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瑞典是諾貝爾獎的故鄉(xiāng),是全世界最重視科研的國家之一。在這里,所有持工作許可的外籍博士生學滿四年即可申請綠卡(瑞典永居),成為瑞典移民。在瑞典的大學讀博士與其它歐美大學相比,還有什么不同之處?請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瑞典的大學是北歐人性化文化的一個縮影,在博士的培養(yǎng)上與歐美其他國家有一些重要的差別。美國和歐洲大陸的博士教育已經(jīng)市場化,相比之下,瑞典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片學術(shù)凈土,幾乎完全沒有市場化。
拿經(jīng)濟管理領域的博士為例,在美國和歐陸讀大都要交學費,學費甚至相當昂貴。由于受市場驅(qū)動,因為學校行政擴招了,導致一個教授經(jīng)常不得不帶一大群博士生娃娃,你想說不也不行。而在瑞典,教授帶的博士生很少,你就是想自己出錢來瑞典讀博士也很難進來。
以英國劍橋大學為參照,讀四年的博士你怎么樣也得交差不多100萬人民幣的學費。而在瑞典,讀博士不光不需要交一分錢學費,相反會獲得一份教員的起步工資——數(shù)額各專業(yè)不等,第一年的月薪在人民幣20000-22000元。學校在每個博士生身上的總投資平均每年500000元。
在其他歐美國家,博士生是學生。你或許能拿到博士生獎學金或津貼,但你仍然是學生。但在瑞典,博士生是老師,是教員的一部分,需要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同時享受教員的一切基本權(quán)利。比如女博士生如果生孩子了,可以拿著工資的80%在家休產(chǎn)假一年。如果你愿意多生幾個孩子,那帶薪產(chǎn)假可以一年一年地休下去。在瑞典,給國外來的博士生的簽證一般都是工作許可。你只要拿雇主證明(ARBETSGIVARINTY)或雇用證明(ANSTÄLLNINGSBEVIS)就可以到銀行貸款買房。
在其他歐美國家,只要你交學費,導師看得上,你就能成為一名博士生,可以說博士生的位子相對好拿。想當年,乒乓名將鄧亞萍在劍橋大學攻讀并獲得了管理方面的博士。而在瑞典,非專業(yè)背景人士獲得管理方面博士生位子的機會是非常非常小的。因為每年瑞典國家工會認可的博士生位子(Doktorandtjänst)招得極少,同時,每年僅有近900名博士畢業(yè)于瑞典全國十多所大學,競爭異常激烈,因此對報名者學術(shù)上的基本訓練要求更高。究其根本,一個重要原因是在瑞典招一個博士是一件大事,投資太大,投在誰身上,不投在誰身上,對大學來講,對教授來講都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決定。
總體上看,英國的碩士和博士教育壓在寫一篇好論文上,對基礎課程的要求參差不齊。原因是它假設你的基礎像在劍橋大學那樣已在你的本科打好了,而這完全看你與指導教授是怎么談的。與其他英美教授聊天,發(fā)現(xiàn)在他們那里可以有碩士生和博士生不讀基礎課而只靠寫論文就能畢業(yè)的事情發(fā)生!但在瑞典,碩士和博士培養(yǎng)中基礎課和論文的工作量是50/50對開的。
在經(jīng)濟管理領域,許多歐美國家的博士論文的質(zhì)量在下降,這與超出教授承受能力的招生、快速出博不無關系。許多博士論文是不是槍手代寫的,采訪是不是槍手代做的,實證資料是不是那些多如牛毛的市場調(diào)查公司幫忙湊的,這些都是絕大多數(shù)西方教授無法掌控的,因而經(jīng)常被忽悠。
大多數(shù)歐美大學重視排名,每年各領域五花八門的排名猶如錢塘江的潮水洶涌而來,與國際教育市場化前呼后應,好不熱鬧,中國學生更是趨之若鶩。相比而言,瑞典的大學則毫不重視排名。學工商管理的都知道,烏普薩拉大學的管理系是全世界國際商務研究領域的一個響亮品牌,可是該系長期以來拒絕參加各種認證和排名。
在其他歐美國家(澳洲也一樣),博士讀到最后一年,在答辯或?qū)⒄撐募某鋈ピu審時真會有點緊張,因為在最后一刻拿不到博士學位的比例也是挺大的。在瑞典,如果你能讀到最后一年(大多是第四年的最后階段),你答辯一點也不會緊張,因為一步一步學到了這個時間點,你的博士學位是一定拿得到的。這么說吧,在瑞典,功夫在平常,答辯是過場:)
在瑞典,博士生的公開答辯會(PUBLICDEFENSE)與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不同的一點是:在進入回答問題階段之前,博士生可以逍遙自在地蹺著二郎腿坐在講臺上,對自己的博士論文不屑說一句話。瑞典博士答辯的規(guī)矩是:對博士論文詳盡描述的任務是考官(OPPONENT)的事。記得我當年博士答辯的考官是來自丹麥的哥本哈根商學院。答辯頭一天晚上,考官到達林雪平,與我的導師吃飯時得知瑞典是這么個做法,大吃一驚。原來他沒有準備描述我論文的PPT,以為這些工作是我做的,而他只需問問題。還好,那天晚上8點我還在辦公室,導師打電話來讓我?guī)涂脊贉蕚銹PT,我只花了兩個小時就做好了。第二天在答辯會現(xiàn)場,我坐在那里,聽著對面的考官在滔滔不絕地向大家一章一章介紹我的論文,然后不時問我:“我這樣描述得還準確嗎?”我頻頻點頭:“準確,謝謝!”
