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漢中特色美食
漢中的特色美食有很多,每個縣城都有本地人特有的小吃。
漢中面皮
這是咱們漢中地區(qū)最著名特色小吃。相傳始于秦漢,做法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漿,上籠蒸成薄皮兒,趁熱抹上菜籽油切成條狀,依個人口味調入油辣子、味精、精鹽、醋、醬油、蒜泥水等佐料,拌勻即可食用,亦可置于通風處降溫后涼拌,配菜主要有黃豆芽、土豆絲、黃瓜絲、胡蘿卜絲、芹菜、菠菜等時令小蔬,口感軟糯,香辣,實在是我們漢中人每天都離不開的小吃。
菜豆腐稀飯
接下來就是菜豆腐了,在咱們漢中吃面皮,必定有一碗稀飯相伴,菜豆腐稀飯就是最理想的,口感細膩,柔和 味道清淡可口。菜豆腐稀飯是一道以黃豆、大米等為原料,大豆磨成漿,將豆渣加水,過濾出稀豆?jié){;將稀豆?jié){和膏水放鍋內,加入適量大米煮成粥。將做好的嫩豆腐切成小片,放入粥內,即為味美清香的豆腐粥,食用的時候,盛入碗中,淋上辣椒油,就成了酸、辣、鮮、香、爽的菜豆腐稀飯。
豆腐節(jié)節(jié)
在漢中有一個地方叫略陽,來略陽不吃菜豆腐節(jié)節(jié),就如同到北京不吃全聚德烤鴨,到西安不吃羊肉泡饃一樣,等于你沒有真正到過略陽。因為略陽的菜豆腐節(jié)節(jié),早已成為略陽地域文化的一個顯著品牌和代名詞了。略陽人對它都是一種“扯不斷、理還亂”的深厚情結,“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喘喘”?梢哉f,當?shù)厝藢λ南矏酆蛨?zhí)迷已達到了不可言狀的地步和程度,這句話就是對它最形象的描述和概括,可見人們對它深深的依戀之情和濃濃的喜愛之意。
菜豆腐節(jié)節(jié)要得好吃,最重要也最必要的條件就是“菜碟子”味道要好,花樣品種要多!安说印蔽兜啦盍,花樣品種少了,再好的菜豆腐節(jié)節(jié)也不受人歡迎和青睞,因為菜豆腐節(jié)節(jié)講究的就是這個“吃法”。于是,就衍生了各種小菜的制做和調拌。隨著季節(jié)變化和各種蔬菜的上市,主人精心調制下的“菜碟子”也變化著,品種花樣繁多,應有盡有,一應俱全。涼拌豆芽、泡菜、漿水菜、土豆絲這一年四季都可吃到。隨著四季的變化,還可吃到萵苣絲、江豆、黃瓜、洋蔥、韭菜、西葫蘆、芹菜、白菜絲、蘿卜絲、茄子絲、小蔥等等,這些小菜青的青,綠的綠,紫的紫,白的白,碧的碧,紅的紅,擺在一起五顏六色,五彩斑斕,像一幅畢加索的抽象派油畫,絢麗動人,誘人遐想無窮。就說辣子一種,就會做成紅紅的蒜辣子,青青的炒辣子,綠綠的軋辣子,油油的菜拌紅辣子等多種樣式,以滿足各種口味的需要。
