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
弄清這篇課文,主要是弄清兩個問題:
1、種葫蘆的很喜歡葫蘆。
2、為什么種葫蘆的那么喜歡葫蘆,最后葫蘆還是一個個落了。
在這兩個問題的設計上,我都是讓學生在讀中,自己提出來。第一個問題的`引出,我以讓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提問:讀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過自己閱讀,能自己想到:種葫蘆的人喜歡葫;我再順式讓學生找出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他很喜歡葫蘆,再抓詞語“每天”“看幾次”“越看越喜歡”來領會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整個過過程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啟發(fā)的角色,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體會,充分發(fā)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自然段學完后,導出最后一個自然段“葫蘆都落了!弊寣W生談談聽到這個消息,有什么問題。生提出了“葫蘆為什么都落了”等問題,師再引入“種葫蘆的人喜歡葫蘆嗎?為什么他那么喜歡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過師生質疑,引出第二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2、3自然段的學習。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2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二年級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篇寓言主要是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在教學設計中,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的特點,從觀察兩幅插圖的不同為切入口,分別學習課文第一、四兩個自然段,了解現(xiàn)象及結果的基礎上探究原因,學習二、三兩個自然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倡導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體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內(nèi)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diào)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和語文能力。
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jié)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并列出現(xiàn),讓學生在觀察中找不同,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fā)展想象,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施教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著許多不足。首先是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提高。課堂上,隨時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促進學生,今后還有待提高。其次,語言過于生硬,不夠兒童化。這點在試教過程中反映尤為明顯。在師傅沈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正式上課時進步不少。例如將呆板的介紹蚜蟲,轉變?yōu)榻處熌7卵料x的語氣進行自我介紹,調(diào)動了課堂氛圍,增添了不少樂趣。最后,希望教學語言能夠再精煉一些,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語言的目標性要更明了。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崩^續(xù)努力,繼續(xù)學習!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3
我上小學時就有這篇課文了,也就是至少12年前就存在了(我20xx年小學畢業(yè))。為什么她的生命力如此強盛,重編教材都要把她保留下來。她到底有什么樣的教育含義以至于打動了大家的心。我讀了幾遍,并沒有覺出什么高深的含義來。那個讀書人只要葫蘆不管葫蘆葉生命的作法是錯誤的。小孩子們都知道沒有葫蘆葉也就沒有葫蘆的道理,都覺得這是一個很低級的錯誤。這篇課文是不是太幼稚了呢?
況且,當我第二次和學生一塊學習這篇課文時,還是一頭霧水,不懂這個寓言的.寓意,第二課時,我們進入了課文評價階段,你認為這個種葫蘆的人做得對不對,為什么?學生意見自然一致,“不對,沒有葉子葫蘆就死了!蔽矣X得課文似乎已經(jīng)不用再進行下去了,我沒什么可引導的了。我就講了一些生物知識:我們來總結一下植物生長的規(guī)律: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為什么不是最后才結果呢?你認為葉子對植物來說有什么作用?葉子對于樹木相當于人類身上的哪一種器官呢?是像樹木的眼睛、還是耳朵、還是嘴巴?葉子是用來吸收陽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所以就像是植物的鼻子和嘴巴一樣,(當然,植物的根系也是嘴巴的功能)你想想,若果沒有這些鼻子和嘴巴,植物還能生長嗎?植物一旦不能生長,植物上的果實更沒法存活了。植物雖然能在冬天寒冷的時候不用葉子,但是她卻不能一年或幾年不用葉子,那樣的話,她會餓死的。所以說,葉子跟果實是有關系的。葫蘆葉跟葫蘆也有很大的關系。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也是存在緊密聯(lián)系的。比如說,我們每個學生都想要雙百分,想要高分數(shù),但是你卻從沒想過要上課認真聽講、沒想過認真完成作業(yè)、完成老師的要求,你沒有認識到這些事情跟你想要的高分數(shù)的緊密聯(lián)系,如果你做不好認真聽講和做作業(yè),你就不會考高分數(shù)。就好像你不治葫蘆葉上的蚜蟲就得不到葫蘆一樣。這時候,李佳輝開始說他的盼頭了:我爸爸說如果這次考試能考95分,就給我買一百多元的遙控飛機,姑姑還給我美好幾百元的東西呢!簡直就是洋洋得意!我馬上結合他的表現(xiàn)說事:但是,李佳輝,你看你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學習,你覺得這樣做能考到高分數(shù)嗎?他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磥砦业囊龑н是很有針對性的。我真會胡拉亂扯。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4
學習這篇課文時,我采用變序閱讀的方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指導學生朗讀中間兩段。在指導學生讀中間兩段時,學生很感興趣,讀得興趣盎然,比如我在教學時,我抓住描寫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等重點詞句,讓學生抓關鍵詞、關鍵標點符號等方法通過反復朗讀、想象、感受那個人喜歡小葫蘆的思想感情。
但是在提問“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學生回答不上來,他們不明白葫蘆和葉子的關系,可能在教學時,我設計的問題不到位,下次多多思考。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5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篇寓言故事語言樸實,用詞準確,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了一個種葫蘆的人,只盯著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和低年級學生特點進行。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本課教學中我把握了同組各部分內(nèi)容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整體上把握了教材內(nèi)容設計實施教學。同時又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我就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引導學生結合文中插圖分別學習第一、四兩段,感受葫蘆開始長得很可愛及后來葫蘆都落了,再探究其緣由學習二、三兩段。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了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于教材,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