在瑞典,讀博移民是一條康莊大道。讀博士讀到第四年年底,你的綠卡也讀下來了。我曾寫過,瑞典移民政策規(guī)定外籍博士生學滿四年即可獲永居(瑞典綠卡)。有人來信問我:“如果學滿四年仍拿不到博士學位那還能拿到瑞典綠卡嗎?”問這個問題,說明你對瑞典還不夠了解。如果你的導師在第四年開春的時候,愿意寫信給瑞典移民局為你第四年的工作許可續(xù)簽背書,即使你的博士是第五年或第六年才拿到,你的瑞典綠卡也毫無問題。
全球化和信息同步化讓學生們有機會在世界范圍內(nèi)規(guī)劃和細分自己的學校選擇。目前的中國非?粗孛绹拼髮W的學位,這與中美經(jīng)濟社會追求“多拉快跑”,不重生活質(zhì)量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共同特征有關。未來的趨勢將會是越來越多地重視排名之外和學位之外的真東西,比如知識和技能本身,比如所報大學是不是有貨真價實的教授和有趣的研究方向,這些將會影響今后博士生世界大漫游的選擇。
我每年都收到來自中國的詢問讀博的郵件。老實說,如果你從來沒有在瑞典留過學而且沒有獨立地用英文出過任何學術(shù)論文,你的一片誠意可以理解,但你被考慮的機會是零。為什么這樣講?還是因為每年瑞典經(jīng)濟管理類招收的博士生非常少,導師肯定是首先希望從有瑞典教育背景(如瑞典大學本科和碩士學位)的報名者中挑選。如果你能講瑞典語,你的競爭力一下子就能增強百分之二十。如果你有瑞典公司的工作經(jīng)驗,那你的競爭力會再增強百分之二十。
如今,全球化、信息化和微信化使得瑞典博士生的位子越來越難申請,一個位子甚至會吸引上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申請人。除了你的大學和碩士階段的學習成績外,一般還看你的本科和碩士論文是怎么做的,方法論上是如何考慮的,做博士研究的決心和韌性如何,講幾門外語,有無企業(yè)工作經(jīng)驗,有無論文已在國際會議或國際期刊上發(fā)表。
還有一種讀博的辦法,即曲線讀博。先來瑞典讀個碩士,甚至讀兩個碩士以拓寬你的學術(shù)背景,主要為了讓教授發(fā)現(xiàn)你是個好苗子。同時積極參加教授的科研項目,哪怕是做最基本的行政助理也行,這樣你的簡歷將有競爭力。我的一個M姓助理就是這樣在2012年秋天被斯德哥爾摩經(jīng)濟學院(SSE)錄取的。她先是在烏普薩拉大學讀了一個與管理不搭界的專業(yè)的碩士,然后來斯德哥爾摩大學讀了一個管理碩士,接著做助理,再申請讀博士,我校居然沒有給面試的機會,但卻被SSE錄取,祝賀!
瑞典的博士培養(yǎng)模式可能是全世界最人性化的模式。但瑞典模式有沒有缺點?有。首先,由于是國家買單,國家期待著這么多錢投下去,博士一定要給讀出來。這造成博士生的談判權(quán)過大,導師反而成了弱勢群體。導師為博士生四處奔波,申請各種經(jīng)費,而博士生則休假度假,左理由右理由、不求進取、研究文章出不來的情況是有的。也有博士生本來水平不夠,但鉆瑞典模式的空子,“綁架”導師,巧取豪奪,最終獲博的情況發(fā)生。這樣做的博士生,雖然得到了博士學位,但其為人和學術(shù)誠信被永遠地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以后很難在學術(shù)圈里發(fā)展了。其次,由于博士生招得少,這在相當程度上會影響瑞典大學論文發(fā)表的數(shù)量。在其他歐美國家,由于學生招得多,導師掛名的學術(shù)文章也出得多。在瑞典,文章是要出的,但沒有像在歐美那樣瘋狂地出。你會經(jīng)?吹劫Y深教授還在一個人埋頭研究,一個人獨立發(fā)表文章。最后,瑞典模式給博士生極大的人性自由、學術(shù)自由和發(fā)展自由,但如果博士生不懂得把這種無比的信任和自由變成學習動力和學術(shù)成就,那今后不光在瑞典大學而且在其他歐美大學申請助理教授的位子也都毫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