做菜豆腐節(jié)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當然是先要把當?shù)禺a的上好普通大豆,用清水泡上,如果時間緊,也可以隨時用溫水浸泡,待大豆完全泡脹之后,先用石磨或用打漿機將大豆打磨成豆?jié){,過濾掉豆渣,然后將豆?jié){倒進鐵鍋用大火加溫,待豆?jié){燒的要開未開,要沸未沸時,在豆?jié){鍋內點酒上山區(qū)特別的漿水菜的漿水,這時白花花的豆?jié){立即就會收斂集攏,變成一層厚厚的嫩嫩的白白的豆腐,然后繼續(xù)在鍋里煮上四、五分鐘之后,豆腐就會變老變硬,這時用漏勺將其連湯帶水的撈起放進溶器里待用。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將黃燦燦的包谷面用點清撈過豆腐的清香新鮮的漿湯和一番,逐漸加進白生生的麥面揉搟,這樣搟節(jié)節(jié)面條才會柔而不斷,光亮潤滑,清香撲鼻,吃起來勁道。搟好后的面條,切成多半尺長的一根一根的節(jié)節(jié),下進已燒開的漿湯鍋里,待節(jié)節(jié)煮熟,盛進碗里加進漿湯、用鏟子或勺子將先前準備好的豆腐鏟上幾大塊放進漿湯鍋里幾浪之后,放在碗里的節(jié)節(jié)之上,這時一碗黃燦燦象金,白嫩嫩如銀,熱氣騰騰又似云蒸霞蔚 一般,美味可口,色香味具全的菜豆腐節(jié)節(jié)就可準備上桌入口了。
寧強核桃饃
寧強核桃饃歷史悠久。據(jù)寧強核桃饃傳人口碑相傳,天津的一個都督周玉姬兵敗領罪后,他的兒子帶廚師逃來寧強,在王家做了上門女婿,他的廚師在王家做廚藝,主要制作海味醬菜、糕點等。時間一長,廚師熟悉了寧強的情況,就將寧強盛產的核桃及其當?shù)刂谱骱颂茵x的方法融進了自己生產的糕點中。核桃饃小如瓷盞,色橙黃,可見附著的核桃泥,味濃郁,未入口其香味已沁入肺腑,引起食欲,入口香酥,回味無窮。尤為可貴的是,這種饃即使在炎炎盛夏,放置數(shù)日乃至逾旬,其色、香、味依然如初,沒有絲毫改變。
無論核桃饃如此與眾不同的特點,在于它獨特的制作工藝。核桃饃為油面發(fā)酵,一年四季的時間、水溫各不相同。發(fā)酵過程分為三次。第一次的酵面完全發(fā)好后,加入一定比例的生面粉,再發(fā)酵到一定程度后加入一定比例配制好的食用植物油,再次稍微發(fā)酵后加入核桃泥和勻,揪劑,搟成長條,表面再抹上核桃泥,做成圓餅,最后再加上核桃泥和植物油,進爐烘烤。核桃饃與眾不同更主要的是原因是核桃泥的配制,工藝復雜。先要將剝好的核桃仁經過浸泡去皮,然后剁碎,加入鹽、花椒等調味品再次浸泡發(fā)酵,再搗成泥,加入苦豆子、植物油等浸泡發(fā)酵,直到發(fā)酵出異香來。
寧強麻辣雞
說起寧強 還有一種美食:寧強麻辣雞。麻辣雞是漢中寧強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tǒng)風味小吃,屬于涼菜。高檔的宴席少不了它;色澤鮮艷,肉質細嫩含脆,肥而不膩,麻辣爽口的獨特風味。
原料有:本地公雞一只,約三市斤,草果一中顆,八角、沙仁、白扣各兩粒,花椒少許,生姜五十克,花椒粉二十克,食鹽二十五克,油潑辣子三十克,味精五克,雞湯一百克,蔥兩根。做法是:先殺雞,去毛,扒出內臟,洗凈,入冷水煮沸,打除泡沫,加草果、八角、沙仁、白扣、花椒少許、生姜十克、蔥兩根,慢火煮七成熟撈出,控干水分,放涼。然后用利刀切成兩寸見方的雞塊,撒入食鹽、花椒粉拌勻,腌十分鐘。最后將生姜四十克搗爛擠出姜汁,與油潑辣子、味精等一同兌入雞湯,倒入雞塊,調勻上盤。此菜色澤金黃鮮亮,肉質細嫩脆爽,肥而不膩,麻辣出頭。吃后舌尖、嘴皮火燒火燎,使人既怕又愛,經不住誘惑而一吃再吃。
鎮(zhèn)巴臘肉