2、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還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為了使學生能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就引導學生看圖激趣揭題質疑中引導學生利用葫蘆圖及形聲字的特點自主發(fā)現(xiàn)學會認“葫、蘆、藤”,再在檢查預習指名學生讀詞中學習另三個生字,并隨機示范指導學生學寫“哇、掛”。這樣識字既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又抓住重難點,還拓寬了識字途徑,培養(yǎng)了識字能力。但忽略了“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于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深入學習。
3、本節(jié)課上我還特別重視閱讀指導。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先讀題質疑,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在討論交流中引導學生學習用詞、積累詞匯和培養(yǎng)語感,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結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先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再讀課文中描寫小葫蘆的樣子的.句子,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了喜愛之情,然后朗讀時孩子們就很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又如在品讀第二、三自然段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后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后果時,教師追問:“那個人為什么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后,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引導學生朗讀、理解和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同時我再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進行分角色朗讀,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6
1、 理解教材:
備課前教師要準確的理解教材,知道教學的重難點,知道每
段、每句、甚至每字的含義和意圖,了解訓練重點,這樣在上課時才能把握住學生的回答,給與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的能力得到訓練,收獲知識。我們所有老師一起鉆研教材,為了弄清楚每句話的意思,查資料,請教自然老師有關植物的知識,確保教給學生知識的正確性;為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意思,自己一遍一遍的練習朗讀,好給學生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為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到處找葫蘆,制作教具。能想到的我們都認真去做。
2、確定好教學思路。
一開始我們考慮到學生以前都是按順序分析課文的,就想按照課文的順序進行教學,可是經(jīng)過研究這篇課文更適合倒敘,孩子們應該也可以接受,只要精心設計問題進行引導即可。所以就決定還是用倒敘來講課文,隨即制定出介紹葫蘆導入——學習生字——分析課文(先說結果,再分析原因)的環(huán)節(jié)。課上完后,覺得這樣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教師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只要教師做出適當?shù)囊龑В瑢W生就能說出你想要的答案。
3、逐字逐句推敲。
框架是基礎,而往里添血和肉卻是一件非常艱巨的任務。要設計好每一句話,想象學生有可能怎樣回答,我要如何引導。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卻難得很,為了縷順這些話,領導和我們語文組的老師挖空心思,一句一句的斟酌。反復修改,試講完再修改,如此反復,直到滿意為止。尤其是重點段落,為了讓學生弄清種葫蘆人只想要葫蘆,不想要葉子的心里,老師們一遍又一遍的設計問題,一遍又一遍的'演示應怎樣讓孩子理解種葫蘆人想的、說的話的含義,以及怎樣讀出。針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讀法,進行研究,怎樣使他們讀正確。正因為這些都預想到了,上課時學生遇到問題,教師也就能臨危不亂,做出正確的引導了。所以說課上的精彩源于課下的鉆研。
4、環(huán)節(jié)設計優(yōu)化
為了使學生更好理解更好的接受知識,我們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句話都是改了再改,變了再變的。就拿倒入介紹葫蘆這段來說吧,剛開始想畫簡筆畫,這樣既顯示教師的功底,又能引起學生注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是畫簡筆畫,速度太慢,不能顯示出葫蘆長得很好很茂盛的樣子,也不能變黃,我們就決定去掉畫畫,這樣一上課又覺得不夠吸引人;于是改畫葫蘆為貼葫蘆,費心費力的還請別的老師幫忙,終于弄出了三幅長得茂盛又有顏色變化的葫蘆。大功告成心里格外高興,可一實踐卻弄了一個手忙腳亂,貼上去,換背面難度比較大,還浪費時間,我們猶豫再三,不得以只能忍痛割愛把這個環(huán)節(jié)去掉,改為出示圖片讓學生看。真是費了一番周折又回到了原點。浪費了很多精力,最終也沒用到,看似是無用功,可實際上卻是經(jīng)驗的積累,相信以后再有類似的問題,我們會隨機應,及時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5、過渡語精心設計。
這課中的過渡語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非常自然,很好的起到了課文上下銜接的作用。我想這主要是因為大環(huán)節(jié)里的每個小環(huán)節(jié)都定好了的緣故,根據(jù)環(huán)節(jié)編出過渡語,讓每句過渡語中都存在下一步的任務,簡潔明了就非常自然了。
6、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課上表揚能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表揚要針對學生的回答,根據(jù)教學選擇詞語。這些詞語教師也都是事先準備好的,準備好了,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有的表揚,這比單單一個你真棒要管用得多。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積極的回答問題,聽到老師用很有水平的話表揚自己的孩子,心里都很高興。
7、課上教師要真情流露
課上得好壞,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的感染。教師理解課文,愛學生,上課時就能把這些流露出來,自然就會變得語言親切,表情自然,制造出氣氛,使學生受到感染,自然被帶入其中,從而更好的理解了課文意思,讀出了非常有感情的課文。所以教師的表現(xiàn)能給學生很大的感染,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7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建構意義,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現(xiàn)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diào)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教學設計以讀為主,在學習過程中重視閱讀感悟和體驗,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閱讀方式突出了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最終內(nèi)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diào)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和語文能力。另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边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組織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理解課文內(nèi)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
