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原句為:“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其意思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dān)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現(xiàn)出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膽魄。
編輯 “先①天下之憂②而憂③,后天下之樂④而樂⑤”的翻譯是: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
意思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dān)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①先:形容詞作狀語用。在……之前。
、趹n愁,名詞。
③憂愁,動詞。
、芸鞓罚~。
⑤快樂,動詞。
成語資料
典故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典故出處:齊宣公問孟子:“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用法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處世等
結(jié)構(gòu):復(fù)句式
同韻詞:千溝萬壑、人心難測、成日成夜、噎噎咽咽、建功立業(yè)、精雕細刻、、開基立業(yè)、十惡不赦
成語故事
宋朝時期,滕子京因遭誣陷被貶到岳州當知府,重新修復(fù)了岳陽樓,范仲淹受他的囑托寫一篇《岳陽樓記》:“古代的仁人志士不因外物好壞或自身得失而或喜或悲,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成語示列
在被貶外逐時,還念念不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陶斯亮《一封終于發(fā)出的信》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分析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它的本義就是“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就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
但是,作者在這句話中也同時寄托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春秋史學(xué)家左丘明曾說過:“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南宋大詩人陸游也說“位卑未敢忘憂國。”現(xiàn)在,我國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然而“國富”不等于“國強”,如果國防不鞏固,國民沉醉于和平安寧生活之中,即使生產(chǎn)發(fā)展了,也有可能毀于一旦。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法國就是一例,由于粉飾太平的風(fēng)氣彌漫,僅經(jīng)過六個星期的戰(zhàn)斗,號稱強國之一的法蘭西就在首都巴黎城頭掛起了白旗。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放松警惕,而應(yīng)居安思危,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
當然,這句名言還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后,F(xiàn)在的中學(xué)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實在令人痛惜。俗話說:“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湖南長沙第一師范求學(xué)期間,從沒有放松過對身體和意志的鍛煉,常通過游泳、登山、露宿、長途步行來砥礪自己艱苦奮斗的品格。我們常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偉大的領(lǐng)袖毛澤東尚能“主動找苦吃”,我們又為什么不能“踏盡崎嶇路”呢?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另一個引申義是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奮斗是實現(xiàn)理想的階梯,化學(xué)家諾貝爾為研制炸藥,廢寢忘食,四年里做了幾百次實驗,最后一次實驗他甚至負了重傷,但他卻成功了。由此可見,縱然理想與現(xiàn)實常有矛盾,青年們?nèi)詰?yīng)以奮發(fā)有為的精神作為通往理想境界的階梯。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含義遠非如此,但只要經(jīng)常保持這種觀點,就能使我們認清事物的本質(zhì),不斷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作者介紹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祐四年(1052 年)。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謚號:文正。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吳縣(今屬江蘇)人。少年時家貧但好學(xué),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與夏竦經(jīng)略陜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1043年(宋仁宗慶歷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nóng)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采納他的建議,陸續(xù)推行,史稱“慶歷新政”?上Р痪靡驗楸J嘏傻姆磳Χ荒軐崿F(xiàn),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后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于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nèi)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tǒng)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xué)家和教育家。他領(lǐng)導(dǎo)的慶歷革新運動,成為后來王安石“熙寧變法”(即王安石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zhàn)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wěn)固了相當長時期;經(jīng)他薦拔的一大批學(xué)者,為宋代學(xué)術(shù)鼎盛奠定了基礎(chǔ);他倡導(dǎo)的先憂后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jié)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guān)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范仲淹一生的論著很多,詩,詞,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愛國憂民,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好作品。名篇有散文《岳陽樓記》,詞《漁家傲》,詩《江上漁者》等。
【愛國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相關(guān)文章:
愛國名言愛國名言01-19
愛國名言名言名言01-19
愛國名言愛國詩句08-15
愛國經(jīng)典名言06-30
愛國勵志名言03-12
愛國名言愛國的詩句08-15
愛國的名言名人08-02
魯迅的名言愛國07-16
外國愛國名言08-14
愛國的名句名言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