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老子經(jīng)典語錄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或是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語錄吧,語錄是用平實(shí)、生動(dòng)對(duì)話的體裁寫成的作品。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語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老子經(jīng)典語錄,歡迎閱讀與收藏。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
1、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2、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3、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5、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6、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9、治人事天,莫若嗇。
10、和大怨,必有馀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1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12、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13、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1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16、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惶幤鋵(shí),不居其華。
17、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9、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20、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1、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22、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3、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2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25、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2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2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29、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30、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3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3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33、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6、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7、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38、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39、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40、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41、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42、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43、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44、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4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4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4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4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4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dòng)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1、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5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53、治大國,若烹小鮮。
54、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55、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5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8、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9、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60、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1、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62、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63、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64、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65、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6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6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6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69、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0、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7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2、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73、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74、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7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7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7、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78、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7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0、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老子經(jīng)典語錄2
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2、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5、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7、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9、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1、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2、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3、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5、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16、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7、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18、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19、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0、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2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22、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23、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24、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2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2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2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29、治大國,若烹小鮮。
30、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1、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3、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34、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3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36、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37、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9、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4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41、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42、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43、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44、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45、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46、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4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4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
49、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50、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51、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52、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3、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54、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55、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6、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57、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58、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59、治人事天,莫若嗇。
60、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1、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6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63、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64、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65、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6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6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7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71、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2、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73、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74、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老子經(jīng)典語錄3
1、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4、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6、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0、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14、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1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7、和大怨,必有余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18、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20、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21、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22、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2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25、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2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飛馳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27、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xué)無憂。
29、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0、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經(jīng)典語錄4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2、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xì)也夫!
3、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4、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5、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6、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7、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8、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
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治社會(huì)一切隨人的喜怒哀樂變化無常,禍福不測。
10、故從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11、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12、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如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dá),能無知乎?
13、希言自然。 ——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三章
14、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15、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16、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7、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道德經(jīng)》第九章
18、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9、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0、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21、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22、血脈無郁滯,五藏?zé)o積氣
2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25、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26、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7、曲則全,枉則直。
28、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2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
30、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31、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2、邪與正相傷,欲與性相害,不可兩立,一起一廢,故圣人損欲以從性。
3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
3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5、故再實(shí)之木,其根必傷,多藏之家,其后必殃。夫大利者反為害,天之道也。
36、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3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38、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39、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4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2、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43、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 《道德經(jīng)》第六十五章
44、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45、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46、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4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48、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49、王公有功名,孤寡無功名,故曰:圣人自謂孤寡,歸其根本,功成而不有,故有功以為利,無名以為用。
50、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51、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xué)無憂。
5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5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54、道勢術(shù),以勢養(yǎng)道,以術(shù)謀勢。有道無持,道乃虛空,有恃無道,其恃也忽。欲動(dòng)天下,當(dāng)動(dòng)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55、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56、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
57、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58、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59、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60、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61、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6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道德經(jīng)》第五章
6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 《道德經(jīng)》第二章
6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5、夫哀樂者德之邪也,好憎者心之累也,喜怒者道之過也
6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67、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6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69、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70、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71、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
72、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74、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75、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76、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顧不免也
7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8、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7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dòng)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80、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8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82、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83、勢利不能誘,聲色不能淫,辯者不能說,智者不能動(dòng),勇者不能恐,引真人之游也。
8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5、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
86、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87、道生之,德處之,物行之,事成之。
88、勝利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殺戮的人。喜歡殺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89、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qiáng)。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qiáng)。
90、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1、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92、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
93、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94、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 《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三章
95、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96、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97、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98、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99、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100、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101、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0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道德經(jīng)》第七十四章
103、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粺o執(zhí),故無失。
104、昏于利害,惑于是非,為疾者多,故莫有能覺者。
105、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10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
108、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10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111、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112、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113、將欲取之,必先之。
114、無名,天地之始(開始);有名,萬物之母(根本)有人說,無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潛在的物質(zhì),有名是原始的物質(zhì),大爆炸后形成萬物。中國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論。不過,中國的學(xué)問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狀的,幾千年都沒有發(fā)展。
115、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人治社會(huì),注定了人際關(guān)系復(fù)雜,注定了修身處世學(xué)問深厚。
11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117、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1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19、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12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21、飾其外傷其內(nèi),扶其情者害其神,見其文者蔽其真。
122、先唱者窮之路,后動(dòng)者達(dá)之原。
123、無為,無我,無欲,居下,清虛,自然。
1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5、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26、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2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2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129、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130、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131、德少而寵多者譏,才下而位高者危,無大功而有厚祿者微
132、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133、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13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5、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136、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統(tǒng)治人民,就先用言辭表達(dá)對(duì)人民的謙虛;要領(lǐng)導(dǎo)人民,就必須將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梢姡饨ńy(tǒng)治者總是在利用人民、欺騙人民。
137、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38、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39、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140、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經(jīng)》第六十六章
14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142、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4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4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46、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47、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4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149、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150、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
151、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152、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姑去彼取此。
153、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中國人于瑣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領(lǐng),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敗,保護(hù)自己的人權(quán)方面卻沒有這樣的智慧。
154、重積德則無不克
155、夫人拘于世俗,必形系而神泄,故不免于累。
156、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 《道德經(jīng)》第七章
15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5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159、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此類似于市場經(jīng)濟(jì)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歷代統(tǒng)治者只知擾民,只知私欲膨脹,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樸素呢?
