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部一所理工類211零九屆中文系畢業(yè)生,畢業(yè)后工作,薪酬一般但很是清閑,辭職考研,只為興趣和理想。中文跨歷史,本專業(yè)成績中等,大學期間一科未掛但四級沒過。
復習時間安排:
四月份動心思考研,六月份開始復習,十月份辭職之前,期間多有耽擱,正常情況下每天下午在單位看專業(yè)課,晚上復習英語、閱讀兩個小時的歷史論著。到十月上旬,只看了新概念三的六十篇文章,文章還算熟稔,單詞大略記住,但詞匯總量仍然杯具,語法句型由于有高中狂做單選的底子,還算不錯。專業(yè)課結合大綱和山東大本精讀了一遍11本教材,粗讀了一遍北師系列教材,在山東本之外查漏補缺,做筆記約略五百頁稿紙。
十月中旬至一月上旬,為專心復習時期,回到了自己本科學校旁邊租房,每天去學校圖書館自習,白天每天八小時,晚上稍微復習下白天所學,然后讀兩個小時各類人文書籍(不全是史學類的)。
政治。大綱解析,七遍,啟航20天20題,肖秀榮四套題,隨便買了本時事小冊子。第一遍將大綱分析內(nèi)容在解析上用下劃線標出、弄懂每一個考點,第二遍區(qū)分出可能出問答題的文本、做出每一章的詳細邏輯體系圖,第三遍針對自己的薄弱部分彩筆標出、前后聯(lián)想記憶,之后第四、五、六遍就是針對問答題部分和薄弱部分一輪又一輪,愈到后來,速度愈快(在下閱讀速度較快,不喜做題,此做法僅為個人經(jīng)驗),最后結合20T20T和肖四最后復習了又過了一遍大綱解析。
英語。黃寶書(張劍曾鳴十年真題)兩遍(注意,第一遍是看的,我底子太差,做不了),做題方法看的很細,但題目做的比較粗。期間每天讀兩篇新概念三的文章。最后只有50分,無成功經(jīng)驗可談,有失敗教訓可取,那就是:羅馬非一日建成,英語學習,尤其如此。
專業(yè)課。山東本、前一段的筆記,北師版輔導書加一本歷年真題和統(tǒng)考前各高校試題集(也是山東版的配套書),過了兩遍,F(xiàn)在看來,沒有堅守教材、自己整理系統(tǒng)完善的筆記,乃最大之失誤。
初試那兩天超郁悶,失眠。政治在睡眼惺忪中發(fā)揮略失水準,大題都答錯地方了,英語考完更是一度崩潰,然后看了兩本喜劇世界,接著把專業(yè)課大略的串了一遍,凌晨兩點才睡,早上索性喝了碗羊肉湯,帶著一罐紅牛走進了最后的考場。七號報到,17人進入復試,到了16個,最低分330。發(fā)現(xiàn)原來第2、6、15也是報的許老師,不由得一陣心虛。八號上午筆試(120分),兩道題,第一道大概如下:1850年以后100年間中國士紳階層的社會地位、生存狀況、社會功能方面的變化,并結合社會變遷的角度對這些轉(zhuǎn)變加以論述。第二道對我這個跨專業(yè)的來說太狠了,給了二十個個歷史學者的名字,讓寫出他們的研究領域和代表作,我除了閱讀過的一些記得之外,其他一片空白。
下午英語口試,劉昶老師(《叫魂》的翻譯者之一)做的考官,人很和藹,語速很慢,提問用詞也很日常。進去后都是先來段自我介紹,然后的問題就集中于家庭、學校、選報的方向之類,根據(jù)考生情況不同會有一些簡單的問題。當然,這天的兩項考試,只是過場而已,真正覺得命運的,還是面試。
九號下午,面試。按方向不同,分成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兩組。近代史的提問主要由茅海建老師,出來的多少都有些狼狽,現(xiàn)代史主要由許紀霖老師提問,此外還有韓剛、楊奎松、李蓓蓓幾位老師,這組在現(xiàn)代史教研室里進行,一室春光,一團和氣。
我們九個人不知是按照什么順序被叫進去的,我是最后一個進去的。時間多在十分鐘左右,就是普通的談話,問題也很隨意,打斷你也很正常,個人問題因人而異,共性問題還是集中在讀過哪些書、有什么看法之類。我被問的問題是,列舉三本你看過的覺得最好的歷史論著并敘述理由。我答了《轉(zhuǎn)變的中國》、《近代中國的知識分子與文明》、《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三本,后面說的一大堆理由大致可以用多元比較、理性通透、個人的史學啟蒙來概括。然后又問我讀過那些思想文化方向的書,我愣了一下,報了羅志田、桑兵各一本,然后就秀逗了,不過因為我在跨專業(yè)和辭職兩個問題的解釋上自覺還算可以,整體感覺還不錯,出來之后被同考的告知,我進去的時間最長。
面試結束,經(jīng)過兩個半小時的漫長等待,宣讀錄取名單和每個人的導師。
凝重的宣讀過后,幾家歡喜幾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