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些年旅日中國留學生群體的變化,“打工還是不打工”或許是最能體現(xiàn)時代轉(zhuǎn)換的標志之一。
在30年前的改革開放大潮中,老一代的赴日中國留學生既要努力學習通過各種考試,又要拼命打工養(yǎng)活自己并支付昂貴的學費。甚至有些人已經(jīng)結(jié)婚,拖家?guī)Э诘耐瑫r還要資助遠在中國的父母。那時候,不打工的中國留學生幾乎沒有。
如今,情況發(fā)生了逆轉(zhuǎn),打工的中國留學生少而又少。最近,筆者對幾所中國留學生較為集中的日語學校進行了調(diào)查。一所學校的中國留學生為56人,打工者僅有6人,其中兩人每周的打工時間不到8小時。還有一所學校的中國班學生為17人,打工者僅有2人。
新一代中國留學生的留學心態(tài)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他們的生活費和學費大多來自家庭,主要目的是在日本學習,即使打工也只是體驗日本社會,同時掙一點零花錢。
可以說,這一代中國留學生更加自信,在經(jīng)濟上更加豐裕。他們懷抱著名校夢想,舍不得花時間四處打工。了解到上一代中國留學生曾經(jīng)“瘋狂打工”的故事,他們甚至感覺到驚訝與不解。
近30年前,中國留學生到餐館洗碗端盤子,文弱書生到建筑工地背水泥袋。一旦失去工作,馬上會陷入沒飯吃、沒書讀的境地。而現(xiàn)在,有些飲食店開出1500日元的時薪,都招不到中國留學生。
“即使每周打滿入管局規(guī)定的28小時,按最高時薪1500日元算,一個月也就16萬日元,折合人民幣不過8000元。而且餐館的活兒需要每天重復簡單勞動,又忙又累學不到東西,還嚴重耽誤學習。”正在日本某國立大學讀大二的小姜早就算好了這筆賬,他來日4年多只體驗過兩天的“打工生活”。
小張的父親曾在日本留學。聽著父親講述當年的“打工血淚史”,他感到不可思議。小張眼中的東京是個享受時尚生活的地方,他住在池袋附近的一室一廳,周末和朋友吃個飯逛逛街,完全沒有打工的想法。對于電話里父親的說教,他已經(jīng)懶得辯駁。
不難看出,由于中日兩國經(jīng)濟實力發(fā)生變化,民眾收入差距大幅縮小,中國留學生已經(jīng)“不差錢”,打工因此從“必選項”成為了“可選項”。那么,中國留學生不打工究竟好還是不好?對這一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對于胸懷大志、努力學習的中國留學生來說,將時間用于學習,一心一意向夢想中的大學沖刺,無疑是更為明智的選擇。他們依靠優(yōu)異的成績,最后升入日本名牌大學的人很多。他們品學兼優(yōu),能拿到各種獎學金,即使不打工也不會給家庭增加負擔。而且,很多補習學校還會邀請他們?nèi)ブv課或傳授考學經(jīng)驗,開出的工資也不低。通過與日本老師和同學的不斷交流,他們對日本社會的了解也比較深入。還有一些中國留學生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們不僅不打工,也不學習,在日本空耗寶貴的青春。
其實,打工與否,反映的只是旅日中國留學生的一個側(cè)面。如何判斷一個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發(fā)展趨勢,旅日華人中流傳著一個說法:“如果在國內(nèi)表現(xiàn)優(yōu)異,到了日本開拓了眼界會變得更好;如果在國內(nèi)無心向?qū)W,到了日本會變得更壞。這是一個追捧精英、淘汰弱者的國家。”雖然這個說法有些絕對,但基本符合事實。國內(nèi)家長在考慮是否將孩子送到日本留學時,不妨從這個角度多考慮考慮。
免責聲明:本站文章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不保證信息的合理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合理、不準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網(wǎng)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wù)的根據(jù),如自行使用本網(wǎng)資料發(fā)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并保證最終解釋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