160、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人治社會(huì)一切無保障,為了保護(hù)自己,不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huì),中國人就應(yīng)當(dāng)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16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16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63、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164、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16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166、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
167、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168、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69、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17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71、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172、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73、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17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175、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
176、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77、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178、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179、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180、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81、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 《道德經(jīng)》第十九章
182、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183、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84、清靜者德之至也,柔弱者道之用也。虛無恬愉者,萬物之祖也,三者行則淪于無形,無形者一之謂也。
185、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86、前識(shí)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187、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18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189、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190、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191、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92、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意即挫掉銳氣,超脫糾紛,含斂光耀,混同塵俗。昏昏噩噩的中國社會(huì)把人的生氣、個(gè)性、菱角和創(chuàng)造性全要磨滅、消解。
193、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19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9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196、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197、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98、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99、良買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00、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0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dòng)而俞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202、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8月30日名言)—— 《道德經(jīng)》第十八章
203、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204、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205、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06、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207、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208、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209、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21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21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212、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21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14、嗜欲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不疾去之,則志氣日耗。
21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217、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21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名句
219、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220、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21、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222、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23、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24、圣人之心,明如止水,物來則見,物去則靜,曾何滯于吾心哉?澄鑒不撓,是謂守清。
22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26、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22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228、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dòng)而愈出。
22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30、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231、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232、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33、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234、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 《道德經(jīng)》第七十二章
235、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236、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237、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中國人有點(diǎn)小聰明,于是統(tǒng)治者竭盡心智折騰老百姓,何知摒棄個(gè)人智能,發(fā)揮法治、市場的作用?
238、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惶幤鋵(shí),不居其華。
239、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240、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24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24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4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4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老子經(jīng)典語錄5
1、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3、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4、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8、無為,無我,無欲,居下,清虛,自然。
9、一個(gè)負(fù)責(zé)的人應(yīng)當(dāng)為自己的面孔盡職盡責(zé)。
10、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1、嗜欲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不疾去之,則志氣日耗。
12、血脈無郁滯,五藏?zé)o積氣
13、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15、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16、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17、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18、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19、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20、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意即挫掉銳氣,超脫糾紛,含斂光耀,混同塵俗;杌柝腵中國社會(huì)把人的生氣、個(gè)性、菱角和創(chuàng)造性全要磨滅、消解。
21、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22、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2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2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dòng)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5、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2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27、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28、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2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治社會(huì)一切隨人的喜怒哀樂變化無常,禍福不測。
30、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1、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33、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4、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35、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
36、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37、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3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39、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40、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41、夫哀樂者德之邪也,好憎者心之累也,喜怒者道之過也
42、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
43、道生之,德處之,物行之,事成之。
4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4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46、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
4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8、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49、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
50、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5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5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
53、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54、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55、德少而寵多者譏,才下而位高者危,無大功而有厚祿者微
56、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57、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老子經(jīng)典語錄6
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2、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dòng)而俞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11、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12、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13、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此類似于市場經(jīng)濟(jì)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歷代統(tǒng)治者只知擾民,只知私欲膨脹,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樸素呢?
