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在這里面斷是非。我只想unfold the story. 事實上,理論和實戰(zhàn)的conflict一直在延續(xù)。在工業(yè)界,實戰(zhàn)派占上風;學術界,當然奉理論派位老大。畢竟,工業(yè)界就是要work;理論界就是要publication。理論派和實戰(zhàn)派之間基本上互不買帳。實戰(zhàn)派的人強調的是,我們既然是工程系,就是要講究“扎扎實實的做,而不是紙上談兵”。而理論派的人則強調說,他們的研究從最基本的原理出發(fā),更“合理”。實戰(zhàn)派的人指責說,理論的東西往往經受不起實踐檢驗;而理論派的人則嘲笑說,實戰(zhàn)派的人搞的東西沒有“技術含量”?芍^“氣劍相爭”,別開生面。我在留學期間,有幸經歷了兩種不同的流派的“武功”,也可以跟大家講講親身感受。氣宗(指代實戰(zhàn)派),都是針對實際問題出發(fā)。其研究都要花大量的時間采集數(shù)據(jù),特別是實地的調查。氣宗用的大體上就是本科級別的統(tǒng)計學或者是計算機專業(yè)的課程。如果是博士的話,大部分時間都是重復地做一些事情。最關鍵的是,把研究報告寫好。教授們更關心的是你的數(shù)據(jù)是否采集齊全了,你的書寫是否規(guī)范,論文的格式、標點符號是否正確?偟母惺埽@種功夫要求的是體力和耐心,比較適合郭靖之類的人練。劍宗就有意思多了,你需要選很多其他專業(yè)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級別的課程。這方面的題目,大都比較理論,跟實際沒有什么關聯(lián)。研究的過程強調你的奇思妙想和智慧?偟母惺,這派武功適合令狐沖之類的人練。當然這兩種武功都有自己的弱點。氣宗雖然比較實際,但是感覺這些東西,即便是本科生甚至是高中生都可以做。讀一個這樣的博士,實在不見得比在公司里面上班更有收獲。而劍宗呢,其研究都要建立在極強的假設的基礎上;雖然理論大廈很漂亮,無奈乎一旦假設被證偽,所有建筑一朝就會坍塌。
這種觀念分歧甚至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對立。我原先的導師也是TRB一個重要成員,也曾經當面跟我說過他對理論研究的一個分支的嚴重不滿;他甚至上課的時候都不提那個領域的東西。問及原因,就說“這么多年了,都不見那些東西有什么實際價值,我不愿意給你們講這些沒什么用的東西”。確實,那個研究領域的文章曾經霸占頂級期刊很多年,直至現(xiàn)在都沒有什么可以做的了,仍然沒有什么實際的應用價值。而似乎是為了彰顯自己是有價值的,這些理論學者認為自己的research是科學,而不是所謂的工程。他們甚至自稱“Transportation Scientist”,認為自己的研究為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的研究,從更高的層次,提供一種理論支持。
諸位以為如何?是不是有點像封不平大戰(zhàn)岳不群?呵呵,可惜現(xiàn)實不是小說,不是鬧著玩兒的。理論和實踐的脫節(jié)甚至對立是一個學科的悲哀。據(jù)我所知,有一篇《cell》上的文章造就了一個公司的一夜暴富。我理想的境況是,氣劍雙修,欣欣向榮。黃瓜不用嫌西紅柿個子矮,西紅柿也不要嘲笑黃瓜的皮膚不好。大家都是蔬菜,要通力合作才是正道,吵什么吵嘛?搞實踐的好了不起嗎?你們的那些不科學的做法給人民的出行帶來多少麻煩?搞理論的就高明嗎?一個交通工程學的教授,一輩子解決的交通問題還比不了在學校門口執(zhí)勤的交警。合作不好嗎?
一面是理論界的孤芳自賞,一面是工業(yè)界的抱殘守缺。唉!交通工程有技術含量嗎?我不知道,但至少目前工業(yè)界的技術含量,不怎么高。
PART C: 行業(yè)收入:問君年薪幾何
首先,交通工程這種服務的價格,不是想多大就有多大的。拋開大家工資單上的數(shù)字,我想從一些最基本的點出發(fā)來說這件事兒,這樣我們就可以對這個問題本身有更清楚的認識了。做交通工程的錢是從什么地方來?交通工程是做服務的,是規(guī)劃和評價基礎設施的。伴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交通需求增加,政府需要拿錢出來建設相應的基礎設施并改善現(xiàn)有設施的服務和運營水平。在西方國家,就是納稅人出錢來改善交通服務,縮短他們出行的時間、增加交通的舒適度。那么納稅人愿意出多少錢,完全由這種服務對納稅人的效用大小來決定。比如納稅人平均的時間價值是10元小時,他她不會愿意出11元來讓你為他她節(jié)省一個小時的出行時間,哪怕你真的能做到。這個效用的大小規(guī)定了交通工程市場價值的上界—實際的只能比這個低。
交通咨詢是服務業(yè)的一種。但同樣是服務行業(yè),不同的服務帶來的效用不一樣,收入也不一樣。比如說給人當保姆,它收入就不高,因為這種服務的效用不是很高。那么給人當股票經濟人,那身份地位就大不相同。你是大老板,他是代理人;你能不重視這個攸關你經濟命脈的人嗎?所以股票經濟人的地位和收入更高一些。通俗地說,就是關鍵看你干的這行“沾不沾錢”。交通呢?大家都知道吧,干這行的收入都比不了會計。為什么,數(shù)汽車的當然沒有數(shù)錢的掙錢多啦!數(shù)汽車少數(shù)一輛沒事兒,數(shù)錢少數(shù)了可就要出事兒的。責任可謂重大,老板當然愿意多付錢啦。