漢中有個地方叫鎮(zhèn)巴,這里最有名的就是鎮(zhèn)巴的臘肉了,肥肉不膩,瘦肉味美;是我們漢中一帶的地產特產。
鎮(zhèn)巴臘肉利用自然風吹干其水份,肉色鮮艷,香味醇正,不哈喉,無煙熏味,在加工過程中保持了原汁水份,食用時無粗糙感,不上火。備受消費者的喜愛。這種無污染天然的臘肉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在鎮(zhèn)巴的大小餐館內,臘肉成為菜中之精品,五花肉、菜板肉,豬肘子均是臘肉中的上等菜肴。鎮(zhèn)巴臘肉的吃法多樣,煮熟以后可直接吃,肥肉不膩,瘦肉味美;可加入其它菜燉著吃,湯汁更是盡顯其它燉菜無法比擬的味道;也可煮熟以后炒著吃,色彩比鮮肉更具魅力,口感和煮的味兒又有差別。
西鄉(xiāng)牛肉干
這是我們漢中市的特產,牛肉干是西鄉(xiāng)縣傳統(tǒng)名貴的清真風味食品,色紅、味酥、清香、可口、是不可多得的節(jié)日佳肴。 西鄉(xiāng)牛肉干的特點是:顏色紅潤鮮嫩,呈紅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紅色,切面帶光澤,香味芬芳,瘦而不柴,酥而不綿,咸淡適中,余味悠長,風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久貯不壞。
粉皮子
粉皮子又稱-片皮-,入口有咸,酸,辣,香,沖等味.吃的方法都是涼拌,嚼之光滑,柔韌,自帶幾分涼爽.寒熱皆宜,老少喜傳統(tǒng)得粉皮子是由生長在山上的蕨菜根莖搗碎,取其淀粉加工而成.民間的制作過程是將蕨粉稀釋,加微量明礬攪成糊狀,舀進平底小燙鍋,讓燙鍋浮在沸水上,隨即左右旋轉,讓糊狀漿汁均勻鋪開,再放在冷開水中降溫,待收汗后撈出來切成條狀,色澤鮮亮,柔滑如皮條,筋絲好,有彈性.粉皮的調味非常講究,一般都佐以少許的菠菜,豆芽,紅蘿卜,調入鹽,醋,醬油,芥末,姜蒜汁,紅油辣椒汁,及味精,頗能誘發(fā)食欲,最適合青年人的胃口。
漢中菜豆腐
菜豆腐,又稱菜豆腐粥,制作歷史悠久,是漢中的名小吃,原在漢中是招待賓客的佳肴,F(xiàn)在以是大眾化的食品。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黃豆,經過浸泡、打磨成漿,用細籮或紗布濾去豆渣,煮沸,然后加入漿水菜酸湯點清待形成豆腐時,再濾出豆腐壓成塊。該豆腐質地細嫩,色澤清白如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吃法上有酸甜之分,用所剩的酸漿水加入大米煮熟,快熟時加入所制豆腐,粥熟食之酸香可口,特別食酸味豆腐時,配以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食之后清香意爽,余味無窮。菜豆腐營養(yǎng)價值高,既經濟又實惠。初來漢中,一碗面皮就著一碗菜豆腐,那真是----山珍海味油膩膩,不如漢中菜豆腐。
漢中面皮
位于秦嶺之南,漢水之濱的漢中有一樁美食,名曰:面皮。這種小吃究竟始于何時何事,從來沒有人去考證,只知道漢中人是離不了它的。一旦長時間沒了它,就會象小孩子沒了娘一樣,心心念念的,總覺得生活里缺少了什么,想得慌!
