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家名人故事:古代科學家張衡的故事
發(fā)明家名人故事:古代科學家張衡的故事
張衡是中國古代科學家、文學家、發(fā)明家,他發(fā)明了“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儀器。他還發(fā)明了“渾天儀”、“候風儀”等儀器。
我們在小學語文課本里學習過“數(shù)星星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是我國古代科學家張衡。張衡的故事家喻戶曉,他的成就世人皆知。
張衡是東漢時候杰出的科學家。他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
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里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著頭,呆呆地看著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shù)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shù)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xiàn)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燙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很興奮又問:“那么,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線上,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著,多次起來看北斗。夜深人靜,當他看到那閃爍而明亮的北斗星時,果然倒掛著,他感到多么高興!他想:這北斗為什么會這樣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于是,他帶著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后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眾,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歷法的事情。
為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秘,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guān)在書房里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臺上觀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種儀器,能夠上觀天,下察地,預報自然界將要發(fā)生的情況,這對人們預防災害,揭穿那些荒誕的'迷信鬼話,該是多么好啊!
于是,張衡把從書本中和觀察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開始了試制“觀天察地”儀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寫成一本書,叫做《靈憲》。在這本書里,他告訴人們:天是球型的,像個雞蛋,天就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黃,就叫做“渾天說”。
接著,張衡根據(jù)這種“渾天說”的理論,開始設(shè)計、制造儀器了。不知經(jīng)過多少個風雨晨昏,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渾天儀誕生了。這個大銅球很像今天的地球儀,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zhuǎn)動,它轉(zhuǎn)動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zhuǎn)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準確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張衡說:“天上的星星,能見的共有二千五百顆,但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的卻只有一百二十顆!
后來,張衡經(jīng)過努力鉆研,又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預報地震的儀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也是鋼鑄造的,形狀像個酒壇子,四周鑄著八條龍,每條龍口里含著一個小銅球。只要哪一條龍口中的銅球吐了出來,就預示著那個方向發(fā)生地震了。測試非常靈驗,沒有一次不準。
張衡在科學上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是偉大的,這是由于他從小就愛科學,勤奮地學習鉆研和不懈地觀察實驗,而且能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通過自己刻苦研究、創(chuàng)造才獲得的。
【發(fā)明家名人故事:古代科學家張衡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古代的名人故事12-11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08-14
有關(guān)誠信的古代名人故事12-11
古代名人勵志的小故事12-06
古代名人王羲之的小故事08-07
古代名人關(guān)于美德的故事01-11
古代的勵志名人故事3篇08-24
古代名人故事(15篇)01-01
古代名人故事22篇01-01
古代名人故事15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