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黃鶴樓景點介紹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游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云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zhèn)互峙的偉姿。這里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余脈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shè)于斯。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鶴樓景點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黃鶴樓景點介紹
黃鶴樓位于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面對鸚鵡洲,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相傳始建于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F(xiàn)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shè)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底層外檐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墻上設(shè)大片浮雕,表現(xiàn)出了歷代有關(guān)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shè)夾層回廊,陳列有關(guān)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筑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涌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于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zhèn)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于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lián)、匾額、摩巖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得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shè)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筑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wěn)。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
黃鶴樓得名,有“因山”、“因仙”兩說。唐《元和郡縣圖志》稱,“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而唐《圖經(jīng)》則有“昔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因以名樓典故。與此相類似的還流傳著仙人子安乘鶴、呂洞賓“跨鶴登仙”等故事。昔之論者曾為二說聚訟不決。余以為,就得名時序言之,實證性的“因山”名樓說似在前頭,三國東吳于黃鵠磯初建戍樓之際,“鵠”、“鶴”音轉(zhuǎn),成“黃鶴樓”之名;而“因仙”說大約興起于道教仙話盛行的南朝時期,至唐代則因文人題詠而播揚廣遠!耙蛏健闭f為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說卻令賞樓者插上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兩說各具功能,以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后也必將彼此映照,共存于永遠。
黃鶴樓歷來是“臨高臺而極目”的絕佳去處,所謂“登臨送遠,游必于是,宴必于是”,這種地望特色,吸引古今騷人墨客來此,對景興懷,或體味清風明月,嘆江山永在,人生易老之慨;或遙領(lǐng)園野壯闊,抒請纓報國、澄清天下之志,因之佳篇迭出。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歷代詠樓詩詞千余首,楹聯(lián)近千副,文賦過百篇,匾額無算,而尤享盛譽者,莫過被推為“-七律第一的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已成詠樓絕唱。崔詩與王勃的《滕王閣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并稱名樓題詠三杰作。吟蹤遍天下的李白,也留下歌詠黃鶴樓的不朽詩篇,“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極盡此樓飄逸神態(tài),也令武漢三鎮(zhèn)從此獲得“江城”雅號。詩以樓名世,樓以詩行遠,勝景與美文相依互存,彼此激發(fā),并輝千秋。誠如清人楹聯(lián)所云:崔唱李酬,雙絕二詩傳世上;云空鶴去,一樓千載峙江邊。這里所謂“一樓千載峙江邊”,若指人們心中的黃鶴樓倚江永存,則十分恰當;若就物化建筑而論,實情卻“謂是今樓異昔樓,一樓毀絕一樓修”。自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黃鵠磯頭筑軍事了望臺以降,千余年間,黃鶴樓多數(shù)時段作為登臨游憩、宴客送遠的勝地,其樓木制,故屢造屢毀,最后一座木結(jié)構(gòu)古樓于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被焚,直至一個世紀后的1985年,方重建形制空前宏麗的新樓,此為今人交相贊嘆的“黃鶴百年歸”。
地址:
武漢市武昌區(qū)蛇山西山坡特1號
開放時間: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00-18:0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00-17:00。
門票信息:
80元。1.2米以下的兒童和65歲以上的老人(憑本人有效身份證)免票。
黃鶴樓景點介紹
黃鶴樓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長江南岸,相傳也始建于三國,唐時名聲始盛,這主要得之于詩人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詩句。黃鶴樓建在城臺上,臺下綠樹成蔭,遠望煙波
黃鶴樓浩渺。中央主樓兩層,平面方形,下層左右伸出,前后出廊屋與配樓相通。全體屋頂錯落,翼角嶙峋,氣勢雄壯。宋之后,黃鶴樓曾屢毀屢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但只存在了十幾年,F(xiàn)僅留當時樓貌照片,已不是宋畫在高臺上叢建多座建筑,而取集中式平面,高踞在城垣之上,平面為折角十字,外觀高三層,內(nèi)部實為九層。下、中二檐有12個高高翹起的屋角,總高32米。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shè)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筑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wěn)健;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
折疊歷史變遷
黃鶴樓原址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黃鶴磯頭,始建于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223年)。唐代《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quán)始筑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是為了軍事目地而建。而據(jù)《極恩錄》記載說原為辛氏開設(shè)的酒店。
唐永泰元年(765年)黃鶴樓已具規(guī)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毀于光緒十年(1884年)。遺址上只剩下清代黃鶴樓毀滅后唯一遺留下來的一個黃鶴樓銅鑄樓頂。
黃鶴樓從北宋至20世紀50年代,還曾作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呂洞賓傳道、修行、教化的道場。《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言 :“呂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黃鶴樓,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跡。”《全真晚壇課功經(jīng)》中稱其黃鶴樓頭留圣跡。
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币殉蔀榍Ч沤^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而李白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為武漢“江城”的美譽奠定了基礎(chǔ)。
至唐永泰元年(765年)黃鶴樓已具規(guī)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后一座“清樓”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毀于光緒十年(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
關(guān)于黃鶴樓的得名,有“因山”、“因仙”兩種說法。“因仙”一說曾有仙人駕鶴經(jīng)此,遂以得名。一說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墻上畫一只會跳舞的黃鶴,店家生意因此大為興隆。十年后道士重來,用笛聲招下黃鶴,乘鶴飛去,辛氏遂出資建樓。這些神話傳說很有趣,也很動人,但都不是黃鶴樓樓名真正的由來。歷代的考證都認為,黃鶴樓的名字是因為它建在黃鵠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鵠”與“鶴”二字一音之轉(zhuǎn),互為通用,故名為“黃鶴樓”。因山得名的說法為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得名的說法卻令賞樓者插上了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兩種說法各具功能,以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后必將彼此映照,共存于永久。
折疊建筑特色
黃鶴樓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底層外檐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墻上設(shè)大片浮雕,表現(xiàn)出了歷代有關(guān)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shè)夾層回廊,陳列有關(guān)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筑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遠遠望去整座樓,形如黃鶴,展翅欲飛。
【黃鶴樓景點介紹】相關(guān)文章:
黃鶴樓景點導游詞08-10
湛江景點介紹03-13
陜西景點介紹03-17
瀘沽湖景點介紹06-16
海南景點介紹11-09
中山的景點介紹03-12
鼓浪嶼景點介紹08-17
甘肅的景點介紹03-12
莫高窟景點介紹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