一近年關,不管是出差的、求學的,還是在外打工的回到家鄉(xiāng),一下火車、汽車,就巴巴地瞅準了面皮攤,迫不及待地沖上去,隨便把行李一撂,先吃上一兩碗才出籠的面皮,然后再說別的事。仿佛隨著口舌間的享受,一切出門在外的煩惱以及那種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便也都煙消云散了。
這類小攤一般都不大,一間門面足矣。門口盤起大灶,灶上支著大鍋,鍋中燒著沸水,水上架著一層層壘起高聳的蒸籠。一籠籠地端了揭起,再一籠籠地澆上米漿蒸上去。旁邊還放有一個爐子,爐上坐的是經夜熬成的一大鍋調料湯。里面可著實有不少好東西:蔥花、姜米、花椒、草果、大料等等各種調料,還有如天麻、當歸之類的幾味藥材。
面皮其實是米做的,類似于南方的米粉。因為柔嫩、勁道就象上好的面條一樣,故名之。可以切到面條那樣細,也可以澆上調料湯后就囫圇放在碗里拌著吃的。
吃面皮不放辣椒是嘗不出什么滋味的。講究一點的選用的都是上好的尖椒,細細地磨成面粉狀,加進芝麻,再濺上熱油,遠遠地聞到就讓人胃口大開。于是你只好坐了下來,誰讓腸胃那么淘氣呢?只是不知不覺間就吃下了一碗,有點象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只知道好吃,只知道吃,倒忘了品味,你就只好再來一碗,細細品味。只是終究有些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辣也不是,酸也不是,麻也不是,只覺得心里熱乎乎的,腸胃舒暢,口舌生香,油而不膩,清爽暖心,最好再喝上一碗菜豆腐,就象是喝咖啡要加伴侶,不一刻,你就頭頂腳心都冒著熱氣,也面若桃花了。怪不得漢中的女孩子平時看上去水靈靈,溫潤潤,斯斯文文的,可吃起面皮來卻也頗有些氣吞山河的架勢的。
吃完了放下兩三塊錢,攤主還滿心歡喜地為你推來了坐騎——你的自行車或是摩托,招呼聲:慢走!再來!
隨著改革開放,這種陜南的小吃也擺上了北京的街頭、深圳的大排擋。只是價格不菲且不說,味道也不是很地道,尤其很不習慣外地人總將面皮稱之為涼皮。因為我總以為面皮吃涼的固佳,可吃熱的就更別有一般滋味了。隆冬深夜,天寒地徹,夜市上卻是人聲鼎沸,絡繹不絕。都只為吃上一碗現(xiàn)蒸現(xiàn)賣的熱面皮的。尤其它更是情侶們絕佳的夜宵,熱氣騰騰的,相依偎著你一口,我一口的,吃得有情有調,數(shù)九嚴天倒成就了紅紅火火,甜甜蜜蜜,那美勁,就甭提了!
原以為小吃終歸是小吃,是上不了席面的,誰知有回在一位朋友的婚慶豪宴上竟意外地看到了面皮,它被圍在一圈油光光的精肉之中,上面蓋著一大片生菜葉,四周點綴著不少的櫻桃、蓮子之類,一時間,色香味竟被它占齊了,那一大盤子端上來沒兩分鐘,一人兩筷子也就一掃而光。
雖然如此,但我卻總覺得面皮終究是百姓化,大眾化的吃食,還是不給它穿上那些高貴、華美的外衣為妙。
漢中梆梆面
漢中風味食品,將很薄的面片切成1-3厘米寬的面條。湯里加醬油、醋、鹽、辣椒油、胡椒粉、蔥花,最后加少許豬油。
石門麻辣豆瓣魚
被譽為陜南一絕的石門麻辣豆瓣魚,見長于活魚快做,魚鮮肉嫩入味爽口,紅油漫浸柔辣不膩,麻中透香回味悠長。它是饒勝利先生開創(chuàng)的`褒河第一家魚餐館的品牌佳肴,曾被中央電視臺、陜西電視臺報道。饒記石門魚餐館常有國外友人、影視明星、文人雅士惠顧贊賞。始創(chuàng)于石門水庫大壩,后遷于現(xiàn)址——石門國家水利風景區(qū)所在地褒河街褒姒路口,該館不斷創(chuàng)新,推出有口味各異的魚宴系列佳肴,“去石門旅游,到褒河吃魚”已成為漢中人飽眼福、享口福的一道風景線。
西鄉(xiāng)美味:酸辣子
大部分西鄉(xiāng)人都有吃酸辣子的嗜好,而且不論是城里鄉(xiāng)下,幾乎家家都有一壇壇自制的酸辣子。
