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一個中國留學生,尤其是住在北美的,大多有過在國外買私家車的計劃。相比之下,我的很多歐洲同學也有一個購車計劃,但不是豐田、寶馬,而是自行車。
歐洲原本就有自行車傳統(tǒng),據(jù)說隨著工業(yè)化進程,上世紀70年代時,阿姆斯特丹還曾經為單車交通體系是否應向機動車道讓步而大為頭疼,最終靠公民投票,確立了城市道路建設繼續(xù)以方便單車通行為中心。近幾年關于氣候變化的討論更掀起了歐洲擁抱自行車文化的新高潮。比利時、丹麥、法國都是有名的“自行車友好”國。今年初,倫敦更是推出市區(qū)租賃自行車項目,即在市中心范圍內密集增建可以自動租賃結賬的自行車架。只要你有一張銀行卡,在街邊的機器上一刷,就可以推走一輛自行車。租賃費用一天一英鎊,可比地鐵票便宜多了!
對于留學生來說,學;蛩奚釁^(qū)的各種單車俱樂部、維修俱樂部更方便你結識新朋友、認識新地方。表姐的一位同學,剛到法國第一周就和日本同學結伴,兩輛單車一路騎到了瑞士。碩士時,我的一位南非同學更是不停地慫恿我購買單車,她的理論是,一個人對一個城市的視點因交通工具而不同,比如依賴地鐵,倫敦在你腦海里就是一張七彩“蜘蛛網(wǎng)”(地鐵圖);依賴機動車,倫敦就是一塊塊的水泥停車場;依賴腳丫,倫敦很生動可晚上腳板也生疼;單車就不一樣啦,路線、節(jié)奏隨心所欲!如同2008年英國大片《無憂無慮》片頭女主人公單車穿越倫敦鬧市區(qū)那長達2分15秒的畫面,讓人不由想起英國人Derek Mahon所寫,蹬上自行車人生“即一串溝凹山脊 /幸福自由旋轉/穿過飄香霍;h”。
當然,單車絕對不僅僅是追求自在又省錢的學生的專利。在倫敦市區(qū),不乏西裝革履的職業(yè)男,蹬著自行車趕路。由于英國多雨,你還會發(fā)現(xiàn)不少男士用粗厚的高幫襪子裹住褲腿,看起來十分滑稽,但這樣騎過水洼就不會臟了褲腳。生意場上仍然風度翩翩。
在歐洲,宣布自己擁有一輛自行車,會讓你的同學或同事當即將你和下面一系列描述聯(lián)系在一起:追求健康、有環(huán)境意識、浪漫、性感(如果你恰好穿著自行車服的話)、小資、自信、講究品質,喜歡機械工藝,還有最重要的——像個當?shù)厝。你想?ldquo;躲在四個輪子的鋼鐵盒子里”和“自由穿梭于大街小巷”相比,哪個形象會讓你顯得更酷呢?
隨著自行車文化的再次興起,很多歐洲城市,比如倫敦也出版了關于城市交通圖的自行車版本,比如一些街道是單行線、雙向并線等等。 在谷歌上敲入“歐洲”和“自行車”,就可以輕易找到歐洲40多個國家的200多條路線圖和出行指南。當然,這里也要提醒背包游的各位,單車上看歐洲,還得安全第一。
更多留學信息,盡在:/liu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