1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5、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16、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人治社會(huì)一切無保障,為了保護(hù)自己,不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huì),中國人就應(yīng)當(dāng)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17、道生之,德處之,物行之,事成之。
1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19、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2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2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2、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23、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2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25、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2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27、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9、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30、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31、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
32、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33、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34、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35、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3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8、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
39、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40、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41、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42、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4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44、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5、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46、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47、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經(jīng)》第六十六章
48、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49、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5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5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2、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5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4、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5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道德經(jīng)》第五章
56、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57、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58、勢利不能誘,聲色不能淫,辯者不能說,智者不能動(dòng),勇者不能恐,引真人之游也。
59、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xué)無憂。
60、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61、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6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63、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6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65、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66、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姑去彼取此。
67、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68、血脈無郁滯,五藏?zé)o積氣
69、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70、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7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72、勝利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殺戮的人。喜歡殺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7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74、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 《道德經(jīng)》第七章
75、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76、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77、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78、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中國人有點(diǎn)小聰明,于是統(tǒng)治者竭盡心智折騰老百姓,何知摒棄個(gè)人智能,發(fā)揮法治、市場的作用?
7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0、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中國乃戰(zhàn)爭之國,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為每一朝代興起、每一次接班人之爭的必然。中國人幾千年悟不出如何使^v^平穩(wěn)過渡的辦法,這是我們的智力的缺陷。
8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82、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83、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85、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顧不免也
86、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dòng)而愈出。
87、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8、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89、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90、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91、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92、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9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道德經(jīng)》第七十四章
94、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95、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96、昏于利害,惑于是非,為疾者多,故莫有能覺者。
97、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老子經(jīng)典語錄7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4、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5、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
7、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
8、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9、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10、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11、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3、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15、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16、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17、治大國,若烹小鮮。
1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9、無名,天地之始(開始);有名,萬物之母(根本)。
20、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21“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22、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3、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24、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復(f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25、為無為,則無不治。
26、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28、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30、寵辱若驚,…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31、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shí)。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3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35、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36、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37、絕學(xué)無憂。
38、我獨(dú)異于人。
39、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40、希言自然。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2、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43、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qiáng)。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qiáng)。物壯則老。
46、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48、將欲翕(合上)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49、柔弱勝剛強(qiáng)。
50、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1、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52、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53、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
54、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5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56、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58、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59、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60、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61、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62、圣人在天下,翕翕為天下渾其心,圣人皆孩之。
63、塞其兌,閉其門,終生不勤。
6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66、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67、正復(fù)為奇,善者為妖。
68、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9、治人事天,莫若嗇。
70、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71、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
72、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7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天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
75、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
76、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77、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78、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79、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
80、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
81、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82、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經(jīng)典語錄8
1、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道德經(jīng)》第二章
4、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老子《道德經(jīng)》
5、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6、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7、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兜赖陆(jīng)》第十八章
8、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9、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10、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2、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13、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4、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5、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6、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兜赖陆(jīng)》第六十六章
1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献印兜赖陆(jīng)》
18、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献印兜赖陆(jīng)》
19、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0、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2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献
23、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老子《道德經(jīng)》
24、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做人要厚道踏實(shí),不要過分追求物質(zhì)享受。一個(gè)人有權(quán)有錢沒有內(nèi)在也不過是個(gè)“暴發(fā)戶”。不要為了追求浮華,忘記自己的本心,丟掉自己的`良心。錢財(cái)?shù)壬硗庵,今天得到了明天有可能失去,只有裝進(jìn)內(nèi)心的知識(shí)、品德才是最珍貴的財(cái)富。
2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献印兜赖陆(jīng)》
26、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經(jīng)》
28、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献印兜赖陆(jīng)》
29、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30、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3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2、禍兮福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3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35、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献印兜赖陆(jīng)》
3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3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献
38、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献印兜赖陆(jīng)》
3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40、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兜赖陆(jīng)》第七十三章
4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玻夫唯病病,是以不玻
42、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兜赖陆(jīng)》第九章
43、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献
44、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4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jīng)》第五章
46、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47、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4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49、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50、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51、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5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3、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老子經(jīng)典語錄9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3、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1、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13、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1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5、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16、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17、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8、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9、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0、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21、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2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3、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24、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25、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26、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27、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8、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0
1、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3、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4、治人事天,莫若嗇。
5、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6、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7、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道德經(jīng)》
1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2、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3、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4、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15、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1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7、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1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19、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20、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xué)無憂。
2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2、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3、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24、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5、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26、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7、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30、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3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2、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3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34、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35、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36、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献印兜赖陆(jīng)》
37、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38、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39、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40、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4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42、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44、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45、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4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献印兜赖陆(jīng)》
47、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48、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0、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1、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5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3、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兜赖陆(jīng)》第六十六章
54、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5、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56、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5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58、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兜赖陆(jīng)》第九章
5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60、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61、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62、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6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献印兜赖陆(jīng)》
64、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6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玻夫唯病病,是以不玻
6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67、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1
1、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3、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老子《道德經(jīng)》
4、無為則無心,無心則無欲,無欲則無求。
5、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7、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
8、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9、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0、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11、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
12、治人事天,莫若嗇。
13、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14、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15、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兜赖陆(jīng)》第六十六章
16、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8、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19、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返。
2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21、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22、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2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25、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6、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27、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28、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2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0、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31、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3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34、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35、動(dòng)為靜之基;清為濁之源!
