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是考研英語復習的一大題型,要想復習好翻譯,要重視中英文之間的差異,下面小編搜集整理了兩種語言之間的三大差異,希望對2017年考生有所幫助。
差異一 英語重結(jié)構(gòu),漢語重語意
例:1999年75題:
75 ) It applies equally to traditional historians who view history as only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riticism of sources, and to 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 who equate their activity with specific techniques.
直譯:它同樣適用于將歷史僅僅看作是對歷史材料來源的內(nèi)部的和外部的批評的傳統(tǒng)歷史學家,和把歷史研究活動等同于具體研究方法的社會科學歷史學家。
調(diào)整后的譯文:它同樣適用于傳統(tǒng)歷史學家和社會科學歷史學家,傳統(tǒng)歷史學家(或前者)將歷史僅僅看作是對歷史材料來源的內(nèi)部的和外部的批評,社會科學歷史學家(或后者)把歷史研究活動等同于具體的研究方法。
差異二 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例:1995年75題:
75)For example, they do not compensate for gross social inequality, and thus do not tell how able an underprivileged youngster might have been had he grown up under more favorable circumstances.
直譯:例如,它們不能彌補巨大的社會不公,因此不能說明一個物質(zhì)條件差的年輕人會有多大才干,如果他在較好的環(huán)境中長大。
差異三、英語多前重心,漢語多后重心
例:1999年74題:
74 )There is no agreement whether methodology refers to the concepts peculiar to historical work in general or to the research techniques appropriate to the various branches of historical inquiry.
“There is no agreement ”不能簡單地譯為 “沒有人同意”,“沒有哪個贊同意見”等。
應譯為:方法論是指一般的歷史研究中特有的概念,還是指歷史研究中各個具體領域或適用的研究方法,人們對此意見不一。
平時的練習中,我們要不斷的提醒自己鍛煉英語思維,翻譯難題終會迎刃而解。
增譯主語
由于表達習慣不同,英文中常有省略主語的現(xiàn)象,在翻譯成漢語時要把它們譯出來。情況一般有以下幾種:以抽象名詞作主語,而中文的表達習慣則需要把抽象變?yōu)榫唧w;英文中常常會為了避免重復而多用介詞,中文則不怕重復,一個詞會用上好幾遍;英語中的復數(shù)名詞譯為漢語時,常常加入這些、各種、種種等,要視具體語境情況而定。
He did not give us satisfied answer; this made us angry.
他并沒有給出我們滿意的答復,這種態(tài)度使得我們非常生氣。
There are solution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ublic problem.
針對這一公共問題,大家提出了種種解決方案。
時間狀語的翻譯
1、時間狀語常常可以直接翻譯,一般譯到主句前。
He came in while I was watching TV.
我在吃飯的時候他進來了。
They burst into tears suddenly when they heard the sad news.
他們聽到這個悲慘的消息之后突然大哭起來。
2、有的時間狀語從句引導詞除了表示時間以外,還會附帶條件性,所以在翻譯的時候要譯出條件關系。
We can’t take any action until our project is well-prepared.
只有我們的項目做好充分的準備,我們才能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