酸辣子看上去水靈靈、黃亮亮,吃起來香辣清脆。生吃越嚼越香,是一道很好的下酒菜。熟吃時,炒肥肉瘦肉、魚蝦。魔芋豆腐、青菜、洋芋等也放進酸辣子,別有風味。
酸辣子的做法也很簡單,每年秋季辣椒由淡綠變暗綠時,摘下暗綠的辣椒在清水中洗凈,晾干水分,剪去把。裝進準備好的干凈壇里,放一點生姜、花椒、大蒜和食鹽,再給壇里盛滿青水,舀一瓢好酸水倒進去做引子。一周后辣椒由暗綠變成黃亮亮的就可以吃了。只要備足,一年四季都可吃。
要注意的是取菜時要特別干凈,不能將油星帶進去,稍不干凈,酸菜就會起白沫或腐爛。
王家核桃饃
寧強著名風味小吃“王家核桃饃”,此饃小如瓷蓋,色橙黃,味濃郁,人口香酥,尤難得者為放置累日逾旬色味如初。在漫長的歲月里,留下一些有關王家核桃饃的趣聞軼事。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攻破津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逃到西安避難,地方官聞訊急奔西安參朝,曾將此饃作貢品進陳御用。此事一經傳開,這饃在群眾中驟然身價百倍。王家饃鋪歷史悠久,起初,掌案師傅姓王名培錄,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十一二歲就在其父王文選身邊學藝。文選的師傅也姓王,清乾嘉間人,開設的鋪子叫“福興老號”,專門精制各種燒餅,兼營滿、漢糕點,在本縣食品業(yè)中,名噪一時,文選于嘉慶年間至“福興老號”當學徒,其師因無子嗣,平日看輕精干,料定日后必能承業(yè)自主,臨終前遂將這個鋪子的招牌授給文選繼續(xù)使用。溯自“福興老號”從乾隆時代問世,至1949年解放,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文選、培錄父子兩代,一脈相承,專門精制各種燒餅及滿、漢糕點,獨具特色,傳至現(xiàn)在,惟“核桃饃”秀中之秀,獨放異彩。
漢中漿水面
要了解漿水面首先要從漿水開始,漿水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就是用白菜葉子——松散的結不了心那種白菜葉子,放到沸水里煮開,然后將其撈出,用手捏干,或置于竹蘿里面再放上一塊尺寸合適的石頭壓干水分,放進壇罐或者大缸里,這是第一道工序;然后,再熬一盆滾燙的清面湯倒進壇罐或者大缸里面,澆上從鄰居家里要來的現(xiàn)成漿水兩碗倒入,嚴實的蓋住,過三五天即可食用。當然,漿水是發(fā)酸的,比泡菜清淡,有清心敗火的功效。菜的原料也較多,不一而論。
漿水面就是把蔥花過油到稍焦時將漿水倒入熗到微沸即可舀出,然后炒一盤素韭菜做為提味的炒菜。待手工面下熟后澆上漿水,調上炒過的韭菜、油潑辣子、細鹽后即可食用。
漢中的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臣相蕭何在此吃面時所起。它一直是漢中人民喜愛的面食,漿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為佳,白菜,芹菜也可。制作時,將菜洗凈,在沸水中煮燙至蔫,取出放入瓦盆罐中,加入面湯,一至二日待菜色變?yōu)榻瘘S即可,再用食油,精鹽,加蒜苗炒熟,配以蒜花,姜末,花椒粉等佐料調好的豆腐丁,燴入炒熟的漿水菜作為潲子。漿水面條要用人工搟制,使之葉寬,條長,片薄。將煮熟的面條入碗,調上漿水菜的潲子,澆上辣椒紅油,漿水面即成。它看上去紅白黃相間,入口酸辣清香,回味無窮,并具有開胃之功效,是漢中的名小吃。
略陽罐罐茶
略陽是陜西的鋼鐵基地。位于陜、甘、川三省交界。嘉陵江貫通縣境。有以摩巖石刻著稱的靈巖古寺。略陽罐罐茶,久聞大名。茶而有肉,茶而有鹽,普通老百姓天天早起必喝,這,又怎能不令人心響往之?