36、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
37、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
38、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3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40、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李耳《道德經(jīng)》
41、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42、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43、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復(f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44、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45、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46、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shí)。
4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8、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49、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50、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51、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
52、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
53、和大怨,必有余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5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55、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5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57、寵辱若驚,…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58、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59、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60、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61、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6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6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6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65、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66、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67、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68、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69、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70、無名,天地之始(開始);有名,萬物之母(根本)。
7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72、治大國,若烹小鮮。
73、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強(qiáng)與父,留之何用。
74、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75、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76、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7、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78、圣人在天下,翕翕為天下渾其心,圣人皆孩之。
79、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兜赖陆(jīng)》第二章
80、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81、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82、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83、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84、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85、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86、生而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惡淵而為善,無尤也。
8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88、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8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90、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91、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92、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
93、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
9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95、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96、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老子
97、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98、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9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100、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01、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02、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103、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04、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10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06、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qiáng)。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qiáng)。物壯則老。
107、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
108、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109、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110、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111、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12、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經(jīng)》
11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1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dòng)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1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116、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1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18、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19、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12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12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12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123、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24、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12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12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1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128、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129、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130、將欲翕(合上)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13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32、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33、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3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35、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136、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13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13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3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老子
140、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41、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42、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143、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144、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45、希言自然。
146、塞其兌,閉其門,終生不勤。
147、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48、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49、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150、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15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2、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153、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154、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5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15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5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5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16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161、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162、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163、絕學(xué)無憂。
164、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165、和大怨,必有馀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166、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167、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68、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69、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兜赖陆(jīng)》第十八章
170、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17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72、將欲取之,必先之。