二、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才會有所創(chuàng)造。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說話的內(nèi)容,想象說一說:你想對他說什么嗎?這樣學生說話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師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得到了碰撞,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發(fā)展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提高了學習的增量,進而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在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jié)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并列出現(xiàn),讓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不同,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學文后,我又出現(xiàn)這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產(chǎn)生問題,進入下節(jié)課的學習。這樣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fā)展想象,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學中采用角色換位,“你要是種葫蘆的人,看了心里有什么感受?”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了些。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鉆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8
《我要的是葫蘆》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屬寓言性質。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結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一至三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并能在閱讀中不斷積累詞語!薄澳苡懈星榈乩首x課文!
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有一個切入點。找準了切入點,將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從課題入手:“我要的是葫蘆,言外之意是我不要葉子”。因為切入點選得準,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紛紛提出:那個人為什么得不到葫蘆?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了頗有深度的問題——“蚜蟲吃的是葉子,可落下的為什么是葫蘆?”
文學作品都有一條線索,或為情感線,或為敘事線。教師要善于把握這條線,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學貼近這條線。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在教學中抓了芝麻而丟了西瓜,《我要的是葫蘆》一文,篇幅雖短,但要落實的知識點卻不少。在教學設計上,我始終抓住一條線:“變”。剛開始時葉子長得怎樣?葫蘆長得怎樣?過了幾天,葉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變化告訴我們?nèi)~子葫蘆之間究竟有什么密切的關系?明確了這么一條線,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采取了比較的方法,讓學生觀察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激活學生的'思維,再次明確本文要解決的難點:種葫蘆的人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當學生學完第一自然段時,通過看圖——學文——品文,引導得出:因為葉子長得好,所以葫蘆才長得可愛。從而為后文的學習打下鋪墊。當學生學完第4自然段時,我又引導學生小結:因為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一個一個都落了。最后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但由于沒有好好把握二、三自然段的教學,以致思路混亂,拖了時間。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會再仔細地研讀文本,精心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更好地完成教學。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9
《我要的是葫蘆》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屬寓言性質。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結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一至三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并能在閱讀中不斷積累詞語!薄澳苡懈星榈乩首x課文。”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作了如下的幾點思考:
一、明確一種思想——以讀品文
閱讀教學應立足于培養(yǎng)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fā)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者應始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為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且能結合各自生活的實際賦予其不同的內(nèi)涵。而對語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笨梢姟白x”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多讀可以訓練學生的語感,多讀可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多讀可以豐富孩子的表象?芍^是一舉多得,事半而功倍,何樂而不為呢?但這所謂的“讀”必須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匠心設計下,有針對性去閱讀。是為著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更深層次的感受語言而選擇的最佳途徑。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yǎng)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找準一個切入點——以題導文
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有一個切入點。找準了切入點,將會給我們的教學帶?春艽蟮姆獎。这切葰栝斕瓤r欽障嗌閿笆毖扒蟮淖羆呀嵌齲又如高明的服裝設計師在衣料上最關鍵的一剪。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從課題入手?“我要的是葫蘆,言外之意是我不要葉子”。順機啟發(fā)學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說話。因為切入點選得準,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紛紛提出:那個人結果得到了葫蘆嗎?那個人為什么得不到葫蘆?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了頗有深度的'問題——“蚜蟲吃的是葉子,可落下的為什么是葫蘆?”