西鄉(xiāng)牛肉干
西鄉(xiāng)牛肉干是陜南西鄉(xiāng)縣傳統(tǒng)名貴的清真風味食品。它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早在140多年前,就由西鄉(xiāng)回民寺院阿訇自制自食,后屢經不斷改進加工技術,提高工藝,遂成為地方名產,并流傳民間至今。
西鄉(xiāng)牛肉干的特點是:顏色紅潤鮮嫩,呈紅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紅色,切面帶光澤,香味芬芳,瘦而不柴,酥而不綿,咸淡適中,余味悠長,風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久貯不壞。其含蛋白質高達65%~87%以上。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能補脾益氣,益五臟,養(yǎng)精血,強筋骨,素有“牛肉補氣,功同黃芪”之說,具有一定的食療作用。西鄉(xiāng)牛肉干自古譽滿三秦,是酒宴、款待賓客和旅游的方便佳肴,又是饋贈親友的珍品。1981年以來,連續(xù)被評為陜西省優(yōu)質食品。1983年中商部食品評比中,總分超過部頒標準。
西鄉(xiāng)縣位于北亞熱帶,地處漢中盆地東部,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漢江及其支流牧馬河橫貫其境,有“有山不見山,水繞山間轉”的特點,崗嶺起伏,溪谷縱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清草嫩,林茂糧豐,牛群有鮮草飼育,精料喂養(yǎng),養(yǎng)牛條件得天獨厚,這里又是全國八大優(yōu)種黃牛之一的“西鎮(zhèn)!敝饕a基地。
牛肉干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詩經》和《禮記》兩部古籍中就有記載,不過古代牛肉干的制作簡單。西鄉(xiāng)牛肉干的制作、腌漬工藝遠比古代講究多了。西鄉(xiāng)牛肉干選料講究,操作嚴謹,制作精細。原料取之于當?shù)靥禺a的優(yōu)種黃!拔麈(zhèn)!那昂筌|之主要肌肉群,即選擇肌腱和精肉,剔出筋等結締組織,切成條或塊,經鹽漬,加香料與名貴藥材和成的調料,烘烤而成。西鎮(zhèn)牛肉質鮮嫩,脂肪分布均勻,味美色鮮,內含水分較少。肌腱部分富有彈性,是省標“麓鱗牌”牛肉的惟一原料。
菜豆腐
漢中人極喜食菜豆腐。菜豆腐若作一通俗解釋,當是未完全成形的豆腐拌以大米制作的一種稀飯。這自然說得不確切,但仿佛似之。我在漢中各縣多次吃過菜豆腐,感覺不錯。清淡可口,富于營養(yǎng)。
略陽屬漢中,卻吃一種叫做"菜豆腐節(jié)節(jié)"的食品,為其他各縣所無。
菜豆腐節(jié)節(jié),也須先做菜豆腐。略陽人做菜豆腐,一是用豆?jié){水點豆腐,不用石膏或鹽鹵;二是點時在鍋內加新鮮蔬菜,因而嫩豆腐中夾有青菜,名副其實是"菜豆腐";三是豆腐略成形后,不從鍋內取出。這是漢中一些地方菜豆腐的傳統(tǒng)做法。也有點時不加青菜的,還有的在磨豆?jié){時不去滓。這些,地道漢中人不認為是正宗菜豆腐。
菜豆腐節(jié)節(jié)的做法是:菜豆腐按上法制成后,鍋內不下米。此時須將鍋內成形較好的豆腐取出一部分,切作小片待用。然后用一成玉米面、兩成麥面和好的面團,搟作略厚的大面片,切作約五毫米寬五厘米長的面節(jié)節(jié),下入鍋內,熟時撈出盛碗,加些小片豆腐,即可食用。吃時應配各種小菜,如切碎腌好的辣椒、咸菜、紅白蘿卜絲等。
我有幸在略陽縣吃到一回這樣的菜豆腐節(jié)節(jié)。由于節(jié)節(jié)是玉米面與麥面混合而成,又下在大豆制作的菜豆腐之中,豆香玉米香小麥香兼而有之,似有在陜北吃雜面的感受?h里的同志告訴我:如今生活改善了,但人們還是喜歡時不時吃一頓菜豆腐節(jié)節(jié),養(yǎng)胃,去膩,特別舒服。
【漢中特色美食】相關文章:
漢中的導游詞10-19
漢中的導游詞02-25
株洲特色美食08-31
周口特色美食09-02
重慶特色美食08-19
鹽城特色美食12-18
寧夏特色美食07-06
江蘇的特色美食12-10
柬埔寨特色美食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