173、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174、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17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76、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177、希言自然!兜赖陆(jīng)》第二十三章
17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79、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180、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181、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82、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183、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184、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185、天下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186、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87、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188、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89、正復(fù)為奇,善者為妖。
190、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191、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19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9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194、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195、柔弱勝剛強(qiáng)。
196、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97、大國之攻小國也,則同救之。大國之不義也,則同憂之。
198、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199、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20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201、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202、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203、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
204、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0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20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207、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20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209、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210、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1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212、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
213、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21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15、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216、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217、去去去中知,行行行里覺!兜赖陆(jīng)》
218、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21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220、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221、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2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兜赖陆(jīng)》第七十四章
22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24、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225、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226、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2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28、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兜赖陆(jīng)》第二章
229、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30、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231、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232、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23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34、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35、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
23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3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23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239、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240、我獨(dú)異于人。
241、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42、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243、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兜赖陆(jīng)》第七章
244、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2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246、原生質(zhì),質(zhì)生空,空生時(shí),時(shí)生萬物。
247、為無為,則無不治。
248、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249、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5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51、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252、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
253、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254、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
255、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256、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
257、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天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
258、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259、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260、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26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
262、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26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264、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265、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266、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
26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68、眾人皆有馀,而我獨(dú)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269、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270、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71、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2
1、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5、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6、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shí)。
7、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9、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10、希言自然。
11、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12、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13、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4、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15、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16、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
17、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8、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0、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1、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22、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23、正復(fù)為奇,善者為妖。
24、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5、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6、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27、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28、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29、寵辱若驚,…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30、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1、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32、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3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34、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3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6、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37、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38、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
39、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40、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41、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4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4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5、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46、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47、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48、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49、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50、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5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2、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53、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
