魯國的糧食,而齊國的軍隊也搶不走麥子作軍糧,他們沒有糧食,自然也堅持不了多久!北M管鄉(xiāng)中父老再三請求,宓子賤堅決不同意這種做法。
過了一些日子,齊軍一來,把單父地區(qū)的小麥一搶而空。為了這件事,許多父老埋怨宓子賤,魯國的大貴族季孫氏也非常憤怒,派使臣向宓子賤興師問罪。宓子賤說:“今天沒有麥子,明年我們可以再種。如果官府這次發(fā)布告令,讓人們?nèi)屖整溩樱敲,那些不種麥子的人則可能不勞而獲,得到不少好處。單父的百姓也許能搶回來一些麥子,但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后便會年年期盼敵國的入侵,民風(fēng)也會變得越來越壞。單父一年的小麥產(chǎn)量,對于魯國強弱的影響微乎其微,魯國不會因為得到單父的麥子就強大起來,也不會因為失夫單父這一年的小麥而衰弱下去。但是如果讓單父的老百姓,甚至魯國的老百姓都存了這種借敵國入侵能獲取意外財物的心理,這是危害我們魯國的大敵,這種僥幸獲利的心理難以整治,那才是我們幾代人的大損失呀!”
讓入侵魯國的齊軍搶走麥子,失掉的是有形的、有限的一點糧食,而讓民眾存有僥幸得財?shù)男睦聿攀菬o形的、長久的損失。所以要忍一時的失,才能有長久的得,要能忍小失,才能有大獲。
小不忍則亂大謀4
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往往是怯懦的托詞。我們卻把它文在身上,刻在心頭,自認為胸懷大謀,清醒睿智,有跨越千山萬水的目光,有海納百川的肚量。于是,小犯不為侵,小傷不為害,我們漸漸地習(xí)慣了容忍一些誣蔑、不公、中傷、侵害,漸漸地養(yǎng)成了一種圓滑的處世習(xí)性,一種縮頭的生存姿態(tài)。最后,小忍變大忍,徹頭徹尾地成了一只木魚。
我們并沒有在沉默中爆發(fā),而是在沉默中死去,一代又一代。
春秋鄭莊公,母親因其難產(chǎn)而生而不喜歡他,獨獨溺愛他的弟弟共叔段,總為共叔段謀取功利。莊公以孝道為重,不想因此而傷國體,從而一味忍讓。結(jié)果,共叔段先是索要他的城池,進而分割他的權(quán)力,最后居然恩斷情絕,篡謀王位,險些要了他的江山。
忍耐總是由小變大,侵害也總是得寸進尺。這是鐵定的規(guī)律。
如果,千里之堤容忍螞蟻在身上安家,終于有一天將頓然崩潰。
“忍”是另一種殺人的兇器。
它殺掉了我們的個性,我們的權(quán)利,我們的未來。
由此可見,一個人想成大事,不能因惡小而縱之,不能因害小而忍之。在某些問題上,我們要有較真的態(tài)度,要有嚴格的原則,要有防微杜漸的眼光,要有剛正不阿的爽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