三、明確一條思路——以“變”理文
文學作品都有一條線索,或為情感線,或為敘事線。教師要善于把握這條線,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學貼近這條線。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在教學中抓了芝麻而丟了西瓜,《我要的葫蘆》一文,篇幅雖短,但要落實的知識點卻不少。在教學設計上,我始終抓住一條線:“變”。剛開始時葉子長得怎樣?葫蘆長得怎樣?過了幾天,葉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變化告訴我們?nèi)~子葫蘆之間究竟有什么密切的關系?明確了這么一條線,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采取了分散突破重難點的方法。當學生學完第一自然段時,通過看圖——學文——品文,引導得出:因為葉子長得好,所以葫蘆才長得可愛。從而為后文的學習打下鋪墊。當學生學完3、4自然段時,我又引導學生小結:因為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一個一個都落了。最后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重難點的突破也就勢如破竹。
四、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以境品文
低年級學生對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激活孩子們的思維,從而使之更有效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我要的是葫蘆》中種葫蘆的人讓人覺得可笑、可氣,又可憐?尚Φ氖撬臒o知愚昧,可氣的是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可憐的是他那么喜愛葫蘆,結果卻一無所獲。
為了讓孩子們進入人物的內(nèi)心,深刻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中多處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
1、想象法創(chuàng)設情境
在教學課文第一段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可愛”“掛”等詞語,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葫蘆長得很可愛。
生:我看到了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他的小葫蘆。
生:我看到了藤上長了幾個可愛的小葫蘆。
師:你從哪個詞看出小葫蘆很可愛?
生:我從“掛”字看出小葫蘆很可愛,因為“掛”字讓我感覺葫蘆好像在風中搖動,一蹦一跳,十分可愛。
通過想象,把孩子們帶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從而有身臨其境之感,好像葫蘆就在他們眼前,那個人就在他們的身邊。
2、角色體驗創(chuàng)設情境
為了讓孩子們理解那個人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這句話,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拿出一個小葫蘆)那個人是怎樣看著他的小葫蘆的?
生:(做出一動不動的樣子)看著小葫蘆。
師:你為什么這樣看呢?
生:書上說那個人盯著小葫蘆,所以要一動不動地看!岸ⅰ本褪且粍硬粍拥乜。
師:是啊,上課時,同學們都盯著黑板。那個人盯著小葫蘆說了什么?
生:(齊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小葫蘆,誰來表演一下?
生:(盯著小葫蘆)說……
師:你現(xiàn)在的心情怎樣?
生:我很急,希望我的小葫蘆快快長大。
師:那么你會怎樣讀這句話?(指導朗讀)
師:這句話是種葫蘆的人對誰說的?
生:對葫蘆說的。
生:對自己說的。
師:你從哪知道的呢?……
師:這種自己對自己說話,我們稱為“自言自語”,老師就曾有過這樣的體會:有一次,我的筆不見了,我自言自語地說:我明明放在桌上的,怎么一會兒功夫就不見了?同學們,你們是否也有過這樣的體會?