54、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55、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5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飛馳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57、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58、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59、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60、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61、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6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6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64、塞其兌,閉其門,終生不勤。
6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66、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67、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68、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69、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70、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71、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2、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7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75、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76、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77、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78、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79、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8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8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82、將欲翕(合上)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83、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8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85、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8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87、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8、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89、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90、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91、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92、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xué)無憂。
9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9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96、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97、為無為,則無不治。
98、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99、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100、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101、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02、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03、無名,天地之始(開始);有名,萬物之母(根本)。
104、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05、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06、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07、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0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109、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1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
111、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
112、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11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114、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115、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復(f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11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117、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118、絕學(xué)無憂。
119、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20、和大怨,必有余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121、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
122、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123、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124、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125、治大國,若烹小鮮。
126、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127、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
12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12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30、圣人在天下,翕翕為天下渾其心,圣人皆孩之。
131、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32、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33、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
134、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
13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13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13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13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39、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40、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141、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142、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143、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144、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145、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146、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14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148、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
149、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150、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51、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52、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15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54、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55、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15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57、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158、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15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60、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
161、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162、治人事天,莫若嗇。
163、柔弱勝剛強(qiáng)。
16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16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66、我獨(dú)異于人。
16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168、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6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71、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17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173、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74、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75、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176、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天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
177、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17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79、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qiáng)。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qiáng)。物壯則老。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3
1、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出自《老子》。意思是:正常的事情可以演變成奇特的,善良又可以演化成妖孽。
2、將欲取之,必固予之。出自《老子》。固:通“姑”,暫且。予:給予。意思是:想要奪取它,必須暫時(shí)先給予它。
3、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出自《老子》。馳騁:奔走。意思是:天下最柔軟的東西,能在天下最剛強(qiáng)的東西中穿行。
4、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出自《老子》。意思是:天下萬物是從具體的事物中產(chǎn)生出來的,而具體事物是從“道”產(chǎn)生的。