第二,交通工程是服務于經濟的,并不是經濟發(fā)展的原動力;A設施建設和交通管理,都是為了經濟發(fā)展而服務的。發(fā)展的軌跡往往是臺階式的:當滿足交通需求的時候,就緩慢發(fā)展;當交通擁堵嚴重的時候,就迅速越遷。它是為經濟發(fā)展服務的而不是推動經濟發(fā)展的原動力。那么什么是一個國家推動經濟發(fā)展的原動力呢?對一個正常的國家來說,應該是科技的發(fā)展,如重工業(yè)、化工、機電和信息技術等等。有些行業(yè)本身就是經濟增長點,比如電子和計算機等IT產業(yè)。微軟的崛起創(chuàng)造了多少就業(yè)崗位,帶動了多少相關行業(yè)的發(fā)展,誕生了多少新的市場。整個加州的崛起都來源于IT技術的革命。相比來說,沒有一個國家經濟的發(fā)展是靠交通工程里面的技術發(fā)展。交通工程也從來沒在歷史上成為什么“熱門專業(yè)”。當然,這些關乎一個國家命脈的關鍵產業(yè),也不見得就如何熱門。但是要注意這個和我國目前經濟發(fā)展不均衡有關,可以講有些行業(yè)的價值還沒有完全地發(fā)揮出來。
第三,交通工程的技術含量不是很高。IT這些行業(yè)之所以收入高,和他們行業(yè)本身的利潤高有關系。由于IT和EE的技術含量高,其產品的附加值高。而產品的附加值,本身又依賴于技術本身。那么交通工程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呢?問一問在設計院、研究所和咨詢公司的同仁們,大家心里都有桿秤吧?事實上無論在哪個國家,這個專業(yè)還沒有形成自己核心的方法論。對于傳統(tǒng)的土木工程,如果問其核心課程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力學和結構設計。但是交通工程則很難講什么核心的方法論。這個問題在學界中尚且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我希望未來能有所突破,這也是所有交通研究者的期望。但是至少目前看來,技術并不是增加利潤的主要因素。
有些人可能要說,交通工程既包括技術,也包含社會學,甚至政治。其實政府和官員在交通咨詢產業(yè)中發(fā)揮的作用大,倒是我國的特點。因為中國社會目前還奉行“大政府,小社會”的理念。西方國家中,往政府圈子里擠的人不多。經濟利益是一個很大的要素——政府部門太窮。我國由于歷史原因,交通領域涉及的部門比較多,政府對交通的工作抓得也比較牢;部門多了之后,相互之間的協(xié)調也就不容易做好。做過大城市項目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磨嘴皮子的時間最多!交通涉及面廣,綜合考量總是無可厚非。但是,政府機構的權力集中以及眾多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都是要花錢的;你要花錢養(yǎng)一大堆人,再花錢雇人協(xié)調它們。這么多機構,又爭先恐后的追求政績,搞重復建設。這些成本是誰來買單呢?當然是社會!資金總是朝著權力集中的。這就是為什么現(xiàn)在去設計院所,去交通管理部門等政府機構,是大多數(shù)人就業(yè)的首選。但我也要提醒大家,這種現(xiàn)象是不正常的。也就是同樣花1元錢,西方社會的公民可以享受到更大的交通服務。我國公民的收入低,但是稅收所能創(chuàng)造的效益反而還少。這種資源分配的方式,從長期的角度上看,對經濟的發(fā)展沒有好處。同時,大家也不要低估我們的黨改革的決心!“小政府、大社會”是歷史的潮流。
第四,利益分配,F(xiàn)在假設這個行業(yè)有機會了,納稅人都愿意掏出來不菲的銀子讓大家解決交通問題了。但是人家出錢也要看咱們能做什么,有沒有效果。這個效果,就要看如何度量了。比如如果我是股市里操盤的,幫公司賺了一大筆錢。這個是立竿見影的,所以公司也就愿意掏出大筆的獎金。如果我是出色的3D程序員,那么一個好的游戲公司肯出大價錢雇我,因為3D引擎是一個游戲的賣點之一。如果我是一個醫(yī)院的主刀,醫(yī)院會出高薪,并且給很寬松的假期,因為我是醫(yī)院的活廣告。
然而,交通工程目前的量化分析方法,還停留在比較粗糙的水平。甚至有些方法論本身還很有爭議。因此很難說誰做的工作是好的。這個時候,更重要的是誰能說了算了。而這個話語權威就變成了一種稀缺資源。而誰掌握了稀缺資源,誰分的多。在這個通用法則的作用下,大多數(shù)從業(yè)者都不會是受益人。
PART D: 流行的說法:似是而非
現(xiàn)在,我對流毒比較廣的幾種說法提出質疑:
1.“所謂衣、食、住、行是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四個要素。我們交通管的就是‘行’。交通擁堵是不可避免的問題,這說明交通工程師是個好職業(yè)。21世紀的中國離不開交通工程。”
思辨:糧食問題一直是我國的大問題,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shù)意味著巨大的糧食需求,這說明當農民很有前景?墒谴蠹铱纯“三農問題”。這實際上是一個必要條件而已。什么叫做必要條件?A是B的必要條件,意味著B出現(xiàn)了,A也必然出現(xiàn),但反之不然。絕大多數(shù)的“熱門行業(yè)”都是能在經濟中起到重要角色的行業(yè),但是并不是說一個行業(yè)在經濟中能夠起到重要角色,它就一定熱。這句話說得太空泛了!把這句話抽象出來,形成一個模型:“因為X在國民經濟中很重要,所以X是熱門的”。那么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X可以等于采礦、農業(yè)、造紙,等等等等?辗旱煤!
2.“交通工程重視經驗,越老越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