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文字塊的操作》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學是指在師生雙方共同的教學活動中,通過運用適當?shù)慕虒W策略,使學生的基礎性學力、發(fā)展性學力和創(chuàng)造性學力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學生整個生命體得到真實的進步和成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現(xiàn))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以及怎么學、會不會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目的是要充分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追求的是一種有意義的學習。
首先,需要設計精彩的教學情境。針對具體的學生、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場所,設計一個非常精彩的教學情境會引起學生的興趣、鋪墊良好的教學氛圍,這是上一節(jié)好課的基礎。本節(jié)課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以故事為開始,新授、練習與鞏固用的題材是雷鋒,之間的聯(lián)系與過度不是很緊密,正像課后討論時,王老師說的如果導入能和整個教學過程的題材聯(lián)系在一起效果要好。
其次,在講解和演示的.過程中,教師都要與學生互動起來,產(chǎn)生良好的氛圍,控制好學生情緒和課堂節(jié)奏,避免平淡的講述。但是,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各種因素不是看起來簡單就能做到的,對有效課堂教學來說,需要教師在基本功上下功夫,融入課堂,用最簡練的語言,鼓勵的評價,多方面的知識點,讓學生掌握最大限度的知識才能發(fā)揮“有效”兩個字,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踐過程,教師的作用則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
同時,為了讓講、練的效率更高,讓學生的作品豐富多彩,提供豐富、貼切、方便的教學資源是一種良好的保證。資源包括兩大類:教師講課應用的范例資源、學生使用的素材資源。鼓勵學生多樣化練習,防止學習成果的千片一律。
課后進行研討時,許多老教師給予寶貴的意見,全是長期教學積累的經(jīng)驗,對于我們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都是需要消化,吸收的知識,對于教師們提出的各種研討與建議,記述了幾條要點,對以后的教學受益非淺。
1、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激勵性的語言,課堂上的應變能力與課堂氣氛的調節(jié)。
2、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3、備課的態(tài)度與教案的選材。
4、信息技術技能的拓展,以及新舊知識的結合。
5、信息技術在實際運用中的應用。
6、確保教學目標的準確性。
7、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價。
8、課堂語言的準確性。
9、教學中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關系。
10、恰當?shù)倪\用有利的條件。
最后,注重評價反饋的使用。及時、恰當?shù)脑u價是為課堂增色添彩的必不可少一環(huán),評價的反饋更重要。同時注意學生的養(yǎng)成習慣,在學習中,可以結合提問、指導和交流進行過程評價和各種思想教育。
【小學信息技術《文字塊的操作》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2-23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5篇)07-01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反思范文06-25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2-12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反思(精選7篇)07-03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通用5篇)05-18
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7-16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07-08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1篇)07-02