5、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出自《老子》。意思是:堅(jiān)強(qiáng)的事物屬于死亡一類,柔弱的事物屬于生存之類。
6、不出于戶,以知天下;不窺于牖,以知天道。出自《老子》。牖:窗戶。意思是:不出門,就能知道天下的事情;不看窗外,就能認(rèn)識(shí)天象運(yùn)行的規(guī)律。比喻一切都了然于胸。
7、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出自《老子》。惡:丑。斯:則。意思是: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美好的事物是美的,那么,什么是丑的就很清楚了;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好的事物就是好,那么,什么是不好也就很清楚了。所以有和無相互依存,難和易相反相成,長和短相互顯現(xiàn),高和低相互依靠,音和聲相互和諧,前和后相互跟隨。
8、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有功,不自矜故長。出自《老子》。意思是:不自我表現(xiàn),所以高明;不自以為是,所以顯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勛;不驕傲自滿,所以能夠長久。比喻人不能自以為是,驕傲自大。
9、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出自《老子》。兵:軍隊(duì)。意思是:軍隊(duì)是不吉利的工具,不是君子該用的工具,不得已再動(dòng)用它。
10、大器晚成。出自《老子》。意思是:寶器都成得很晚。比喻成大事者要經(jīng)過長時(shí)間的磨練才能成功。
11、功遂身退,天之道。出自《老子》。遂:成功。意思是:功業(yè)有所成就就隱退,這是合乎天道的。成語“功成身退”源于此。
12、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出自《老子》。外:疏遠(yuǎn)。意思是:甘心居在別人身后的人自身反而在前面,不顧自身的,自身反而得到保全。
13、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出自《老子》。意思是:禍患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過失沒有比貪得無厭更大的`。
14、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出自《老子》。意思是:雞叫和狗吠都能聽到,但鄰居之間到老到死都不互相往來。
15、愛以身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出自《老子》。意思是:愛護(hù)自己的身體是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16、成功而弗居也。出自《老子》。意思是:有功而不居功。
17、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出自《老子》。處:保持。厚:厚道。居:安守,處于。意思是:要保持厚道,不要刻;要保持樸實(shí),不要浮華。
18、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出自《老子》。希:聽不見聲音。意思是:最大的聲音聽不見,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象,即有無相生,虛而為實(shí)之意。
19、方而不割,廉而不劌。出自《老子》。割:生硬地割裂,就是勉強(qiáng)的意思。廉:東西的棱邊。劌:割傷。意思是:做人應(yīng)當(dāng)方正而不顯得生硬勉強(qiáng),有棱角而不至于把人割傷。
20、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出自《老子》。意思是:性格慈善的人,就能勇敢;生活儉樸的人,就能寬裕。
21、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出自《老子》。唯:因?yàn)椤R馑际牵赫驗(yàn)樗缓腿藸,所以誰也爭不過他。
22、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出自《老子》。弗:不:居:居功。意思是:因?yàn)椴痪庸,所以不?huì)失去功績。比喻謙虛可以使人受益。
23、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出自《老子》。意思是:兩軍勢力相當(dāng)之時(shí),悲憤的一方獲得勝利。
24、民之從事也,恒于其成而敗之。出自《老子》。恒:常常。意思是:人們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時(shí)而失敗。
25、其安也易持,其未也易謀,其脆也易判,其微也易散。出自《老子》。意思是:事情在安定的時(shí)候容易維持,在沒有征兆的時(shí)候容易圖謀,在脆弱的時(shí)候容易分解,在弱小的時(shí)候容易打散。
26、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出自《老子》。意思是:要想領(lǐng)導(dǎo)民眾,在財(cái)利面前,必須把自己放在民眾的后頭。
27、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出自《老子》。意思是:堅(jiān)持力行的就是有志,不迷失根據(jù)的就能長久。
28、輕則失本,躁則失君。出自《老子》。輕:輕率。本:基礎(chǔ)。君:主意。意思是:輕率就會(huì)失去根本,急躁就會(huì)失去主意。
29、人皆知防患,莫知使患無生。出自《老子》;迹簽(zāi)患。意思是:人們都知道防止禍患。卻不知道如何不使禍患發(fā)生。
30、人之道,為而弗爭。出自《老子》。弗:不。意思是:做人的道理,就是做了好事而不跟人家爭功。
31、善閉者無關(guān)笞而不可啟也,善結(jié)考無韁約而不可解也。出自《老子》。意思是:善關(guān)門的人不用門閂而打不開,善于捆縛的人不用繩索卻解不開。
32、善用人者為之下。出自《老子》。意思是:善于用人的人,總是非常謙卑,從不自高自大。
33、善于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出自《老子》。士:這里指將帥。與:相接。意思是:善于做將帥的人不輕易動(dòng)武,善于打仗的人不會(huì)被敵人所激怒,善于戰(zhàn)勝敵人的人,不與敵人硬拼。
34、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出自《老子》二十七章。意思是: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師;不好的人,可以做好人的借鑒。
35、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出自《老子》。多:稱贊。意思是:善良人不自我吹噓,自我吹噓的人不是善良人。
36、善執(zhí)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軍不被兵革。出自《老子》。意思是:善于保存自己的人,走山路不躲避兕虎,在戰(zhàn)場上不穿甲胄。指勇敢,不怕死是最好的防身武器。
37、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出自《老子》。意思是:高明的人聽到一個(gè)道理,就勤奮地去實(shí)行。
38、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出自《老子》。甚愛:過分愛惜。費(fèi):破費(fèi)。厚亡:很多損失。意思是:過分的愛惜必定會(huì)造成大的破費(fèi),過多的儲(chǔ)存必定會(huì)帶來更多的損失。
39、圣人抱一為天下式。出自《老子》。意思是:圣人抱定一貫的原則以為天下的模式。東面望者不見西墻,南鄉(xiāng)視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出自《呂氏春秋·去尤》。睹:看見。意思是:向東面看的見不到西面的墻,向南面看的望不見北方,這是因?yàn)樾囊庥兴邪 1扔髟趯?shí)踐過程中只局限于一隅。
40、種麥得麥,種稷得稷。出自《呂氏春秋·用民》。意思是:種麥子,收獲的就是麥子;種谷子,收獲的就是谷子。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41、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意思是:明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別人,明察現(xiàn)在就可以知道過去。
42、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出自《呂氏春秋·內(nèi)篇問下》。事:侍奉。意思是:只要一心一意為國,不管更換多少個(gè)國君也能在朝中做事:三心二意,就是侍奉一個(gè)國君也不能至終。
43、萬民之主,不阿一人。出自《呂氏春秋·貴公》。阿:庇護(hù)。意思是:萬民的君主不應(yīng)該偏袒庇護(hù)某一個(gè)人。比喻要公平對(duì)待每一個(gè)人。
44、以眾者,此君人之大寶也。出自《呂氏春秋·用眾》。意思是:依靠群眾,這是治理國家的人的最重要的方法。
45、百官各處其職,治其事,以待主,主無不安矣。以此治國,國無不利矣;以此備患,患無由至矣。出自《呂氏春秋·圜道》。意思是:官員們都各司其職,做好自己份內(nèi)的事情,以此對(duì)待君主,君主就安寧了。以此治理國家,國家就會(huì)富強(qiáng);以此防備災(zāi)禍,災(zāi)禍就會(huì)避而遠(yuǎn)之。
46、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出自《呂氏春秋·先己》。意思是:想戰(zhàn)勝別人必須首先戰(zhàn)勝自己,想評(píng)論別人必須先評(píng)論自己,想了解別人必須先了解自己。
47、善學(xué)者,假人之長以補(bǔ)其短。出自《呂氏春秋·用眾》。假:借助。意思是:善于學(xué)習(xí)的人,能夠取他人之長來補(bǔ)自己之短。
48、不知義理,生于不學(xué)。出自《呂氏春秋·勸學(xué)》。意思是:不懂得義理,根源在于不學(xué)習(xí)。
49、不知而自以為知。百禍之宗也。出自《呂氏春秋·謹(jǐn)聽》。意思是: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是各種禍患的根源。
50、敗莫大于愚,愚之患,在必自用。出自《呂氏春秋·士容》。意思是:沒有什么失敗比愚蠢造成的失敗更厲害的,因?yàn)橛薮涝斐傻臑?zāi)禍,一定是因?yàn)樽砸詾槭恰?/p>
51、辨而不當(dāng)理為偽,知而不當(dāng)理則詐。出自《呂氏春秋·士容》。辨:明察。偽:偽裝。意思是:明察而不在理就近乎取巧,聰明而不在理就近乎騙人。
52、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diào)。出自《呂氏春秋·察今》。脟:同“臠”,切成小塊的肉。鑊:古代的一種大鍋。意思是:品嘗一小塊肉就知道了一整鍋肉的味道,進(jìn)而知道一鼎肉的味道是否調(diào)和。
53、得十良馬,不若得一伯樂;得十良劍,不若得一歐冶。出自《呂氏春秋·贊能》。意思是:得到十匹好馬,也不如得到一個(gè)懂得相馬的伯樂;得到十把好劍,也不如得到一位懂得鑄劍的歐冶子。
54、茍慮害人,人亦必慮害之;茍慮危人,人亦必慮危之。出自《呂氏春秋·順說》。意思是:如果想著傷害別人,別人一定也在想著傷害他;如果想著危及別人,那么別人也一定想著危及他。
55、疾萬變,藥亦萬變。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意思是:疾病千變?nèi)f化,使用的藥物也要千變?nèi)f化。
56、敗莫敗于不自知。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意思是:人最大的失敗在于沒有自知之明。
57、尺之木必有節(jié)目;寸之玉必有瑕適。出自《呂氏春秋·舉難》。意思是:尺長的木頭必有節(jié)眼;寸大的玉塊必有斑紋。比喻事物很難盡美盡善。
58、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jīng),不可不分。出自《呂氏春秋·察傳》。類:相似。經(jīng):理。分:明。意思是:有的話像是錯(cuò)的,而實(shí)際卻是對(duì)的;有的話像是對(duì)的,但實(shí)際卻是錯(cuò)的。正確與錯(cuò)誤的界線,不能不分清楚。
59、得時(shí)之禾,長稠長穗。出自《呂氏春秋·審時(shí)》。意思是:莊稼播種耕耘及時(shí),就會(huì)有收獲。比喻做事得其時(shí),就會(huì)事半功倍。
60、良工之與馬也,相得則然后成。出自《呂氏春秋·知士》。意思是:善于趕馬駕車的人和好馬是相輔相成的,趕車人技藝再高,若無好馬,車也不會(huì)跑得快;縱有好馬,但沒有好的趕馬人,它也無法發(fā)揮能力。
61、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铘。出自《呂氏春秋·察今》。饃铘:我國古代名劍。意思是:好劍在于它的鋒利,是否能割斷東西,并不在于它是否名叫“鏌铘”。比喻用人應(yīng)重才,不必講究名氣如何。
62、良馬期乎千里。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意思是:好馬的志向在于千里之外。
63、全則必缺,極則必反。出自《呂氏春秋·博志》。極:頂點(diǎn)。反:向反面轉(zhuǎn)化。意思是:太全了就一定要缺,事物發(fā)展到了頂點(diǎn),就會(huì)向相反的方面轉(zhuǎn)化。
64、人之情,不能樂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樂。出自《呂氏春秋·誣徒》。意思是:人之常情,不能樂意于他們所不安心的,不能滿足于他們所不樂意的。
65、任人者故逸。出自《呂氏春秋·察賢》。意思是:把事情交給賢能的人去做,就能事半功倍。
66、善學(xué)者,若齊王之食雞也,必食其跖數(shù)十而后足。出自《呂氏春秋·用眾》。意思是:善于學(xué)習(xí)的人,就像齊王吃雞一樣,一定要吃到幾十個(gè)雞爪才滿足。比喻治學(xué)應(yīng)當(dāng)兼取眾家之長。
67、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惡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出自《呂氏春秋·審己》。走:歸,傾注。然:這樣。意思是:水從山里流注到大海,并不是水愛海不愛山,而是地勢高低不同形成的。比喻在上者英明,賢才便可得到重用。
68、懷腐而欲香,入水而惡濡,不可得也。出自《呂氏春秋·勸學(xué)》。懷:藏。意思是:身上藏著腐臭的東西,而又想得到香;鉆進(jìn)水里而又怕弄濕身子,這是不可能的。
69、疾學(xué)在于尊師。出自《呂氏春秋·勸學(xué)》。意思是:要很快學(xué)得知識(shí)和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師。
70、使烏獲疾引牛尾,尾絕力勤而牛不可行,逆也。出自《呂氏春秋·重己》。意思是:讓大力士烏獲拽住牛尾巴往后拉,牛尾拉斷,人的氣力用完,牛也不可能向后走,因?yàn)檫`反了事物的規(guī)律。比喻人不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必然失敗。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4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6、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8、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9、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10、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1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4、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