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紛紛應用“自言自語”說出自己的經(jīng)歷)
這樣,我通過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使得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也更深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強了,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最突出的體現(xiàn)。
五、培養(yǎng)幾種能力——以學定教
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關鍵在于教師教學的思想。只有首先端正教育思想,才能贏得改革的深層次的突破。語文課堂實踐中的一環(huán)一節(jié),一招一式看似簡單,實際都是教者為學者的能力培養(yǎng)而獨具匠心的科學設計。因此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是我們教學的著眼點,也是最終目的。在《我要的是葫蘆》一文中,我力求培養(yǎng)學生的以下幾種能力:朗讀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審美能力、言語交際能力。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0
從教十多年一直教的是高年級的語文,對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感到十分陌生,拿過一篇課文常常感到無處下手,生字該怎么教、什么時候教、生字在課堂教學中占多長時間,我感到特別的茫然,正在我焦急、困惑之時,教研中心開展了這次課例教研活動,這可真是一場及時雨!這次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解開了我心中的。許多疑團,這次教研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兩個多星期以來,我們教研組認真準備模擬課、評課、實課、評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都在認真體味著,傾聽著,領悟著,收獲著……可以說這次課例教研活動讓我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熟悉了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
下面就談一下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一些經(jīng)歷和感受:
接到學校的通知,我就認真地研讀這篇課文,積極地為課堂教學活動做準備,我翻閱雜志和上網(wǎng),查找了許多本課的教學設計,反復地斟酌、比較、篩選、思考,終于把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確定好,又去準備這節(jié)課需要的課件,然后又針對教案進行精細加工,字斟句酌,還在家里讓女兒、對象當學生一遍遍地練習,邊講邊修改,直至熟記課堂中要說的每一句話為止。在對這篇課文的重、難點的處理上我主要是采用圖文結合學習課文,新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低年級段課本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圖。這些插圖使教科書圖文并茂,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這些插圖可以作為課堂教學最為直觀的教學輔助用具。我在教授本課課文時,出示課件那個人種的小葫蘆圖片,請小朋友找到文中相對應的自然段,然后讀第一自然段,先請小朋友找找,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小葫蘆長得可愛?再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小葫蘆的可愛。那么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結果怎樣,學生很快找到第四自然段,讓學生帶著傷心、惋惜的心情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在學完一、四段課文后,指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和插圖,找到兩幅圖的不同之處,此時學生就會產(chǎn)生新的疑問: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由于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所以他們對下面的學習就更充滿了期盼,再一次激發(fā)了繼續(xù)學習課文的興趣,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對新提出的問題請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尋找答案。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讓學生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并且安排了讀一讀,比一比,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傊,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充分放飛學生的思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努力使朗讀教學和識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wěn)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我指導學生的感情朗讀上,在我對重、難點的突出和突破上同組的教師給予了肯定,但我深深地知道,這節(jié)課我始終沒有滲透識字、寫字的教學,我曾經(jīng)給自己找了個較為充足的理由說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我以前沒接觸低年級,對識字、寫字教學可以說是心中無數(shù),是我不敢涉及識字、寫字教學呀。后來聽了張曉紅老師的課以及參加了網(wǎng)上教研活動之后,讓我了解了更多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生字教學的看法和見解,通過閱讀教師們的.發(fā)言,我對本課的生字教學方法有了更深入、更全面、更透徹的理解和把握。像張曉紅老師所說的“隨文識字”的識字教學方法,我感受到它具有突出的激趣高效性。因為“隨文識字”迎合了兒童好動、好奇,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的這種心理特點,把學生帶入了感性情境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達到在愉快氛圍中識字。還有像孫新愛老師特別注重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教識字,把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把識字和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比較去識字,讓學生人人動腦、動手、動口,從而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鞏固了識字教學的成果。像王光萍老師在進行寫字教學時,王老師以自己做示范,展示了一個坐姿端正,認真書寫的好榜樣。我覺得這種直觀形象的示范要遠遠勝過電腦課件的展示。教師端正的坐姿、正確的執(zhí)筆姿勢、一筆一畫的書寫、美觀大方的字跡,本身就是極好的教育資源。
本次課例教研活動雖然只是把一節(jié)課進行了精雕細琢,但由這節(jié)課我卻收獲了許多,自我感覺認識水平、理論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使自己很快地適應了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必將對今后的教學工作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0-24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1-31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0篇01-31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1-22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匯總」11-10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說課稿11-26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說課稿11-21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5-14
最新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說課稿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