15、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1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7、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18、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
19、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2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2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2、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
23、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2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2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6、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27、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28、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2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31、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32、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
33、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3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36、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3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38、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39、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40、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41、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4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3、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44、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45、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46、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4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4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9、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5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51、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52、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53、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5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5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
56、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5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8、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59、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60、天地?zé)o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
61、慎始如終,則無敗事。
62、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63、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64、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6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66、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6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68、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6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70、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71、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7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73、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74、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75、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
76、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77、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78、大道自然,何須強(qiáng)自靜。行無求而自松,飲無奢而自清,臥無欲而自寧。
79、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80、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81、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82、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83、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84、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85、治大國,若烹小鮮。
86、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87、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88、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89、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90、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91、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
92、鷹立如睡,虎行似病。
93、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94、有道無術(shù),術(shù)尚可求,有術(shù)無道,止于術(shù)。
95、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6、動(dòng)為靜之基;清為濁之源!
97、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98、清凈則天下正。
99、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100、道勢術(shù),以勢養(yǎng)道,以術(shù)謀勢。有道無持,道乃虛空,有恃無道,其恃也忽。欲動(dòng)天下,當(dāng)動(dòng)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人物資料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約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xué)家和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rèn)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xué)說對(duì)中國哲學(xué)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后世的`莊子并稱老莊。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5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治社會(huì)一切隨人的喜怒哀樂變化無常,禍福不測。
3、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4、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
8、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9、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10、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11、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1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3、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4、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qiáng)。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qiáng)。
1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16、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18、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1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0、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22、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2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26、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27、故再實(shí)之木,其根必傷,多藏之家,其后必殃。夫大利者反為害,天之道也。
2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xué)無憂。
29、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30、道生之,德處之,物行之,事成之。
31、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3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3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4、無為,無我,無欲,居下,清虛,自然。
35、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36、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37、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人治社會(huì),注定了人際關(guān)系復(fù)雜,注定了修身處世學(xué)問深厚。
38、嗜欲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不疾去之,則志氣日耗。
3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40、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41、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4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43、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
4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5、德少而寵多者譏,才下而位高者危,無大功而有厚祿者微
46、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7、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48、勢利不能誘,聲色不能淫,辯者不能說,智者不能動(dòng),勇者不能恐,引真人之游也。
49、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老子經(jīng)典語錄】相關(guān)文章: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2-17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1-11
老子的經(jīng)典語錄80句03-25
老子經(jīng)典語錄6篇12-29
老子經(jīng)典語錄8篇11-24
老子的“德”與無為-從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三)01-15
老子的“道”與混沌-從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二)03-21
老子的語錄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